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活3--我当年的那些朋友们(2) |
送交者: 黎莉 2013年08月01日14:35:00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朋友2—梅》
梅是我先生在送儿子去学校的路上认识的。 80年代末期,在埃城的中国人不多,学校里没有几个中国孩子,记得那天回家后,他兴奋地告诉我,“我认识了一位从大陆来的朋友,哪天咱们把她叫到家里聚聚,和你认识认识,你也可以多个伴儿。”“好啊”,我也很高兴,她儿子的年龄和我儿子相差一岁,年龄相仿,正好能玩得来。 我们初来咋到,孩子的英语又不好,有个能讲母语的朋友一起结伴儿,自然非常高兴,他们开心,我们也跟着开心。
梅一家是80年代中期出国的,她先生在美国拿的博士学位, 人既聪明又勤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下了学位,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顺利的找到了这份在大学当教授的工作,当时大陆来的学者们多数都在读学位,像他们这样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的,可谓是屈指可数。 她的先生既幽默又健谈,口才极佳,只要他的话匣子一打开,你基本上就插不上嘴,他那渊博的知识,叫你眼界大开,获益匪浅;他那风趣幽默的谈吐,让你在开怀大笑之余,回味无穷, 久而久之,他俩成了我家的良师益友和“座上宾”。
我的先生喜欢民乐,业余时间,他经常拉二胡、吹笛子、敲扬琴, 梅也喜欢文艺,她酷爱跳舞,水平不低,在埃城可谓是“一支独秀”,不久他俩都先后进入了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下属的宣传队,每年春节他们都会有精彩的演出,给我们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奉上一顿丰富美味的精神大餐,留学生太太们的时装表演,欢快活泼的民乐合奏,阿娜多姿的民族舞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埃城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温度适宜,到处都是鲜花,绿草,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花园,每年的七、八月份我们都会出外野营。 我记得94年,我们两家一起去落基山脉旅游,在宿营地,刚刚搭好帐篷,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钓鱼。 我的先生非常喜欢钓鱼,他对鱼也很有研究,讲起鱼来一套一套的,我们坐在湖边,把鱼钩甩出,我的眼睛就开始一动不动地盯着鱼竿,不久只见鱼竿上下抖动,我兴奋的大叫“鱼上钩了”! 先生赶紧跑过来,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大鱼就随之跃出水面,好享受的一瞬间呀! 以前我对钓鱼并不感兴趣,通过几次出游,也开始认同了。 在野营点,我们品尝着烧烤过的美味鲜鱼,饱览着美丽的湖光山色,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着,海阔天空的聊侃着,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
99年,儿子因去东部上大学,我们离开了埃城,也告别了梅一家。 再见了,亲爱的朋友,虽然今后我们将在加国各居东西,但我会永远怀念我们在埃城相处的美好时光。(2013.7.初)(待续)
【后记】刚写完这篇短文不久,就意外接到了梅来电,告知她和女儿现已来到多伦多,明天就要离开,时间虽紧,但我还是决定去见见她,一起叙叙旧。次日一早我们就开车去多伦多,到她的朋友家会面。虽已有七、八年没有见面,但她变化并不大,由于长期坚持练功,身材保持的绝好,人显得也年轻,女儿已从一个小丫头出落得亭亭玉立、活泼可爱,上大二了,在妈妈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舞蹈。此次来多,就是参加北京舞蹈学校出题的级别考试,母女俩在一周内要参加三个级别的考试,可见时间之紧,难度之大。“台上几秒钟,台下几年功”,多年的不懈努力终成正果,她们双双通过了三级考试,为久后重逢,为庆祝他们通过考试,我们在“半亩园”设宴小聚,话旧、谈今、展望未来...... 随后我们送他们去机场,依依不舍的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祝友谊地久天长!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盘点:加拿大华人最多的30个社区 | |
2012: | 谢天谢地:婆婆的漫漫移民路有了眉目 | |
2011: | 西方白人和我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前几 | |
2011: | 加服务部将启动“秘密顾客”检测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