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新移民的出路
送交者: 北美老牛 2002年12月08日18:27:32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新移民究竟有多“难”?我们只要看看我们的父辈、祖父辈的经历,我们这点在“钱”和“事业”面前的困惑实在是不足挂齿!新移民缺少什么?我们认为,新移民缺少的是脚踏实地、缺少的是创新精神、缺少的是随行就市、缺少的是自我反思、缺少的是和主流族裔放手一搏的勇气!

或许是老牛小时候每逢辞旧迎新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文章写多了。这不,正当大伙儿尤其是西人忙于过节时,老牛不算聪明的脑袋像有惯性一样自然而然地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因而有了“新移民的出路”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沉重话题。希望这篇拙文不至于影响读者阁下的节日心情;在此之外,如能引起阁下您的共鸣和思索,则没有辜负老牛的初衷了。

近几年,当成千上万的同胞满怀各式各样的希望,带着鲤鱼跳龙门的心情,如过江鲫一样来到美丽的加拿大。没想到:911的恐怖袭击,华尔街接连不断的财务丑闻,沉重打击了北美经济。眼看2002年即将过去,加拿大的经济,尤其是对新移民至关重要的高科技行业,依然在困境中挣扎;一如多伦多的寒冬,看不到一丝春天的绿色;加拿大真的成了"艰难大"。于是乎,埋怨移民"搭错车";感叹移民是块"鸡肋";讽刺加拿大为"Sleeping Country";或直指"Canadian Tire(d)";更有胜者,网上大骂王又辛,称其"家书"系列误导了一些移民。老王当初写"家书"时做梦大概也不会想到两年后会招来辱骂。实际上,老王的"家书"系列还是比较客观地描述了三年前一个新移民的心路历程;只是一些同胞在移民前带着"过滤镜"看老王的"家书",当然是"雾里看花",只看到玫瑰花娇媚的一面,看不到鲜花后面的刺;更何况此一时,彼一时也。无论如何,埋怨、感叹、讽刺或谩骂只是发泄而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新移民的出路"倒是要认真思索的。

每一个移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或精彩、或惊险、或平淡的移民故事。对将来的出路也是想法各异。不过,移民前的国内经历、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决定了移民后和对出路问题的回答。

试想一下,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一般国营单位,不受重用,与民工共住一个宿舍,每月几百元人民币;再娶一个农村姑娘,城市户口都解决不了,更别谈什么公费医疗了。类似这样的同胞千辛万苦移民加拿大后,会有什么感想呢?当然是:"我爱加拿大,虽然我没有专业工作。"更会发现:"移民国外给了我们重新洗牌的机会"这类移民当然会毫无顾忌地在加拿大寻找出路。而对于一个在国内年薪十几二十万,有房、有车、有专业工作,来到加拿大后却发现不但找不到象样的专业工作,连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当坐吃山空后不得不去打Labor工养家时,再"大丈夫能屈能伸",也会意识到是否"搭错了移民这班车",更会考虑其它的出路。对移民中的幸运儿,有一份专业工作,又能怎样呢?裁员的风一阵一阵地吹,惴惴不安地看着老板的脸色,玩命地干活,只为保住自己的饭碗。这可是在国内时从未经历过的。更何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上每十年爆发一次,躲过了初一,躲得过十五吗?再过十年,移民们差不多四、五十上下,正是容易被裁的年纪。这部分移民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出路。

留在加拿大是多数移民的选择,尤其是那些有家有口的移民。但如果是为了留在加拿大,宁可打Labor工,也不愿回国做自己的专业工作,则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不少人认为,再等一二年,等经济形势好了,就能找到专业工作了。不可否认,Internet网的出现带动了九十年代后期的经济大繁荣;但应该承认,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一项新技术能像Internet网那样引起世界性的技术革命;这就意味着九十年代后期的经济大繁荣短期内不会到来。退一步说,经济形势真的好了,唯利是图的资本家难道会去雇佣一个两三年没有接触专业工作的人士吗?更多的可能是,资本家宁愿雇佣一个有加拿大移民身份一直在中国从事专业工作的工程师。还有人认为,要让孩子在加拿大接受教育。加拿大的公费教育质量是有目共睹的,教育经费逐年削减,那些号称专业的教师动不动以罢工相威胁,多少华人家长忧心忡忡,难道这就是移民们打Labor工所期望的教育吗?再看看身边一些香港移民的后裔,他们的父母基于政治原因,香港回归前纷纷移民加拿大,结果呢,又大批回流。而他们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后,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只好回港谋生。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连年增长,难保大陆移民的后代不会步他们的后尘。

加拿大地广人稀,对新移民至关重要的高科技行业在加拿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只占很小部分。据统计,高科技产业只占卑诗省GDP的3.7%;在安大略省也不会超过10%;更不用说其它省份了。从事高科技行业的新移民在加拿大是很难改行去做其它行业的。老牛有位小同事,本地人,多大计算机系毕业,深感IT行业的水深火热,毅然决然地弃暗投明,辞职去拿教师证书,准备将来做个高中教师。新移民同胞虽有这份心,可没有这个胆啦。语言是挡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再怎么发扬"愚公精神"也移不掉这座大山的。不少移民无奈之中都想自己做生意,自己当老板,于是街边店成了抢手货,价格也越来越高;据说华人的街边店在大多伦多市已打开半壁江山,能和韩国人有一拼了。经营一个街边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十四、五个小时绑在小店里也不是每个人能承受的;更不是每个满怀希望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所愿意承受的。

熬过三年"移民监",再"大雁南飞"到美国,这也是不少新移民想象的出路。有了加拿大身份去美国工作,在三年前就像到隔壁的邻居家串门一样容易,毕竟美国有三亿多人口,加拿大才三千多万;而美国又是高科技的领头羊。现如今,虽然美国的工作市场依然比加拿大大很多,但求职的人也多很多。山姆大叔是不会垂青加籍华人的。前不久,硅谷一位来自香港的工程师,面对失业压力,枪声响过,一家四口的生命消失了,连同那两个九岁和四岁的孩子。现在的美国,别说经济不景气,就是那恐怖的气氛,也会使不少先前有"南飞"想法的新移民打退堂鼓的。

归去兮,归来兮。移民中似乎有越来越多"海归" 成为"海龟",无论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无论是回国创业的,还是接着打工的;总之"海龟"爬满中国各大城市街头是不争的事实;以至最近"海归"的都有意隐瞒移民这段心中的痛。事实上,"海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爬得并不轻松。有孩子的要考虑孩子的求学;两地分居的要考验彼此的忠诚;想着再回加拿大的不会忘记算算挣的人民币换成加元后够不够养家糊口。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归去归来会变得再普通不过的事,只是现在的阶段难以适应罢了,但有时候又不得不适应。MOTOROLA将在二零零三年一月关闭温哥华的部门,部分业务转到中国成都。这就意味着少部分华人员工可以有机会到中国继续工作,前提是必须通过来自中国MOTOROLA人事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面试。有意思的场面是:移民到加拿大的少数同胞要通过自己昔日同事,甚至昔日是自己手下的面试才能有机会成为"海龟"的一份子。不能不说十年太长了,"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才是真。

老牛相信:无论是留下来"矢志不渝建设加拿大",还是 "大雁南飞"到美利坚或是"海归"成为"海龟";每一种选择对新移民来说都是不容易的,都在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可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才使得生活更丰富多彩。移民和移民后出路的选择注定成为新移民的宝贵经历,也是新移民一生的宝贵财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