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被领养的中国孩子们 zt |
送交者: info 2002年07月08日16:46:03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5月下旬,记者先后采访了两个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批准的领养机构:一个是成立于1991年、坐落在尼皮贡市克莱德大道的“儿童之桥”;另一个是成立于1996年、坐落在渥太华老圣帕特里克街区的“家庭纽带”。这两家机构在当地非常有名,它们已经从中国的湖南、安徽、浙江、广西等地,为加拿大人申请领养了数百名中国孤儿。 被领养的中国孩子大都十分活泼 5月23日晚7时,我们如约赶往渥太华市最古老街区之一的老圣帕特里克575号的名叫“家庭纽带”的儿童领养中心。 中心负责人波博·史蒂文斯把我们迎进古朴的领养中心,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已经有好几个领养家长和孩子们在屋里迎候了。孩子们对记者的面孔并没有产生陌生感,他们有的坐在洋妈妈的腿上与母亲用英语或法语交谈;有的在屋内嬉戏玩耍,奔来跑去;有的拉着洋爸爸的手,头朝下地翻筋斗,十分活泼可爱。一位洋爸爸在与记者交谈时,把抱在手臂上1岁左右的女儿摇来摇去,这是每个父亲都有过的亲身经历。记者用中文问其中一个来自合肥的小女孩:“你从哪里来?”她用毫不含糊的语气说:“中国。”对她的回答,在场的人都不禁鼓起掌来。说真的,看着她们与洋爸爸洋妈妈亲密无间的样子,记者有些嫉妒,也想亲亲他们,抱抱他们,甚至想一直用中文与他们交谈,但此刻记者只能有分寸地把握自己的行为表现。我们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感,尽管心中总觉得沉甸甸的,但眼前的一切却令人欣慰,记者在内心不停地念道:“瞧,孩子们健康成长,他们活泼、伶俐,生活得挺好的。” 记者在领养中心见到的孩子,大都在1—4岁,领养非常成功。当然,个别人在领养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比如,我们见到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因为领养这个孤儿时,孩子的年龄已比较大了,一些原本养成的“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时改不了,领养人实在无法重塑其本性,最后不得不将其送给领养中心的负责人抚养。虽然她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对她的教育过程也是比较艰难的。起初,领养父母曾将她送入“贵族学校”,但她并不好好读书,对其他人的话也一概不听。好在她的洋爸爸对她还有一定的威慑力,在一些事情上也能管住她。现在,小女孩的“野性”收敛多了,正在一个普通小学读书。我们在领养中心见到她时,成长情况还不错。 给中国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 一位高大健壮的名叫安德鲁的公交司机,领养了两个不同年龄的中国女儿。他带来了两本影集,分别记录着他从中国领养的一对千金的成长过程。他一页一页地翻给我们看。记者问:“你对你的两个养女满意吗?”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她们俩就是我的心肝宝贝。有了她们,我们俩(他的妻子是国家公务员)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欢乐和亲情。”顿了一顿,他又深情地对记者说:“我可以这么说,她们给予我们的比我们给予她们的还要多。”这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与我们见面的5个领养家庭,大多数领养了两个中国孩子,孩子们分别来自中国的上海、南京、合肥、扬州、苏州……孩子们的长相都有明显的中国地域特征。领养孩子的家长不仅有教师、公务员,也有普通工人和公司职员等等。在采访中,一位在加拿大北电公司工作的名叫格雷格的夫妇还当即邀请我们去他家看看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这是一座独立的三层楼,周围绿树成荫,草绿花香。姐妹俩有自己的卧室、洗澡间,娱乐室里各种玩具散落一地,还有一架洋妈妈教孩子用的钢琴……单从这些就不难看出,这些加拿大父母对中国孩子的疼爱和呵护。一位陪同我们参观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加拿大领养中国儿童的家长们对领养的孩子就像亲生父母一样,这一点都不夸张。有的领养家长第一次看到孩子时,激动得哭了,更有的家长给自己的小宝贝在北京买了从1岁至16岁穿的各式各样的中国服装,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据介绍,有位叫珍妮弗的加拿大母亲在领养一个中国小女孩前,就已经发现孩子有严重心脏病,但她还是决定领养,并在领养后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求医治病、做手术。