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中加兩國巨大差異 |
送交者: 輕不狂 2013年05月09日00:22:01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首先從大的天然資源環境方面,然後從社會福利保障,再從經濟發展和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進行一個大致的比較。 我家窗外就是錦繡的ANGRIGNON公園,公園真正可以稱為森林公園,清澈的小河蜿蜒在茂密的樹林邊。公園裡到處是白色的海鷗,追逐嬉戲的松鼠,甚至還有珍稀的白鶴。海內朋友看到我拍的照片,都讚嘆:哇,你家門口簡直就是九寨溝!對於我來說,加拿大讓我最喜歡的地方是環境。原來在海內,我們的住房也很不錯,家裡裝修得很講究,但是,跨出家門就無法容忍了,漢口的鬧市里到處是小商小販,遍地是垃圾紙屑,晚飯後,想要找一個散步的地方都很不輕易。 記得03年,離我家不遠處某大企業花巨資建了了一個“森林公園”,實在,就是一個人造小山包上種了幾棵小樹苗。加拿大的社區服務的CLSC也值得一提,它為社區白叟、孩子、妊婦提供信息和匡助;在中國,從前有居民委員會,文革時淪為整人的工具,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這樣的社區機構存在。美國收入比加拿大高良多,但是,支出和消費也高良多。2006年暑假,我在美國新澤西的姐姐和姐夫來蒙特利爾探望我們一家。姐夫是網球迷,隨身攜帶網球,走到哪裡打到哪裡,他們非常吃驚的是,我們社區的網球場居然是免費的!黃昏,我們在聖勞倫斯河邊漫步,旁邊是露天舞廳,姐姐舞癮頓生,問何處購票,我答曰:免費!姐姐、姐夫驚疑:加拿大怎麼如斯多免費!在美國沒有免費一說,所有娛樂場所均收費。有朋友說,中國人城市太多,球場太少;而加拿大是球場太多,人太少。加拿大城市幾乎在每個社區都有足夠的足球場、網球場、游泳池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 在海內,我最大的興趣就是游泳,當時,在香格里拉酒店辦一個游泳年卡,需要人民幣3800元,而且有次數限制。香格里拉是星級酒店,泳池舉措措施很好,但是,幾乎每次人都良多,根本無法放開游。而在加拿大我們目前棲身的社區四周就有兩個免費室內游泳池,在白天,良多時候整個游泳池裡就我一個人,高位上坐着救生員。那種感覺真是好極了,想想,私人游泳池感覺也不外如斯吧!說實話,喜歡體育鍛煉的人來加拿大最好,回想起兒子在海內上小學時,世界盃期間,課間,孩子們就在塵土飛揚的操場上奔跑着飛踢一個礦泉水瓶子過癮。那情景真讓人眼睛發酸。加拿大的社區運動健身舉措措施也非常值得讚賞。這一點,就是富裕的美國鄰居也相形見絀。目前,中國海內城市單身子女消費也很高,家裡為孩子買各種高檔玩具、電腦的不在少數,但是,社會並沒有為孩子們提供足夠的娛樂場地和娛樂舉措措施。即使有也是在至公園內,而且是收費的。出國前聽別人說國外是孩子的天堂,這話一點不假,最直接的就體現在,一到加拿大,不管是小城市仍是大城市,星羅棋布的社區公園裡到處都是孩子們的樂園,散布着各種各樣的彩色的大型塑膠兒童遊藝玩具:城堡迷宮、滑滑梯、鞦韆架、健身拉索、音樂噴泉,讓人目眩繚亂,目不暇接。各色人種的孩子們在晚飯後,或是周末就會萃在這裡盡情嬉戲遊玩。讓人感觸這裡真是世界人民的樂園!什麼時候,我們海內人數眾多的同胞們也能擁有加拿大這樣完美的星羅棋布的公共藏書樓呢? 2003年7月,我坐在安省哈密爾頓中央藏書樓優雅的閱覽室里,透過落地玻璃窗,遠望着遠處如煙似夢的安大略湖,享受着閱讀帶來的喜悅和寧靜。我想起武漢大藏書樓,想起那座空蕩蕩冷冰冰的建築來。大家不知道是否留意到,加拿大幾乎所有藏書樓頂上和牆面都是水泥的,但是,涓滴不影響它們的美觀和恬靜,閱讀區地面都是地毯,設有恬靜的沙發和茶几。對比加拿大的公共圖書治理系統,我想起自己在武漢是大藏書樓的一些經歷來。武漢市大藏書樓建立在市中區西北湖廣場黃金地段,外表極其豪華氣派,高聳入雲,全是大理石牆面,裡面一進去便是一個碩大的廳,彩色磨砂玻璃,玄色暗紋大理石地面,更像一個豪華大舞廳。 藏書樓是在武漢人民十多年的渴想中,耗費數十個億建成的。但是,藏書樓真正應該具有的藏書卻少得可憐,我曾經滿懷決心信念想在這裡尋找自己的論文資料,結果發現,她根本沒有專業化的書籍!絕大多數都是通俗的普及書籍和雜誌,良多書都是武漢各個大學藏書樓贈予的舊書,大多是過期的或是這些藏書樓不再需要的書籍。沒過多久,光顧這個藏書樓的大多都是在但願炎熱夏天享受一下空調的退休白叟了。我問過一個該藏書樓的治理職員,為什麼藏書樓沒有藏書?更談不上規範的專業化的圖書治理系統。他攤開雙手,無奈地說,哪裡來的錢?錢全部都用來建設和裝修藏書樓了!是的,那些大理石貼面,一塊就可以買幾十本上千本圖書,那些官員們卻把它們都貼到了牆上。 而且,買書他們哪裡能賺到錢?而用來裝修,回扣多大啊!