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加拿大,被領養的中國孩子們 zt
送交者: info 2002年07月08日16:46:03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5月的渥太華,稚嫩的綠色、艷麗的鬱金香將加拿大打扮得生機勃勃。那誘人的綠色作為生命的象徵,使記者的心頭泛起陣陣思念之情。我們決定,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
去親眼看一看被領養到加拿大的中國孩子們,因為他們與中國人有着割捨不斷的血緣親情。

  5月下旬,記者先後採訪了兩個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批準的領養機構:一個是成立於1991年、坐落在尼皮貢市克萊德大道的“兒童之橋”;另一個是成立於1996年、坐落在渥太華老聖帕特里克街區的“家庭紐帶”。這兩家機構在當地非常有名,它們已經從中國的湖南、安徽、浙江、廣西等地,為加拿大人申請領養了數百名中國孤兒。

  被領養的中國孩子大都十分活潑

  5月23日晚7時,我們如約趕往渥太華市最古老街區之一的老聖帕特里克575號的名叫“家庭紐帶”的兒童領養中心。

  中心負責人波博·史蒂文斯把我們迎進古樸的領養中心,令記者意想不到的是,已經有好幾個領養家長和孩子們在屋裡迎候了。孩子們對記者的面孔並沒有產生陌生感,他們有的坐在洋媽媽的腿上與母親用英語或法語交談;有的在屋內嬉戲玩耍,奔來跑去;有的拉着洋爸爸的手,頭朝下地翻筋斗,十分活潑可愛。一位洋爸爸在與記者交談時,把抱在手臂上1歲左右的女兒搖來搖去,這是每個父親都有過的親身經歷。記者用中文問其中一個來自合肥的小女孩:“你從哪裡來?”她用毫不含糊的語氣說:“中國。”對她的回答,在場的人都不禁鼓起掌來。說真的,看着她們與洋爸爸洋媽媽親密無間的樣子,記者有些嫉妒,也想親親他們,抱抱他們,甚至想一直用中文與他們交談,但此刻記者只能有分寸地把握自己的行為表現。我們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感,儘管心中總覺得沉甸甸的,但眼前的一切卻令人欣慰,記者在內心不停地念道:“瞧,孩子們健康成長,他們活潑、伶俐,生活得挺好的。”

  記者在領養中心見到的孩子,大都在1—4歲,領養非常成功。當然,個別人在領養過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煩。比如,我們見到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因為領養這個孤兒時,孩子的年齡已比較大了,一些原本養成的“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時改不了,領養人實在無法重塑其本性,最後不得不將其送給領養中心的負責人撫養。雖然她已到了上學的年齡,但對她的教育過程也是比較艱難的。起初,領養父母曾將她送入“貴族學校”,但她並不好好讀書,對其他人的話也一概不聽。好在她的洋爸爸對她還有一定的威懾力,在一些事情上也能管住她。現在,小女孩的“野性”收斂多了,正在一個普通小學讀書。我們在領養中心見到她時,成長情況還不錯。

  給中國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

  一位高大健壯的名叫安德魯的公交司機,領養了兩個不同年齡的中國女兒。他帶來了兩本影集,分別記錄着他從中國領養的一對千金的成長過程。他一頁一頁地翻給我們看。記者問:“你對你的兩個養女滿意嗎?”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她們倆就是我的心肝寶貝。有了她們,我們倆(他的妻子是國家公務員)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歡樂和親情。”頓了一頓,他又深情地對記者說:“我可以這麼說,她們給予我們的比我們給予她們的還要多。”這話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與我們見面的5個領養家庭,大多數領養了兩個中國孩子,孩子們分別來自中國的上海、南京、合肥、揚州、蘇州……孩子們的長相都有明顯的中國地域特徵。領養孩子的家長不僅有教師、公務員,也有普通工人和公司職員等等。在採訪中,一位在加拿大北電公司工作的名叫格雷格的夫婦還當即邀請我們去他家看看孩子們的生活環境。這是一座獨立的三層樓,周圍綠樹成蔭,草綠花香。姐妹倆有自己的臥室、洗澡間,娛樂室里各種玩具散落一地,還有一架洋媽媽教孩子用的鋼琴……單從這些就不難看出,這些加拿大父母對中國孩子的疼愛和呵護。一位陪同我們參觀的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加拿大領養中國兒童的家長們對領養的孩子就像親生父母一樣,這一點都不誇張。有的領養家長第一次看到孩子時,激動得哭了,更有的家長給自己的小寶貝在北京買了從1歲至16歲穿的各式各樣的中國服裝,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根在中國。據介紹,有位叫珍妮弗的加拿大母親在領養一個中國小女孩前,就已經發現孩子有嚴重心臟病,但她還是決定領養,並在領養後千方百計地為孩子求醫治病、做手術。她說:“只要孩子活一天,就要讓孩子享受一天的母愛。”這些,既使我們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又使我們受到強烈的震撼。當記者離開格雷格家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他們的門牌號碼,仿佛只要記住了這個號碼,就可以再見到這兩個來自中國的可愛的孩子似的。

