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寻寻觅觅,“天堂”里饭碗难找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3月19日20:20:00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对于大多数大陆精英移民,由于动身之前大都做过较长时间的物质准备,因此,在抵达加拿大后的最初几天,几个星期里,都能自行安排好各自的衣食住行。随后对新移民们生存能力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绝大多数中国大陆新来的技术移民会陷于困境:不辨东西,难找工作。用英语清楚地讲出所住地,对周围环境有个基本了解,到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西方城市,都需要时间。

找工作先要准备好个人简历,要先去商店买来计算机和打印机,否则你到哪里去写?你知道标准的英语求职简历怎么写吗?你清楚当地就业市场的需求吗?你知道什么时候好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吗?你想找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可你的工作经验符合这里的要求吗?还有,你的心理适应能力到底强不强?这些问题,大部分新移民在入境时并不清楚。

与中国大陆相同,加拿大也是实行每周四十小时,即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刚落地的新移民并不知道,星期一上午和星期五下午都不是找工作的适当时间,因为第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是各公司企业最紧张的时候,上星期的积压信件和杂务都要抓紧处理,你这时候去求职,人家烦不烦?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也不是恰当时候,许多人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周末两天的休闲活动,你这时候去求职,谁还有心跟你多说?

加拿大还有个毛病更让急着找工作的人心烦,这就是节假日特别多。经常是三天连在一起的节日加周末。有人算了一下,一年365天,一个政府公务员,一年里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240天左右。

一年当中,春秋两季比较好找工作,夏冬两季难找。夏天在加拿大是黄金季节,时间短,气候好,欧美夏季从来都是旅游休假季节,连政府机关都缩短了工作时间,大量公务员也都趁这时旅游。你最好不要这时来温哥华,因为许多企业老板都携老板娘或一家数口到欧洲或美国了。从六月到九月,这三个月,新移民不好找工作。

秋季开始,工作好找些了。可是四野已是落叶满地。几十年前的一位加拿大著名诗人,把自己的祖国形容成一个冰雪之国。加拿大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十月份就开始雪花飘舞,秋季只是那枫叶变红的短暂日子,之后就是漫长的冬季,长达半年。

“天堂”的好职位不多,而且很挤

清楚了找工作的最佳时间和季节。距离找到一个饭碗还相当遥远,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到什么样的公司去求职呢?去洋人公司好还是华人公司好?你的工资要求标准是多少?每月是一千加元,还是每年三万加元?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吗?一份普通的仓库搬运杂货这样的体力活,还是临时工,月薪不过一千多加元,你知道有多少人去求职吗?你知道即使干这种“有点丢面子”的活,也需要附加上必须拥有叉车驾照吗?

600位大陆电脑专才应聘一个普通职位

以电脑工程师身份来的大陆技术移民,到加拿大后,如果自己的英语,尤其是口语好一些的话,再加上确实有工作经验,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一年,一般都能找到接近自己专业的工作。风水轮流转,信息通讯技术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在全球都是最吃香的。

可是正因为对这种专业人才需求量多,来的这类专才也多,工作职位的竞争也激烈。

BC一族是温哥华一家小有名气的中文网站,以服务温哥华和BC省华人为主,所提供的信息相当全面,因此拥有较大点击量。据该网站负责人介绍,每月的点击量约在十万左右。该网站由加拿大著名的TELUS电讯公司出资主办。去年9月,该网站的一批华人技术骨干突然“反水”,拉出队伍要自己另创品牌。由于需要招兵买马,在本地中文报纸上打了个小广告,在温哥华地区聘请一位懂市场经营的计算机专才,月薪不超过三千加元。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收到的求职简历竟有6百多份,全是大陆来的人。”该网站市场部经理亲口告诉笔者。他也是一位中国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后来移民到加拿大。“你看了这些简历,心里感到难过,他们当中许多人在国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比我要强多了,可都窝在这里打零工,有的根本就没工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陆精英在这里浪费着1

理工专业:一身才华无处“兜售”

学机械、建筑和其它工科专业的大陆新移民,要在这里找工作,远远不是移民公司所宣传的那么容易。而地理、化学、物理、医学、农林牧业和其它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大陆新移民,要找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也十分不容易。有些人来几年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举四个小例子。