我明白了,這個耗資巨大的藏書樓工程只是地方官員賺錢的一個渠道和擺面子的一個工程,她根本沒有將市民的文化渴求考慮在內!那是一座沒有內容的浮泛的建築!比擬較而言,安省的公共舉措措施普遍比魁省更提高前輩整齊。藏書樓遍布社區,有大型的,也有社區小型的。藏書樓藏書眾多,而且,服務殷勤,手續簡樸。只要一封原棲身地的信封,就可以將幾十本書抱回家。每個藏書樓都設有孩子們的專櫃,彩色精美的兒童圖書琳琅滿目。在安省很多藏書樓周末都有義工,為孩子們講故事或是補習英文。我兒子愛上加拿大首先就是從愛上加拿大的藏書樓開始的。加拿大藏書樓裝飾一般都很古樸典雅,恬靜大方。 加拿大給我印象最好的還有公共舉措措施,好比,藏書樓,孩子們的遊樂舉措措施,每個社區服務中央,病院,診所。不用抽水馬桶能用什麼呢?朋友覺得非常難以理解,後來,鄰居告訴她,他們平時的日常用水都是儲存起來沖刷馬桶用的,這樣能夠節水。人們由於節節攀升的水費已經開始有了節水的意識。在擁有大江大河的武漢尚且如斯,在嚴峻缺水的北京呢?目前,國家耗費天文數字的金額,耗時十幾年,跨越大半個中國,正在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恰是要解決北京的用水題目!北京用水題目可能會因此而緩解,但是,如斯大的工程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對於天然生態平衡的衝擊都是短期內無法猜測的。 不久前,我一個朋友一家回國,他們登陸三年,過得比較艱辛,很懷念海內白領糊口的悠閒,他們但願假如回國感覺好,就成為回流中的一員。但是,兩個月後,他們選擇了回到蒙特利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環境!朋友說,海內城市是發展了,物質非常豐碩,高樓更多了,屋子住大了,收入多了,但是,天然環境更加惡化了。空氣污染非常厲害。朋友最感觸的是,一次,她獨安閒家,自來水公司派人來收水費,居然有100多元,也許是在蒙特利爾從來不用交水費,朋友覺得不可理解,武漢是全國大城市中水資源最豐碩的城市,水費居然可以上百元!自來水工作職員告訴她,水費是按照消費量節節上升的,假如超過一定限額將成倍增加!他建議朋友家最好少用抽水馬桶,那是最耗水的。每當我看這些污染講演時,真是覺得痛心疾首!說到底,仍是人們太窮,為了面前的私利而將國家的未來拋在了腦後。而在我們海內,水這樣稀少貴重,人們卻普遍缺乏節水意識。 泳池的淋浴間或是公共場所都是大水龍頭,嘩啦嘩啦任意流,也很少見到節水型的水龍頭。最讓人無法容忍的是,90年代以來,瘋狂發展的鄉鎮企業,造紙業,為了一時的短利,將激烈含毒的產業廢水大量排入江湖河流,對環境造成了災害性的後果。好多原來清澈的小河全成了臭水流,一些水源嚴峻污染的村莊,村民被各種疾病和癌症纏身。一位浙江朋友告訴我,他們現在棲身的地方,空氣中瀰漫的是無法忍受的臭味。專家說,今天賺取100美元而造成的對於環境的污染,未來用1萬美元也無法補救歸來。 但是,有一些細節,卻讓我感覺的兩個國家觀念上的巨大區別。加拿大的淡水資源如斯豐碩,但是,加拿大政府卻通過“加拿大聯邦水政策”,很好地利用和治理這些資源,控制污染,在加拿大的很多公共場所的洗手間內都採用了含感應技術的節能型水龍頭。此外,他們加強對供水設備的檢驗,保證不泛起水在嘩嘩流的時候再去修理水管和水龍頭等設備的情況。記得,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淋浴的水龍頭按一下只流1分鐘,再按一下又再流一分鐘,淋浴完需要不斷地按水開關。開始,我很不習慣,覺得不舒暢,很麻煩,同時,也不理解,這樣一個水資源大國,幹嘛還這樣節儉?之後,往深處思索,才覺得真長短常英明之舉!防患於未然啊!即使有豐碩的水資源也需要有節水意識和節水習慣。有專家預言,二十世紀,人們為石油而戰,而在二十一世紀,人們將為水而戰,到2025年,全球將有30億人缺水。 目前,在我們中國,有一半城市缺水,有7000萬人農村人口缺乏衛生的飲用水。中國國土遼闊,水資源也很豐碩,但是因為人口眾多,均勻到每個人,只是加拿大人均的50分之一。最近,從網上得知海內鬧電荒。聯想起在武漢時,每年夏天三伏時天天都斷電就毛骨悚然。80年代,武漢人夏天夜裡都睡街上,用盆涼水不斷往身上澆;90年代,大家都買了空凋,於是,就開始鬧電慌。往往是天天夜裡每個區停幾個小時。即使你再有錢,你也無法自己發電,往往是在酷熱裡面臨一片黑暗,無奈嘆息。有人預言,未來威脅制約中國的將是能源危機。加拿大水資源也非常豐碩,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五大湖就在北美。加拿大湖泊面積占國土的7.6%、濕地占14%;同時加拿大人口只有3000多萬,因此,其人均擁有水量位居世界前列,因為水資源極其豐碩,長期以來加拿大居水價極低,而且水質很好,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 在我們糊口的魁省,水是免費使用的。