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怪天怨地沒有用:你在加拿大紮根了嗎?
送交者: 杏林子 2014年06月20日00:11:16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曾幾何時,中國大陸廣泛流行“你吃了嗎”的問候語。後來一些靠行業壟斷和政府撐腰拽起來的沒文化事業單位,如電視台、報社等,因為經濟大潮的衝擊和社會轉型的震盪,假文化人中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大家見面喜歡互相問候“你離了嗎”的調侃語。現在我開始倡議加拿大的移民同胞,要經常問問自己,問問朋友:“你紮根了嗎?”

剛來加拿大時,最常聽西人老師和鄰居說的一個詞就是Settle down。對新移民來說,Settlement或Settle down只是“落腳”或“安頓下來”的意思,離興業置產和生根開花還相差甚遠。動、植物移居後的適應叫Naturalize,人的移民歸化叫 Domestication。本文所指的“紮根”,既不是“適應”的意思,也不是“歸化”的意思,而是指可以延至後代的“建基立業”,英文應該叫Take root。

眾所周知,吸收移民是加拿大的國策。換句話說,加拿大從世界各地招募移民,首先是根據自己的需要,維護和促進自己國家的發展,並沒有考慮移民的利益和需求。我們被接受來加拿大,最主要的目的是填補本地勞工市場的缺口,說難聽點,人家是讓我們來“填溝壑”的。

我移民前就不太相信別人,來加拿大後更是常常被灌輸:you never trust anybody(你千萬別相信任何人)。加拿大政府和普通民眾常說:“我們這裡資源多,人口少,絕對不可能有餓死人的情況發生。”可我經常反問他們:“Does how much belong to me?”(有多少屬於我呢?)我若不辛苦,不努力,不付出,誰肯給我片瓦房、立錐地?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把來加拿大後的命運,完全交由他人來掌握,得想着自己,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第二代、第三代,謀取長久、穩定的福祉。

加拿大距離中國萬里迢迢,我們移民出來就斷了娘家路,國內的一切都放棄了,隨身攜帶的只有知識、技能和經驗。這跟移植樹木的情況非常相似,移栽的樹木,根球所帶也不過原來根系和土壤的5%不到。我們的文化追求穩定和持久,安居而後樂業,可現代資本主義的就業市場隨風流轉,千變萬化,我們要想做一個合格的填充材料(Stuff),光會做木樁(Deadman)是不夠的,還得學會做多面手(Handy man)。

然而,即使我們學到了多面手的本領,甚至具備了變形金剛的神通,只要我們一天不脫離職場,就一天也擺脫不了做“四線人物”的命運。何謂“四線人物”?乃是我根據目前僱傭市場上收入與工作穩定性,歸納總結出來的四大勞工類別,包括白領、藍領和自雇者在內。 info.51.ca 無憂資訊

1、收入低、工作不穩定,細斷線(Thin Broken Line)表示:

┄┄┄┄┄┄┄┄┄┄┄┄┄┄┄┄

2、收入低、工作穩定,細實線(Thin Solid Line)表示:

─────────────────

3、收入高、工作不穩定,粗斷線(Thick Broken Line)表示:

┅┅┅┅┅┅┅┅┅┅┅┅┅┅┅┅

4、收入高、工作穩定,粗實線(Thick Solid Line)表示:

━━━━━━━━━━━━━━━━━━

別看加拿大工作難找、職位難保,職場上工種和收入類型卻非常多樣。一定還有很多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線型沒有列入,但我相信華人移民大多不出以上四類。不管你現在屬於哪一類,有房有車屁都不是,除非你是現金結帳,一把付清,否則只要工作一丟,收入一斷,所有的東西都會缺氧斷電,生活立刻就會受到影響,甚至一家人的生存都要受到威脅。你要麼重新自我激勵,粉墨登場去找工作,要麼學西人,全家人往車上一坐,“顛”往他處。

隨着年齡的增大,鬥志的減弱,特別是職業技能的老化,你重返職場的代價越來越高,而找到工作的希望卻很渺茫。儘管你有強裝歡笑的心理素質,有打我左臉右臉也轉過來由你打的寬容境界,但雇主就是唯利是圖,人家雇不起或者不需要,你怎樣委屈自己都沒有用。為今之計,還是要想辦法離開職場,徹底擺脫這種“風吹浮萍,任隨流水到天涯”的謀生方式,否則,第一代漂泊,第二代也好不到哪兒去。 加拿大 51網

當然,要想在加拿大創業紮根,自己撐起一片藍天,知難,行更難。我們自身的短板至少有三個方面:

一是不會擇業。就如我,從公有制的大營盤裡出來,不知道世間有三百六十行,更不清楚哪行適合自己。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的MBA留學生,畢業後就回到自己的家族企業服務,來時目標明確,去時方向清楚。我們的MBA子弟畢業後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要幹什麼。

二是財力不濟,經驗不足。早期移民來加拿大的,電腦人和高校學者居多,後來的外企白領雖有積累,但也只是小康水平,房子、車子和孩子搞定以後就所剩無幾,不足以獨資創業。儘管加拿大銀行有的是錢,貸款條件也不苛刻,但人家要求相關的成功經驗。我們生來乍到,語言和規則都不熟悉,何談經驗?

