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北京半日闲
送交者: laodede 2007年12月25日12:37:21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与几位朋友吃过午饭分手,便觉无处可去了。因为北京于我并无悬念,曾在此读书四年,要去的地方都已去过。

一车坐到天安门。从前也是来过的,如今没事,随便逛逛。

右边的红墙,它太高了。我忽然想到,不知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像我们这个国家一样喜欢高高的墙。一般来说,墙越高,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就越远,何况这里还是皇帝家的墙。以后我要留意一下,哪些国家的墙有这么普遍、这么高的。

这条马路是长安街。关于这条街,最有名的一句是“十里长街送总理”。

左边是天安门广场。这个名字,也许我该加上星号,因为这个广场似乎很敏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咱们国家喜欢摆阔,什么都追求最大最豪华,但这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最大的广场不能当饭吃。

天安门任何时候人都多。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到了北京肯定要到天安门的。

我走在人行道上。有人从对面过来,身上挎个帆布包,手里抱着货:“北京地图,一块钱一份!”我不需要地图,与之擦肩而过。

又回头看那个卖地图的男人。五十多岁,很矮,穿着旧棉袄,左腿明显短了一截,走路有点瘸。这样的大冬天,不容易啊。

“喂,我要买地图!”

我叫住他,赶快掏出钱来买了一份。才一块钱,真便宜。不知这个人能从我这一块钱里赚到一毛还是两毛。

世界上最昂贵的毛,几千万悲惨死去的性命,加起来不如这一根毛。

毛的巨大画像依旧挂在那里。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象征。我忽然想到,49以来,这里的画像换过多少次,每次是谑裁囱那榭鱿禄坏模勘澈笥形奘适拢晕恕?上舾辛耍蝗烁倚础;焕椿蝗ィ际钦庖环撬坪踝急噶宋奘嗤幕瘢媸笨梢员Vっ涝兑倭⒃谡饫铩?/FONT>

两旁两句巨大的“万岁”,我都懒得去读。本人相信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不相信任何万岁。

我走向金水桥。平行的共七座,一座供人进,一座供人出,其它几座封闭。供人进出的桥上,两侧栏杆内,每隔几米就站一个威武的武警。

奇怪的是两侧拉了布带子,游人走在两条布带子之间,而布带子和桥栏杆之间的隔离带就站着武警。以前好像没有这布带子的呀?奇怪,这是干嘛用的?莫非是让人离桥栏杆远一点,免得有人来跳金水河自杀?我始终认为自杀乃是天赋人权。但你在哪里自杀都没人理,就是不能到这里来自杀,否则罪莫大焉。

我踮起脚伸长脖子,瞧瞧桥下的金水河,几乎没有水。死不了的。

忽然想到,若是写一部小说,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我”不是一个人,而是这金水桥桥栏杆上的一块石头,“我”每天看着各种人来来往往,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不,是“见证石”——该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小说写出来定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我差点要蹲下去,眼睛与桥栏杆一般平,以确定“我”这块石头的视线有多高,这将决定“我”能看到多少东西。写小说要真实可信,若是写出来的东西超越了“我”这块石头的视线,那就没人相信了。但想到我若在金水桥上有任何异动,只怕会引来武警干涉,所以我就没蹲下去,只目测了一下栏杆的高度。

又想,桥栏杆石头的视线太低、视野太窄,不如“我”是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块瓦。这片瓦的视野就开阔多了,可以看到金水桥,看到长安街,看到远远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某某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如此,题材更为宏大。岂止悲欢离合,更有生杀予夺。

——可惜,没人敢写这样的小说。敏感,太敏感了。

如果你觉得你的生命很重要,那么,最好别写这样的小说,因为那片瓦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且等,等到生民性命不再如蝼蚁那一天,再来从容书写。

走进天安门门洞。我就想不通,为什么一道门需要修得这么厚,以致于门洞成了一条长长的隧道?