例一.阙先生,大陆福建人。80年代末从大陆去英国留学,在英国一所著名大学拿到地质学博士学位后,于七年前移民来到温哥华。由于学的是冷门专业,工作并不好找。他及时调整自己,一心一意做保险推销,几年辛苦和坚持不懈,终于换来成功,目前已经是温哥华最知名的华人金融保险经纪人之一。从这个例子中,读者不难看出,即使像阙先生这样的洋博士,在温哥华都难找对口的工作,何况大陆普通高校的相对更冷门的专业人士。

例二.罗满,入境定居温哥华至今一年多了,一直没有找到对口的建筑专业,曾在一家中餐馆里打工,最近半年一直在温哥华最大的一家洋人巧克力厂的流水线上分捡包装各种巧克力产品。厂方已经告诉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短工们”,一过圣诞节,巧克力生产的忙碌季节也就结束了,大家都暂时回家歇着,英语叫layoff,就是中国大陆下岗的意思。不过厂方强调,凡是在这里工作过的,如果还愿意来,到明年下半年时就可以回来接着干。

罗满和太太女儿一家三口,租住一间独立屋的半地下室,买了一辆挺新的二手日本丰田车。女儿已经七岁,笔者采访时其太太已经怀孕八个多月。“我觉得这样不错,换换思维方式吧,这样打打工,凭自己的劳动生活,有什么不好?”他挺坦然地说。

例三.武先生,山东一家高校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移民前是济南一家大型公司的设计室技术科长。来温哥华一年多,也是先走进住处附近一家中餐馆,打工几个月,心情苦闷至极,“感觉度日如年,你说这叫什么移民。可算是把我在国内的大好前程彻底毁了。”这是他在跟笔者抱怨他太太。“他老骂我当初不该逼他当主申请人。我们三天两头吵。”这是他太太跟笔者抱怨他:“真是赶鸭子上架。”

小武现在已经走出了中餐馆,在一家洋人公司里绘图,虽然是份短期的合同工,但也总算找到了一份专业点的工作,每小时工资10加元。眼下已对环境适应多了,但夫妻感情已有裂痕。

例四.凌毅,90年代中从福州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移民前在福州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两年前移民温哥华,由于不想继续干会计,正在本地一家理工大学读计算机专业,为将来找热门工作做准备。

文史专业:满脑思想无从展开

那些在大陆时学的是哲学、政治、中文或英语等社会人文专业的新移民,要在温哥华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难度更大。这些学问,在大陆时多少还有些用,可以到学校教书,可以到政府机关当秘书写报告,可以做记者编辑,也可以当翻译。可是在温哥华,就没有市场了。

譬如,在中国大陆是学哲学或政治的,到温哥华的什么公司求职?到学校、党政机关,还是研究机构?无论是教学还是搞研究,没有这里的同专业博士学历,很响的名气和地道的英语,教东方哲学你教不了,教西方哲学你不够格。

如果在中国大陆是学中文专业的,即使你是中文博士,即使中文已成为温哥华的第三大应用语言,你也难有用武之地。中文的一般应用,大凡华人就有办法搞掂。去哪家政府机关或哪家公司当秘书写报告?人家只要英文的。当然可以教华人子女学中文,不过,能教中文的华人可是太多了。去报社当记者?OK,有可能,但最可能让你先当校对,能当校对也就很不错了。温哥华确实有七八家中文报纸,但多数都是香港或台湾背景,意识形态的差异,加上两岸三地的中文措辞明显不同,更加上偏见,人家也难要你。

在温哥华,有大陆人士办的报纸,两三家大报,三五家小报,不过与港台背景的当地《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相比,影响力太弱,另外这类报纸人手少得只有三五个人,多的也不过十个八个。这些报纸只有周报或双周刊,没有彩版,黑白版为主,偶见套红,编排水平无法恭维。由于广告客户不多,只好用一些没有多少可读性,或是早在中国大陆某个刊物上发表过的大块文章填版面,许多消息都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发行量几千份到几万份不等,一律都是免费赠阅,在一些大商场里随便拿。这样的报纸,如何雇得起你?

