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下班后加班(Overtime)對於白領來説是很平常很自願的事情,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也不知是誰起的頭,17:00整準時離開Office的員工會感到慚愧或内疚。儅我就職于英國公司上海代表処時,詢問員工是否願意周末加班,反應之踴躍更是你所料不及的:“好呵好呵!反正家裏也沒有事情做。”實際原因是:上司要求的周末加班可以得到雙倍的薪水。有日我在上海的一個Community網上發了一篇有關預防頸椎不適的小帖子,跟貼的竟然全是年輕人。原來很多上海工薪階層由於過渡勞累,三十多嵗就有頸椎疼痛的現象了。在上海有個説法:五十嵗前到辦公室用健康換錢,五十嵗后到醫院用錢買健康。
就在絕大多數上海人埋頭追逐“成功的精英人物”時,溫哥華人卻很努力地追求如何成爲一個“懂得生活真諦”的人。溫哥華Downtown辦公樓數目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不到,一到下班時候,街上車子就開始多了,Sky Train 開始擁擠。儅你徵求加拿大人是否願意周末加班,他們大多會堅定地搖頭,理由甚為充分:“我要陪女兒去三文魚博物館灘。”或者“真抱歉,已經決定明天要修剪草坪了。”說得那麽理直氣壯,好像別人不知道三文魚對女兒是多麽重要,草坪修剪是多麽偉大的工程似的。
有人認爲,中國人在過去的幾百年中飽受貧困,窮怕了,改革開放雖然帶來了物質上的益處,但是尚未達到追求生活品質的精神境界。來到溫哥華了解了這裡平均的薪水,再比較一下溫哥華的物價,發現溫哥華人的工薪族其實並不闊綽,勞動力每小時的價值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即使是自開公司的,也大多小本經營。但是溫哥華人卻不願意變成一部賺錢的機器,他們把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時間看作是享受的好時機。他們認爲:周末應當完全不同于五天的工作日,是用來花掉辛苦賺來的錢的。否則就失去了工作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普遍地來説,上海人還是喜歡物質上攀比,這就注定了活得很累。幸好,這樣的觀念開始慢慢地在更年輕的一代上海人的人生觀中得到轉變。他們在上下班之外,開始培養起興趣愛好,有獨立的生活圈子,尋找著周末的好去處。“把工作以外的時間留給家人留給自己,把賺來得錢合理得花掉”,這才是工作的真諦。工作賺錢不是生活的意義和活著的目的。工作以外的時間,應當好好完成人生其它的夢想。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工作狂的,只是上海人從幼兒園起就被教育要做一個成功人士。但是人人成功就是都不成功。我們還被教育:成年后要實際不要好高蜻h。其實,玫瑰式的夢想真好説明你的心理還年輕,所以,拒絕加班,周末到久違的博物館去,到海灘去,到森林去,或者做些你以前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實現你的夢想。
做一個有趣的人懂得休閒的人,也是很美好的志向。我們不是街頭的24小時服務的取款機器,久而久之,連家人孩子也會把在用錢時候才接近你,豈不可悲可嘆。
這一點,我是很欣賞溫哥華人的生活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