里面还宽得很呢。皇帝把自己藏在一道又一道门、一个又一个院子、一座又一座大殿的里面。君与臣、君与民之间的距离越遥远,这臣与民的日子就越不好过,这君的位子就越让人觊觎,因为利润太大了,以天下奉一人。

看过日本古装电视剧,日本的君与臣跪坐在同一张席上,距离那么近,又无高低之分。他们的视线相平。而欧洲的贵族见君主,还可以佩剑的,只屈单膝,另一只膝留给上帝。

中国的君王,刻意将自己包装成“神”。它强迫人爱它,结果只使人畏它。它强迫人五体投地,结果一些人没了骨头,一些人低头沉思“彼可取而代之”。万岁?呵,骗谁来。

溥仪曾经想冲出宫门,我说的是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的那个溥仪。三岁进宫,从此再没出过紫禁城,电影上十多岁的少年,刚跟着外国老师学会骑自行车,兴奋地到处跑,车头忽然笔直对准宫门,脚下用力蹬,想要一鼓作气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太监们慌忙拦阻,两道厚厚的宫门抢在小皇帝的自行车之前沉重的关上了。那少年气极了,把他心爱的小白鼠用力扔到宫门上摔死,那一刻我好同情他。他本也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但没有做“人”的机会,只能关在宫里做皇帝;他眼中看不到一个“人”,只能看到奴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怎能不渐渐失去人性?如果不是1921年冯玉祥毫不客气一阵猛轰,溥仪还出不了紫禁城呢。

我漠然地走在天安门和端门之间。两侧好多卖票的展览,什么“艳妃生活揭密”、“太监真实生活”、“宫女真实生活”之类,阿拉没兴趣。

左面有十几门大炮,应该是清朝时用过的,列成方阵供人参观。每门大炮都有个威武的名字,可惜它没挡住八国联军,没挡住任何外敌,因为,它已从内部腐烂了。木先自腐而后虫生,道理很简单么。

右面,有出租清装供人照相的摊子。正好一个小伙子穿着皇帝装束走过来,唉,我心里叹了口气:穿上龙袍也扮不了皇帝!一副街头小痞子的郎当样儿。

我其实很喜欢扮演各种人物,但从来没在任何景点拍过这种照片。一来嫌服装过于粗糙,不信你看,就前面一块看得过去,后面就给你乱七八糟捆起来了事。二来么,我讲究“入戏”,扮什么人物就要像什么人物。我需要一丝不苟整理妆容,绝对不在袍服下方露出皮鞋,不在领口露出毛衣,不在头上露出刚染的黄发。还需要花几分钟时间,从容调整心理,“进入角色”。如此,拍出照片来才会好看,而不是“现代人穿古代衣服”的滑稽效果。

中间有些卖纪念品的小店,我看了看,考虑要不要买个小玩意儿给霏霏。小孩子总是喜欢礼物的,大姨到北京一趟,总得有点儿表示吧?最后我买了个小女孩的压发圈,带满族头饰的那种,她可以装扮成小格格。霏霏受我影响,喜欢扮演各种角色。

过端门,来到第二个院子。前面就是午门,故宫博物院的正门,要买票了。我进去过两次,不想再看,从左边一道门踱了出去。

这边是中山公园,从来没去过,也不想进去。外面有一条河,就在河边转转吧。

“又香又甜的大红×,两块钱一个啊!”有人在大声叫卖。我没听清楚他叫的是啥,走近了瞧瞧。

“大红薯,又香又甜,热乎乎的吃了暖和,买一个吧!”那人赶快向我招揽。

这玩意儿我倒是很喜欢吃的,可刚才吃得太饱,肚子还撑着呢,抱歉地摇摇头,走开了。他生意不错,我看见好几个人捧着大红薯在咬呢。

我顺着河边走。右边一条安静干净的马路,没有车,偶尔有几辆自行车经过,其余都是散步的游人。马路旁边就是高高的故宫红墙,墙面斑驳现出浓重的历史感,一方角楼如翼向天。可惜今次没带照相机,不然我会拍出好照片的。

左手便是小河,河对岸是中山公园。水面结了冰,凝固不动,一只矿泉水瓶子被风吹着在冰面上滚。河边的柳树,叶子尚未掉光,留了些半绿半黄的在细碎的枝条上,远远望去如烟如雾。