英语专业:这碗饭也不容易到手

在中国大陆高校学英语专业的人士,即使是大陆某一高校的英语教授,甚至是有著述的英语语言学家,在加国移民官的有意挑剔下,也很难通过面试。但是如果你学的是英语专业,后来又干上了记者、编辑、贸易、金融或其它王二麻子专业,申请被批准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一旦你能移民来加拿大,如果你的英语功夫真正了得,那你就真的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因为当绝大多数新移民都是三位一体的聋哑瞎残疾人的时候,你已经浑身是眼了。

可你的英语再好,那种语感也好不过英语国家里的十几岁的孩子。实际上你也只能先去中餐馆或车衣厂打工,与此同时,最好是赶快“回炉”,进本地某家大学重学别的热门专业。有无可能仅凭英语能力高超就可以在加拿大混好的?完全有可能。如果能交上几百块加元,加入当地的翻译协会,再考个翻译师执照,可能会有好日子过,这里的翻译收费可高哩!中译英每个汉字至少20加分,相当于一个一块五人民币,而且不论多少字的翻译件,起价最低是40加元。英译中更赚钱,一个英语字母的单词也算一个词,收费和中文一样!给你举个例子,It is in a big jar,“东西放在个大罐里”,就这么个句子,翻译一下就可以赚个big mac,不是吗?一个麦当劳的汉堡包,在中国大陆也不过是七块钱人民币。

有位朋友是学英语专业的。曾在中国大陆开过翻译公司,到了温哥华也想去翻译公司瞅瞅。那是家华人翻译公司,让这位朋友试着英译中、中译英地翻译了两份不同的东西,算是考他,结果满意。于是给这位朋友一份长达39页的法律文件让他翻译,讲好报酬是600加元。

这位朋友做得也快,四天就给搞出来了。不过那家翻译公司把英文翻译件拿到手后,一会儿说这处翻译得不对,一会儿说另一处也需要修改,后来又说要找人重译,就这样一直拖了两个多月,这才把600加元的报酬用支票交到他手上。这位朋友从该翻译公司要来别人的重译件,想学点高招,结果一看,没有找出多少大改动的地方。

职业壁垒:没有叉车驾照,搬运工也难做

怀揣着在国内令人眼羡的各种学历文凭的技术移民们,有谁出国前做过厨师,裁缝,导游或发型师?有几人既有当过装卸工的经验,同时又会开叉车,还有叉车驾照?在服装厂、加油站或杂货铺打过工的又有几个?对这些中国大陆的社会精英来说,这都是些梦里也不会干的低档工作。但秀才举人或是状元们来到温哥华后,却突然发现,失望又惊奇地发现,他们在走向更高的世界水平时,这些雕虫小技,在加拿大居然是谋生的好手段了!让他们更加震惊的是,他们手中金光闪闪的文凭学历,对于乞求这样一份“雕虫小技”竟也不能。

在温哥华,在整个加拿大和美国,甚至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从事绝大多数行业都需要拥有专业证书,至少是培训证书。即使在花店卖花,在旅行社里卖机票,在理发店里给人理发,甚至在按摩院里给人按摩,都要经过培训,拿到所谓的培训证书,英语叫做license或diploma,才有雇主考虑是否聘用你。

发型师的完整培训需要1500小时

在中国的美容技校,最多三个月即可出炉一个发型师,找一个理发的工作也不太难。但在温哥华所在的BC省,即使你有博士文凭,甚至还会一剪子两推子,只要你没有相关执照,要想谋个给人拾掇头的差使,也比登天难。而要想取得执照,至少需要1500小时的严格培训。

向BC省的发型师协会考取牌照。经考试合格后,才可执业。

申请发型师考试的程序分为三种:

一、如在外国或加拿大其它省份已有最少三年的工作经验,只要能提供足够的证明,如雇主的推荐信等,便可报考。

二、学徒制。即跟一位已持有牌照最少五年的发型师从师学艺。经过三千个小时,相当于两年左右的时间,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后,由师傅推荐考牌。在拜师前,学徒仍须向BC省发型师协会申请登记。

三、报读理发课程,经过发型班培训,取得执业牌照。这类提供培训的机构很多。一家专门对新移民进行英语和各种职业培训的本地学校,就开设了这种课程。内容包括教授男女发型的剃刮,修剪,电烫,染色和头发护理等。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最少要1500个小时,为期大约一年左右。入学的培训班,还要求学员的英语必须达到相当于本地高中生的水平,达不到,就必须先学英语。

