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每个人都曾有的感受: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送交者: hebeiman 2011年02月22日10:41:43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每个人都曾有的感受: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小水瓶,25岁,女,已婚,身体状况:健康。瓶子b,25岁,男,已婚,身体状况:健康。


小水瓶和瓶子b居住在加州旧金山半岛上,即传说中科技先进人口“稠密”的硅谷,育有一孩儿。据说这

个地方是全美生活成本第二高的——纽约第一。小水瓶年少一点的时候,曾天真地认为这个地方敢那么贵

那生活质量应该还是不错的。后来小水瓶发现自己不过犯了消费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有期待了。所以

说,这就是人生啊,大家期待不要那么高。


其实,小水瓶对生活的要求还是属于温情而合理的,基本的需要不过遮羞和温饱,万一有个病能及时得到

治疗。但现实很快让小水瓶发现,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在米帝绝对是个奢侈的需要而不是基本的需要,归

类为基本需要纯粹是小水瓶从前被社会主义祖国惯出来的错觉,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很傻很天真。”


譬如,很傻很天真的小水瓶曾经认为有病是可以直接就上医院的,化验结果是可以20分钟取的,在医院是

走两步就能拿上药的,大出血医生也是会让输血的,心梗了急救车拉一下是不会破产的,半夜吊水是不用

付过夜费的,生了孩子也是可以住那么两天院的。如果看官你今天还敢这么认为的话,恭喜你,因为你很

可能在一个满足上述可以的国度,它叫中国。如果你看了就开始怀念上述的任何一个可以,拥抱下不在中

国的你,因为你要相信,即使你所在的地方天灾人祸不在了,那个叫中国的地方还会在那里,过去的五千

年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家还是在的。


这里的故事则是家外的故事——俩瓶子在千里之外的米帝跟医院医生医疗保险亲密接触的不长不短史。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 米帝医保是这样子滴


在中国,医疗保险的实质是一个账户,意思是里面有钱。米帝的医疗保险就是一张有你名字的卡,分文没

有。


米帝是一个没有政府医保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医疗保险的都是私企。私企有HMO,PPO两种,占据97%的

市场。两种是一家公司,明白什么叫垄断了吧?PPO又分为BlueCross和Blue Shield。私企每个月强制性

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来,分文不还,然后允许你一年到头换一次险种。私企每个月抢多少钱呢?小水瓶家

在旧金山湾,人头500 美金,有了小人后加300。每个月“被扔掉”1300美金。小水瓶公婆家在南加州圣

地亚哥,人头500美金,育有三孩儿,其中一个不幸患有先天糖尿病,私企对此孩儿以“preexisting

conditions,(已经存在的疾病)”为由拒绝提供医保。全部自费。此孩儿今年已23岁,需要更换胰岛素

泵一部件,费用是5千美金,泵已过期半年,尚未更换。


无论HMO还是PPO,无论险种,私企给你报销的看医生/拿药的比例是不定的,报销看甲医生还是乙医生拿A

药还是B药的比例也是不定的,报销今天看甲医生还是明天看甲医生还是不定的。明白什么叫瞬息万变了

吧?


总之,米帝医疗收费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和刺激性。你看医生时候是不可能知道要交多少钱的,因

为医生不知道啊说要等上奏保险公司啊,去看医生时付的十刀二十刀不过是个见面费,1-2个月后会给你

寄账单来,那才是“看医生费”。而账单全部是医保公司自定义缩写,基本和战争时期密码异曲同工。你

要真想看懂账单,估计得去研究生院专门上一门课的功夫,6学分那种。


桌上还有数张小人的未付账单,随手抓来拍了张照片。全图


账单是做了个化验的钱,看医生账单是另外的。


左(只是一项化验,为什么收5个lab microbiology?你觉得化验师不要钱么?用仪器不要钱么?瓶子不

要钱么?啥啥不要钱么?)


右 (看到没?人保险公司还好心地列出来你不用交多少钱,


你省了多少钱呢,看我一下就“省”了155.41 刀呢)


韩寒曾经说” 一个能吃转基因粮,地沟油菜,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

不能想象的高,他们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低。 “我认为韩寒是个有良心有思想的大好青年。但我不

得不对这个一直生活在金山区的老实同学说:你看人的想象力未免也太有限了吧?样本未免也太不全了吧

?把中华民族想得也太独特了吧?且不说人米帝90%的粮都是转基因的,占市场80%的雅培奶粉是全面下

线的,儿童疫苗是全民强制的但同时是全部自费一针300美金的。就说看医生吧。换成你去买电视,如果

超市跟你说“这个电视价格不晓得,但你可以拿走,过一两个月后我们会给你寄账单,你到时必须按账单

付钱。”你还会买这电视么?恐怕你连把超市砸了的心都有吧?为什么从电视换成见医生,这事儿就突然

可以接受了呢?但人家米帝,那可是全民接受终身售后不明医疗消费,而且还能被洗脑到自觉自愿维护消

费糊涂制抵制医疗改革的,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怎样的精神?!这又需要多么高的忍耐力?!


无论如何,咱这每个月上千刀都捐给保险公司了,总可以随便去看医生了吧?你把保险公司想简单了。用

HMO?你只能去看HMO规定的那么几个医生。用PPO?你可以去看多一点的医生。但是,保险公司把这多一

点的医生又分了两类——网内的和网外的。去看网内的,给你多报销点,好的保险可能报到80%多。网外

的少报销或压根不报销。那你说了,我怎么知道这医生网内网外呢?上网查啊,查不到打电话啊,你以为

人保险公司还人文主义地给你个使用手册不成?你以为病了抬脚就能找个医生看啊?先好好做做功课吧你


google完医生了,去看吧。直接去?你以为你是奥巴马啊,你啥时候去医生就接见你啊?赶紧打电话预约

吧,同时向各路神仙祈祷能在个位天数内见到医生吧,喔,最早的2-3周后啊?那是常事,你急什么?一

般的病 2-3周死不了!到时好了不去了也是替你自己省钱。


看了医生了,接到账单才发现保险公司分文未报销?你怒什么怒?谁让你买保险时没好好读那50页的文件

?!没听说过deductible么?人保险公司都写了,每个月捐钱的基础上,根据你的险种不同,你只有消费

到几百-几千以后才开始报销那个百分比的。前面几百——几千块是自掏腰包的!你就病了一两次今年没

花到deductible的限额怎么办?不好意思,那您今年就全额自费了,明年开头deductible从零开始咱再算

。放心吧,我们保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咱这政策几十年不动摇的。


你看完说了,保险公司这么险恶,那我不买保险总可以了吧?我知道没保险去一次医院就破产,那咱年轻

力壮没啥毛病不去医院不就成了?!哈,曾经是可以的。可惜时不我待,现在医疗改革了,明白什么是全

民医保么?意思是法律强制全体人民必须从私企买医疗保险!你以为帝国主义国家就没有专政?!你太纯

洁太天真了。


顺便说一句,现在还只是必须买医疗保险,还没到强制买牙医眼科保险呢!(医保原来不包括牙医眼科啊

?对不起,是不是又让你失望了?别打,不是故意的...)小水瓶家认清形势,赶上最后一班车,毅然取

消给牙医眼科保险捐钱了!每个月捐150刀捐了一年后配副眼镜还是300刀,我脑残了才会继续捐!牙口眼

睛要有问题全指望回祖国解决了。

-----------------------------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二.急诊室的三个小故事


急诊室,英文, emergency room. 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看官应该都已熟悉米帝医疗江

湖规则一了——有病先预约,见医生看造化。那有人说了,突发情况怎么办?理论上,突发情况该去

emergency room。实践中,我观察发现其实大部分突发情况下美国人都避免去急诊室。客观地说,我认为

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自己归类哪种突发情况然后判断要不要去。那么归类标准是什么呢?简

言之,如果你还能自己打911去急诊的话,那应该归类为你其实是不用去的,如上吐下泻胃肠痉挛一类;

如果你已经不能自己打911了,那急诊室确实值得一去,如心梗中风断气一类。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在此

同样适用——去前请自行做功课,因为虽然号称emergency room,很多也是周末休息的,不少也是晚上8

点关门的。别去错。常识普及完了,开始讲故事。


井底之蛙


家庭聚会。


我的老公瓶子b的外婆突然来电话。电话是我婆婆接的,挂了以后婆婆面若春风,淡定地通知大家: “爸

爸他们晚点到。”


“怎么了?”