河面落了很多柳叶儿,都嵌在冰里了。我低头仔细观察,哈哈好玩,凡是有柳叶的地方,都低于冰面,形成阴浮雕的艺术效果。我又一次后悔没带相机来,不然拍下来很有意思的。

北京这几天阳光灿烂,没有预计的那么冷,-5~5℃的样子。

我穿着格子呢长大衣,黑裙、长靴,头上一顶小红帽,肩上一条枣红色披肩。带着手套的手互握在腰前,京剧青衣的动作,哈哈。

从去年开始喜欢上了披肩,觉得有女人味儿,且它不是正式地穿,而是随意披着,有一种不羁的落拓感。差不多就这一两年间,我才缓慢完成了从“小姑娘”到“女人”的心态转换。号称“做一辈子小姑娘”的我,终于进入了另一种角色。

“啊!啊!啊——”有女人在对岸(中山公园)大声喊叫。声音奇怪,若不是练嗓子,就是发疯。几个外国人从我前面走过来,纷纷侧耳听对岸的声音,其中一个笑着也“啊啊”地喊叫,跟对岸一唱一和。

我沿河边转了个个弯儿,见前面已是另一条车辆来往的马路,遂回头原路转回,从侧门依旧进入先前那个院子(端门和午门之间)。

刚踏步进来,在门边看见一个奇怪的景象:一个白色斗篷竖立在地上。

不,不是电影上那种很漂亮的白色斗篷迎风飘。它很难看,显然是棉斗篷,里面塞了棉花的,上面带了风帽,取暖可矣,毫不美观,那白色也是纱布似的粗陋布料。

奇怪了,一个斗篷不会自己竖立在地上,除非有支撑。我垂目望去,斗篷底下露出一双脚。

我移动一下位置再看,原来是一个流浪女人,个子很矮,年纪很大,起码六七十岁了,穿得破烂,披着那件斗篷,正埋头吃东西。当时是下午三点多了,不晓得她吃的是午饭还是晚饭。她右手拿一双筷子,左手拿的可不是饭盒,也不是饭碗,而是一只方方的铁盒子,喏,就是中秋装月饼的那种。看不清她吃的是什么饭菜,也不知是不是讨来的,吃得流汤滴水。

她的全部家当,就在那门边,两个小小的破烂的编织袋。

我很难受。虽然我一再告诫自己,自顾不暇,别管那么多闲事。可我还是很难受。她那么老那么老啊,这么冷的冬天,为什么会被迫出来流浪,吃着别人的残羹剩饭呢?

我想起杨恒均“致命三部曲”之二《致命武器》中,那个千里爬回家的民工,如此遭遇太让人不忍。杨的博客写过,他母亲看了儿子的小说,哭了,后来在街上看见弱者就常常主动去帮一把。

后来我从网上搜到那个民工的原型,04年的真实新闻:“……从2003年7月到2004年2月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孙文流爬过了几十座城市和村庄。在这艰难的回家路上,孙文流记得他得到的第一次帮助,来自于离砖厂大约10公里左右的孟州市市区的一家糖饼店的老板姚东平。当时这个好心的老板看到孙文流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趴在地上,用手一点一点往前挪着走,就给了他5元钱和一些食物。这让孙文流至今念念不忘。”

我对弱者的同情并非因为杨的小说,乃出自人性本身。只因自己能力有限,平时帮得并不多。但,多有几个人给一点帮助,哪怕很小很小,也可以减轻一点人间的磨难啊。

眼前这个披着白斗篷的老妇人,让我无法不动恻隐。我拉开包包拉链,拿了十块钱出来。至少可以买两盒快餐盒饭,应付两餐吧。

我一回头,咦,人不见了?原来老妇人拿着月饼盒走到下水道口,将剩下的汤水倒进去。

等她走过来,我将钱塞到她手中:“给你。”

她出其不意,吓了一跳。等她看清楚手里的钞票,立刻笑逐颜开,连声叫着:“谢谢你啊,你太好了,好同志!”

我本来给了她就要离开,因为我不忍听到别人的感谢,而且我只能帮你这么一点点。但人家正在跟我说话呢,如果我不理而去,那就太傲慢了。对弱势群体的帮助,除了金钱,至少,还可以给一个笑容。

我回头,向她微笑着摆手:“不用谢。再见!”

