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三个女“背包族”在路上
送交者: ayer 2003年08月19日20:18:43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名词解释:背包族

  她们是热爱大自然和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她们背起背包,带上睡袋和日常用品,手拿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始一个人的旅行。她们是一群怀抱理想独自上路到处流浪看世界的人,旅行是她们生命的又一种延续。


  ■背包族的特征:


  1.她们不畏艰难,意志坚定。


  2.她们对大自然的迷恋超越了自己的生命。


  3.她们有挑战磨难的勇气。


  4.她们是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


  5.她们生命的状态就是永远行走在路上。


  6.当然背包,这可是她们离不了的家当。


  “只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等于只看到书中的某一页,如果走出去看世界,就等于把一本书的内容看完。”这是三个“背包族”对于旅行的共同感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国贸一幢豪华写字楼里,采访喜爱旅行的马佳、焦文利和张锐,听她们讲述各自行走在路上的经历,就像站在山顶上想象大海的宽广一样,有些许的遥不可及,又夹杂着一丝蠢蠢欲动的羡慕和向往。


  为了旅行,写过两次遗书


  说起旅行,马佳就两眼放光。据马佳自己说,在生活中,她性格内向,特不擅长与人交往。可当我第一眼看见她,她明朗的笑容一下子就感染了我。


  时值今日细算起来,马佳的旅行生涯已经有十几年之久。那是1991年,马佳刚开始工作,她的一个朋友在深圳开了一家旅游公司,于是请她利用节假日的假期帮助朋友的旅游公司带团,酬劳是她可以免费随团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这是马佳第一次接触旅游业和导游行业,她带领的第一个旅游团是一批台湾客人,一共有20多人,从广州接团去广西桂林游玩。那时的导游不需要有旅游的专业知识,只要有一定的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能够连接旅客和地方旅行社的关系就行。仅此一次的旅行经历,就让马佳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兼职做导游期间,马佳有过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有一次,她带团从广州到北京又去了哈尔滨,行程一共有七八天的时间。旅行车行驶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突然有人向旅行车连开了3枪,车上的旅客无一人受伤。事后才知道,这是因为旅行车司机的个人恩怨所致。好在马佳与旅行团的人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很明事理,就没有给她惹任何麻烦。事后,马佳回想起这次遭遇的意外事故,还惊讶于自己当时的冷静。


  马佳学的是财会专业,在一家著名的日企公司工作。因为酷爱旅行,1996年,她离开了日企。一边帮助朋友带一些国外来的散客出去旅行,一边做一些不固定的工作。1996年至2000年之间,马佳基本上就是上一段时间的班,工作挣来的钱就全用在自己背包出去玩。1997年在赛特国旅带团的时候,马佳考了一个导游证,她想工作、旅游两者兼顾,通过做导游完成周游世界的梦想。等正式拿到导游证上岗后,每次带旅客出去玩,进入工作状态就再也没有玩的心情。于是做了两年后,马佳就放弃做一名正式的导游了。


  马佳发现工作就是工作,和旅游二者不能兼顾。于是工作时拼命挣钱,出外玩时什么都不顾。1997年,马佳为给自己自助出行提供资讯保障,开始建设“旅游资讯库”。随着“库存”的增加,觉得如果这么有用的东西只为了自己玩,太可惜了,于是,开始涉足旅游网站,并且于2000年7月进入青旅在线制作网站,直到现在。


  为了旅行,马佳写过两次遗书。


  一次是在1998年,马佳为了庆祝自己即将到来的三十岁生日,决定坐火车独自前往西藏旅行。背包族前期准备一定要充足,由于查资料不够全面,马佳不知道西藏没有工商银行,她的钱全都存在卡里。由于身上所带的现金不多,一路上马佳省吃俭用,天天只吃一个馒头和一个咸鸭蛋。等9月3日30岁生日那天,自己破天荒在西藏吃了一顿六块钱的饭,当时内心感觉很凄凉。但是当她终于站在朝思暮想的珠穆朗玛峰面前时,泪流满面的她无怨无悔。这是马佳第一次背包出行最长的时间,一共有一个月零三天。去之前,马佳瞒着家人,写了一封遗书,因为她知道西藏路途艰难。虽然马佳心里对西藏既充满好奇又充满胆怯,但想去的欲念战胜了所有的艰难险阻。