“爸爸不是前两天刚割了阑尾么?他们正开车过来,他线开了,现在要回去自己包包。他们晚会儿来。”


“喔。” 一大家子人淡定地继续吃薯片聊奥巴马。


“啊?!” 这是我和我母亲两个:“外公线开了?!不去急诊么?!不让医生处理一下?!”


大家安静了一下,可以看出他们在努力地试图理解我们的逻辑。“如果去急诊室肯定要等两三个小时,急

诊室什么人都有,还不定染上什么病。”言毕,回归薯片和奥巴马。


外婆外公家离婆婆很近,少时,两位老人飘了进来,满面春风。我赶紧上去看外公:“外公,你还好么?


“啊,没事儿。”


外婆眉飞色舞地描述起来:“外公正开车呢,我刚好扭头看他,哇!那血忽地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他穿的

白衬衫全叫血染红了!我赶紧说‘看,看!’外公低头看,说估计线开了。我说那你赶紧掉头啊咱得回去

换衬衫才能来啊。”


我被震得哑口无言,很努力地理解着外婆的逻辑,半晌之后,说:“外公,你又自己开车来的?”


“对啊。”


我看着他衬衣下鼓鼓的纱布,不放心地加一句:“外公,你真不要去急诊看看医生么?”


“不用。医生能干什么?跟我自己包包也差不多。去了起码等两三个小时。”


然后他们就加入了家庭聚会,众乐乐。独不乐的是我和妈妈。我们真不是故意的,主要是第一次,我们这

俩井底之蛙确实被彻底震撼了。我看着外公,这个沉默寡言慈眉善目的老人今年79岁了,拥有几百万,他

两天前做了阑尾手术,现在开线了,他选择自己包包就算了——因为比急诊快,在这个国家79年的生活告

诉他他去急诊的结果也差不多。这就是他所在的社会的现实。他享受到他每年交税的社会福利了么?


看看,多好的老人啊。点儿这么背都不怨社会。


胳膊断了


瓶子b的胳膊断了,痛!痛!痛啊!开车40分钟到最近的急诊室,满满的人,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开始

排队。痛!痛!痛啊!


我心说:“不能快点儿么?”可这话说不出口。为什么?队里前面一个满脸的血往下淌,看不清眉目。再

前面一个正躺在地上抽羊角疯。最牛叉的是大家都在等。还是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


两个小时以后,总算有人来了,瓶子b的胳膊接上了。他回忆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痛的两个小时。有什么

办法?


我要死多久你才知道


某天瓶子b下班来说,“宝宝,你肯定爱死这个了!”(注释:"You would LOVE this!"取决于说话的语

调,此句经常用于反讽。意为恨死。)


“怎么了?”


瓶子b打开电脑,开始放CNN的新闻。我不看新闻,都是新闻来看我,那时候新闻一般都变旧闻了。


一段急诊室摄像头拍下的录像。纽约,布鲁克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场景:一个女人来到急诊室,当然

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于是她坐下开始等待。女人慢慢倾斜,慢慢倾斜,死掉了。其他等待的人毫无反应

,包括一名保安。录像很久都没有变化,终于看到有医护人员进来了,录像定格时间——这时女人已经死

了近一个小时。她一共在急诊室等了近24小时。


我认真观察了下录像时间,总结说:“又不是第一次有人在急诊等死了,为什么这次上新闻了?不是因为

她死了快一个小时才有人来,不是因为她等了近24小时。是因为现在终于官司打到比较大了。”


如果没有打官司呢?还会上新闻么?


故事讲完了。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一做人一定要淡定;二 委屈苦恼全忘记。


爱读新闻的新闻在此:


http://articles.cnn.com/2008-07-01/us/waiting.room.death_1_hospital-staff-hospital-employee

-kings-county-hospital-center?_s=PM:US


爱看视频的视频在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lKUwBCIBzA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三 两个B超的故事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和《二》发表后,反响热烈,这让我挺惊讶地发现一问题——人民群众的

承受力和我想像中相差比较大。我写此系列的思路是循序渐进,前戏做足。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可事实上,我发现我这儿才刚开始磨刀呢,大家那反应好像我猪都杀了。这个发现很不好,因为大家这

么一反应我立刻纠结了:继续写吧?其实我是一挺人道主义的人,让大家渐进地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

人生于心不忍;不写吧?大家也都知道早泄的感觉特不好。


思索之后,我决定适应市场需要,今儿咱只迂回不渐进,讲个儿童版的B超故事,不血腥不暴力,老少皆

宜,敬请放心。


中国的B超


2009 年6月,怀孕三个月的小水瓶回中国省亲,决定去做第一个宝宝B超。这段经历估计所有国内的平民

孕妇都差不多,早上8点爬起来,步行十分钟去了离家最近的三个医院中的一个——普普通通一单位附属

医院,小水瓶妈妈25年前就在那儿生的小水瓶,看下牌子归类二级甲等医院。挂了个一块五毛的妇科号,

没带病历本又花一块钱买了本儿,然后转过大楼拐角看了位医生。医生姓薛,问了问怀孕基本状况,龙飞

凤舞地写了顿,然后问我要做彩超么?做。开了个条,拿条上楼做彩超,等了个10分钟,进去做了第一个

彩超。拿了一张打印纸出来了。把纸拿给老公瓶子b看,“好像一花生米啊。”从此小人被冠名花生米直

到出世。拿了单子回头找薛大夫,被问要不要验血。想了想说马上得回美国估计验了回去还得重验,不想

白挨一针。那好,大夫点点头,嘱咐了些注意事项,去交彩超的钱,103块。撤。


出医院大门的时候,瓶子b止住了脚步,疑惑地问我:“完了?”


“对啊。”


“可我们还没付看医生的钱呢?”


“什么意思?付过了啊!挂过号才能看医生啊。”


“就是那个一块五?”


“对啊。”


“哇,哇,哇!”


“怎么了?”


“说实话,我根本没想到中国医疗原来这么好!我今天回去就要写博客!今天的经历写出来美国人都会惊

讶死的!我告诉你,我们真的根本对中国毫无了解!就这么几条就能让所有美国人羡慕死:一,可以走着

就去医院,还不止一家;二,没看医生时就知道要付多少钱看医生,而且出医院门就付清,不是过一个月

再接到账单然后付钱的屁话;三,在一家医院里面可以化验,看医生,做B超,拿药,不用开车去这里那

里;而且还没有一大堆paperwork!(填表)而且做一个B超只要 100多块,就是15刀!中国医疗真的太好

,太好了!”