加拿大的電力資源也很豐碩,你從夜行的飛機上俯視任何一個城市,你都會看到一片燈光的海洋。這裡從辦公樓到街道樓道,燈都是徹夜不滅的。初到加拿大時我非常不習慣,關門後的商店和辦公樓依然燈火通明,我住的公寓樓道和一樓大廳里的燈白入夜夜都亮着,在學校讀書時,白天教室也都亮着燈。後來,聽朋友說,加拿大的電力資源過剩,再說夜晚明燈也是為了安全。加拿大每家每戶都是用電爐煮飯,與海內大城市用煤氣比擬,安全乾淨又沒有污染。而且非常便宜,每一度電只有幾分錢,一個月一家人所有電費也僅花20多元。 我們買房後,先生告訴我,去年一個冬天,連帶用電和取暖,我們居然用了幾千度電,但是,電費每月也就100多元。在海內即使你很有錢,也不可能有如斯多的電供你使用。每當在加拿大空曠的原野上漫步時,我就會懷戀祖國那些幾千年來,一直在奉獻着從未休息的土地,心中布滿着悲涼和心酸,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我們怎麼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留給子孫昆裔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土地呢?有一個題目一直讓我困惑:我似乎一直沒有在加拿大碰到具有顯著群體特徵的加拿大農夫?朋友們,你們碰到過嗎?加拿大肯定有農夫,但是,他們一樣住HOUSE,開小車,農業完全實現了機械化。記得從前,海內有一本書,似乎名字就叫《我在美國當農夫》,講述的是一個中國人在美國買下農場,當美國農夫的經歷。我想,農夫群體外在特徵的消失是否是一個國家是否是產業國的一個重要特徵。而在我們的祖國,土地已經被耕種了幾千年,在最近的幾十年,為了養活越來越龐大的人口,土地更是超負荷的運作,被施放上各種各樣的化肥和農藥,有的土地已經被榨幹了養分,變成了隨風飛揚的黃土;有的土地已經被化學肥料嚴峻鹽鹼化,變成了土疙瘩,只有辛勞的農夫還在用鋤頭敲打着這些像石頭一樣冰涼堅硬的土地,用更多的化肥去催生更多的糧食。 就這樣惡性輪迴,土地質量每況愈下。我曾經到過大西北,那裡的河流是渾濁的泥流,農夫們住在和幾千年前沒有太大區別的土基房裡,灰黃的天空,迴蕩着的仍是那淒婉悲涼的蘭花花,走西口,讓我想起經典影片《黃土地》的鏡頭來。絕大多數的中國農夫仍是過着完全農耕的糊口,出產力嚴峻滯後。8億中國農夫,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啊?所以,我們不能用上海的浦東,北京的王府井來和加拿大比擬。在加拿大,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幾乎看不到類似中國的村落。從多倫多到蒙特利爾將近6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兩旁幾乎全是保持原貌的樹林,也看不到中國公路旁隨處可見的農田或是菜地。加拿大只有5%的農夫,但是,加拿大卻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加拿大被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是真正肥饒的黑土地,就像我們燒的煤一樣黑而鬆軟,是我們詩歌里說的肥得流油的土地。 一位到農場幹過農活的移民朋友告訴我,因為土地極其肥饒,加拿大土地上出產的糧食、蔬菜、生果是從不需加肥料的。農夫很清閒,一般播上種子蓋上土就只等收成了。這樣沒有加進任何化學原料的土地上生長的東西當然就是自然的真正的綠色食物了。在海內,我有一個職業毛病,老是口腔潰瘍,到加拿大後,固然有經濟壓力,心情比在海內緊張得多,但是,口腔潰瘍卻斷根好了,我並沒有服用任何藥物。所以,我懷疑口腔潰瘍是由於食物的化學污染造成的,或者是水質原因造成的。在加拿大,因為擁有充分的土地資源,這裡的田地良多都是一年耕種,下一年休耕。讓土地也有一個調整休息的周期。這是我到達加拿大後感慨感染最強烈的一點。加拿大是一個資源非常豐碩,人口稀少的國家。從土地資源來說,是中國完全無法比擬的。加拿大大多數的土地都還處於原始未開發狀態。多倫多作為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各城區之間非常分散,到處都是大塊的草地或是長滿灌木叢的山坡。除了這些自然的曠地,這座城市還擁有上千座的公園,怪不得很多人說多倫多與國內的北京、上海比簡直就是小鄉村。 有專家分析,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着普遍的信任危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貿易信用危機、公共信譽危機,人際信任危機和價值信奉危機。 在加拿大,你可以非常顯著地體會到來自於人們之間普遍的善意和信任。