搬运工人没叉车驾照也不要

不花时间、精力和不小一笔钱,拿不到入行所需要的License或diploma,你只能先到一些不需要这类证书的企业做做体力活。且慢,即使是这类体力活,也不见得你符合要求。就说到某个仓库去当搬运工吧,招工广告里一般是先说明,重体力劳动,需有叉车驾照,有些还要求应聘者自备几件特殊工作服和工具。新从中国大陆来的技术移民,谁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

无数各国来的新移民,因为没有这类职业培训证书,所以只好到餐馆、车衣厂、加油站或超市杂货铺去打工,因为这些行当不需要什么特别培训。可不需要证书,需要的是经验——谁有在这类地方打工的经验,能出示雇主证明,就比没有经验的新手更容易得到这份工作。

没有证书经验,就只能不断地到一些急于用人或有同情心的中餐馆、车衣厂或是哪家华人白人小企业打打工,混点差事。大型白人公司,或是任何正规企业,一般并不愿意聘用刚入境没几个月的新移民,违反行规是拒绝聘用你的表面原因,其实是你根本就没有工作经验,无法入行,即使法律规定不得以有无加拿大工作经验作为拒绝聘用的理由,但法律的空子太大了,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你推出门了,有哪家公司愿意让你边赚工资边让你接受培训?

职业培训班的故事

做某种工作要取得从事该行业的资格证书,这是国际惯例。到学校“回炉”,再读书或接受职业培训,或再上某大学另学热门专业,重新塑造自己,这是惟一的光明大道,也是个必然的世界性趋势。在温哥华,全球各国的大部分新移民,在这里求职一段时间不断碰壁之后,都选择了这条路。

笔者曾在去年9月参加过温哥华的一家职业培训班,该培训班由一家在温哥华较有名气的职业培训公司兴办,每期一个月。申请培训班,先要接受面试,在选择学生时,说它是挑肥拣瘦也不算过。通常只有电脑软硬件工程师、会计师和其它几类工程师才会被接受,因为这类专业人士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近乎百分之百,区别只在早晚之间。之后贸易人才和其它专业人士也可,但前提条件是英语要很好。所有培训全部免费,还提供电话、电视、电脑、讲义、复印机和其它各种条件和设备,甚至还有微波炉让你自带午餐来热,由于已有多年办学经验,并且非常注重广告宣传,因此这家培训班生意红火。当然,这当中有个秘密,即到这家公司来接受职业培训的人中找到工作的越多,这家公司就越能从政府得到补偿,补偿可是按培训人头算的。

通常情况下,这样一个班有十几个人甚至更多一些。笔者所参加的那个班有21个人。其中8个来自中国大陆。开班那天,每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时,除了讲自己的姓名和“出身”外,还把自己到培训班来的目的各自做了说明。

培训结束那天中午,一些愿意凑在一起的同学决定外出到一家餐馆去吃午餐,从培训点所在的闹市一端,步行到闹市的另一端,进了一家较有名气的加拿大西餐馆。在等菜上桌时,我随便问了个问题:“大家当中谁想去美国找工作?”在座的一共9人,8人举手,显而易见,来自其它国家的技术移民们,也与多数中国大陆技术移民有着相同的希望,想去美国,想圆美国梦。

惟一没举手的是个印尼人。刚入班时他告诉笔者,他是从美国“转过来的”——因为拿不到美国绿卡,所以移民加拿大。他在印尼时是会计,此人性格不活泼,似乎一直处于严重精神抑郁状态,在班上很少讲话。也许他因为曾在美国呆过,知道在美国求职也不容易,所以才没有举手?

每个星期一顿早茶的安慰——没有工作的生活压力

没有固定的工作或收入,也没有其它资金来源支撑,根本不可能在加拿大长期生活下去。在这种看不见却实实在在的巨大生存压力之下,找不到工作的新移民人人焦虑压抑,个个缩衣节食,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自然而然就会千方百计地节省一切能节省的生活费用。看电影,听音乐,旅游,个人或一家人到餐馆去吃一顿,甚至买件眼下一时还不需要的贵点的物品,对绝大部分这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移民而言,都是难得的奢侈享受和高档消费。

