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澳大利亞經濟 |
送交者: monora 2004年08月26日17:27:02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我從來沒有說過澳大利亞很好, 但我覺得一個負責任的人在講話之前,要做一定的思考和必要的研究,以免講一些無稽之談. 進入正題之前先說說有關"排華"的問題, 如果你去問任何一個在澳大利亞主要城市裡生活過的華人, 我相信他們多會對所謂”排華”或”排亞”說法不屑一顧.(鄉村我不敢說,通常會更保守).其實白種人自認高人一等的心理在任何西方國家都有, 但我的澳大利亞經驗是澳洲人已經很習慣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裡,而且移民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已經成為澳洲社會的共識, 即使是現在當政的保守派(自由黨)也在大力提倡增加移民(只不過它偏重技術移民而已, 很多移民的父母長期等待團聚, 便指責執政黨排外, 其實是過於偏激)並正在醞釀脫離英聯邦成立共和國以進一步加強和亞洲國家的聯繫,種族歧視在澳大利亞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 對涉嫌個人與機構的懲罰非常嚴厲.特別是在首都CANBERRA, 亞裔雇員被解僱的風險要遠小於白人雇員, 特別是政府機構, 因為他們怕惹上反種族歧視的官司.我的感覺是,不管他們心理怎麼想, 絕對沒有人敢散播排外的言論.其實只要經濟發展,白人有工可做, 也就沒人抱怨移民搶工作, 萬事皆安. 其實在澳洲生活的人都對某一個地方來的人些反感, 包括我自己.因為凡是他們聚居的區便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暴力好鬥, 好吃懶做, 不學無術(你在大學裡很難看到他們) 集於一身.依我看澳大利亞人能容忍他們已經是很寬容了. 當然, 政治經常是很虛偽的, 所謂的多元文化政策無非是經濟利益驅動,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的白人真正發自內心的願意擁抱亞洲人呢. 回到正題吧: 首先明確一點,經濟研究中比較忌諱的一點便是引用過時的資料,特別是一些時事性的報道.比如說"楓葉城"所提到的厄爾尼諾現象:其實這已經不是什麼預測了.由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乾旱已經在澳大利亞肆虐近三四年了,有些農牧業減產超過70%, 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嚴重的旱災,本人在SYDNEY可以明顯感覺到水果蔬菜等日用產品價格不斷上漲.但本地經濟依然表現強勁,並絲毫沒有衰退的跡象.事實已經推翻了前幾年某些經濟學家的預測.而且近來旱情已有緩和跡象,相關產品的物價已經在回落. 澳大利亞能克服百年大旱的根本原因是其經濟結構的改變,農牧業現在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 金融,電訊以及商業服務等高增值服務行業已經占GDP的80%以上. 關於自由貿易方面的爭論, 我想楓葉城引用的一定是一位倡導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學家的理論. 絕大多數的經濟研究證明,自澳大利自八十年代放棄閉關鎖國的傳統政策以來,產業結構得到提升,倒閉消失的是服裝,製鞋等低增值行業,迅速發展壯大的生物科技,,汽車製造及高性能船舶製造等行業. 如果你參考九十年代以前的文獻,你會發現”低效率”等諸如此類的評價. 但今天的澳大利亞產業的生產效率增長(PRODUCTIVITY GAIN)已經被廣泛稱為成功的典範. 當然,澳大利亞由於在地理上遠離其它發達國家市場,並且其人口只有不到兩千萬,遠遠達不到經濟學家所公認的三千萬的規模,以實現本地消化及規模經營,其在發展製造業方面先天不足 ,這就是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能夠建立一個強大的製造產業的原因.這是公認的事實,澳洲人自己也很清楚. 所以澳大利亞政府把產業政策的重點放在了第三產業, 利用其世界一流的法律系統,會計制度,金融監管體系,基礎設施及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等優勢(可以參考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ROT及UNITED NATIONS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等文獻便可略知一二)大力發展金融, 電訊, 商業服務等高增殖產業. 當前發達國家有兩種經濟發展模式, 一種是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傳統製造型強國, 基本上屬於CIVIL LAW法律系統的國家, 特點是工業占GDP比例很大, 另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服務行經濟(基本上是COMMON LAW SYSTEM的國家),特點是製造業規模相對很小,第三產業高度發達. 我認為澳大利亞避重就輕, 選擇後一種發展模式在原則上是正確的, 但這並不是放棄傳統產業, 澳大利亞已經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並在積極與中國以及中東各國商討自由貿易協定,其目的就是進一步拓展其出口市場,並加強與其臨近的亞洲各國的經濟聯繫.特別是中國, 被澳大利亞政府及企業界視做將來世界上唯一可以在文化及經濟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國家. 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對的.但澳大利亞國內總是有反對的呼聲, 特別是工會組織,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利益,不看長遠, 還特別邀請了加拿大工會組織的頭目來澳大利亞申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如何破壞了加拿大經濟.其實盡人皆知,沒有NAFTA就沒有加拿大今天的貿易順差及產業結構的升級.當然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太依賴美國經濟,繼續多元化貿易夥伴. 其實如果談到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面臨的真正挑戰, 我認為,有倆點, 一是福利制度的改革(太多的真真假假的SINGLE MOTHER)配合進一步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以促進WORK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迎接AGING POPULATION的挑戰.再有便是科技投入明顯不足. 美國人已經講了,他們國家的未來將建立在專利權上,而不是機器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應該大力改革其高等教育及科研體系以吸引真正的世界一流人才參與科技創新, 特別是澳大利亞, 太多的亞洲富家子弟,充斥高等學堂.真正在澳大利亞大學裡成績突出的大部分是當地出生的亞裔學生.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 便是需要繼續增加移民,擴大人口數量, 這是良好基礎設施的基礎, 區區不到兩千萬人口的澳大利亞要供養發達國家中除美國/日本外最長的高速公路網,其稅務負擔可想而知(請參閱WORLD FACTBOOK 2004),很突出的例子便是, SYDNEY的公路設施在澳大利亞主要城市當中數最差, 道路擁擠不堪,有些路面年久失修, 而一些小城市如西澳首府PERTH,道路設施好得讓人嫉妒, 但平坦如境的高速路上卻車輛稀疏,因為SYDNEY所在的州每年貼大量的金錢給這些小州, 因為西澳全州只有一百多萬人口,而且其中90%以上居住在首府, 而其面積卻是中國東三省的兩倍. 中國在這方面顯示出了極大的人口優勢. 談了這麼多其他國家, 最後還是祝我們的祖國, 中國, 早一天實現民主,富強.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