我曾經在蒙特利爾迷過路,素不相識的兩個年青人用車將我送到了地鐵站;兒子去溜冰,一個素不相識的白人中年婦女,彎着腰幫他穿冰鞋,系好帶子,一直手把手教他溜冰;我一個朋友到小鎮上旅遊,一對邂逅的老夫婦邀請他們住進自己寬敞的 HOUSE,留宿一夜還熱情款待。我很喜歡加拿大的一點就是再也不用聽那些陳詞讕言了。 政治離你很近也很遠,你關心則多瞅幾眼,不關心則離得遠遠的,沒有人來管你,沒有人批評你不關心國家大事。所以,在我看來,加拿大不但是天然空氣清新,政治空氣也很清爽,不用違心地擁護誰,更不用去虛偽地表態講大話。對於孩子們來說,在這樣民主自由的社會氛圍里成長是最健康的。侄兒說話口吻的那種老道那種調侃,讓我心寒!一個19歲的年青人,應該對於真理和理想布滿探尋的熱情,可是,他似乎已經看破一切,輕車熟路地走上了官宦的捷徑!不久前給海內的姐姐電話,和剛上大學的侄兒聊了幾句,他告訴我,他剛入了黨,我問他,你真的信奉嗎?侄兒一笑說,四姨怎麼這麼無邪呀?還講什麼信奉,不就是為了當班幹部,為了畢業分配找個好工作!為了工作後好抬舉嗎。 不是黨員誰抬舉你?沒有誰是由於信奉才追求入黨的。我們來看一些大家都會非常認識也許曾經經歷的情景。改革開放之後,在商品經濟的刺激下,更是世道淪亡,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人們在利益的驅逐下,丟棄了傳統的美德。90年代蔓延全國的多起傳銷大案,將中國最後一層親情和熟人之間的信任也打破了。來加拿大之前,我在中國的大學裡教了18年書,每周雷打不動的兩次政治學習,全是言不由衷的謊言大話,實在,那些系主任書記人也不錯,但是,他們在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中已經潛移默化了,知道當官必需這樣,學習中心文件,與黨中心保持一致,他們已經不習慣,也懶得自己去思索了。 久而久之,他們喪失了人最可寶貴的獨立思索的能力,變成了上傳下達的傳聲筒,我記得,大學畢業時我的論文標題題目就叫《試論現代中國人文精神的異化》,在查尋資料和思索中,我最初觸摸到了在中國普泛存在的政治對於普通人人格異化的現象。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這樣,我接觸到的一些台灣人和香港人相對來說就比大陸人更信任人,也更輕易相處一些。 也許就是由於他們沒有解放後大陸文革的背景。中國事一個具有5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從來講究詩書禮節。但是,到了近代,社會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傳統儒雅的禮節也慢慢被淡化,尤其是在當代,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後,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幾乎喪失了古人的禮節和德行。文化大革命將階級鬥爭置於中國傳統的親情倫理之上,導致很多家庭親人交惡,夫妻成仇,兒女批鬥父母,關於這一切,巴金先生在他的《隨想錄》裡,有着深刻的反思。良多人以為,經歷了文革以後的中國,人們普遍變得心不可測了,他們對於世界對於外人布滿懷疑,表達題目也是拐彎抹角,從不直抒胸臆。大家都學會了符合大潮流,說自己並不贊成的廢話套話謊言。簡樸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是和諧社會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個方面,中國和加拿大存在着巨大的區別。登陸加拿大三年,固然隨隨便便的習慣沒變,但是,我從來沒有被摸過錢包。而我的一個女友去年回溫州,一個月裡,逛街時三次被摸走錢包,只恨在加拿大養成了不警惕的習慣。 登陸加拿大時,我最驚疑的也是這裡大多數人家都是木頭門,有些甚至是玻璃的,而且,就是皇家山上富豪人家,也沒有哪家安裝防盜門,甚至連圍牆也沒有。但是,中國的富有階層,他們的豪宅完全可以稱作是壁壘森嚴。我去過北京一位大學同學家,在京郊別墅區,外面是門衛三崗五哨,附近全是頂上充滿碎玻璃的圍牆。說實話,同學家裡金碧燦爛,但是,我的感覺一點不好,感覺和進監獄差未幾。我大姐家擁有一棟漂亮的別墅,便引來無數的偷竊者,不得不豢養了兩條兇猛的狼犬看家,每次我去都提心弔膽,好心緒蕩然無存。因為龐大貧困底層人口的存在,中國海內個人和個人財產的安全遠遠低於加拿大。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會有強烈的感慨感染。海內大城市,幾乎很少有家庭不安裝防盜門和防盜窗的。甚至十幾層高的居民住宅也要安裝。老外到中國最難於理解的就是這一點,為什麼將自己漂亮的家弄得像監獄一樣。當然,這個故事多少有些誇張,但是,卻非常形象地刻畫出了中國暴發戶們的心態。 但是,在當今中國都市,你幾乎一眼就能看出那些官僚和暴發戶們。他們目空一切,奢靡揮霍。有一句話很形象地說明這一類人的生存狀態:除了有錢,他們一無所有。