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西根的荷兰城 |
送交者: 弼马温 2002年10月07日00:11:38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提到荷兰,人们便会联想到五彩缤纷的郁金香和巨大的旋转风车。没有机会去欧洲的荷兰,但生活在密西根却可以去一个独具风情的荷兰城,在那里就可以找到荷兰的感觉。 荷兰城位于密西根的西部,滨临密西根湖畔,与芝加哥和威斯康星州隔湖相望。蔚蓝色的湖水紧紧地拥抱着这座安静而漂亮的小城。荷兰城建于1901年,很多荷兰人的后裔在这里居住,保留着他们的传统文化,城里洋溢着阿姆斯特丹的情调。 荷兰城是密西根最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旅游地。每年五月在这里举办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和狂欢。人们簇拥着盛开的郁金香,在别具一格的荷兰风琴的伴奏下,在街头跳起欢快的klompen舞,游客们纷至沓来,加入到狂欢的行列里。 (一)走进荷兰村 荷兰村是这座小城最经典的去处。为了让外界了解荷兰文化和民俗,荷兰城的居民于1958年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占地十英亩的荷兰村,荷兰文化在这里展现无疑。村里面到处是充满荷兰情调的建筑,菊红色的屋顶在灿烂阳光照射下,让周围的世界显得特别明快。运河在村里穿过,池塘点缀其中,一座座小桥将整个村落衔接起来。地面是用砖铺成的曲经小道,四周或是碧绿的草坪或是典雅的花园。这些构成了一幅古典荷兰的画面。漫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几个世纪前的荷兰。 村里的主题广场是整个村落最欢快的地方。广场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荷兰风琴。风琴的正面看上去象一栋小屋,面板上雕刻着十分精致的花纹,上面还挂着几个天使的雕像。风琴的背后放着一本木板制成的书,书的每一页首尾相连,书页上刻着各种图案。原来这本书是一首曲子,按动开关后,书就自动地一页一页地翻开,书上的图案控制风琴的琴键、鼓和锣,这样就奏出和谐悦耳的乐曲来。这个名叫Gouden Engel的风琴是世界上曾经制造的第二大阿姆斯特丹街头风琴,已经有一百年多历史了,用德国黑木制成。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阿姆斯特丹的狂欢节上,人们将风琴装在车上,美妙的琴声伴随着游行狂欢。半个世纪前,荷兰人将它送给密西根,荷兰村的人们如获致宝,欣喜若狂。在每年的狂欢节上,这架钢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东西。后来,这台风琴永久地座落在这个广场,成了荷兰村的象征。 每当风琴乐声响起来的时候,一群穿着五彩缤纷的荷兰传统服装的姑娘们就在广场上跳起欢快的klompen舞蹈。一半女孩穿着女人鲜艳的衣裙,而另一半女孩则女扮男妆,身着深色的男装,戴着男孩的帽子,“男”女结伴起舞。她们穿着木制的鞋子,踏在地面上,发出清脆而悦耳的节奏。看到此景,好像把我们带回到阿姆斯特丹古老的街道上。突然间,我联想到了风靡世界的荷兰踢踏舞,推测可能起源于此吧。那种欢快而充满活力的舞蹈让人兴奋不已。 在广场旁边的一块草地上,我遇见了一群来自加拿大的荷兰裔老人。他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或欢快跳舞,或拍照留念。他们告诉我他们每年都会到这里来,寻找家乡的感觉。荷兰老人的思乡倒象海外的中国人,虽然远离故土,但乡情依旧。 欣赏着活力四射的舞蹈和色彩艳丽的衣裳,便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服装那种灰暗的色调和压抑的感觉。印象里,中国人多半是青布衣裳,长袍马褂,只有丝绸的旗袍才有点艳丽的色彩。如果再加上月亮头和大辫子,就更让人寒心几分。记得刚到美国,在学校的一次国际学生节上,去参加时装表演。外国学生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通过服装来展示他们的文化。中国女生穿上了旗袍显得既娇柔又大方,可是男生却不知道穿什么,无奈之下就套上中式夹克。一下子,我们都迷茫了,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服装应该是怎样的,似乎连自己的根都显得漂浮不定。因为我们不情愿笼罩在长袍马褂之中,那似乎会让我们的形象甚至精神都萎缩起来。近年复古的唐装风靡世界,才让人找回几分中国人的感觉,似乎穿上唐装便扬眉吐气起来,联想到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 离开荷兰村,眺望着那一片童话般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我不禁想起曾经去过的中国城、日本城、希腊城、德国城、荷兰城等。德国城象一座中世纪古典的世外桃源,希腊城洋溢着地中海的风情,日本城则显得精致而考究。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世界各地的移民试图保留他们的民族遗产和文化,展示民族的风采。