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老师聊“狗生观”使我很尴尬 |
送交者: 轻不狂 2011年04月20日00:41:31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和我们爱用钞票房子收入等较为直接的方式窥探老外隐私的做法有所不同,老外更喜欢利用你对一个事情或事物的判断和感受来偷窥你的心理,从而达到一种所谓share的心灵沟通。通常的话题还能海阔天空一番,比如两伊战争,足球世界杯,文化大革命,计划生育等等。就是每每聊到DOG时候,我就没“电”了,西方社会“狗”的氛围和对狗的善待时常让我很尴尬。 Ernie Bauer是我在魁北克大学时的英语老师,他是一个德国人的后裔,个子不高,戴副眼镜,脑门发亮,有着黑格尔一般的缜密思维。他上课很有特点,很少照本宣科,而是“理论联系实际”,把一个英语单词和语法现象能够很立体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效果。当年世界杯开幕之时,和我们就聊起了“soccer mum”通过大家在课堂上的一通胡侃,把一个“微微发胖,为几个孩子们的业余活动而四处奔波活像一个被人‘踢来踢去’,活脱脱的‘足球妈妈'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让我郁闷的是在课堂上不止一次的谈起Dog,老外的立场比较一致,“不吃”。他们几乎把目光投向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人,像探宝一样的表情急切地渴望能在我们中国人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答案,“中国人吃狗”绝对是老外的一个话题,尽管国人几乎不以为然。而老外却时常拿这个话题来说事。说就说,又不是“中国人吃人”。有了这样坚强的心理支撑,我们几乎“坦白”了全部的吃狗秘方,什么“凉拌狗肉”,“狗肉蘸盐花”,“狗肉火锅”,“红焖狗肉”等等。还有由此所必须的杀狗的方法“勒死狗”,“掉在房梁上把狗闷死在水缸里”,“用棒子扫荡狗腿”等绝招。老外的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议论,有时提问有时插话。“你们吃宠物狗么”--Ernie问道;我说“不吃,上述的狗都是人类喂养的专门用来供人‘吃’的肉狗。”其实,Ernie 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他是故意在发问从而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尽管我们振振有词,但是老外都知道了“中国人数学好”,还有“中国人吃狗”,这两个并不“搭界”的标签贴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随着与老外的不断沟通,我渐渐感觉到“不吃宠物狗”的说法对他们来说是“越描越黑”。 老外感兴趣的不仅是国人怎样对待狗的肉体,还有狗的精神---“狗文化”。老外喜欢狗是发自内心的,他们饲养狗,和狗同吃同住,有狗食店,狗的玩具店,死后还有狗的墓地。好多的名字如,nelson,jenifer 都是主人给狗的名字,而这些名字都是主人已经逝去的爷爷奶奶的名字。全家福的合影,中间是一条大狗的比比皆是。与喜欢狗一边倒的文化相比,国人对狗可是有点“自相矛盾”。Ernie让我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这些词汇都说出来。褒奖狗的有“忠诚”“善良”“人类的朋友”等等,这些和西方人的感觉差不多。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贬义狗的词汇如,“狗官”“狗东西”“走狗”“狼心狗肺”“摇尾乞怜”“呲牙狗”“哈巴狗”“癞皮狗”等等。 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要求Ernie谈谈狗的文化。他先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医科大学拿动物做实验的小组在解剖一条狗。当把麻药注入狗的身体时,狗居然站立起来。大口地喘着粗气,倚在旁边的白瓷桶旁,两眼发出愤怒哀求的目光。而此时同学们已经往这条比以往体型大不少的狗的身体中注入了加量的麻醉剂,而狗居然就是不倒,顽强的抗争着。“这是一条怀孕的母狗”一位眼尖的同学大声的叫起来。与此同时,5条小狗从母体中划出,大狗用尽了生命中最后的一点气力,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Ernie最后说:“这是和人类一样的母爱支撑了她,用自己顽强的精神和肉体吸收了致命的麻醉剂,使小狗得以安全降生”;“生命是平等的”;“善待生命,也包括动物的”。 日后的一天,为了写博士论文的Ernie 约我到他的办公室,将我们在课堂上关于“狗文化”的词汇做了录音,说不定英文里的“dog official”,“dog person”等等还是中国人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呢。 后来在新加坡工作时看到新闻:一位将狗活埋的男士以虐待动物罪被判刑,同时还有罚款和鞭刑。 后来在德国旅行时,看到一大队游行的队伍,主题竟是“保护动物”。 再后来我不想吃狗肉了。 001. 在德国科隆旅行时碰到的游行队伍,文字是“反对杀害动物”。002.老外和狗一起拍的“全家福”。 作者:心开开心 |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