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一家華人移民落地三日:敢問路在何方?
送交者: 徐進 2003年05月21日19:58:56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爸爸媽媽,咱們什麼時候才到加拿大啊?”奚生(化名)4歲的女兒在多倫多機場問。

奚生夫婦想必相對莞爾,然後告之,“這兒就是加拿大了。”

天真的幼兒到多大才能了解父母經過多少艱難困苦方能成功帶領她踏上加拿大土地,將來我們再去問奚生夫婦。不管怎麼樣,他們這一家以獨立移民的身份在多倫多落地了。(沒錯,也是筆者幫助辦的。)

大箱小箱六七個,裝滿了國內家中的細軟和精品,份量真不輕。不過相比之下,心理的負擔可就更沉啦。先不說別的,他們移民紙上的目的地是多倫多,而他們準備首先安家的城市是魁省的蒙特利爾。何以呢?這是因為前年筆者替他們申請時,他們的條件只能夠通過聯邦途徑申請。雖然等待一年多的時間不短,回頭看看只不過彈指一揮間,關鍵是成了。面臨目的地和實際居住地的矛盾,這倆口子不僅多次與筆者聯繫,其在美國的母親(下稱“老太太”)也為他們設想解決的方法。

筆者根據經驗告知,完全可以來蒙特利爾定居,至多不過向魁省移民部申請一下CSQ而已。就在他們定飛機票前夕,筆者同魁省再次聯繫,得知現在連CSQ也無須申請,只管來辦理有關手續即可。於是予以轉告。

第二天上午,不大有三的車隊由中國城神父任領隊,將他們從蒙特利爾機場接到教堂的招待所。奚家幼女見人一臉微笑,十分可人。見之就聯想起當地老外認為最美的中國女子形象,園園的臉蛋,細細的眼,還有尚未挺起的鼻子。筆者就近在金豐酒家為他們洗塵。席間,奚生告知筆者在多倫多落地情形,移民官十分友好,知道他們要轉機到蒙特利爾,但沒有絲毫阻擾,一句話“非常順利”。神父此刻問及奚生他們目的地與定居地不符的問題是否嚴重,筆者聽後愕然。原來天性謹慎的老太太也委託了教父詢問此事。神父請教了在聯邦移民局任職的教友,回復為新移民一般須在目的地居住兩周后方可移動,否則可能有麻煩。於是筆者將所了解情況告知,雖然不算緊張,但心裡小鼓也敲了兩下。

離開餐館前,筆者問知奚生夫婦不算太疲倦,便帶領他們到魁省的醫療保健局辦理魁省醫療公費保險,以便早些解開疑惑。保健局官員核對移民紙,問清住址和他們希望長期在魁省居住的意圖後,便接受了他們的申請。至於移民紙上目的地問題也沒有過問。整個過程筆者是駕輕就熟,故而心平氣和,奚生夫婦當時的心裡是否在忙於打水,七上八下,就不得而知了。

再辦完社會保險號申請,同他們回到教堂的招待所。剛坐下,筆者的手機就響了。原來是老太太從美國來電話。一圈或關切或寒暄完畢,奚生對電話那頭說“我們大概不需要到多倫多住兩個星期再回蒙特利爾定居了。”

晚上先是神父宴請奚生一家,後又有老太太在蒙市的其他朋友看望。一直到很晚,他們才有機會就寢,慢慢倒時差。

第三天午後,筆者陪同奚生一家到聯邦稅務局辦理每月可以進帳二百左右的“兒童稅務補助”(俗稱“牛奶金”)。由於他們尚未收到社會保險號,不能馬上辦理,唯一的收穫是將移民紙複印件論證,待得到社會保險號後填寫即可交表辦理。

隨後,又陪同他們至老太太一再推薦的康科迪亞大學附近的公寓樓參觀可租公寓。奚生夫婦感到綜合多項因素並非十分滿意。老太太當初一再提出由神父或筆者在此附近預先租下一套住房,教父和筆者均主張由他們來到後再定為佳,看來也有可取之處。不過老太太為子女處處考慮周到的用心委實感人,讓身為人子的筆者內心不時為自己盡孝不夠而慚愧。

幾個小時很快過去,沒有租房結果但也只得回到他們的住處。奚太端來一杯“綠洲”果汁。奚生指着果汁聽,說,“這在國內20元一聽,相比之下倒是這兒便宜呢。”筆者向來認為剛到國外的人,包括當年筆者自己,往往用人民幣來衡量當地的物價。奚生的話再次驗證了筆者看法不虛。飲上兩口果汁便繼續討論這怎麼辦,那怎麼辦。奚生夫婦馬上要參加政府補貼的法文班,住房如何結合法文班的位置,將來如何磨刀擦槍進入勞務市場,如何利用國內的基礎在加拿大展露鋒芒,如何…筆者自然知無不言提出看法。

談話之際見奚家幼女在一旁天真地玩耍,忽然童心大起,想到了“西遊記”,覺得筆者自己,奚生一家,還有千千萬萬的人們移民異國他鄉,同唐僧師徒似乎有些相似之處。

有道理?那請說一說,“敢問路在何方?”怎麼答?

對啦。“路--在--腳--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移民加拿大對與錯大辯論
2002: 來 去 自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