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日本老婆,炒墨西哥地皮,做加拿大股票”,了解康有为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的部分海外生活写照。100多年前,康有为曾踏足欧美多个国家,而加拿大对他来说,更有不寻常的意义。《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对康有为在当地的遗迹做了一回考察。
荒岛上的故居不见了
加拿大算得上康有为的重要落脚点。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开始周游列国,转年便到达温哥华,在附近的一座荒岛上建造了中国风格的庭院,取名“廖天室”。正是在这里,他组建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还发行了股票,希望募集资金投入保皇事业。可以说,他后半生富有争议的保皇生涯,是从这里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他的名篇《游域多利温哥华二埠记》更是脍炙人口。
100多年过去了,“廖天室”早已难觅踪迹,据说前几年有好奇者寻找过,结果发现其所在的荒岛已多次易手,建筑也非昔日本色。现在的主人是当地白人,对中国近代史并无了解,更不知如今属于自己的地方,曾住过这样一位中国的历史名流。寻访该岛并无班轮,需乘私人船只,据说岛主人并不常在岛上。记者探古寻幽的念头,只得暂息。
赶上康有为的文物展
据记者查到的史料上讲,温哥华唐人街历史悠久,当年初来乍到的康有为几乎天天穿梭于酒肆和会所间,宣讲“忠君勤王”直至涕泪横流。这样一个遍布康有为足迹的地方,没准能留下他的遗迹。结果在记者问到的人中,即便最热心的华裔老人,也不能确知康有为究竟在哪间酒楼、哪座建筑驻足过。甚至有些人只知道有个“南海先生”,而不知“康南海”就是康有为。
当记者苦觅康有为的遗迹掌故时,一位朋友传来消息,说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正在举办早期在加华人历史的专项展览。我按图索骥,寻到那里的展览室,果然在一堆资料中找到了有关康有为的踪迹,包括维多利亚的冯氏、李氏两姓华侨宴请康有为的菜单,以及康有为手书“祭六君子文”的残片、早期保皇会名单抄件,以及当年《华新商报》所做的“康有为昨抵温埠”的报道等等。可惜不许拍照,记者只能怅然而归。
名气比不过孙中山
维多利亚是加拿大的卑诗省省会,也就是康有为笔下的“域多利”。“保皇会”的诞生地就在维多利亚致公堂总部,而轰动一时的“为光绪帝祝寿大会 ”,正是在维多利亚中华会馆隆重上演。可惜当记者前去探访时,早已找不到致公堂的遗迹。岁月沧桑,当年盛极一时的华埠如今颇有些冷清。当地历史学者告诉我,19世纪末的海外侨界,正是各种思想交锋的舞台,就在康有为苦心构建保皇会的同时,民主共和思想也悄然传入,整个温哥华华界对他的“忠君救国”不再感兴趣,就连他一度得势的维多利亚地区,华界主流也渐渐被孙中山的共和思想吸引过去。孙中山发动起义的经费,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保皇会”的诞生地致公堂变卖房产的所得,这正是记者找不到康有为“保皇会”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维多利亚,还可寻到孙中山的许多遗迹,孙夫人宋庆龄曾在1981年接受维多利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而在温哥华唐人街,典雅幽静的“中山公园”已成为著名的华埠地标。也许,康有为在加拿大踪迹难觅的原因,就在这一明一暗的对比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