她说:“只要孩子活一天,就要让孩子享受一天的母爱。”这些,既使我们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又使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当记者离开格雷格家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他们的门牌号码,仿佛只要记住了这个号码,就可以再见到这两个来自中国的可爱的孩子似的。 领养中国孩子手续复杂 在“儿童之桥”采访时,这家机构的顾问马恩德先生告诉记者,在加拿大,负责管理领养儿童事宜的都是省一级的政府机构。仅安大略省就批准了7—8家领养中心。据介绍,领养中国孩子的手续非常复杂,领养中心为了对中国儿童负责,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要对申请领养的加拿大家庭进行层层考察:首先要由社会工作者对领养家庭进行考察,写出领养“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说明领养家庭的经济、居住、就业及其对领养的认识等情况,然后再由领养人写好申请信,准备好体检证书、结婚证书、就业证书、无犯罪记录证明、年收入及房地产证明后,连同领养家庭情况调查报告一起送交领养机构,再由领养机构审核后呈交省“社区与社会服务部”。报告通过后,省政府会出具“推荐与批准信”;然后,将批准信及一整套文件呈送中国儿童收养中心。如果得到批准,收养中心会回送一份“征求意见书”,写明经审查同意安排被领养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孩子所在福利院的名字;如申请人接受领养这个孩子,就报省政府通知中国收养中心,中国收养中心就会发出“来华领养通知书”,申请人便可凭此通知来华办理领养手续。孩子被领养后第六个月,领养方须向中国收养中心报告其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至第十二个月,还要通报一次情况,这时,孩子一般已经加入加拿大国籍。 据介绍,在加拿大,绝大多数领养家庭为不孕夫妇;少数夫妇虽曾生育过,但后因某种原因不能再生育;也有个别人是因为不愿生育而领养孩子。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加拿大人这么愿意领养中国孩子时,马恩德顾问说,据他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领养人认为,从中国领养的儿童一般都身体健康、聪明可爱;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儿童收养机构声誉很好,收养和领养的机制比较完善,领养人比较放心。近几年来,加拿大从中国领养的儿童一般为1岁左右,最小的只有7个月,最大的为7岁。一般来说,3—4岁为最佳领养年龄。据统计,从1995年至今,加拿大全国已从中国领养了5500名孤儿。 马恩德顾问还说,加拿大人也有从其他国家领养孩子的,但因为个别国家收养、领养机制不健全,甚至还出现过贩卖儿童的现象,因此,加拿大取消了从这些国家领养孩子的业务。 要孩子记住根在中国 加拿大领养家庭的家长们不仅注意给领养的中国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还非常注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马德恩先生说,不少领养孩子的家长专门为孩子建立了教育基金,为孩子上学受教育做好经济准备,还有的家长专门为自己领养的中国孩子请来家庭教师,教他们学中文。 据记者采访的这两家机构介绍,领养中国孩子的加拿大家长并不忌讳孩子们知道自己出生在中国,而且还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他们了解中国。比如,有一个家长还把领养长大的孩子带到中国,然后和她一起再去领养第二个孩子,整个过程都让老大亲身经历一番,并且告诉她说,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把你从中国领养来的。 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世,相互建立感情,家长们经常带着孩子参加中国孩子聚会联欢活动,特别是每年的圣诞节、中国的春节和加拿大的国庆节都会组织领养的中国孩子聚会。为了让孩子学习中文,讲中国话,唱中文歌,有的家长自己也开始学中文。有一个3岁的中国领养儿童会用中文唱《找朋友》这首中国孩子都会唱的歌。有的家长还特意从中国买来中国工艺品,作为家庭摆设,使孩子从中耳濡目染地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的感情。领养了两个中国女孩的安德鲁先生表示,待孩子稍大一些,还准备带她们回中国看看,让她们切身感受一下她们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环球时报 本报驻加拿大特派记者 陈特安 张文英)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