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做唐吉珂德又何妨? |
送交者: 漢加 2014年09月14日09:50:35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漢加風系列(137) 縱做唐吉珂德又何妨? 作者:漢加
9月6日前後,一個名為BC省家長聯盟(BC Provincial Parents Alliance)的組織在網上、微信群里發召集帖,號召9月7日下午在溫市中心舉行“反對教師罷工大集會”,表示“參會人數約2000人;現場會有二十多家媒體採訪”。同時看到在某個微信群里,某位發言者說,已經有了1000多人報名參加。筆者想弄明白此組織的背景,口碑,就上網Google,沒有找到這個聯盟BC Provincial Parents Alliance過往留下過的歷史紀錄等任何信息。又挑選了幾個和“家長聯盟”相近的英文名詞,比如有BC、父母Parents、組織Association等搜索引擎關鍵字,找出了一些在本省註冊過的家長組織,比如BCCPAC(BC Confederation of Parent Advisory Councils)。但這些組織的網站上,沒有發布任何集會的通知。這個BC省家長聯盟突然在一夜間冒出來,在各大中文網站發帖,或許還有Face book 等社交平台 抱着求證、求實的想法,漢加在9月7日下午前往集會的現場
還沒到達溫哥華藝術館時,筆者在微信群里看到群友說,原定的800 Robson St集會抗議現場出現法輪功的標語、旗幟。組織者只得臨時移動集會地點到藝術館後門。等來到現場,看到舉着標語、高呼口號的家長、孩子們,漢加的心被震動了。 在記憶中,華人自發的抗議有過一些。比如2007年carboy(楊震霆)組織30多名網友(據說簽名的有超過1000人)去移民局大樓門前抗議,要求遣返高山;2014年進出口商人丁永勤聯絡20餘人(簽名商家50位左右)在Down Town省長簡慧芝辦公室前舉牌訴求,要求儘快結束卡車司機在碼頭的罷工;或許9月7日,到集會現場的人數在某個時間點是幾百名,但加上攤放在地上的白布長幅里簽名的請願者人數,這次由網絡上網友自發組織的集會響應規模的確超過以往。
雖然此次集會冒出一些稚氣:比如某些口號有點偏激;比如還沒有儘可能多地聯絡各大西人媒體;在發言的階梯上出現了身穿彩虹旗的孩子身影(彩虹旗是代表同性戀的旗幟),可此名孩子的發言內容和彩虹旗毫無關聯;也沒有指定一名專門應對西人媒體的發言人。期間有位過路的英文ESL教師Debbie Wilkins,她曾經前往中國執教且熱愛中國。當她對集會的口號表示疑惑、開口相訊時,有家長用很激烈的口吻、手指着她,高聲嚷“Teacher ,Shame!” ,頗具文革中小將的氣勢。此名家長以中國的教師為例,稱中國教師拿着很低的工資,卻可以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可以做“春蠶到死絲方盡”,而本省的教師對薪金、福利要求過高。一直站在邊上學習的筆者認為:以開放的心態、學會傾聽、態度謙卑、心平氣和地溝通、尊敬彼此的觀點和立場,儘管觀點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差異,甚至含有尖銳的矛盾,但嘗試以不同的視野角度思考問題,學會西人發言時的委婉表述方式、保持應有的尊重和禮儀,或許更有助於不同文化、不同立場之間的交流。
然而,總體來看,此次集會瑕不掩瑜。在如此短的幾天時間內,能組織起這樣的規模和聲勢,已經實屬不易,義工們付出很多。在群眾自發的活動中,難免有些人會心潮澎湃,說話尖銳;難免會看法各異。在場的組織者,誰也不是職業的政治家、老運動員,可以圓滑地、周全地考慮算計到一切突發可能性,比如法輪功組織在一個月前向溫哥華市政府申請到該場地示威,家長的集會就臨時挪移位置。BC省公立學校教師曠日持久地罷工,孩子們沒有課可上,家長們心情、工作、收入都受到影響,停課罷工牽動着無數重視教育的華裔家長的心。9月7日集會,是部分華裔民心的表現、是無數父母憂思的匯聚爆發。華人亟其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只要做事者,總難免存在有各種各樣的不足,等着在實踐中慢慢完善。 有人說,美國黑人比較強勢,那麼多集會遊行,讓白人心中腹誹但臉上不敢表露。幾月前密蘇里州警員槍殺黑人青年布朗一事,黑人社區風暴四起,政治上的勢力比華人強大許多。而長期以來,華裔一直是順民,安於中庸之道。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並沒有多少華人的聲音,閃爍在電視熒屏上的華人正面形象少之又少。
能勇敢地第一個站出來,把心中的不滿付之於露天抗議行動者,是難能可貴的,就算想法和西人社區主流觀點完全相反。有時候,百米養百人。不少人光想着把別人推到幕前,而自己跟在後面,順風享受別人爭取得來的利益;萬一形勢不妙,也可扯動風帆轉向。這也是每次活動組織時,光看到網上群情激憤,擦拳磨掌,可真正到現場的人數大減;也有些人事後擔心,認為華裔人家長對教師的憤怒是一種短視行為的表現,怕日後老師會給華裔孩子穿小鞋、表面上客氣,暗地裡報復;也有言論為教師打抱不平,認為大多數教師敬業、愛孩子,教師為自己的權利爭取,並沒有錯。
可以看到,集會的組織者不斷地聽取大家的意見,在改進、改善。在集會號召貼的英文部分,用的措詞就沒用中文部分那麼火爆;組織者在活動的後期也表示,要考慮去註冊成立BC省家長聯盟,坦誠用了大帽子。華裔社區需要政治成熟、有遠見、不偏執、不偏激、有智慧的領導人。而這些領袖只有在華裔關心的民生、民聲等各類議題中適時順勢地脫穎而出,鍛煉成長,培養政治智慧,慢慢走向成熟,畢竟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會完美的。也希望“BC省家長聯盟”註冊成立以後,能常態化運作,參與到學區的各種事物中,建築起家長、學生、學校、政府溝通的橋梁。 在塞萬提斯的小說中,唐吉珂德一人一騎,舉着長矛,騎着瘦馬,面對着風車而戰。性別自選案能逐漸滲透BC省各個學區,同某位同性戀者一個人從青少年起不依不饒地上法庭打了10多年官司有些關聯。人少沒點關係,不一定要湊滿2,000人,集會現場也不需要摧枯拉朽的革命氣勢。網絡時代,一能當十,勉力把聲音傳播出去,就算只有一個人,也能訴求自己的理念。只要付出了行動,都是有勇氣的吃螃蟹者,值得敬佩。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