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加拿大经验、种族与文化及其他
送交者: 容若 2005年03月04日17:59:52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最近加西网坛有讨论加拿大经验及分析原因的贴子。有人认为新移民的就业障碍在于加拿大经验,还有人由此上升到种族的关系,有人认为实际上不存在加拿大经验,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容若耳闻目睹了一些现象,也有一点点自己的思考,写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与讨论。

一、关于就业障碍

容若以为,职业市场如果供大于求,即待雇人员(或失业,或无业)之总量远远超过就业岗位,雇主就肯定要“挑挑拣拣”,设置门槛,按照岗位所要求的最高标准来“择优录用”,甚至还可能压低工资、延长工时(指没有工会保护的中小企业)等等。相反,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各行业供不应求,社会合格的闲散劳动力又较少,那么雇主为了不耽误工作,有时不得不“降格以求”,不那么在乎一些资格经验,甚至为了与竞争对手争夺劳动力而提高工资与福利。这是市场供求关系,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社会。

具体到加拿大,情况有两种,一种就是上面所述的受供求关系制约的就业状况,比如这一年来就比前些年就业要容易一些,有更多的职位open出来,尤其是建筑行业,大量紧缺技术劳工。还有一种是不受供求关系制约,而受行业利益保护制约的情况。比如医生、教师等行业,按市场需求和服务质量来说,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但现有人员,尤其是工会头头们很喜欢维持现状,因为可以以紧缺人员、工作强度大为借口,时不时闹点罢工,要求涨工资和福利。他们不愿意把岗位向市场open,不愿私营化,不愿引入竞争,原因只在于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你想啊,如果都来竞争岗位,那还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吗?现在政府为加快新移民就业所开展的资历认证工作,主要就是针对这些需要认证才能就业的行业。

所以说,政府拨巨款要解决的资历认证工作,固然很有意义,但在整个就业市场上,所占份额并不大。不需要行业认证的多数企业,还是要看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自己的用人方针。接下来就是所谓的加拿大经验问题了。有人说有,有人说无,到底有没有呢?没有人做过调查和统计。一方面大量新移民反映找工难,投简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方面又确实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并不需要加拿大经验。对后者,容若的看法是,肯定是会有人在没加拿大经验之前找到工作的,否则怎么可能积累“加拿大经验”呢?但与第一种情况并不矛盾,第一次工作的确很难,而且往往不理想,不少是高才低用,或者干脆是体力劳工或义工。

现在的问题是,雇主看简历时心里是不是真的有“加拿大经验”这样的“unspoken policy”?容若就此问过不少西人雇主,其中一位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他说:倒也不是非加拿大经验不可,只是为了省时间罢了。他说原来不这样,一般是看简历上条件最适合的人就找来面谈,但没想到这个人英语语言能力很差,面谈时不能很好交流,而安排一次面试也是要费人力时间的,公司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就不想再浪费精力了,就在同类条件的人当中找有加拿大经验的,因为起码可以预知这个人的语言水平应该是可以进行交流的。他还说,有些公司因为遇到太多中国移民语言能力差的情况,甚至一看简历,Last name是中国姓氏的,就不想见。他强调这与种族歧视无关,实在是求职人多,为工作方便,也为节省面试成本,就这么简化处理了。

一位现在在一家西人大公司工作的中国新移民告诉容若,她在简历中写了曾供职于Glenare公司,这曾是温哥华本地最大的一家电讯公司,而她其实只在这家公司的北京代表处工作过。她很肯定地说,所以得到面试机会,与这一经历有关。在面试时,她说明了实际情况,说是并没有真的加拿大经验,但由于她英语流利,业务也熟,面试的经理认为她完全合格,也就不计较她是否有过加拿大经验而录用了她。她说,简历中有加拿大经验肯定是得到面试的重要因素,不过,面试时所展示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水平才是决定录用与否的关键。

容若得出的结论是:作为技术移民,当然希望找的是专业的工作,温哥华缺乏大企业大公司,就业岗位有限,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如果本身能力不过硬,是很难一步到位的。这时候就需要先做义工或劳工,学好语言,熟悉文化,同时建立社交网,有了第一份工作,就有了加拿大经验,这样就会较快地进入专业白领工种的职场,实现自己的移民梦。