美国的B超


首先普及一下背景知识。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同学肯定都记住了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

看医生要预约。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美国地广人稀,社会结构是四处分散的小镇。一

个小镇一般有一个医生,所以医生都是个体户。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现代美国医疗制度逐渐形成,今天的

医生仍然是私企,自产自销,并不受雇于医院,只是把据点设在医院附近,和医院是合作关系。所以在美

国看医生通常不是去医院,而是去医生办公室。


米帝医生制度的实质说白了就是今天中国山区的赤脚医生或城市的私人小门诊。


因此,返回美国后小水瓶赶紧follow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自己做功课,找了个口碑比较好的私企孕检

生娃。2009年8月,怀孕5个月的小水瓶第一次见私企医生,说得矫情点那该叫私人妇产科医生

(Obstetrician and Gynaecologist, 简称OB-GYN,),第二次做B超。


孕期5个月的B超是排畸B超。医生是女的。预约了,准点到,被告知有人,等了半小时,见到医生。医生

手拿一大堆paperwork,开始问,祖宗八代有没有心脏病都问完了,开始给我做B超。


“医生,宝宝有残疾么?”


“I can't tell you. I'm not certified. I suggest you go see a ultrasound specialist. ” (我

不能说,我没有被认证的资格告诉你,建议你去见一个被认证的B超师)


我?!!你啥都不能说还给我做B超干吗?有这么逗人玩儿的么?!


我忍了忍,客气地说,“...OK...then 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baby?"(呃,好吧,那你可以

告诉宝宝的什么情况?)


“喔,宝宝心跳正常。”


“能看出男孩还是女孩么?”


“大概看应该是女孩,当然男孩儿的可能性也有。”


“多大可能性?”


“我没有被认证,不能说。”


我?!!


B超就这么做完了,医生问你吃孕妇维生素了没?答没有,我正常吃饭,营养很均衡


“还是吃吧。”撕给我一张处方单。


“你要去见B超师么?”我忍了,“好吧。”再撕给我一张单子,“尽快预约去做B超吧。”


撤。


出了门,我的老公瓶子b皱着眉头,连连摇头:“我真觉得美国的医疗很有问题!看看,我们一进来四周

全是产品广告——我觉得在医生办公室看到的全是广告这真的很有问题。还说要看什么必须专门做B超的

?整个医疗细化得太过了!妇产科医生什么都不说,还要专门再去一个被认证的看B超的!美国医生行医

的第一原则真的就是避免医疗纠纷!万一她说了什么,以后发现和现实不一样,人可以告她。医生最怕官

司,所以基本什么肯定的话都不说。”

拿着处方开车去药房拿孕妇维生素,40颗40刀,所谓保险付后价。扭头一看,非处方的孕妇维生素200颗

10刀,柜台上大把。


然后再预约,约到10天后,去找“被认证的B超师”再做一次 B超,终于可以知道宝宝没残疾了。容易么

?!


记得我几天前刚开篇时,写了个序,有个看官激动地已然不能自已提问了一串问题,其中一个是“美国医

生什么态度?中国医生又是什么态度?!” 是啊,国内那个薛医生和做B超的谁都没朝我笑,但你说奇怪

不奇怪,人没笑我怎么也没觉得我就精神崩溃了呢?


相反,这次人米帝的女大夫不光笑了,还问我“how are you?”了呢。标准得如所有超市服务员,可我怎

么也没觉得自己就成上帝了呢?事实上,1个月后,我收到账单给女医生付了100多刀后没当成上帝的感觉

更强烈了;又过两周,收到“被认证的B超师”账单又付了100多刀后已然可以肯定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医

生那儿体验当上帝了。


附两张图


图一,女医生账单,图解:医生向保险公司上奏索要500刀,285刀是“看医生费”。215刀是 “B超”费

。保险公司裁决我付103.86。


图二,被认证的B超师账单。图解:b超师向保险公司上奏索要b超费341刀,保险裁决我付141.06刀。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四 我的血呢?


客观地说,我的老公瓶子B是个比较坚强的人。

从他小时候,我的婆婆就孜孜不倦地教育他生病不要去医院,非生命垂危不要去急诊。大家也都知道幼儿

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养成了不看医生的好习惯。说从不看那是夸张的修辞,其实他还是看过两次的,一

次是肺炎,遵循妈妈不去医院的教诲导致一只肺积了半肺水最终还是去看医生了,另一次是胳膊断了被去

了急诊。


某天,瓶子b醒来感觉不是很良好,眼睛巨痛,头巨痛,身体一侧呼吸时巨痛,伴有昏眩呕吐症状,不明

原因,但是因为痛到没法儿上班了,从不去医院的瓶子B呜呜哀号了半日后决定去看医生。看过国内医疗

差?咱俩换换?一的人都知道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有病先预约。瓶子b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失

去了提前预约这天去看医生的机会。是不可能当天见医生的。于是瓶子B搬出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上网

做功课,查保险涵盖的urgent care。(注解:urgent care, 作为急诊室ER的民间补充,比医生办公时间

晚,一般夜里8点才关门,有的周末也会开。)米帝的保险和所有去的地方挂钩,如果去保险不涵盖的地

方很轻松就破产。


功课做完,最近的不会破产的urgent care在20英里之外。瓶子b抓紧吐完最后一把,驾车20分钟到达。


医生听了病情描述,观摩一下说:“我也不知道你怎么回事。有可能是你胃酸过多,这样好了,你先吃这

个药试下。再去化个验。”米帝医生首选的治疗方案通常如此 —— 实验排除法。看到此处某些看官可能

要不解了:你写错了吧,应该是先化验再开药吧?别急。现在插播常识普及。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三 的朋友们还记得米帝医生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么?答对,个体户。个体户制度其实是米帝医疗的普遍

制度,适用于化验室,药房等。你以为拐个弯儿就能抽血,等个 20分钟就出结果啊?快醒醒,再理解下

标题,我不是在写国内了。米帝化验程序如下, step 1:在个体户A处抽血;step 2:个体户A把样本寄

给个体户B,又称化验室,通常有自己据点;step 3:个体户B把结果报告回个体户A;step 4:个体户A打

电话给被抽血人报告结果。完成以上四步平均时间3-7个工作日,大家注意一下,周末不算工作日。step

4纯属理论层面。


插播完毕,接着讲故事。于是医生一挥手写了个处方,然后瓶子 B被抽了3管血,撤。趁这个空档抓紧再

吐一把,接着开车去个体户C处——药房拿药。药房看了下,说:“这个不是你的保险管报的处方药。你

可以让你的医生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明是他给你开的,然后保险公司决定要不要报这个药,然后你再来取

。或者,如果你现在要180美金。”


180美金是什么概念呢?大致是正常饮食的三口成年人之家 20天的菜金。按购买力算,大约相当于一线城

市人民币1500元左右。瓶子b一看仨礼拜菜金哪,说那让医生打电话吧,开车回家。没有药,没有诊断,

没有验血结果。


回家继续呕吐。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医生没有来电话报告化验结果,坚强的瓶子b自愈了。这时

他接到了药房电话,说你现在可以来取药了...你丫我有病现在才去拿药呢?!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

了,医生还是没有来电话。这时大家基本可以推论确定从此再也不会听说瓶子b那3管血了。


故事讲完了,回头看了下写作日期:2009年10月2号。现在是2010年10月9号,我一想,周年啊!旧文重发

,纪念下落不明的那些血。大家国庆快乐! www.