財富並沒有帶來這部門人社會責任感的加強或者文明程度的進步。大陸流傳着良多版本的鬥富故事,其中有一則是:深圳某麥當勞餐廳出來奶奶和孫子,孫子不小心用手中的玩具劃了一下門口停的寶馬轎車,引來轎車司機一頓訓斥,老太婆立馬手機呼來一群人,手持利器的人們將汽車砸扁,司機打翻在地,然後,扔下一大箱子錢,說,別說刮一下車,老子可以將車都砸了!給你錢再買一輛!在加拿大固然有極其富裕階層的存在,但是,糊口中我們並沒有非常強烈地感慨感染到這個階層的刺激,社會上仇富心理也沒有那麼嚴峻。富人們也比較低調,從一個人的外表、穿戴、行事風格上,你很難判定他們所屬的社會階層。所以,一個不亂、優良的社會階層分布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是文明和諧社會的標誌和象徵。龐大的中產階級的存在是社會不亂的基礎,中間階層的劃分既有職業的成份,又有收入、消費等方面的含義。在形式上一般以為是主要由具有治理權利、專業技術知識的白領階層,他們以知識的應用、行使治理權、特殊技能的施展為主要工作方式。典型的如大、中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中、高級公司人員、大學教授、高級專家、自我僱傭的小私營企業主、持股人、企業承包人、高級營銷職員、著名律師、中介行業的投資人、體育明星、歌星等等。在任何社會中,中間階層都是維繫社會不亂的主要氣力。是介於高層和底層的緩衝層;其次,中間層代表溫順、守舊的社會意識形態,當這種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時,極真箇思惟和衝突觀念就很難有發展的市場,這是社會不亂的思惟原因;第三,這個階層是引導社會消費的最主要的社會群體,當這個群體在人數上成為社會的多數時,其糊口、消費方式就保證了社會有龐大、可持續增長的消費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增長,這是經濟增長不亂、持續的有力保障。大部門加拿大人屬於社會的中間階層,過着富有的糊口,一般都有寬敞的住房和汽車,有一筆自由支配的收入可以用於旅遊。 和諧社會和人文環境 發達國家和加拿大,在階級分化依然存在的同時,社會泛起了龐大的中間階層,形成了橄欖型社會結構。龐大中產階層的泛起,是區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重要標誌。所謂階層,是指按照一定尺度劃分的社會群體,每個階層都有其獨立的群體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將目前中國社會分成國家與社會治理層、經理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職員階層、辦事職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貿易服務職員階層、工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職員階層這樣10個階層。 對中國目前社會階層做一個分析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目前的中國社會階層是典型的金字塔形結構。而以城市白領為主的中層遠遠低於龐大的底層人數。由國家權力的實際控制者和出產資料的擁有者極少數人組成的社會群體,成為了這個國家的頂層。從前被以為是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大國主人公的工人和農夫是目前中國人數最泛博,社會地位低、經濟收入最差,所獲社會保障起碼的階層,他們是社會結構中最龐大最底層的一級。提倡和諧社會,恰是由於社會不和諧。城鄉差距、貧富懸殊、收入不均、醫患衝突、教育工業化矛盾這些都是困擾目前中國社會的大題目。 固然身在國外,我們對於海內的一切並不目生。近年來,海內主流意識形態一直倡導建立“和諧社會”,為什麼將“和諧社會”這樣一個看似並不如經濟建設等硬指標重要的尺度提到如斯重要的位置?但是,硬件上去了,軟件如何呢?事實上,社會和諧和人文環境上恰是目前中國和國外差距最大而且很難在近期改善的方面。中國很多大城市在城市建設上絕不遜色於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已經領先世界了,好比商場和餐館。上海淮海路竹苞松茂的精品時裝店可以與巴黎、紐約最好的時裝店媲美,而各大城市裝修精美,人頭攢動的餐館更是國外規模的人氣都差得多的餐飲無法比擬的。相反,對海內至公司的白領一般來說,正常工資並未幾,2000年時月薪 5000就算不錯了,據說,現在,在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年薪10萬的不少。