二、关于种族歧视

容若以为,歧视是人类社会存来以来最丑恶的现象,歧视是不文明无修养的行为。I hate discrimination!歧视现象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种族。甚至一个很小的单位内都会有歧视,比如容若毕业后初入职场,不仅遇到过求职时性别的歧视,开始工作也遇到过食堂大师傅的“欺生”行为。歧视人的一方通常有其既定的话语权或优越感或强势力量,排斥一切他认为不符合其既定标准的人和事,如果歧视行为发生在两类不同的人群,虽然是个别行为,但往往会上升到整个人群。比如并不是所有“城里人”都歧视“乡下人”(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但当某个具体的“城里人”用其既定的城市优越于农村的种种标准去贬低和羞辱某个具体的“乡下人”时,出身农村的所有居民都会为这种行为而愤怒,并因而将这一具体“城里人”歧视行为的反感扩大到全体的城里人。国家、种族更是如此。

具体到加拿大的情况,应该说,加拿大是容若目前所见歧视最少最为宽容的国家。首先,加拿大现在已完全取缔了制度上的歧视(比如以往的妇女选举权、少数族裔选举权等的限制),并在法律上不断完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保护(如同性婚姻合法化之类),其次,加拿大本身是移民国家,虽以英法文化为主,但对其他文化兼容并包,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来自东欧、亚洲的移民人群不仅带来了新的文化,也使本地思想更趋开放和宽容。作为文明法治民主的国家,民众素质及受教育程度亦相对较高,所有这一切,都使社会中种族优越的意识趋于淡化。不过,种族歧视并非完全不存在,这不仅有白种人歧视黄种人、本地人歧视外来移民,也有黄种人歧视白人及其他种族,先来移民歧视后来移民的种种现象。容若以为,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具体个人歧视行为,虽然不是加拿大的主流现象,但再小的歧视也是歧视,小的意识上的歧视如果不重视,不抵制,不反对,时间长了,就会毒害社会的整体意识,并有可能在适合的时候上升为制度上的歧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我们明显感到不愉快的针对种族而不是个人的歧视行为时,应该抵制,但不要因歧视者个人的行为而上升扩大到他所属的全体族群。

三、关于文化、语言与种族

这是老话题。容若也没有新的想法,只是观察到一些社会现象,说出来请大家帮着分析、找找原因。第一代移民由于语言掌握的有限和文化意识的本能排斥,不少人感到生活在本族群社交圈中会更舒服,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已经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他们却也同样愿意与同种族的人群相交往,尽管他们之间用的不是本族语言,甚至不会说本族语言,他们交谈的内容也与祖裔文化毫不相关,从语言和文化上讲,他们与本地人完全一致,祖居地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外国,但从种族上讲,他们还是愿意与同种族的交往。

这就形成一种有趣的现象:第一代移民拚命在努力融入本地文化、以摆脱母国文化的影响和羁绊而奋斗,但终其一生,仍不能完全实现这种愿望,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移民却在不通本族语的情况下,对祖裔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和认同,不断地寻根问祖,用他们的理解来诠释、纪念祖裔文化(并不比其他族群的诠释更准确)。这在每年的亚裔月活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亚裔月的组织者管理层几乎都是不通本族语的CBC们,其举办的祖裔纪念活动虽然十分虔诚,但却完全不地道。据他们说,他们是夹在中间的“第三类族群”,从语言文化上讲,他们与英法裔完全一致,但种族上不是同一类,从种族上讲,他们与第一代同族移民完全一致,但语言文化上也不是同一类。所以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自己的网站,自己的活动组织。他们的网站当然是英文的,但所配的图画却是中国龙。

这种种族认同的现象在其他族群也能看到,印度人喜欢与印度人在一起,黑种人喜欢与黑种人在一起,对第一代移民来说,或者还可以用语言文化的差异来解释,对第二代以后又没有混血的各族后裔来说,他们的区分种姓,与语言无关,与文化无关,只是一种天然的种族肤色亲近感而已。容若有时想,这是不是与生物性有关呢?是不是一种生理上天生的化学反应?就好象乌鸡与乌鸡愿意在一起、白鸡与白鸡愿意在一起一样,无非是“物以类聚”罢了。如果说加拿大是因为实行了多元文化国策而导致的各族群“隔离”的现象,那么,熔炉文化的美国不也一样吗?如果任何政策、任何人为的影响(包括宣传、引导等)都不能改变上述现象,那么科学家是不是该给我们一个生物学上的解释呢?

先写这些,抛砖引玉。

(加西生活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加拿大“赞助丑闻”的背景和挑战□
2004: 滑雪记
2003: 人生必经的沼泽地-----门缝里看婚姻
2003: 我的童年经历
2002: 尽快融入加拿大社会的捷径
2002: 加国哪里最有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