瓶子b同学是看新闻的。应此人要求,上个昨天新闻的链接:


http://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11502938


BBC新闻大意:根据调查,在过去的60年间,尽管美国医疗费用翻了一番,美国人均寿命却在不断缩短。

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研究结果,认为原因是美国昂贵低效且分工过分细化的医疗制度本身导致人均寿命缩短

,非肥胖。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

大出血
  2009年12月15日,小人kay出生在旧金山湾区一家颇有口碑的医院。kay的母亲小水瓶是顺产,保险规

定顺产报销48小时以内的一部分。那家医院产房和病房是按小时收费的——每小时1800美金。于是小水瓶

第二天出院了。
  
  2009年12月30日,呆在家里坐月子的小水瓶正站在书桌前找书,听到母亲惊问:“你怎么一下子出这

么多血?”低头一看,白裤子整个儿变红裤子了。小水瓶长了24岁,没有出过比膝盖破了更多的血,头回

见大出血,那速度跟黄河决堤媲美,顿时大惊。一小时后,出血的汹涌之势毫不退却,小水瓶开始大惊+

失色。打电话给上班的老公瓶子b说大出血想去医院,瓶子b大急,回家拨打小水瓶的妇产科医生电话。美

国的产科医生是不可能亲自接电话的,留言机甜蜜流利地背诵标准辞:“这是某某医生的电话。如果是危

及生命的紧急情况,请打911;如果有急事,请打该医生传呼机,号码是...请注意,如果拨打传呼机,我

们将对您进行收费。”
  
  瓶子b拨打传呼留言,紧急情况请回电。
  
  医生很迅速,20分钟以后回电。“怎么了?”
  
  “医生啊,我是瓶子b,小水瓶突然大出血啊!”
  
  “出血多久了?”
  
  “大概1,2个小时了。”
  
  “有没有减弱的趋势?”
  
  “没有。”
  
  “她什么时候生的孩子?”
  
  “半个月前。”
  
  瓶子b加了一句:“医生,她失了好多血了,我们想去医院输血。”
  
  “我必须跟病人自己通话。” (米帝所有医疗实践的第一准则是避免官司,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

所有的医生步步为营,永远按章行事,永远不给肯定答案,永远小心避免任何可能导致纠纷的细节。)
  
  小水瓶已然明了这套规则,接过电话,“是的,是我自己希望输血。”
  
  “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胎盘结疤脱落引起大出血。我不建议你来医院,因为你现在来,医院肯定会

给你清宫的。”
  
  要不是失血太多,你肯定会看到小水瓶的血都秒冲脸上了.
  
  “我是失血,干吗要清宫?!”
  
  “美国医院对这种情况的标准操作就是这样——肯定会清宫,而且肯定不会给你输血的。你来了也是

白来。”
  
  我喀喀喀!!!~~~~~
  
  “我的建议是你呆在家里继续观察。如果 4-5个小时以上出血还没有减慢,再打我电话。”
  
  我继续喀喀喀!!!
  
  接完电话,告诉瓶子b和母亲医院去不得的原因,两人大怒痛骂米帝医疗怎么这样儿。
  
  4小时后,小水瓶出血减慢,卫生间里堆的床单有一米高,祖国江山一片红。米帝医疗又一次用血淋

淋的现实印证了毛主席的教导“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说到底,命大才是硬道理。
  
  喔,差点忘了说,那通电话,医生收了 50刀。
  
  后记,以前有的看官评论说:“你看的是什么医生?!”大家要淡定。小水瓶就很淡定。希望大家不

要把医生妖魔化,不能因为人是医生就认定他黑心,这就和不能因为人生在河南就鄙视他一个道理。六六

写的《心术》里有一段儿,患者死了家属来闹事儿认为医生害死的,医生苦笑不得说: “我跟你无怨无

仇,为什么要害你?” 小水瓶也是这么看自己的妇产科医生的。她实话实说,按章办事,相信和绝大部

分医生一样。

----------------------------------------------------

七 孕检必须这样么
  孕期糖尿病,英文,gestational diabetes。概率低于4%。在米帝无论你是否有遗传可能或症状,要

求每个孕妇都抽血检查。是否该为低概率事件而检查每个人从而导致整体医疗费用上升,这个问题仁者见

仁。目前现实是unnecessary excessive medical testing(不必要的过多医疗测试)是米帝医疗价格居

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孕期糖尿病检查程序如下:早上空腹去,给孕妇一罐50g巨甜无比到恶心的葡萄糖水喝,然后过一小

时抽血。称为glucose tolerance 1 hour test. (简称1小时血糖测试)
  
  鉴于米帝平均人壮如牛的人文特征,抽血量是非常可观的,从胳膊上抽,每次一大管。同时鉴于米帝

地广人稀的地貌特征,护士得到的练手机会相对较少,扎你个三五次才能扎准血管那是正常状态。就这样

人并不壮如牛的小水瓶被1小时测试,失掉了第一管血,胳膊上护士留下的大块黑青过了两周才慢慢退掉


  
  如图
  
  
  两周过去,黑青差不多不见了,接到医生电话告知化验结果,说你一小时血糖没有过,要去做三小时

血糖。大家要知道,米帝的医生正常状态下是只说结论不给解释的,感觉大部分人都是弱智,no

question asked,你直接按我的话去做就好,虽然现实是可能这边大部分人的确是弱智,但偶尔还是有那

么一两个刺头的。譬如小水瓶和瓶子b……
  
  “请问我的结果是多少?”
  
  “150。”
  
  “cut off 是多少?”(分界线是多少)
  
  “140。”
  
  “150算很高么?”
  
  “仅仅是高了一点。”
  
  小水瓶属于那种内心热爱科学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提前做足功课直到能把此课题当研究生论文写才爽的

人。小水瓶的前期研究显示很高比例的孕妇一小时血糖测试即使测试值是170,仍然会过三小时血糖的情

况。毕竟孕期糖尿病只有4%的发病率。于是显然对这个要做三小时血糖测试的命令显得犹豫。
  
  学数学出身的瓶子 b同样热爱科学研究,很明显也认为在此情况下贸然同意去做3小时抽4次血难免缺

乏理性,遂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多少。
  
  答曰:“There is no standard deviation.It’s different for everybody……”(每个人不一样

,没有标准差。)
  
  瓶子b喀喀喀!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显然如果不是每个人不同,就不用问standard deviation了!
  