  領養中國孩子手續複雜

  在“兒童之橋”採訪時,這家機構的顧問馬恩德先生告訴記者,在加拿大,負責管理領養兒童事宜的都是省一級的政府機構。僅安大略省就批准了7—8家領養中心。據介紹,領養中國孩子的手續非常複雜,領養中心為了對中國兒童負責,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要對申請領養的加拿大家庭進行層層考察:首先要由社會工作者對領養家庭進行考察,寫出領養“家庭情況調查報告”,說明領養家庭的經濟、居住、就業及其對領養的認識等情況,然後再由領養人寫好申請信,準備好體檢證書、結婚證書、就業證書、無犯罪記錄證明、年收入及房地產證明後,連同領養家庭情況調查報告一起送交領養機構,再由領養機構審核後呈交省“社區與社會服務部”。報告通過後,省政府會出具“推薦與批准信”;然後,將批准信及一整套文件呈送中國兒童收養中心。如果得到批准,收養中心會回送一份“徵求意見書”,寫明經審查同意安排被領養孩子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及孩子所在福利院的名字;如申請人接受領養這個孩子,就報省政府通知中國收養中心,中國收養中心就會發出“來華領養通知書”,申請人便可憑此通知來華辦理領養手續。孩子被領養後第六個月,領養方須向中國收養中心報告其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況。至第十二個月,還要通報一次情況,這時,孩子一般已經加入加拿大國籍。

  據介紹,在加拿大,絕大多數領養家庭為不孕夫婦;少數夫婦雖曾生育過,但後因某種原因不能再生育;也有個別人是因為不願生育而領養孩子。

  當記者問及為什麼加拿大人這麼願意領養中國孩子時,馬恩德顧問說,據他了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領養人認為,從中國領養的兒童一般都身體健康、聰明可愛;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中國兒童收養機構聲譽很好,收養和領養的機制比較完善,領養人比較放心。近幾年來,加拿大從中國領養的兒童一般為1歲左右,最小的只有7個月,最大的為7歲。一般來說,3—4歲為最佳領養年齡。據統計,從1995年至今,加拿大全國已從中國領養了5500名孤兒。

  馬恩德顧問還說,加拿大人也有從其他國家領養孩子的,但因為個別國家收養、領養機制不健全,甚至還出現過販賣兒童的現象,因此,加拿大取消了從這些國家領養孩子的業務。

  要孩子記住根在中國

  加拿大領養家庭的家長們不僅注意給領養的中國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而且還非常注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馬德恩先生說,不少領養孩子的家長專門為孩子建立了教育基金,為孩子上學受教育做好經濟準備,還有的家長專門為自己領養的中國孩子請來家庭教師,教他們學中文。

  據記者採訪的這兩家機構介紹,領養中國孩子的加拿大家長並不忌諱孩子們知道自己出生在中國,而且還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讓他們了解中國。比如,有一個家長還把領養長大的孩子帶到中國,然後和她一起再去領養第二個孩子,整個過程都讓老大親身經歷一番,並且告訴她說,爸爸媽媽就是這樣把你從中國領養來的。

  為了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世,相互建立感情,家長們經常帶着孩子參加中國孩子聚會聯歡活動,特別是每年的聖誕節、中國的春節和加拿大的國慶節都會組織領養的中國孩子聚會。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講中國話,唱中文歌,有的家長自己也開始學中文。有一個3歲的中國領養兒童會用中文唱《找朋友》這首中國孩子都會唱的歌。有的家長還特意從中國買來中國工藝品,作為家庭擺設,使孩子從中耳濡目染地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從小培養孩子對中國的感情。領養了兩個中國女孩的安德魯先生表示,待孩子稍大一些,還準備帶她們回中國看看,讓她們切身感受一下她們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環球時報 本報駐加拿大特派記者 陳特安 張文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