中国城留给我的印象最差,那里多半是脏乱、嘈杂、人们萎琐的形象。除了美味佳肴外,似乎很难找到民族自豪的东西。在这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度里,我们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并不是那么美好。当然现在很多地方在建立新的中国城,重新塑造中国人的形象。我们在努力着。 (二)风车旁的沉思 远远望去,一个巨大的风车悠然地坐落在一块小坡上。乳白色的风车叶子架在菊黄色的塔楼上,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童话世界。 步入“风车岛”,门口有一排平房,里面有蜡烛雕刻和木鞋制作表演。身着民族服装的技师们用绳子吊起粗大的蜡烛,然后在另外一种颜色的液体蜡烛中浸泡一会,再拿起来,这样这种颜色的蜡烛就套在外边。如此这般,几种色彩不同的蜡烛一层一层地套起来。等蜡烛稍干一点但还没有全干时,工匠们就用刀子将蜡烛的表面一层层削开,在上面雕刻花纹,单调的蜡烛就变成了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花篮。 荷兰滨临北海,约有一半的地方在海平线以下,气候潮湿,地面经常会淤积着水。要是穿皮鞋和别的鞋子,那很快就会被打湿。于是在这些地方,在作坊做工的人们和农民就穿木鞋。制作木鞋的作坊生意兴隆,木鞋成了这个国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传统方法是用凿子在一块木头上,一点点地凿成一只鞋子。后来有了机床,木鞋加工起来就十分方便。制作木鞋的表演让游客领略到荷兰这种独特的文化。 离开了作坊,就朝风车走去。到了跟前,发现塔楼和风车比想象中和远观时大得多。塔楼共有七层楼,宛如一座庞然大物。风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磨粮食,二是用于抽水灌溉农田。虽然这个“风车岛”成为了旅游热点,但这座风车依然在工作,附近的农民将小麦运到塔楼里来碾磨。整个风车和磨房的机械设备很复杂,风车的叶子设计得十分巧妙,叶子的方向可以调节,也可以更换。当介绍这个风车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时,我十分惊讶。在更早的时期,欧洲人就在用起了风车。由此联想到一个世纪前,欧美人已经用收割机收割农作物,平常百姓用上了洗衣机,社会已经步入机械化,而中国却依然是个农耕社会。再看看中国的农村,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农民还是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用牛耕田,依然重复着二千多年来的耕作和生活方式。这让我感慨万千。 看到这些,我不由地会怀疑起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同样怀疑我们经常讲当中国古代步入文明社会时,欧洲还是多么地落后,因为当回首人类文明创造历史时,能列举出的中国人的贡献并不多。尽管我们经常沉迷于“四大发明”之中,拿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史》来自我安慰我们曾经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尽管我们可以在《梦溪笔谈》去寻找古代发明的辉煌,赞美张衡的地动仪多么精美,列出祖冲之、毕升、李时珍、黄道婆的业绩,尽管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某个考古发现时,沾沾自喜地说西方同样的发明比我们晚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在世界科学史上中国人做出的划时代的发明却寥寥无几,而近代更是近乎于零。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科学大师又有谁能与哥白尼、加里略、爱因斯坦、爱迪生并驾齐驱呢? 中华民族呀,一个带着幻想的民族,太沉迷于过去和遥远的地方。我们民族的性格太注重写意的想象,太注重嫦娥奔月的童话,太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我们经常沉迷于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中,把浪漫和享受经常寄托在茫茫无际的天边。我们有着让人骄傲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人文学科登峰造极,留下了那么多不朽的哲学、诗歌、小说和历史故事,当然这给今天的电视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但科学创造却停滞不前。在世界上,人们可以将牛顿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可是在中国,却找不出一位科学巨匠能有李白那样响亮的名字。今天,虽然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但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里,依旧显得苍白无力。