  大概此医生还没见过问问题的patient,至少没见过胆敢问这么多问题的,很不耐烦地又曰:“we

send everybody above 140 to three hour test.” (我们把所有超过140的都送去做3小时测试。)小

水瓶因为没有任何理由担心孕期糖尿病,实在不愿意去,打电话给当医生的小姨父,答曰你这么年轻怀孕

,不用去,又曰米帝的医生是多做一项检查多收一项检查费的,根本没必要。
  
  谁知过了一周,医生的秘书居然破天荒来电话问去测试了么? “还没有。”“快去吧。这个测试只

能在孕期此阶段做。”小水瓶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心特柔软,秘书一催又立刻觉得还是应该和人医生保持友

好邦交。而且内心尚有幻想,觉得既然要抽4次血,不大可能都要从胳膊抽吧,那也太可观了。不过验血

糖嘛,扎个手指一滴血就可以了啊。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有病先预约同样适用于抽血化验,小水瓶

预约到一个礼拜后去抽血。一大早去,女护士走来给一罐葡萄糖,说:“这次3小时喝100gram的,和上次

1小时50gram的不一样,瓶儿大。”
  
  小水瓶一听,双眼顿时放射出了绿色的光芒:“什么?不一样?上次明明给了我同样的葡萄糖!”难

怪我1小时血糖没有过!!!我喝了人正常测试两倍的葡萄糖然后在同样的时间内被检查分解速度,能过

才叫变态!护士一脸无辜:“是么?就算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已经过去了,现在你还是要做3小时测试的

。”我喀喀喀!您老见教得是,已经过去了,的确没办法。被扎了一针,抽了第一管血。然后发现护士拿

进来一堆针和一堆管儿,难道以后每小时都要抽整一管的?小水瓶开始颤抖,终于理解什么叫彪悍了。
  
  瓶子b 因为给错葡萄糖一事,对护士信任度骤降,开始问为什么验血糖要抽一管血,精彩对话这才开

始:
  
  瓶子b:“验血糖为什么需要抽一管呢?我妹妹有一型糖尿病,每天要验,用血糖器扎一下只要一滴

血就可以了。”
  
  护士:“这不一样。”
  
  瓶子 b:“为什么不一样?”
  
  护士:“她怀孕了,所以不一样。”
  
  瓶子b:“我知道你说怀孕了不一样,但是怀孕和验血糖有什么关系?怎么不一样法?”
  
  护士:“怀孕了就什么都不一样了。”
  
  ……
  
  瓶子B彻底被打败了。
  
  一小时过去了,护士来扎一针,小水瓶被抽了一管血;两小时过了,又被扎一次,抽了一管,再过一

小时后再抽;最后抽了4管,护士说,差点忘了,医生说还要验一个是否缺铁,又抽走一管,就这样3小时

中小水瓶被抽走了5管血,检查结束,瓶子B领着呜呜哭的小水瓶回了家。小水瓶去检查前还是活蹦乱跳健

健康康的,孕检完几天里都精疲力尽,呼呼直睡,伸着俩胳膊连绵的大黑青让骨髓拼命造血。
  
  如小水瓶预计,3小时丢掉5管血后一周有余医生再无音信,根据小水瓶长期的斗争经验已经知道没消

息就是好消息。下次孕检去见医生,人根本没提3小时血糖测验,低头哗啦啦开始翻一大堆paperwork(记

录病人每次检查情况的文件)说你下次检查要做什么什么。说完了,小水瓶很无辜地看着她:“请问我三

小时血糖化验结果怎样?”
  
  医生很吃惊地抬头,“啊?我没有告诉过你么?喔,我还以为已经告过你了。”哗啦啦继续翻

paperwork,然后说喔,你没问题。
  
  热爱科学的小水瓶忍不住了:“能告诉我一下我的测试值么?”
  
  医生:“哦,全部正常。”
  
  小水瓶不甘心地倒着死瞅文件,3小时测试喝葡萄糖一小时后血糖数值是126...大家可以推论了。
  
  小水瓶和瓶子b很阴郁地:“我们一小时测验时护士给错了葡萄糖水,用了100gram,而不是50gram的

糖水。”

医生:“oh, sorry.”
  
  估计感觉到今天气场很不善,医生赶紧说:“化验室不是我建的,测血糖的方法也不是我选的,你们

跟我抱怨也没用啊。而且现在你的血都抽了。”
  
  ……
  
  您老见教得是。
  
  小水瓶的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如果人们向奥巴马抗议伊拉克战争,奥巴马这样回答:

“这战争也不是我发起的,士兵也不是我送去的,你们跟我抱怨也没用啊。而且现在你儿子都已经在伊拉

克了。”要真有这么个情形那就有好戏看了。可惜,奥巴马没有医生这个水平啊。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瓶子b摇摇头:“美国人都觉得大家看私人医生,医生了解你的病史。我觉得是

个大笑话。你想想,我们来看医生多少次了,每次医生花多少时间填表,做 paperwork?一共看10分钟,

医生先翻以前的paperwork5分钟,然后填这次的paperwork3分钟,跟你说2分钟。医生真的了解病人么?

她了解病人的饮食么?生活习惯么?就算这样都做不完paperwork,医生还要专门雇个人。你看医生的秘

书是干嘛的,基本专门管做 paperwork。beauracracy(所谓官僚体系化,泛指各种社会部门按复杂章程

办事备案导致程序无比复杂)太泛滥了!”
  
  最后补充一个知识,1小时血糖检查并不是标准化测试(所谓standardized),因为美国各州,甚至各

个诊所分界线从130-200都存在,也就是说如果你血糖测了133,但你在A诊所会被送去再抽4管血;如果

你测了190,但是你在b诊所,那也会被认为通过从而免抽。你选择医生时可能知道在此医生诊所某一项孕

检的具体cut off么?理论上还是可能的,如果你极度刺头非一项项都研究清楚了再挑医生的话;第二个

问题是你是否可能研究出某护士给对给错葡萄糖水的概率分布呢?大家推论一下就明白了,所以啊,孕检

你会被抽几管血基本是个随机事件。
  
  故事讲完了,奉上友情贴士一枚:如果在米帝你不得已被见医护人员了还希望保持愉悦的心情,建议

不要同医护人员多讲话。如果你期待不高,认为医护人员犯错误是常态,不犯是变态,那发现出个什么错

就不会感觉崩溃了。其实很多时候你可以选择的只是是否要知道犯的是什么错而已。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Ignorance is bliss。此条应该作为大家应对米帝医疗的一个基本点来贯彻。

读者还记得在米帝付医疗费的程序么?强化复习一下!
  
  step 1.去看医生/光顾医院,同时有保险的上报险种,没保险的准备找打折机票移民(破产了也要

留条后路);
  
  step 2.医生/医院根据你的险种向保险公司上奏索要;
  
  step 3.保险公司裁决,寄给你账单,根据你平时每月上供数目判决你此刻要支付多少,同样一份账

单寄给医生/医院;
  
  step 4.医生/医院再寄给你一份账单,限期贯彻保险公司决议。
  
  有的读者问:原来是售后付钱,那我逾期不付钱怎么办?这里也有一个程序:
  
  step 1. 个体户医生或医院都有专门的billing department(大致相当于会计处),会继续给你寄送账

单,索要数目与拖欠时间长度成正相关;
  
  step 2.继续逾期,billing department 直接给你打电话,坚持不懈地催帐,数目继续长;
  
  step 3. 持续逾期,对不起,会计会报送你的私人信息到collection agency,(收债公司作为资本

主义信用社会的特色,持有尚方宝剑,权利包括以各种方式收账,上告法庭,把私人信用记录列为黑户,

冻结全部信用卡等)如果你认为自己神经比大腿粗,内心强大到看银行账户冻结,上法庭,24小时收到催

债电话,出门有人跟踪催帐啥啥都是小case,可以继续逾期。
  
  除了道德的自律性,collection agency的存在也很好地帮助解释了为什么一般人都是选择付账的,

小水瓶可归类为芸芸众生里的一般人。
  
  2009年12月,小水瓶在湾区一家医院生下小人kay。2010年2月,账单开始陆续寄来,看过《国内医疗

差?咱俩换换?四》的读者还记得米帝医疗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么?很好,个体户制度。由于麻醉师,医生