  在去西藏的路上,天下着大雨,乘坐的车里下着小雨,天气非常寒冷,夜里只能睡在凳子上,腿因此而冻出了关节炎。400多公里的路,一路上,马佳冻得直哆嗦。等马佳从西藏回来后才如实告诉了父母自己的行程,而这时的她早已是面黄肌瘦,但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次西藏之行,家人对她的勇敢感到由衷的钦佩。原本对于马佳的旅行,她的亲朋好友既不支持也不理解。发展到现在,在马佳的感召下,她们几乎全家族都是旅游爱好者。特别是家里的三个“银发老驴”———马佳的妈妈、二姨、小姨,三个已退休的白发老太太,在马佳的影响下成为标准的“背包一族”,她们常常一起出外旅行,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还有一次写遗书是在2000年4月底,马佳独自一人走了11个省,从湖北的神农架到重庆、湖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浙江、河南,再回到北京,旅行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马佳说旅行对她最大的帮助是,在做旅游发烧友之前,对很多人和事都想不明白,爱上旅游后,去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增加了,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和风险,当初什么想不清楚的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


  马佳说:“我是属于大自然的。”如今,除了港、澳、台三


  地马佳没有去过,国内32个知名省会城市她都已经旅游过,而且每个省里著名的旅游景点她也都去看过。现在,马佳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国外。她的理想是要去她感兴趣的90个国家走一走、看一看,这是她的目标。


  为了灵魂的旅行


  马佳和焦文利是在一次旅游研讨会上认识的。后来,两个人相约一起开车去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旅行。路途上风沙很大,公路上也没有路标,车滚下去开到沟里又平稳地回到了地面上,当时的场景惊险至极,她们两个女孩子居然临危不惧,表现得出奇的冷静。这也是焦文利最吃苦的一次旅行。与马佳不同的是,焦文利通常都是自驾车旅行。


  见到焦文利,会让我不自觉地联想到一位同样也酷爱旅行的女作家三毛。焦文利在一家知名公司做公关部的经理,最大的爱好就是自己驾车旅行,并且一边旅行一边写游记,这一点和三毛非常像。她的文章发表在《时尚旅游》和《城市画报》上,称得上是一位才女。


  焦文利说旅游的兴趣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热爱旅游是一种天性。童年的时候,焦文利就向往吉卜赛人的流浪生活,羡慕他们自己驾着车可以走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他们的车就是家,跟着他们周游全球。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最丰富的生活内容,一直都是焦文利的梦想。也因此,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焦文利总是背着背包出发,逃离喧闹的大都市,去往她灵魂向往的地方。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远离身边的空间,去郊外的地区,看别人的生活,那时候,时间相对于远行的人停止了,游人可以作为局外人而远离喜、怒、哀、乐。


  还有一些人,暂时放弃固定的生活,远走,去看美丽的山、水、乡、镇、树、花……还有不同生活的人,呼吸陌生的气息,结识不同的朋友,获取新的心境,碰触心中深处的感动。


  旅行,在自然中的游走,做一个自由的人,在节日、假日,亲密接触大自然,摆脱束缚,像孩子般快乐,这是旅行带给我们的。


  告别一成不变的日子,看看深蓝的海、青翠的树叶、美丽的异乡人……世界是一本书,不旅游的人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页。


  焦文利最早开车去的地方是云南,那是1997年。出发之前,焦文利在昆明预订了一辆房车。于是,在昆明机场里,那里的旅行房车已静静等候,从外表来看,它与普通的中型客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走进车厢就大不一样了,这辆小车已变成一居室的格局,车的前部是个厅,改装成可以四人并坐的火车座;车的后部是一间卧室,有双人床、电视、衣柜、行李柜……车的中央部分是厨房、卫生间,厨房里有液化气灶、锅、碗……设备甚是齐全。这个“家”一下子就让焦文利爱上了,它陪伴焦文利一起走上短暂的流浪生涯。因此,焦文利还为这个伙伴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红马。短短的九天时间,红马伴着她跨越了近四千公里的行程。等旅行结束后,焦文利已经舍不得与它分手。


  江南水乡,在焦文利心目中一直是个童话世界,仿佛天空中总是飘着小雨,小桥流水,烟雨凄迷。后来,焦文利用一个长假,驾车去了向往已久的江南水乡。这一路,驾车路线从上海至绍兴至安昌至杭州至南浔至西塘至乌镇直至南京,她一共游完了6个水乡。


