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漂泊家园何处是?----追寻灵魂的故乡(三)
送交者: 枫苑梦客 2009年05月04日19:44:17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路在何方?

 

 

    孔子对此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他说:“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把握住就存在,放开就失去;出入没有一定的时候,也不知道它的去向。)而孟子则断言,精神家园根本就无法在他处寻得,它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所以,只要好好修身养性便可。

 

    唐代诗人白居易深谙人生羁旅“居大不易”,也主张转向自己的内心以求解脱,“心泰身安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能做到心安固然难得,但是,所谓随遇而安,说白了,无非是自我安慰罢了,充其量只能算是缓解人生痛苦的权宜之计。

 

各种哲学流派如走马灯似的来回切换,试图为人指点迷津。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一语破的,对哲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可是哲学却始终未能给人提供一个精神家园。

 

尼采认为,有两条出路可以让你摆脱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一条是逃往艺术之乡,另一条是逃往认识之乡。

 

假如这两条路行得通,那么艺术家和哲学家应该比常人更快乐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烦恼和痛苦似乎比常人更多。有人说,死是文学的一大主题。加缪则更直截地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决定是否值得活着是首要问题。” (《科林斯王的神话》)这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就曾谈论过了。逃往艺术之乡和认识之乡的亚里士多德、梵高、海明威、三毛、顾城、海子等等,都在绝望中自杀了;而逃往认识之乡的尼采自己也进了疯人院。

 

    卡夫卡,一个自认为悟透了人生真谛的孤独的犹太人,厌恶喧嚣的闹市和功利主义,宁愿享受孤独和宁静。他把宁静看作“生命的故乡,灵魂的家园”,把获得宁静当作“回家”。他反反复复地自言自语:“现在,我要回家去了!”但是,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能够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家”。

 

    三毛,一个特立独行的华人作家,曾以其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一生都在探寻人生的意义,梦想回到灵魂的故乡。然而,她一生都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落寞。在她的爱人荷西死去之后,她说,“我也是要走的,既然我的另一半在那个世界,如果我大胆点,做一些有一点点挑战性的工作,或者旅行,即使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实上也等于是回家吧!”在她的《滚滚红尘》正热卖的时候,她却在绝望中自杀,令人不禁扼腕。

 

      卡夫卡,三毛,还有无数的人们,都在向往一个“家”,那个灵魂的家园,可是都没有找到。失去了家园,已经够可悲的了,更可悲的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园在哪里,根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正是现代人精神迷茫的根本原因。物质的丰富只是满足了肉体,而灵魂却依然无所归依。

 

      自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西方世界便陷入了可怕的虚无之中,焦虑、迷惘、绝望、荒诞充斥人们的心灵。既然上帝不存在,那么“一切意志就都是我的意志”,人们便可以胡作非为而不受任何惩罚。当后现代主义摈弃“终极价值”,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从而藐视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和信念的时候,人的精神迷茫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人的“第二次放逐”,是人的自我精神放逐。从去年年底爆发的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再次证明了道德底线被冲破的严重后果。“终极价值”是无法人为抛弃的,而审判或报应就在眼前。

 

            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的狂妄自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科学的发展不仅摧毁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避难所,而且正给人类现实的生存带来可怕的灾难。荣格曾预感到这一灾难一定会发生。但是,他也预感到无家可归的人类必将重返家乡,重返童贞。

 

    可以预言,沉湎于物质刺激而在精神荒原中流浪已久的人们终将还乡。还乡,就是返回人们永恒的家园,返回上帝的身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横跨加拿大东西岸——跨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