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溫哥華開車一個月了,在這裡,你只要有原來國家的駕駛證,什麼手續都不用去辦,即可開車90天,老外真是相信人。車子同樣是靠右行駛,交通規則也是大同小異,但是感受完全不一樣。
加拿大典型的十字路口,每個十字路口都會掛着路牌指示,上面寫着“blundell”就是表示你對面的橫街是blundell街。綠燈亮後如果你要轉左,一定要等對面的車完全過掉才能走。但你可以向前挪一點,以免綠燈變黃燈之後走不了。
隨處體現行人至上
加拿大開車極其尊重行人,我想這是和國內最大的不同。以看到行人過馬路為例,國內經常是看到行人準備過馬路時,趕緊加油搶先衝過去,好像個個都很趕時間,這裡則是車子遠遠看到行人站在路邊,就在起碼隔着一米處等你。你的動作再慢,他也等你過完馬路再說。我好幾次準備過馬路,看到有車過來,就按照國內的習慣站在路邊,想等車子過去自己再過馬路,結果次次都是車子在我面前急停,等我先過。哪怕在停車場下車後要走進商場,車子也會禮讓你,總之就是行人至上,汽車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讓行人。在加拿大,和行人搶道,會被視作極沒教養。我覺得這點我們要學學。在國內我經常看到行人過馬路時驚恐的樣子,真是於心不忍。
這裡車輛之間也很禮讓,經常要左轉出繁忙的主幹,兩邊車道都滾滾車流呼嘯而過正惶恐的時候,對面會有車主動停下來讓你先過,這時內心真是感激不盡,呵呵。如果你想變道,後面車流很多的時候,只要你打燈了,很多時候也會有車停下來讓你先過。
駕車人高度自律
加拿大的車子都非常遵守交通規則。這裡只有極少數繁忙路口有攝像機,全靠行車人自覺。很多交叉路口沒有紅綠燈,只樹一個“stop”的牌子,只要看見這個牌子,無論前後左右有沒有車,都要停一下看清楚再走。所有車都會遵守這個規定,從沒見有人不停。因為人人都遵守規則,所以如果一旦有人不守規矩,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例如你看到stop的標誌不停,就這樣衝出去,極可能撞上直行車,因為直行車是假想你守規則的,不會減速。
從國內開了多年車過來,結果到了這裡很不習慣。從前經過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都習慣性地會減速或者踩一下剎車,因為怕路口突然衝出一輛車來(國內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但是這裡只要你在主幹直行,過十字路口都不用減速。因為旁邊的不是主幹的道都會有“stop”的標記,他們會讓主幹直行的車。所以很多國內司機考牌都是這裡不合格———在十字路口減速,考官認為你這樣會造成後面的車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不安全。另一個不習慣是,我們當紅燈變綠燈要左轉的時候,都是綠燈一亮,趕緊趁對面的車沒過來先左轉了,但是這裡卻要先讓直行的完全過掉才能左轉。我雖然知道這個規定,但是有幾次左轉的時候都是下意識的想衝過去,好在及時剎車,回想起來一額汗,相當危險。
道路交通管理高效
還有一個感受,這裡的交通管理非常高效。溫哥華人雖少,但車子很多,每個家庭一兩部車很普通。車子總量是否多過廣州不好說,但交通堵塞狀況好很多卻是不爭的事實。幾次下班時間走在繁忙的主幹道上,都沒塞車,最多就等紅燈一下。而且這裡高架橋和立交特別少,紅綠燈特別多,一公里基本上有五六個紅綠燈口。
為什麼這裡高架橋那麼少、紅綠燈那麼多,卻不堵車,而廣州高架橋立交越建越多,堵車倒越來越嚴重?我總結出幾個原因,一是在這裡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導致人為堵塞的情況大為減少(例如扭成一團或者路邊違章停車);二是路面極少修路極少人為障礙,就算修路,他們會專門派人拿着個牌子,一面是“stop”,一面是“slow”,指揮大家有秩序地通過。三是路面規劃好,基本都是東西南北完全直的道路,很好走也很好找地方,減少了車主在路上“徘徊”的時間;四是道路指示極其有規律,到了路口你就知道怎麼走;五是停車場極其完善,無論商場、住宅,都有非常充足寬闊的停車位,減少了車子“放”在馬路的時間。
現在廣州一看堵塞就建立交和高架橋,一方面令城市市容越來越壓抑,另一方面則把管理完全依賴在硬件建設上,而不在軟件管理上提高,我覺得這不是辦法,也解決不了塞車問題。
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些讚美之詞給了別人,不是為漲別人志氣,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得到一些啟發,例如禮讓行人,還有市政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