媒體關於加拿大人跑到美國消費的報道不絕於耳,隨着加元升值以及免稅限額調高,加拿大人跑到美國消費越來越瘋狂,給本國零售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然而對於加拿大消費者來說,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問,為什麼加拿大的商品價格總是比美國高那麼多?
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周三呼籲﹐政府應全面檢討關稅政策﹐以縮小加拿大與美國的物價差距。委員會經過8個月的研究後指出﹐消費產品進口關稅﹐不是導致價格差距的唯一或最大原因﹐但它確是一個顯著因素﹐政府可以設法改善。
參議員們指出,儘管加拿大已沒有生產冰球褲的的製造商,但加拿大仍對進口的冰球褲徵收18%的關稅。況且還要看是在供應鏈的哪一個環節徵收關稅,某些情形下,進口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時,稅金可能已增長二至三倍。
加拿大人排成隊赴美國購物
主持這項調查的參議院附屬委員會主席戴爾表示:「我們沒說要廢除所有關稅,我們建議研究這些關稅是否合宜,但在大多數情形下這些關稅是不合時宜的。」
因為目睹同樣的貨品,加拿大要比美國至少貴一成,聯邦財政部長費拉逖前年請求參議院舉行商品售價問題聽證會。他當時在信函中說,他對加拿大商品售價大大高於美國的現象感到氣憤,雖然在過去數年加元持續強勢,在大多數時間裡加元匯率甚至超越美元,但同樣的商品,加拿大依然比美國貴不少。
在參議院6日公布聽證會報告前夕,費拉逖表示,聯邦政府已在仔細研究關稅問題,特別是涉及消費品的關稅,「我們正研究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費拉逖又說,政府需要來自關稅的財政收入。根據參議院的報告,在2010-11財政年度,關稅收入為36億元。
這項參議院的報告證實,加美商品價格差不是一種或者兩種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很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如加拿大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約十分之一,美國遠為龐大的市場,加拿大經營成本高(尤其是運輸成本),以及製造商和供貨商向加拿大零售商索取更高的價格,這些因素共同造成同樣的貨品在加拿大要比美國至少貴一成。
該報告列舉了不少令人氣惱的例子:
在安省劍橋生產的凌志(Lexus),在加拿大的售價是44950元,在美國反而只索價40950元。
在安省伍茨托克生產的豐田轎車,在產地的售價也高於在夏威夷的售價。
同樣的書,在加拿大的售價通常要比在美國貴四成。
加拿大的零售及批發業者曾抱怨,加拿大商品售價長期居高不下與進口關稅高很大關係,有些進口商品關稅稅率高達18%。但正如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作證時說的那樣,關稅問題不是造成兩國商品零售價居高不下的原因,參議院的報告也指出,約90%的進口商品是免稅進入加拿大,即使全部取消關稅,也只能令很小一部份商品售價降低。
報告說﹐成千上萬國民跨越邊境﹐去美國採購衣物﹑酒類﹑食物﹑書籍﹑家居用品﹐甚至汽車輪胎﹐此事沒有單一理由﹐也沒有單一解決方案。
參議員說﹐其中部分原因也要歸咎於消費者。他們說﹐加拿大人不太會比價﹐也沒有盡力議價。不過報告也說﹐網上購物日漸風行﹐情況將會改變。
報告提出一些建議﹐比如加、美應儘量統一安全標準與管理條例﹐因為任何差異通常對較小市場造成更高成本。另外﹐渥京也應提升對低價物品徵收「微量」(de minimis)費的門坎﹐以及設法削減加國批發商在美國書籍上的10%加價。
報告說﹐這些措施並不會消除價差﹐但會幫助縮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