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八年 为了女儿重返温哥华 |
送交者: 轻不狂 2011年05月18日00:28:17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移民回流是当下的一个话题,可是,回流的移民再次返回加拿大却是一个新现象。本期专题记者采访了两个这样的家庭,他们回流之后都是为了女儿的前途重返温哥华。 重归是第二次选择。父母作出第二次选择的动力,是因为加拿大在社会、人文,以及环境等方面跟中国相比更适合一个人的成长。 新移民更需要的是勇气 据说,在加拿大只有10%的大陆移民从事白领工作,其余大部分人无可奈何地做体力工,难以找到与中国相当的类似工作。那么,原因在哪里呢?除了外部的客观条件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勇气。 就像近日多伦多那位来自上海工业大学的教授一样,他在一家汽车配件厂打了8年体力工,最后还被解雇。令人震惊的不是他被解雇一事,而是一位大学教授来到加国被迫做他最不擅长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 他冲破了自己的底线,做出最下策的选择,也许他做出这样抉择的苦衷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多半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恐惧。 他被语言和新环境吓倒了,被不可预知的未来吓倒了。他最终尝到了从低选择的苦果。 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个人才华,而在于勇气。 大陆新移民都不缺才华,你的才华可以应付一切。我们需要的是勇气。 职业顾问的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是可以训练出来的,都离不开“10000小时法则”,坚持10000小时不死,你就会成功。 大部分移民落地加拿大后都经歷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许多中国人是为了子女移民加拿大, 但我们不是为了牺牲自己而来的,不是专门来洗碗的,而是在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再上层楼,再创辉煌。 回归后的道路虽然艰辛,但困难是暂时的。在加拿大,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活下去。 以一技之长为本,发展壮大自己,一定会为自己和家庭挣得一片天空。 思女心切重返加国发展 他,哈工大硕士毕业,在大学工作了6年,后到广东打拼10年。2003年,他为妻女移民加拿大 ,一年后因工作难找,独自返回广东。回国3年后的2007年,因思念女儿,加之对未来发展的考虑,他重返温哥华。3年来,他先后考了4个本地牌照,目前确定未来方向——薪水很高的水电工。 自学英语考入哈军工 张英是湖南人,1979年恢復高考第三年,他考入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当时他学的外语是日语,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当他听说学日语不容易考研录取时,便开始自学英语。 1983年毕业后,张英直接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着名的哈军工读研究生。1986年研究生毕业 后,张英被分配到母校湖南大学机械系任教。两年后,他调入该校科技管理处做管理工作,并兼任学报的编辑。在大学工作6年后,也就是在邓小平着名的南巡讲话后不久,张英动了到南方闯闯的念头。 东莞打拼10年 上世纪90年代初,长沙的工资还很低,个人可发挥的空间和机会都很少。1993年,张英收拾行装踏上了南方的列车,希望在那里找到机会,一试身手。 张英很快在东莞一家彩色显像管厂找到了日语翻译职位,后来,当上了部门经理。张英在东莞干了十年,中间也去过几个日资企业做项目主管兼日语翻译。 非典时期登陆温哥华 2003年夏天,张英携妻带女一家三口登陆温哥华,安家烈治文,开始了他们的移民生活。开始时,张英没有急找工作,先各处玩了一两个月。 