但是,和國外相反,在中國,工資並不能代表你真正拿得手的錢,良多公司都有名目繁多的各類獎項或是補貼。一個年薪10萬的人,每年實際拿到的可能有16萬,甚至20萬。而且,中國工資收入入稅的部門少而又少。中國城市白領可以支配的收入遠弘遠於工資帳面上的收入;而國外,可以支配的收入遠遠低於工資上的收入。 90年代,先生的一個大學同窗在美國一個至公司工作,一說就是年薪10萬美元,當時,美元和人民幣的比值將近9倍,折成人民幣,他的收入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出了國,才明白,10萬美金收入的人並未幾,尤其是在加拿大。而且,那是稅前,假如稅後,交完各種各樣的養老金基金,每月能拿得手的也就幾千了;假如供房和車,每月剩餘並未幾。也就是說,即使收入10 萬,也不可能在美國過上非常灑脫的糊口。撇開中國龐大的農村貧困人口,來比較一下中國城市和加拿大城市白領的經濟收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當海內的朋友問我,哪種人最適合去加拿大移民時,我的回答是,移民加拿大是否能夠適應,能否喜歡,終極取決於心境,取決於你想要和但願要過的糊口。假如你但願干一番大事業那應該留在中國;假如你但願一夜暴富掙良多的錢,那應該留在中國;假如你但願夜夜笙歌,燈紅酒綠,呼朋喚友,美女如雲;那應該留在中國;相反,假如,但願過一種安靜的田園式的糊口,但願闊別繁複交錯的人際關係,但願呼吸新鮮的空氣,但願更多地接近大天然,但願更多地和家人孩子在一起,那麼你就比較適合移民加拿大。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帶來了良多的機遇。對於大多數曾經是中國城市各行業中堅和白領的投資移民來說,在中國,他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施展餘地和升遷可能。而在加拿大,在一個已經非常成熟的經濟體系裡,城市發展趨於完善,而且,因為語言的劣勢和文化背景上的差異,他們沒有太多的機會。這也就是造成部門移民回流的重要原因。比擬中國城市的朝氣蓬勃日新月異而言,加拿大的城市寧靜而悠閒,更多了一種休閒的氛圍。從城市建設上來說,中國事正在迅速發展的國家,加拿大則已經是發展成熟的國家,城市發展的速度緩慢或者處於近乎停滯的狀態。我們登陸時棲身的城市漢密爾頓市中區30 年沒有建一棟高樓;蒙特利爾市區也有23年沒有建高樓了。一位來加拿大將近30年的老先生告訴我。 30年前,他們來到蒙特利爾時就是這個樣子,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因為人口少,增長緩慢,需求有限,各行各業難有大的機遇。海內過來的土木工程師們很難找到相應的專業工作,由於,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的工程開工。而在中國,上百億的工程都有幾十個。確實,假如光從城市建設上,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已經將發達國家的城市甩在了後面。即使是中國人,面臨浦東夜景也會非常驚詫和激動,感嘆人的創造力是多麼驚人!世界上聞名的大城市我幾乎都去了,巴黎優雅,倫敦古典,香港繁華,但是,從氣魄和現代化的格式上都很難和上海媲美。與發達國家的人將中國落後化相反,大多數中國人都將發達國家的城市想象得過於現代化,過於發達,以至於好多大城市的人遊覽發達國家後老是有所絕望:國外原來也就如斯!一個在我之前登陸加拿大的朋友曾經發給我一些多倫多舊房的街道,戲稱這是一個大農村。事實上,除了市中央貿易區的高層樓群比較有現代氣味,號稱加拿大最大最繁華城市的多倫多,大多數區域的民房都是年代久遠、破舊的兩層樓房,電線都是架在電杆上,很影響視覺美感,而中國大城市重要區域早已看不到這種景觀了。 對於那些想來國外尋找現代都市感的人,加拿大肯定不是一個理想的地方。於是,有的人,登陸後轉一圈就打道回府了。2003年,出國前,我在上海浦東東方明珠電視塔上碰到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從小嚮往遙遠神秘的中國,但是,他想象中的是一個蒼涼、貧窮古老、落後的中國。當他登上東方明珠電視塔,俯視着高樓林立,萬家燈火的夜上海,他驚詫萬分,恍若夢中,不停地說,他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中國,如斯超現代化,如斯摩登,與他自小想象中古老落後的中國天差地別!當時,我告訴他,他之所以如斯驚詫,是由於此前他把中國想象得太差!停留在幾百年前的中國。這幾乎是一個普泛現象,就是發達國家的人將中國想象得很落後,很貧窮,因此,一旦來到中國的大城市,面臨中國城市林立的高樓,摩登的商場,他們往往萬分驚詫,無法理喻。