三是同胞之間不團結,不善合作。若把我們單體的財力、智力和能力都集中起來,形成合力,在加拿大興辦幾個大企業、大連鎖、大網站,解決區區幾百萬同胞的就業問題,讓我們和後代子孫都能壯有所為,老有所依,不再到處寄人籬下、漂泊流浪,本是小菜一碟,可誰願意領頭出來做“及時雨”宋江呢?

來自加拿大方面的創業阻力更多。人口少,市場小,道路遠,成本高,做什麼都不容易。完善的法律、法規及個人信用制度,普及的法律意識,雖然創造了良好的經商環境,但也限制了很多創業人的行為,扼殺了很多開發加拿大的機會。最主要的還有,加拿大政府在給你移民簽證的時候,就設定你為“選美選出來的宮女”,你只能寂寞地呆在宮中,等待着皇上的隨時寵幸,不能有成為皇后和貴妃的奢想。而這個“皇上”,就是加拿大的雇主,特別是那些壟斷資本家。 無 憂 網 - 51

好在現代移民與傳統移民不同,加拿大的勞工地位也早已不是1900年以前的狀況,你真的要像廣東話所說的“不丟他”,不願在蓄水池裡替資本家當預備隊員,他也拿你沒辦法,因為他不能抓你去做壯丁。儘管加拿大人口分布不均勻,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很多方面簡直不像是一個國家,但這並不影響你在加拿大創業紮根。

我過去很喜歡拍攝自然環境裡的樹木,做景觀的都講究師法自然。我發現很多樹木居然能在牆頂、道中、屋檐下和石頭縫,這些本不適合成長的地方紮根,而且長勢良好。植物能做到,人何嘗不能呢?留意一下二戰前後意大利、荷蘭、烏克蘭、日本等國移民,他們來加拿大後的紮根、發展歷史,可能會給我們在此創業紮根提供經驗借鑑。

意大利的皮匠、廚師、泥瓦匠舉世聞名,他們在加拿大做皮革家具、比薩餅和建築設計施工的很多。荷蘭人做奶酪、玩鬱金香、育種育苗有絕招,他們在加拿大加工乳製品和開苗圃的比較多。烏克蘭人喜歡種地,在廣闊天地玩大農業,加拿大中部草原的農民,基本上都是他們的後裔。日本人、韓國人、德國人,他們在安省開工廠的很普遍。

咱們華人乃是“農”的傳人,五行上都屬木,要在西方屬“金”之地玩工業,好像根本不是個。但我們也有我們的看家本領,除了中華美食,我們完全可以嘗試在農牧漁業方面發展,服務業更是我們的強項。只要我們摒棄國內的很多不良擇業觀念,放下架子和面子,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從些小處做起,第一代人挖坑,第二代人栽樹填土,第三代人澆水施肥,至第四代定可紮根、開花、結果。

樹木的根繫結構主要有主根、次根和鬚根組成。主根垂直向下,負責樹木植株的穩定和平衡;次根輔助主根,平衡和吸收水分的功能都有;鬚根在地表6英寸以下,專門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對創業者來說,主根就是選定的行當;次根涵蓋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鬚根則包括市場、客戶和有形、無形的資產。所以,創業紮根無論對個人,對家庭,還是對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系統工程。

不要小看雜貨鋪、麵包房、中餐館、啤酒店,也不要鄙視一人一車公司,更不要笑話桑拿、紋身、描眉、刺字、修指甲的攤點。古人說:“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西方人也講英雄莫論出處,美女不問財路。只要經營的好,長久堅持,積累到一定程度,不但可以養家糊口,造福後代,機會來了的時候,甚至可能巴蛇吞象!

有達人會說,既然紮根不易,幹嘛非要紮根?以“不紮根”為紮根,學吉普賽人,一輩子浪跡天涯,天當房,地當床,風霜雨雪作婆娘,不也是一種活法嗎?回答當然是。有些水生植物漂浮着也能活,只是它們可以自我生根。你若身懷絕技,或者擁有祖傳秘方,當然走到哪兒都能活,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大家都是移民來的!為什麼白人不喜歡中
2012: 真實加拿大:20歲女生溫哥華的夜生活
2012: 加人愛較真:借鄰居傳真機也要付錢
2011: 大麻、大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