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莫把戲言當真——評中國移民流向之調查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1月12日19:02:27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最近,多倫多的“普通話華人聯合會”和“心意網”搞了一個“中國移民入籍後流向千人網上調查”,其結果令人“驚嘆不已”:中國移民入籍後還“願意留在加拿大發展”的,居然只有22.6%。“看情況不確定”占不到三成,其餘的一半都“萌生去意”,入籍後就要離開加拿大了?!情況真有這麼嚴重麼?這麼說來,加拿大的移民制度、多元文化政策,難道說至少針對中國移民而言,即將被證明是失敗的?

若情況果真如此,又如何解釋下面的事實?過去的一年,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和價位都創下了歷史新高:主要帶動房地產市場的是中低價位的住房。而這當中,近幾年到加拿大來的中國新移民首次購屋得之貢獻卻占了相當的份量。這麼說來,一個在加拿大“人心思走”的群體,怎麼可能同時在此又“安家立業”呢?

為此,不妨做一個簡單的類比。一群婦道人家聚集在一起,談論得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對自己婆家的抱怨:諸如婆婆對自己如何不好,而老公又如何在一邊裝傻充愣,等等。此刻,若有一位頗有涵養的女人,高談自己的婆婆待她特好,卻反倒成了格格不入的另類。但是,議論自己婆家的不好是一回事,想不想就此遠走高飛、從此一刀兩斷,那又是另一回事。倘若你我此刻這麼去勸一位媳婦:“既然婆家對您這麼不好,還不乾脆離了得了?”這會有什麼結果?接下來找罵的,可能不再是她的婆家,反倒是你我了。

的確,中國人在一起,有時發發牢騷,那都只是戲言而已,萬萬不可當真。新移民到了加拿大,也類似於從“娘家”到了“婆家”:過去在“娘家”,自我感覺的地位高得多,也自在得多。如今到了“婆家”,就沒那麼舒坦,沒那麼順心。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如此之大,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許多人找個機會發發牢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加拿大這個鬼地方,真他媽沒法呆!”這話,我本人移民到加拿大以來,也說過不下幾十次。但說說歸說說,是不是真動了打道回府的念頭?還真沒到這一步。

不錯,相當多中國新移民到了加拿大的開頭這幾年,比起在國內,日子過得還更窩囊了,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但問題在於,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哪裡?是不是加拿大這個“婆家”不夠意思,對我們從“娘家”遠道而來的人另眼相看,制定了某種不利於我們發展的歧視性政策嗎?若真是這種情況,我們新移民當然有理由表達我們的抗議:天賦人權、人人平等!顯然並非如此:加拿大政府對外來的合法移民,至少在當前,並沒有任何歧視性的政策。要說中國新移民的艱難,那決不是這個制度造成的,而是源於我們移民與這裡的主流文化的差異,我們融入這個社會的程度還不足所致。這能怪罪誰呢?我們新移民只能努力學習英文、提高自己的技能,一步一步地調整自我,融入主流,最終成為這個社會有機體的一分子——這才是正確的行動方案,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再拿婆媳關係來做一下類比。如果說真有這樣的惡婆婆把當外人,對媳婦明顯不公平,例如,規定媳婦只能吃殘湯剩飯,當然媳婦有理由據理力爭,實在不行還可以抱着孩子回娘家。但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並沒有任何家規上歧視,只是因為婆婆與自己的兒子、閨女生得親,談得來,而與外來的媳婦再客氣也談不攏。此時,做媳婦又有什麼法子呢?無非就只有背後在外人那裡,數落一下婆婆解解氣,然後年復一年地嘗試融入這一家庭文化,最終媳婦熬成婆吧!

踏上加拿大這塊土地的新移民,其融入主流文化的過程,也許就類似於“媳婦熬成婆”的過程罷。新移民的這種網上調查,作為茶餘飯後閒談的素材,倒是個笑料。如果就此還來做什麼深刻分析,把這比作什麼“猶如北冰洋浮動的冰山”,就有點危言聳聽了:這麼“深刻分析”的人,在我看來,要不是智弱,要不就是別有用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