就像2000年,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訪問上海後,回到美國後數次在聯合國會議上提議,以為中國應該劃入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應該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一位1989年到法國留學,後來移民到加拿大的博士告訴我,2003年,相隔10多年後,他回到北京,覺得自己完全成了鄉下人。面臨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琳琅滿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車流,他意識上有些轉不外來。他說,海內城市發展的迅速讓他有些目瞪口呆,甚至,曾經在北京讀過幾年大學的他無法找回原來母校的路。自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城市建設的速度可以和中國比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中國城市一躍成為國際現代化城市的模版,其現代繁華可以與紐約、東京、香港等國際大都市媲美。有人說,中國城市道市情貌日新月異,也有人說中國城市就是一塊大工地,從50年代到80年代,將近40年經濟停滯帶給幾代中國人的壓抑,在90年代活躍商品經濟的刺激下開釋出來,10多億人強烈的致富願望其氣力的噴發是驚人的。十多年時間,中國的很多大城市完成了發達國家大城市幾十年的發展過程。 社會保障系統加拿大也存在老年化題目,但是,源源不斷地青丁壯移民會緩解其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而且,作為發達國家加拿大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解決養老題目。一般說來,只要在加拿大住滿10年,65歲以後每月都有 800元由政府發放的養老補貼。對於白叟來說,即使一輩子沒有工作過,基本糊口並不是題目。說實話,當初,真正感動我,想要留下來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考慮到了未來。 誰都會老,我們出生在中國六十、七十年代生養高峰時期的這一大批人,將是中國進入老年化社會最不堪重負的一代。我們的子女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孩子將要贍養4個白叟,這種社會普遍的家庭結構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題目。沒有足夠充沛的勞動力來創造社會財富,白叟們能否有全面的社會保障將是嚴重的現實。在夏季,漫步在深勞倫斯河綠草青青的堤岸,你總可以看到岸邊白叟院裡,有人盪鞦韆,有人舞蹈,白叟們糊口得詩情畫意。所以,在加拿大和北美,最有錢有閒的就是白叟,開疾馳寶馬的也多是白叟。他們可以單煢棲身,也可以進入養老院。養老院的概念與我們海內幼年印象中淒涼的養老院的概念完全是兩回事。大都建在交通利便,風景如畫的地方,裡面舉措措施齊全,有各種健身房,游泳池,專業護士和餐廳。加拿大的養老軌制也值得一提,從一個人工作交稅開始,就有養老金的額度。一般來說,日積月累,幾十年下來,到退休時,一般的養老金都能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我的前任房東,一個西人單身隻身老頭告訴我,他的養老金有60萬,當時,賣房給我們還得了幾十萬萬,這麼多錢他一個人怎麼花?當然,加拿大的社會軌制帶來一些顯著的弊端,高福利養了一批不勞而獲的懶人。一位開店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店開在一個聞名的窮人區,但是,生意非常好,她說,這些窮人絕大多數開領政府的福利金糊口,他們往往是在上半月將政府給的錢揮霍一空,買酒、買煙,叫外賣,下半月則勒緊腰帶。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工作過,全靠政府養着。良多開店的人都知道,往往富人區的店反而不賺錢,由於,富人都開車到大超市購物,而且,他們比窮人計較小店物品的價格。我曾經寫過先天性耳聾的阿男在加拿大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和康復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棲身的蒙特利爾,阿男和母親就糊口在我們中間。但是,這個完全真實的故事刊出後引發的爭論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一些同胞對於加拿大免費醫療軌制泛起的弊端表現出的憤怒也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始終沒有改變我的看法,不管如何,一種不收費的全民的醫療軌制比較起一種有錢才能接受醫療的軌制,都是社會保障模式上最大的提高。