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活3--我當年的那些朋友們(2) |
送交者: 黎莉 2013年08月01日14:35:0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朋友2—梅》
梅是我先生在送兒子去學校的路上認識的。 80年代末期,在埃城的中國人不多,學校里沒有幾個中國孩子,記得那天回家後,他興奮地告訴我,“我認識了一位從大陸來的朋友,哪天咱們把她叫到家裡聚聚,和你認識認識,你也可以多個伴兒。”“好啊”,我也很高興,她兒子的年齡和我兒子相差一歲,年齡相仿,正好能玩得來。 我們初來咋到,孩子的英語又不好,有個能講母語的朋友一起結伴兒,自然非常高興,他們開心,我們也跟着開心。
梅一家是80年代中期出國的,她先生在美國拿的博士學位, 人既聰明又勤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拿下了學位,由於成績優異,畢業後順利的找到了這份在大學當教授的工作,當時大陸來的學者們多數都在讀學位,像他們這樣已經有了穩定工作的,可謂是屈指可數。 她的先生既幽默又健談,口才極佳,只要他的話匣子一打開,你基本上就插不上嘴,他那淵博的知識,叫你眼界大開,獲益匪淺;他那風趣幽默的談吐,讓你在開懷大笑之餘,回味無窮, 久而久之,他倆成了我家的良師益友和“座上賓”。
我的先生喜歡民樂,業餘時間,他經常拉二胡、吹笛子、敲揚琴, 梅也喜歡文藝,她酷愛跳舞,水平不低,在埃城可謂是“一支獨秀”,不久他倆都先後進入了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下屬的宣傳隊,每年春節他們都會有精彩的演出,給我們這些遠在異國他鄉的同胞們奉上一頓豐富美味的精神大餐,留學生太太們的時裝表演,歡快活潑的民樂合奏,阿娜多姿的民族舞至今我仍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埃城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溫度適宜,到處都是鮮花,綠草,整個城市就像一座大花園,每年的七、八月份我們都會出外野營。 我記得94年,我們兩家一起去落基山脈旅遊,在宿營地,剛剛搭好帳篷,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釣魚。 我的先生非常喜歡釣魚,他對魚也很有研究,講起魚來一套一套的,我們坐在湖邊,把魚鈎甩出,我的眼睛就開始一動不動地盯着魚竿,不久只見魚竿上下抖動,我興奮的大叫“魚上鈎了”! 先生趕緊跑過來,把魚竿往上一提,一條大魚就隨之躍出水面,好享受的一瞬間呀! 以前我對釣魚並不感興趣,通過幾次出遊,也開始認同了。 在野營點,我們品嘗着燒烤過的美味鮮魚,飽覽着美麗的湖光山色,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享受着,海闊天空的聊侃着,一種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
99年,兒子因去東部上大學,我們離開了埃城,也告別了梅一家。 再見了,親愛的朋友,雖然今後我們將在加國各居東西,但我會永遠懷念我們在埃城相處的美好時光。(2013.7.初)(待續)
【後記】剛寫完這篇短文不久,就意外接到了梅來電,告知她和女兒現已來到多倫多,明天就要離開,時間雖緊,但我還是決定去見見她,一起敘敘舊。次日一早我們就開車去多倫多,到她的朋友家會面。雖已有七、八年沒有見面,但她變化並不大,由於長期堅持練功,身材保持的絕好,人顯得也年輕,女兒已從一個小丫頭出落得亭亭玉立、活潑可愛,上大二了,在媽媽的影響下,也喜歡上了舞蹈。此次來多,就是參加北京舞蹈學校出題的級別考試,母女倆在一周內要參加三個級別的考試,可見時間之緊,難度之大。“台上幾秒鐘,台下幾年功”,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成正果,她們雙雙通過了三級考試,為久後重逢,為慶祝他們通過考試,我們在“半畝園”設宴小聚,話舊、談今、展望未來...... 隨後我們送他們去機場,依依不捨的告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祝友誼地久天長!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盤點:加拿大華人最多的30個社區 | |
2012: | 謝天謝地:婆婆的漫漫移民路有了眉目 | |
2011: | 西方白人和我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前幾 | |
2011: | 加服務部將啟動“秘密顧客”檢測計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