社会价值观引导一代又一代吞噬着我们的创造力,即便我们来美国留学,读书几乎被公认为最好,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比西方民族就差一截。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哀。 一个社会真正的发展是来自于科学,科学奠定着国家的强盛,同样是文化传播的基础。西方是个多么实际的社会,他们在现实中浪漫,将浪漫的幻想变成现实,在创造中发展社会。平平常常的麦当劳为什么迎得了世界的芳心?是味道可口吗? (三)失落的郁金香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但是郁金香并不是原产于荷兰。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一位奥地利驻土耳其帝国的大使发现了艳丽的郁金香,然后把郁金香的种子带回到维也纳,五年以后,郁金香在维也纳盛开。这时荷兰的一位植物学家Carolus Clusius到维也纳考察,被郁金香深深吸引,就把它带回到荷兰。郁金香在荷兰繁衍开来,成为高贵的花卉,价格一度十分昂贵。后来荷兰人特别钟爱郁金香,便四处播种,这种美丽的花卉就遍开全国。今天谈论起郁金香,就会联想到荷兰。郁金香似乎已经成为了荷兰的另一个名字。 上个世纪初,很多荷兰后裔移住到荷兰城。人们渴望着与祖国有某种联系。这时,在荷兰高中任教师的Linda Rogers女士建议在荷兰城种植郁金香,以表达思乡之情。市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于1928年,从荷兰订购了十万株郁金香苗。第二年,郁金香开遍了全城,于是他们邀请各地客人到荷兰城来游览。以后,每年五月都举办盛大的郁金香节。到三十年代中期,郁金香节已经闻名于全美国,并且长盛不衰。二战时,郁金香节被迫停止,直到1946年才重新开始。 七十多年来,荷兰村的人们一直在纪念和庆祝他们的传统和文化。每年春天郁金香盛开的时节,人们穿着釉蓝色的裙子、白色的围裙,奏起荷兰风琴,跳起欢快的Klompen舞。而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到这座小城来领略荷兰风情。 郁金香花园是郁金香集中的地方。资料上介绍那里有几十万株郁金香,是荷兰城最迷人的地方,而照片更是美不胜收。我曾经有一幅挂历,在一根粗大的树杆四周,满地都是五彩缤纷的郁金香,一大片,似乎是一望无际,在逆光的照耀下十分艳丽,艳丽得让人舍不得离开。这是我心中的郁金香。还记得到农村去,眺望着那满地遍野的油菜花和风中泛着波浪的金黄稻田,整个人都陶醉在精美绝伦的大自然中。没有去之前,我期盼着郁金香花园会给我同样震慑人心的感受。 步入花园,一片郁金香映入眼帘,四周被矮小的树木环抱。里面的郁金香一拢拢隔开,并没有成片,更远离梦中的一望无际,全然不是画面上所描述的那样。我怀疑走错了地方,就去寻问工作人员。当我确信这就是荷兰城的郁金香花园时,心中的向往和美感顿时失落。 回想起在美国游览别的地方,资料上通常描述得天花乱坠,让人充满着盼望,甚至是无限的遐想。可是到此一游时,往往大失所望。记得去芝加哥的水族馆时,介绍说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水族馆。可是进去一看,不过如此。表演开始了,穿着潜水衣的解说员声情并貌地讲解了二十分钟,介绍这个水族馆怎么好,他们训练出的海豚和鲸鱼的表演如何精彩,达到世界之最。等海豚和鲸鱼千呼万唤出来的时候,表演实在不敢恭维,与解说员所讲的相距十万八千里。 有一次在教堂里,牧师在介绍中国学生将要唱一首名为《野地的花》的歌曲时,他说这是他一生中听到的最美妙的歌曲。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歌虽美,但绝不是“最”。美国人在介绍他们十分平常的妻子时,总是说:“她是世界上,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如果我们按东西人的思维去理解西方人的表述,不见其人,不闻此声,而只听此说,等真的见到了,往往大失所望。在美国生活时间长了,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经历了许多类似的事情,刚开始是失望,时间长了就习以为常了。这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方面吧。美国的宣传和包装是精美绝伦的,让人浮想联篇。 在“风车岛”上,我感叹中国自然科学的落后,而在郁金香花园里又怀疑美国的“强大”。看看今天,美国的科学经济傲视全球,航空母舰巡游大洋,好像对整个世界都不屑一顾,多么强壮的庞然大物!美国真的有所描述的那般“强大”吗?如果真的战争打起,它会不会变成了“最好的”、“最漂亮的女人”、“最美妙的歌曲”吗?我经常怀疑。 告别了荷兰村,那蔚蓝天宇衬托下的那片菊红色的屋顶,那欢快的klompen和那结构精巧的风车和塔楼,让人留连忘返。那是休闲的好去处,我将一片断想留在了那静谧的小城。我会常去的,那种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吸引着我。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