,医院各自为政,生孩子后你会收到数份个体户的账单。小水瓶在付了麻醉师140多刀,医生200多刀后,

接到医院账单。一看,医院问保险公司上奏索要两万多刀,保险公司根据我的险种——即平时上供多少裁

决我支付约10%一千多刀。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不自觉地长出一口气:还好还好。你看,我们消费

者要求是多么低啊!很早就有热心读者指出,医生/医院报给保险公司的账单没有参考性,因为保险公司

只裁决你付一个百分比啊,还是很合理的。是否合理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研究?这时你就会发现医生

/医院报给保险公司的账单极具参考性,因为这是一切的出发点。
  
  在医疗全盘私有化的米帝,病人该算消费者,小水瓶认为消费者至少有权利知道自己在为什么买单。

于是小水瓶抄起电话,打到医院的billing department。“我需要一份itemized bill。(明细账单)”

插播普及常识:通常医院寄的账单很短,只列出你要付多少钱。你不自己索要的话医院是不会给你列有每

项收费的明细账单告诉你是如何累计得出此结论要你付多少钱的。
  
  一周以后,医院寄来长达8页的明细账单,小水瓶开始从第一页翻看,立刻被震撼了,该明细单果然

详细:
  
  产房每小时1800元,共计10小时;
  
  止痛片每片26刀,共计8片;看一下该止痛片名称,原来就是一般治头疼的止痛片,非处方药,药房

柜台大把,平均价格100片不到10刀。
  
  纱布每包18刀,共计3包;
  
  ……
  
  医院提供的每个针头都一一列出了。累积结果2万多刀。


小水瓶是个现实主义者,非常理解在一个医疗私有化的国度,医院就是企业,必然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但

是,根据市场规律,利润只有保持在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来应用小学数学计

算一下:26/10*100=260。医院止痛片的价格每片是药房的260倍,假设药房是慈善机构卖止痛片没有

利润,医院的利润凭空已经是260倍。大家认为医院进药价会是药房进药价的260倍么?这个利润空间是合

理的么?同样,建医院是有成本投入,譬如这所医院建于1965年,运作45年后的产房每小时1800刀是否属

于合理利润空间?医院向保险公司上奏的数目大约是正常利润的两百倍,然后保险裁决个人支付 10%,

现在消费者感觉如何?小水瓶只知道自己是没有立刻感觉欢天喜地感恩戴德的。
  
  相反,此人冷笑一声,抄起电话打到医院的 billing department去。
  
  “您好!我收到生产的账单了,账单号是blablabla。我无法承受,希望我们可以就此协商。”在此

小水瓶愿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与帝国主义各类私企打交道的王牌规则第一条——声音一定要甜美客气,态

度一定要坚定不移,参考标准是就算透过电话也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心底的冷箭是从微笑的眼睛里刷刷刷射

过去的。
  
  “请等一下。喔,看到账单了,这个数目已经是保险折扣价了(米帝医院通常称要你付的钱为保险折

扣价让你感觉好点儿)”
  
  久经考验的战士小水瓶根本懒得管这种细节问题:“对对。我明白。 sorry,我还是无法承受,请问

可以有折扣优惠么?”大家注意!“无法承受”是一张王牌,英文中,承受afford 隐含的意思可以是感

情原因,可以是经济原因。此处用承受一词,什么原因都没有表达,那就是无限可能,等于什么原因都表

达了。
  
  “等一下。请留在线上。”过了5分钟,“如果您愿意今天一次付清的话,可以打八折!”(插播,

米帝医疗费用昂贵的现实导致太多人无法一次付清账单,billing department会计处的一大功能就是帮你

建立分期付款。)
  
  “谢谢!我可以今天付清,我的信用卡号是 blablabla。”
  
  “谢谢您付钱!”
  
  “谢谢您提供折扣!”
  
  鸣金收兵。
  
  小水瓶的老公瓶子b对小水瓶生孩子竟然能让医院打八折感到很震撼,跟老板说了,老板是个印度人

,听了说我们该雇你老婆来替我们谈合同。
  
  但是,谦虚的作者在此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是小水瓶厉害,绝对不是。现实是米帝昂贵的医疗

费用使得大部分患者都在拖欠医院钱,从而导致医院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天天追债,billing department基

本职能是追债。能有人愿意一次付清对医院而言实在是少数事件,大家也看到医院的利润空间了,打个八

折绝对是小case。小水瓶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提了一个正确的要求而已。
  
  大家用脚趾头想一下,医院billing department养的人不要吃饭么?对啊,医院追债的成本越来越大

,导致医疗费用就会更加昂贵,就会有更多人无法付清,就会有更多投入去追债,大家听我的,要相信打

折年年有,一年比一年多。
  
  有的读者看到此也许要大骂医院黑心了。大家要镇定。看小水瓶绝对没有骂医院。为啥?比较了解小

水瓶的人会知道此人最大特点是理性,大家只要看看小水瓶的家人是在国内直接受过严重的医疗负面影响

的,今天小水瓶还可以平静地坐在这里说出“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就知道她有多么地以客观理性为

己任了。说实话,该医院历史悠久,口碑很好,和无数连锁私企如沃尔玛一样,遍及全美。在旧金山湾区

的分店排名数一数二。说到底,任何医院的问题不过是整个医疗制度问题的冰山一角。
  
  最后上张医院的图。看上去很美吧?

洗牙
  从18岁起,小水瓶每半年洗一次牙,每两年美白一次牙,就去号称“小西天”的校医院。从大一洗到

大四,和牙医混熟了,偶尔吃个饭侃侃山,出国后每年回国还不忘去“小西天”蹓跶一圈给牙医生意。
  
  小水瓶24岁那年生子,25岁那年没有回国。一想自己每个月上供150刀牙医保险都快
  
  一年了,也该物尽其用,遂找了个美国牙医洗牙。
  
  谨记《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米帝医疗规则二,小水瓶开始好好做功课,拉出12页的牙医保

险文件一页页看,“一年一次的洗牙包含在保险内。” 好。
  
  打电话到牙医去预约,问:“我的牙医保险是叉叉,姓名叉叉,分组号叉叉,保险号叉叉,你们接受

么?”
  
  “接受。”
  
  “你需要记录我的保险信息么?”
  
  “先不用。我们诊所是这样的。你来的时候先付钱,然后我们上奏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返还你们一

张支票。”
  
  “保险公司是返还100%么?”
  