  其实,焦文利驾车的时间并不长,仅有五年的时间,好在从她拥有车本的第一天,就没间断过驾车,她的车是一辆富康轿车,很适合她这个小女人,开起来轻快、自由,一切尽在掌握中。


  去年春节前夕,焦文利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征集一起去西沙群岛旅行的旅伴。她第一个买机票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独自飞到了海口,9天后网友才纷纷赶来海口与她会合。一群在网上聊得火热的爱好旅行的人终于在现实生活里见了面。他们在海口租车开到三亚,一路上聊的都是旅行。后来回北京后,他们这一群热爱旅游的人还经常聚会,一起开车去北京附近的景点游玩。今年十一,焦文利还和他们相约着一起驾


  车去四川和云南交界的稻城。这个地方是背包族心目中的圣地之一。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但自然环境非常美。带着朝圣者的心情,即使“身在地狱,但眼在天堂”。


  焦文利说她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崇拜之情,她的旅行就是想去陌生的地方看看不相干的人在怎样生活。她每去一个城市,那里的人都有让她感动的地方。


  接受我的采访之前,焦文利刚刚从青海旅行回来。她开了一天一夜的车,途中比较辛苦。去青海的高速公路上,路况有很大的风险,一路上提心吊胆。但当看到青海湖的风景那么美,路上经历的过程就一点也不觉得累。


  大自然展示的风景不是固定的,每一处风景都不尽相同。因为旅行,焦文利还爱上了摄影,而且还是阶梯摄影俱乐部的会员。今年春节,她计划去福建客家土楼旅行。


  旅行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马佳和张锐是在1998年春节去长白山旅行的火车上相识的。也许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两个同样生长在北京的女孩子一下子相熟悉了起来。经过一番寒暄后,两个人互相敬佩。这也是她们单独在外过春节,所以两个人之间特别投缘。在长白山,她们险些遇难。那个星光通明的夜晚,她们两个置身在长白山的夜景里迷了路,雪越下越大到了膝盖,风越刮越猛,几乎把她们吹倒,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天上的星星不时调皮地冲她们眨眨眼睛。马佳和张锐手挽着手,相互鼓励,唱着歌终于回到了住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历了这个事件后,两个人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像这样的遭遇不止一次。那是2000年2月8日,马佳和张锐同游胶东半岛沿海。一个周末,她们想去海边游玩,又不想走正式的沙路,就想抄近道。于是两个人穿着游泳衣在海水里行走,哪知走到了水深处,海浪越来越汹涌,两个人也意识到这样太冒险了。但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两个人再一次手挽着手走上了岸。


  还有一次,在贵州黄果树风景区,马佳和张锐在山里迷了路,她们要趟过一条河才能上公路,当时已经天黑,河水流得很急,马佳和张锐也是手挽手一起走到了公路上。上了公路后,看到路边有很多男民工虎视眈眈望着她俩。身处异地,她们心里害怕极了,一路小跑走到一个村子里租了一辆车才回到黄果树风景区。


  张锐看上去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可她已经跋山涉水走过大江南北。她说自己从小独立性就很强。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寒暑假就随家人去厦门和海南等地旅游。1999年自己一个人背包去了周庄,玩了四天才回来。因为有固定的工作,每次旅行都是利用节假日的时间。


  生活中,张锐声称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问她是什么血型,她说是A型血。有趣的是,在这次采访中,马佳、焦文利、张锐三个人都是A型血。自从开始了背包族的旅行,张锐的性格改变了许多。也许是行走在旅途上经历越多就越促使人成熟。张锐习惯在旅途上抚平自己的伤口,一边看风景一边重新积蓄生活的力量。当她走到陌生的城市,走进青山绿水中,就发现自己的痛苦实在是太渺小了。


  在张锐的旅行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是2001年情人节,她独自一人去了黄山。2月14日那天,黄山上云雾缭绕,空气非常清新,她站在山顶上看日出日落,玩了四天。这是一个人享受孤独的浪漫感觉。身在黄山,张锐想起在镇江上一个同样爱好旅行的朋友发给她的手机短信:“江北初秋江南花,漫漫天地心天涯,总是居所萍浮水,处处漂泊处处家。”


  旅行是张锐生命的一种延续。下一个目的地,张锐独自背包要去青海和新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一个美国老工程师的心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