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南下记-体验深圳 |
送交者: ahf 2002年11月12日14:35:26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去深圳的候车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许多翘首以待的新来者掩饰不住他们喜悦的期盼。我买了一张快车票,没有要求出示边防证。来到月台上,不少人已等在那里。有几个身穿西装的老外,不知是要去深圳还是香港,一付熟门熟路的神色,加上周围许多人的时髦打扮,以及那现代的客车式样,那座即将去往的城市平添了几分诱惑和吸引。 列车在平稳的路轨上向前疾驶,向前望去只见一个个露出软背靠座各式各样的后脑。车过了几个大站,等到夜色降临,离深圳还有一些距离,车上一片手机对话声,告诉亲友们即将到达深圳的信息。 正在奇怪为什么一路上没有用上边防证,深圳车站到了。刚下过雨的广场地面反射着簇簇灯火,出租轿车,小面包和公车来往交错,有许多拖着行李的旅客向罗湖口岸走去。我在靠近罗湖边检站附近的快餐店点了一份烧鹅饭,可比广州贵多了,周围用餐的大多是香港人。吃完饭向罗湖站方向走,沿路的商店人员对着匆匆来往的香港旅客不断吆喝拉生意,听见我说国语,态度立刻降了下来,看来确实是招待惯香港顾客的。在罗湖口岸,又有一批香港人涌了出来,个个趾高气扬,衣着不凡,颇有来祖国信步逍遥的姿态,有些让我羡慕。想到加拿大的香港移民恭恭敬敬,和气生财的另一番形象,不知他们把姿态降低了,还是我的地位升高了。如今我却只能在边检站门口瞻仰,不能登上去香港的列车。头脑中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和同学通了电话,马上让我坐小面包去他家。同学家住南山区,在深圳东部和西部蛇口中间,有些荒僻。从地图上我见识了深圳的雄心,东部闹市和西部蛇口打成一片,深圳成了一个横向的城市,周围的万家灯火,高楼广厦,一派生气勃勃的气势和活力。感到我同学还是很有眼光。 在同学家吃住交流了两天,提出想去深圳东部的闹市去逛几天。同学送我上了公交车向东行去。下车上了一座人行天桥,附近正好有工厂放工,打工的男孩女孩纷纷从天桥上过马路。天桥上很多摆地摊做生意的,几个女孩盯着地上的梳子,镜子互相商量着,仿佛在斟酌该不该从微薄的工资中花钱。 过了马路,是我从前来深圳时就知道的八卦岭工业区,我总是从这个地区想到日本电影《啊,野麦岭》,两者都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反映了穷苦工人为了生存拼命劳作的情景。在一片工业厂房的另一侧是几个招待所,我走进去一看,10元钱一晚,各个房间里的上下铺睡着坐着许多打工青年。显然这些招待所是做打工仔生意的。看来生意还兴旺,走廊里到处是来来往往,找到工作和怀着找到工作希望的来自于中国乡镇的青年们,大厅里许多人拥挤着观看仅有的一部大电视,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晚上在闹市区找到了一家干净的旅店住下,开票的时候楼梯上走下一男一女。男的是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人,女的是一个比较单纯的青年,让我产生了一丝联想。 第二天,趁白天逛了深南中路和附近的一些商业街。深圳人的活力确是很洋溢,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口音汇在了一处,在广东打下了一片国语为主的根据地。正好人才市场开放,就去看了一下,人山人海,虽然高技术公司不多,职位却不少。应聘的人中好像有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在那里笑容满面地互相切磋经验。又来到了一个市级文化馆,看了一下学习班和活动内容,发觉和许多大城市的业余文艺活动有距离,从这个文化馆我看出深圳在文艺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来到一个僻静所在,走得腿酸脚麻,看见边上一家颇似农家人开的饭馆,肚子又不饿。就问老板娘能不能坐一下,买杯茶喝。老板娘立刻叫我进去,倒了茶。我看这里确实像城乡结合的地区,没什么人吃饭。休息完拿出钱来,老板娘坚决不收,意思是过路人休息喝茶是应该的,我谢过后走了出来。深圳人的热情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去同学那里住了两天,同学娶了个本地女子,烧饭做菜很贤惠。最后一天,同学送我上了去蛇口的公车。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