  “应该是的。我们的经验是最多差一两块钱。”
  
  小水瓶信了,去洗牙了,顺带把同样进供牙医保险公司一年半的瓶子b也带上了。牙医来了,要求先

做x光。插播普及常识:米帝牙医会对第一次光顾的客人都要求照x光备案,如果换个牙医诊所新牙医会要

求再照备案。参考国内有时候甲医院不承认乙医院仪器拍的片儿,非得用甲医院仪器再拍一遍才算数。
  
  小水瓶恰好前一天体检做胸透,曰:“我不能做。昨天刚做了胸透。”好,不照,洗牙。
  
  瓶子b被照了x光,洗牙。
  
  半小时结束。
  
  “你们俩牙齿都很好也很干净啊。”
  
  “哈哈,那是,我半年到一年就洗一次。”小水瓶很得意。
  
  “哼,洗牙根本没什么必要,我从没洗牙不也很好?”瓶子b更得意,用中文说。
  
  废话,你个刷牙狂人,每次绝对刷牙3分钟,经常刷了不爽还再刷一遍!有多少人这么勤奋?!小水

瓶瞪他一眼。
  
  去柜台交钱,价格也很好,瓶子b390,小水瓶225。反正会要回来的,不要紧,划卡615刀,撤。
  
  一个月后,接到两张支票,牙医保险一共返还300刀。
  
  
  
  小水瓶一向淡定,这会儿也怒了,5个礼拜的菜金哪!一个电话打到保险公司,一如既往地跟机器通

话,等待了20分钟后和真人对上话了:“你好!我的姓名叉叉,分组号叉叉,保险号叉叉,你们文件条款

里这么写的——包含一年一次的洗牙。我刚收到你们支票,现在你们只报了50%,给个说法儿?”

“请等一下。我找到了,我们的确是报了100%的。”
  
  “我正睁眼看着claim payment呢。一张390,报了217。一张225,报了119。计算结果是约50%。”
  
  “是这样的,我们100%是指报销当地平均洗牙花费的100%。您去的这个诊所向我们保险公司索要的

费用是高于当地平均洗牙花费的。”
  
  我喀喀喀!
  
  “难道你认为我有什么办法调查整个地区所有牙医洗牙收费,然后计算出平均值?!”
  
  “……”
  
  “好吧,我读了所有12页的文件,请问你们文件里哪里写了?”
  
  “……我们就是这样规定的。” 再加一句:“我们很抱歉。但是是您的牙医诊所收费高于平均值很

多,这跟我们无关,我们无能为力。” 在米帝呆久了就会明白这句无能为力,英文,“There is

nothing we can do” 翻成白话就是“没戏了你丫一边儿玩儿去吧”。
  
  不甘心,再一个电话打到牙医诊所:
  
  “你好!我和我先生上个月去你们诊所洗牙。姓名是叉叉。我们去之前打电话问过,你们诊所说我们

的保险是报100%的,因此我们才去的。但是保险只报了50%。”
  
  “是么?你记得谁跟你通话的么?”
  
  “好像是安吉拉。”
  
  “这样啊,报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跟我们无关。”
  
  “我知道。但如果你们不知道,就应该说不知道。可我去之前从你们这里得到的信息是应该是100%

,最多差几块钱。是你们诊所给了我一个错误的信息,我认为你们负有责任。”
  
  “我们很抱歉,但是是您的保险没有报100%,这跟我们无关,我们无能为力。”
  
  耳熟吧?
  
  小水瓶就这么被打败了。有什么办法?人家态度那是绝对良好的,问题那也是绝对不解决的。谁让咱

自己没想到保险公司100%报销是这么个意思呢?咱才24岁,人米帝成熟的保险医疗制度快100年了,斗争

经验多多了。愿赌服输。等到一过合同期一年俩瓶子立刻把牙医保险取消了,咱段位太低,玩儿不起。
  
  回头想想,任何事情都有好的方面,咱这么多年都是100块人民币的洗牙服务,现在一下升级到150刀

了,咱这牙口可是金贵了10倍啊!


咱真不能买消炎药么?
  在中国,消炎药属于非处方药,可以对症自行购买;在美国,消炎药是处方药,没有医生的一纸赦书

是搞不到的,就跟大麻一个级别。而且消炎药医生会按用药天数开,不是按盒开。
  
  2010年4月的某天,小水瓶醒来后就开始腰酸腹痛,伴随着打冷战,渐进黄昏开始哗啦啦地尿血。此

景前所未有,小水瓶大惊。在米帝几番历练,小水瓶早已对医疗没有期待,开始遵循《国内医疗差?咱俩

换换?一》之江湖规则二,自行做功课,上网搜索一通,感谢祖国发达的医疗体系,某医院网上在线人员

伸出援手,offer大致判断是急性膀胱炎。
  
  翻出从祖国远洋背来的药箱,一顿求索,绝望,没有对症的消炎药。当然,在祖国的20多年,小水瓶

的炎症不过偶尔嗓子发回炎,此时当然找不到对症的消炎药。如同世间大部分事件,病不逢时,那天恰巧

是个周日,那时候基本已过8点,当然是医院不开门,urgent care(作为医院ER的民间补充,urgent

care 有的会开到8点呢!)不开门,开门的只有急诊。小水瓶的老公瓶子b打电话给一个当药剂师的朋友

,咨询要不要去急诊。插播普及常识:米帝医疗以个体户为基本制度,药房都是私立,通常和医院不在一

个据点,药房抓药的必须有经过长期专业学习考到专业执照,所谓药剂师,英文,pharmacist。药剂师斩

钉截铁:“不要去急诊!急诊什么人都有,一等几个小时,现在正是抵抗力弱的时候,还不知道染上什么

病呢!这样,你先去药房买些止痛药,明天早上预约医生看行不行。” 插播普及常识:非吗啡的止痛药

在美国都是非处方药,随便买。瓶子b颠颠地买了药回来了。止痛药当然不消炎,小水瓶继续哗啦啦尿血

。小水瓶正要对命运无限唏嘘的时候,上天再次验证了“出门靠朋友”的绝对真理。那天小水瓶正好请一

对朋友夫妇来家里吃饭,朋友夫妇和所有来自祖国的大好青年一样,飘洋过海地背了一大箱药过来,回忆

下可能有对症的消炎药,立刻开车回家去取。药拿来了,问题是只有三天的量,小水瓶打个电话给在纽约

的医生小姨夫,曰消炎药要吃就得吃够七天,但急性膀胱炎一般来势汹涌,继续发展可能不用几个小时会

成为肾炎,先吃现有的消炎药再说。怕怕,好,吃了。
  
  血腥的夜晚过去了,天色放白了,等到9点,给医生打电话预约,反复强调情况紧急,希望能今天见

到医生。等回信儿。下午收到电话说可以去了。激动。立刻开车半小时到医生办公室,禀明情况,呈上自

行服用的消炎药。
  
  医生一看很生气:“你们不该自己吃消炎药!这样就化验不出来了!”
  
  瓶子b对米帝医疗那套已经忍了很久了:“请问化验需要几天?”
  
  “3,4天吧。”
  
  “那这3,4天之中怎么办?”
  
  “我现在看,应该是急性膀胱炎,我会先开对症的消炎药。”
  
  “你开什么药?”
  
  “这个。”撕张纸。
  
  瓶子b掏出iphone google药品成分,和我们自己吃的一样。
  
  “这和我们的药成分一样,我们只有三天的,能再开点么?”
  
  “不能。我们需要先化验。”
  
  “但是化验要3,4天啊!”
  
  “现在化验可能已经是negative(阴性,化验不出感染),你们不应该自己吃消炎药!应该先来看医

生,这样可以化验,然后开消炎药。”
  
  瓶子b对这种绕圈逻辑忍无可忍,“就算我们先来看,化验不也要3,4天么?你不也是根据病情判断

下先开个药么?而且昨天是星期天,如果我们不自己吃消炎药可能会发展很快。”
  
  “可能已经化验不出来,但你们还是去化验下吧。现在你们已经自己用药了,我不能给你开消炎药。


  
  被赶出来了。
  
  瓶子b怒道:“我真是烦死这种消炎药必须得找医生开的破制度了!自己用消炎药有没有风险?有。

但作为一个有常识的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根据症状自己研究判断自己购买消炎药?我愿意承担自己用消炎

药的风险!就算来看医生,医生也没有化验结果,开药不也是根据症状判断然后开么?她生什么气?我说

的哪点不是事实?她生气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吃药侵害了她作为医生才可以开药的权威而已!不管,下次

回中国我们多买药!”
  