固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政策福利上加拿大和美國都有區別的,好比,美國作為世界上頭號強盛的資本主義國家,卻沒有全民公費醫療,美國有三千萬人窮人買不起醫療保險,健康沒有保障。我們說,目前中國大城市發展極快,從城市建築,現代化速度等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已經沒有多少間隔,在社會福利方面,中國正處於起步階段,而且,很不健全,不久前,上海傳出的社保基金案,居然連上海市最高領導人也涉案,讓人感觸中國在社會保障系統治理方面的巨大漏洞!想想看,那是上海上百萬窮人的活命錢!加拿大籠蓋全民的社會保障軌制,擴大了普通加拿大人的社會福利水平,標誌着加拿大進入福利國家的行列。福利國家所承擔的保障和服務可分為三種:保證最低收入的項目、減輕個人經濟不安定的項目(失業保險、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廣泛的社會服務。 除了償還債務之外,社會保障支出一直是政府預算中增長最快的項目,老年保險金大約占聯邦政府開支的15%,失業保險占聯邦政府開支的7%,健康保險占省政府開支的25%。 1985年以來,加拿大的貧富差距在不斷下降,2002年,加拿大的基尼係數為0.31,這主要歸因於政府強有力的調控措施。在加拿大,固然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加拿大的財富分配泛起了兼顧公平的傾向。事實上,作為一個出國移民大國,加拿大政府在為移民翦滅語言就業障礙,接受加拿大教育方面做了相稱大的財政投入。相反,窮人享受良多補貼,收入少,他們幾乎不用交稅,孩子每月有牛奶金,大人有住房補貼,年終退稅。固然可供支配的錢未幾,但是,基本糊口沒有題目,全家有醫療保險,孩子教育免費。窮人固然窮,但是窮得也開心。一位移民朋友一家三口來到加拿大,兒子一歲多,夫妻一來就上學,兩人每月有助學金和貸款1500多元,加上孩子的牛奶金,有2000元,後來,女方又懷上孩子,助學金每月增加到830元,兩人來了一年,沒有工作一天,卻存下了幾千加元。 當他們喜滋滋告訴我時,我說,實在,政府支出的遠不止這些,學校每接受一個移民讀書,都可以從政府那裡領取1萬元的補貼!在加拿大,收入很高的人並不是越來越富有,稅收將他們很大一部門收入再分配給了窮人。我一個女友嫁給一個專科醫生,先生年薪21萬,但是,他們每年交給聯邦和省的稅加在一起超過了8 萬,可以養活兩個低收入家庭;富人的巨額房產,每年被徵收巨額的房產稅和學校稅。例如,假如在皇家山擁有一座上千萬的豪宅,那麼,這位富豪每年為這棟屋子付給政府的稅收將有幾十萬之巨,足夠救助十多戶貧困家庭。加拿大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加拿大聯邦實行累進稅率,從16%到29%,各省的稅率不同,大約在 10%左右,低收入者免稅。加拿大的稅率比美國稅率高出接近10個百分點。在社會保障系統方面,半個世紀以來加拿大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 目前加拿大是世界最富裕的產業國家。政府通過稅收調節收入,控制貧富懸殊;建立了籠蓋全民的免費醫療系統和教育系統。固然,比較起改革開放前,中國人尤其是城市人的糊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人們的糊口富裕了,安全感的幸福感並不強烈。良多人都選擇一個詞“浮躁”來形容中國當今的都市,我覺得這個詞非常精確形象地概括了中國當今都市的風格。目前的中國,西方資本主義的金錢觀念,資本崇拜無孔不入;9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在世界上的地位節節上升,但是,作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最精粹的福利軌制和保障系統卻沒有引進或者說也沒有能力引進。海內貧富懸殊巨大,矛盾重重。中國人愛存錢,省吃儉用也存錢,實在那是缺乏社會保障的一種表現。有人說,目前壓在中國人頭上的有兩座山,一是醫療,病不起,尤其是大病,一家人傾家蕩產恐怕也難支付醫藥費;二是孩子的教育,守舊的統計,假如從幼兒園開始就擇校,那麼,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用度估計在25萬以上。這對於中國普通老庶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作者:戈雪) |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