她开心地举起那张钞票,不停地说:“好同志!心肠太好了,好妹妹!……”

我只好再给一个笑容,再次摆摆手:“再见啊!”这才走掉了。

嗯,这个老妇人在这个门边没有被赶走,还好。虽然我也喜欢看见到处干净整洁,可如果这意味着要把所有的弱势群体赶到秦岭的荒山野岭去冻饿而死,那么,我宁愿看见高大辉煌的紫禁城门边有几个乞丐,借着大门挡挡风。

走出天安门。心里思量要不要穿过地道,到对面的广场去。

今天之所以到这里来,其实是想见识一下,有没有人搜我的包。

网上见到有人写,国庆期间路过天安门广场时有警察搜查包包,连女人的卫生巾都要拿出来检查。但外国人不用检查(尽管外国人是拉登的可能性比中国人是拉登的可能性更大)。——这种行径,教我们怎么愿做中国人?外国人歧视我们倒也罢,怎么在自己国家,还要将国民当作下等人,视外国人为特权阶级?我若是外国人,你要我怎么瞧得起你们中国人。非是我们中国人自轻自贱,是一些掌握了公权力的人硬要按下我们高贵的头颅。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不去广场了。那里有腥味,有良心的人会闻到。且,毕竟是北京的冬天,在室外待久了我受不了,赶紧上车暖和一下。

走向公交车站。

红墙边有个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大约七十多岁,独自坐在椅子上,全部家当搁在地上。当我看向他的时候,他的目光转向我,眼神中分明带着期待。我赶紧把目光掉开,向公交车走去。

到了西单。

我以前读书时经常到这里来买书,不过今天不买书,想逛逛商场。我还没送凤言(上海妹妹)结婚礼物呢,因为不晓得送什么好。这次在北京一定要买了,亲姐妹总得表达一下心意啊。而且我自己也该买衣服了,今年冬天还没买过新衣服呢。

我最恨买冬衣,因为我身材瘦小,夏天的衣服好买,冬天的衣服就很难买到合身的。今天还算顺利,没多久就看中了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很小巧的,而且收腰,我不用老是穿得像个孕妇了。

刚付了钱,一转身看见另一件衣服,哇,这件漂亮,下摆好似灯笼裙,腰带挽成一朵玫瑰花,送给我妹妹吧!于是也买下,还装模作样答应营业员以后经常来光顾。(以后?鬼才知道下次来北京是什么时候。)

那营业员很奇怪的,她居然叫我“小妹妹”。什么呀,她明明很小,我心里还直羡慕她年轻呢,怎么我变成小妹妹了?虽然我愿意自己看起来年轻,可怎么也不至于在二十岁女孩嘴里变成小妹妹呀。也许这是最新式的促销法?那好,我也学着点儿,以后我见谁都叫“小妹妹”!

再上车。拿出五块钱买车票,找我的四块钱,直接搁在放衣服的塑料袋里。搁在挎包里的话,拿出来不方便,要脱下手套拉拉链;搁塑料袋里就方便了——就意味着这四块钱已经不是我的了。

北京的公交系统很便宜诶,地铁通通2块钱(上海可是3-6块),公交车都有暖气的呀,就1块钱(上海的空调车最少2块)。打的起步价也比上海便宜。

(第二天我一个朋友拿她的交通卡给我用,说:“如果你买票,要1块钱,用交通卡就只要四毛钱。”哇,没天理!我在上海,以前上班比较远,每天公交车来回都要十块钱,要是在北京,用交通卡,每天只要一块六毛钱!强烈要求上海向北京看齐,555……)

下车后我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宾馆。路边看见一对老夫妇,很老很老,坐在街边路灯下,前面放着小碗,装着点儿零钱。我伸手进塑料袋掏摸,掏啊掏啊,掏出三块纸币,放到小碗里。可是应该还有个一块钱的硬币呀,我又伸手进去,使劲摸使劲摸,终于把硬币也摸出来,放到小碗里。

OK,回宾馆吧。我要冻死了。

转帖自傅国涌搜狐博客,作者:小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女移民在加拿大打工经历
2004: 太希望梦想成真了: 一个小测试
2004: 加拿大的老问题:保守&不图思变
2003: 心情随笔系列之 加国八大恶心
2002: 刘姥姥参加圣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