  三天的消炎药吃完了,收到化验结果,阴性。看来小水瓶当时的药吃对了。因为没有处方药,没有办

法拿到同一种消炎药续上,不得已再次接受朋友支援,自行吃了另一种消炎药四天,小水瓶很坚强地自愈

了。俩礼拜后,付了看医生费,化验账单。
  
  听说国内也有讨论要管制消炎药了。小水瓶认为消炎药变处方药后果严重,但也自知对国计民生的影

响甚小,咱先修身齐家吧——赶上最后一班车,扛回各类消炎药来紧急时刻保命才是王道。


在以Corporatocracy为一个核心的米帝,医疗制度有两个基本点:一,米帝保险公司的领导地位——用于

阐释为什么在老百姓医疗经历中保险的角色绝对优先于医院医生;二,医疗全盘私有化——可以用于阐释

医院医生药房等个体户的诸多诟病。
  
  聪明的读者朋友说了,医疗怎么可以全盘私有化?现在大家吃到苦果了吧,改成政府也提供医保不就

可以了?恭喜恭喜,你和奥巴马一样聪明,这就是奥巴马医疗改革的初衷——不是消灭私人医保,只是希

望政府和私企一样也可以提供医保,至少可以两条腿走路。可惜的是,由于普遍教育程度低下,媒体公关

世界一流,大部分的美国人民客观地说,构成了世界上被洗脑最严重的群体。这个群体坚定不移地相信“

政府提供医保=社会主义。”而在这个国度,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有着非理性的深刻

恐惧——尽管大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从当年的苏联到今天还保留有很多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的生活完

全一无所知。同时,美国又对北欧社会主义国家如瑞典挪威的高福利模式是嗤之以鼻的,因为这是一个崇

尚个人奋斗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认为个人不应该靠政府,而激励个人不靠政府的动力就是政府不提供

safety net(安全网)美国的原则就是不建成欧洲那样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为什么崇尚

个人奋斗不喜欢交50%税的北欧人民持续不断地涌入美国的原因——只有25%-35%的税啊。因此,和大

部分美国人智商相差较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奥巴马胆敢提出这个“社会主义”的改革,这从一开始就注定

了是个杯具。
  
  明白了这点,大家就会明白奥巴马的医保改革为什么会改成这样。我个人认为奥巴马同学是一个正直

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一个真正了解民情疾苦的人,但现实是,无论奥巴马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他一

个人是不能改变整个制度的。医保改革把公司个人可以选择不从保险公司买医疗保险改到必须购买医保,

最终维护的是私人集团——医保公司的利益。
  
  面对这个杯具,尽管我很唏嘘,但我不是美国人,美国的国计民生于我不是切肤之痛,我唯一的呼吁

是——中国医改人士,请以自己的父老乡亲,子子孙孙的福祉为上,千万不要照抄米帝医疗体制!不过,

应该是我杞人忧天了,毕竟,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一个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和可以及时就诊的医疗制度为什

么就非得照抄欧洲用来当反面案例给大学生上课的一个医疗制度呢?
  
  
  
  
  
  外一篇——哪儿的小姐都要收费的,真的
  
  
  
  最近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纠结?
  
  我认真地纠结了很久,结论是很多人喜欢梦想一个叫完美的地方,无论这梦想本身是多么有悖现实和

不合逻辑。我说地方其实是个比喻,可以是人,是地方,是生活方式,是人际关系。
  
  这个结论挺让我吃惊的。因为我以前确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自己从一出生就是个悲观的现实主

义者,意识到爬着哪儿也去不了啥也看不到就压根没爬过,我长到十几岁上都现实得快超现实了。现实里

又没有一地方叫完美。但我现在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是宽广的,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是不屈服于现实的,

这样的人会执著地认为完美存在并且把完美投射到一个现世的地方加以想像和向往。
  
  目前我居住在一个叫美国的地方,最近我发现,原来有很多人是把完美投放在了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加

以向往的。记得有一天,我表哥给我发封邮件,笃定地说“最近煤气又涨价了,帝都的日子太难混了,不

像美国水电煤气是免费的。” 我大吃一惊。想说哥啊,你都混多久了,还信免费这回事儿,真理想主义

啊!
  
  某一天,我想想咱家也咬牙积攒了几年的医疗故事了,终于敢开篇了。刚开个头,《国内医疗差?咱

俩换换》有读者立刻激动地表白了:“行啊,换换,这成天给你误诊呢,美帝敢不敢?这给你毒疫苗,美

帝敢不敢,再说中国的药,有一样不假的吗?就算不是假药,但一瓶药也不给你那些药效,再说中国的医

生和护士,那叫一个黑啊……”我一看人明显血压都上去了,赶紧想给这位同学吃定心丸,“别急,我一

样样慢慢写,您慢慢看。”可惜上药太慢,还没发出呢人又表白了“再说美国医生又是什么服务态度,中

国医生是什么态度。”“行啊,美国不好欢迎你回来,中国,美国你不还有选择的权利嘛”我这手慢的人

又赶紧跟着人家的跳跃性思维转化,赶紧谢谢人欢迎我回来,祖国人民真热情啊,怀念…… 再邀请人来

这边住几年看看。毛主席老人家说了,梨子的滋味自己尝尝就知道了嘛。
  
  世道艰难大家都不好混,这我理解。抱怨抱怨不是什么大事儿。其实有人来我这儿抱怨降降压我挺乐

意的,治病救人也算我自己积福嘛。所以新浪一给我过滤垃圾评论我就急,统统恢复。但有时候我这火眼

金睛的忍不住一看,事主显然已超越了基本逻辑,那我觉得是对精神健康有害无益了,因此虽然多费点电

费那就费点吧,还是得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喊上两声:人,真的都是差不多的!我在国内吃刀削面,到了

美国也没改成光合作用。误诊回扣啥啥凭啥就只许中国有?你又没申请专利!人王家卫同学早说过了,有

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规矩啥啥说到底哪儿都差不多的。
  
  咱说得再通俗点儿,哪儿的小姐都要收费的,这事儿是真的。就说这么一次,带不带钱由你。


请您给点耐心,看完整个帖子,后面有看病买药的部分。
 

作者:h_b_z_f 回复日期:2011-02-22 17:35:24 
 
  大家知足了吧,医生不都是恶棍,随便谈一点我工作体会。
  我是一名医生,一次国内学术会议上外请欧洲某国知名医生来讲课,随便到我医院表演一下手术,这

名外国医生费了两个小时,用了很多器械才将手术做完,而作为手术助手的我在一边干着急,这种手术我

大概能在20分钟内完成,且费用仅是他手术费用的1/3。中国医生就是在高压力、高工作强度下进行的廉

价劳动,同时还要落下一堆骂名。


 

0%(0)
0%(0)
  呵呵,好长啊  /无内容 - 呼吸新鲜空气 02/22/11 (37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冬奥闲情之看高船、捧金砖,隔岸观火
2010: 找工作对加拿大新移民来说是一项挑战
2006: 难忘的1998
2006: 活在加国:移民了,入籍了 我们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