小丁和海伦是一对来自上海的年轻夫妻。小丁毕业于上海一高校机械系专业,原是上海一家千人大厂的厂长。海伦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曾在麦当劳公司上海分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两人去年年中移民定居温哥华。虽然各自很快都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也都是临时工,收入不高。为了节省花费,两人把孩子留在上海没带来,只租住了一家独立屋的半地下室。海伦觉得这样生活未免有些对不起自己,于是每个星期天,两人便去中餐馆吃顿早茶,以此款待自己,多少获得些心理安慰。

没有工作的活法:从申请福利到打道回府

在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眼看着自己或一家人就活不下去的时候,有这样三条对策可救燃眉之急:

对策一可以保证一日三餐和有住有穿,生存不是问题。

吃:温哥华有数十间每天免费供应流浪汉吃喝的慈善机构,还有food bank,免费食品仓库,只要按各处要求,出示你的有关证件,证明自己的合法身份,那你就去吃去喝吧,不须担心吃不饱或营养不足——食物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既卫生又营养丰富;也不用担心会让你站在大街上吃喝——每一处这样的服务机构都有干净宽敞的饭厅和舒适的桌椅,有专人为你服务,不必担心这些人给你白眼——他们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培训的义工,充满善心和热情。

睡:可以向政府申请福利,每人每月几百加元,足够租间象样公寓住,也足够买普通食品吃。据说申请这种福利有条件限制,首先当然是没有工作,其次是银行帐户上不能有存款。另外,申请被批准之后,名字和有关记录就算是上了“黑名单”,以后要想担保自己的亲人来加拿大旅游或探亲,加拿大使领馆的签证官会拒绝发给他们入境签证,因为你在加拿大连工作都没有,自己都无法养活,怎么能负担亲友的在加费用?

穿:到处都能找到别人扔掉的衣服,有些衣服还相当新。用福利金去二手店里买当然也可以。

行:别指望拥有自己的汽车,也别想乘免费公共汽车,一个没有工作又不愿意找工作的人,一个已经没有斗志、甘心自暴自弃的loser,还想这些?如果还有心思读点书,可以去图书馆消磨时间,否则流浪街头。

对策二吃饱喝足以后,如果底气回升些了,不妨继续求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太大,企业众多,何愁找不到个事干。工作换来的报酬可以使一个人活出尊严来。

对策三如果无论怎么尝试,就是找不到工作,自己已经不再对自己和这个自由世界抱任何希望,please,赶快变卖东西凑盘缠或向人求助,帮你出资打道回府吧。可以伸出援手的有朋友、各类慈善机构和加拿大政府机构,万一不行,还有中国驻加拿大各个使领馆。

笔者多次走过温哥华的一些慈善机构时,留心观察了一下,只见有金发碧眼的洋人在那里享受这类社会福利,极少见亚洲人,更从未见过华人。在温哥华的大街小巷,从未见过流浪汉样的中国大陆技术移民。只是听说过确有坚持不下去,最终打道回府的大陆新移民。

加拿大政府的忠告:新移民找工作不容易

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在多年接纳世界各地新移民的经验基础上,专门用多种语言为新移民编写了一本《新移民指南》。有这样几段提醒: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找工作并不容易。许多人都在找工作,在加拿大,受失业困扰的大有人在,并不仅仅是新移民。这种情况也许会使你吃惊,尤其是当你来自一个可享有终生工作保障的国家。然而,如果你准备充分,同时坚持不懈,你总会找到工作。

“仅拥有各种资历证书,并不能使你找到想做的工作。雇主们要的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些人可以马上出效益。雇主不想聘用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的人,也不想聘用不知如何按加拿大方式工作的人。

“正因为如此,许多新移民的第一个工作并非其原来专业。这经常意味着要做那些报酬低的工作,报酬既低于原所期望的标准,也低于今后能达到的标准。你不妨找一份低层次些但可以帮你学习或提高英语法语的工作。

“从一份并不令你满意的工作开始做起,并不应当限制你的潜力。许多现在已是各种专业人士,企业家,资深行业人士,文教界人士和公务员,当初都曾做过侍者,体力劳动工作者,清洁工和其它低报酬工作。”

在加拿大你处处都可以听到“Enjoy your life!”的劝告,人生苦短,你还不赶快趁人在天堂时,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否则世界末日来临时,你后悔都来不及。可是对没有收入、急于找工作的新移民而言,那世界末日的感觉其实就在明天。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