温哥华的气候好,环境也好,张英的心情很不错。之后,张英开始找工作。但逢非典刚过,工作很难找,张英四处发简歷都石沉大海,连体力工也找不到。 后来,教会的朋友帮他介绍了一家床上用品包装工作,时薪8块。这份工作很不稳定,订单没有了,工作也就结束了,张英感觉工作起来很不习惯。他觉得自己所学知识也用不上,主管又有歧视,觉得这样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当时,正赶上东莞的单位又需要人,要他回去,于是,张英在登陆一年后独自一人返回东莞工作。 独自一人回国工作 张英回到东莞的电子厂工作了一年半后,感觉另外一家日本公司很有发展潜力,就去日资企业干了一年半。 在这家日本公司,张英也感觉工作不稳定,效益好的时候,自己有事做,没有生意的时候,就感觉没事做却拿工资压力很大。 2007年,张英的女儿Wendy已经12岁,他特别思念女儿,长时间不见就非常想念。 小孩将来会较在中国好 张英一方面担心孩子的成长问题,一方面担心父女这样下去长时间不见面,彼此的关系就会疏远,张英考虑再三,决定彻底返回温哥华,与家人团聚。 忧久不见面疏远父女关系 2007年,张英下了决心,做了“烧桥”的决定,彻底放弃国内的工作长登温哥华。 张英对比两次登陆的心情时说,2003年初来时,还没有完全决定一直住下来,那时基本是想瞭解情况,看看是否能站住脚。另外,也有如果不行就回去的打算。那时觉得,虽然国内的竞争也很激烈,但已经适应了,工作环境都很熟悉,同时,对在国内的家庭、朋友也很思念。 不过,到了2007年,张英再次登陆时,已经做了不走回头路的打算。 2007年,张英再次登陆后,就开始找工作,但他能找到的仍然是体力工,工作环境都比较差。 他不知道做什么好,看到房地产市场火爆,就决定考地产经纪牌照。 不走回头路考了四牌照 他报了UBC 商学院的地产经纪牌照课程,自学了3个月,在第4个月时考取了地产牌照。地产牌照拿下来之后,张英觉得地产经纪并不好做。他经验不足,周围的地产经纪都是独立执业,他也没有找合伙人。 这时美国又发生次贷危机,也影响到加拿大的地产市场,张英整天载顾客看房,可是后来, 这些顾客都没了踪影。 张英的积蓄大多用在了自己在烈治文的住房和车子上,因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压力大,他不敢恋战,他需要现金流。 几个月后,张英觉得做地产很可能搞个一年半载也没有交易,经济上没有保障,就没有很坚持,但现在他的地产经纪执照一直保持更新,仍在用。 张英说,保留地产经纪牌照费用也不低。地产牌照要每隔两年更新一次。即使不做,挂在一个公司上,每年都要参加公司的活动,那么每月就要向公司交费,少的每月50元,多的400-500元, 一般的要200- 300左右。此外,还要每月交地产局不少费用。除此之外,每两年还要交保险费1000多元,培训费两年300多元。 张英说,自己做地产经纪最大的困难是自己家里经济条件欠佳,每月开销太大。 在张英感到地产经纪难度暂时比较大时,他又学了保安牌照,并做了一段保安工作。随后,张英又边工作,边学了物业管理牌照、电工牌照和水工结业证书。 3年下来了,张英觉得自己更适合做水电工。他说,他是工科出身,理论知识基本瞭解,考试不是大问题。现在主要是要积累经验。张英的水工还没有拿到牌照,只有结业证书,需要在公司有5000小时的学徒经验后,才发牌照。 希望做独立操作的事情 张英在东莞公司也做过管理工作,但他到加拿大后,没想做管理工作,一方面因为管理工作要 求语言程度高,另一方面要对本地文化很熟悉。张英希望做自己独立操作的事情,这样他才觉得心里踏实。 张英说,加拿大的社会体系,表现在诸如法治、教育与文化、商业服务、医疗与福利、安全与信用等方面都很科学,适合大部分人。个体可能在某方面觉得不适应,但整体大的体系都很好。个人在这里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难度,都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 他说,如果不移民的话,个人情况也许比现在好,但那只是假想,所以现在不准备回去了。这里小孩的教育很好,考大学也没有国内竞争激烈,将来找工作也会比在中国好。 张英说,总之,在这里,对孩子的未来比较好。他说,移民还是比不移要好。这里生活比较平静、舒适。国内竞争大,工作也不一定稳定,吃的也不安全。张英说,如果在加拿大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更好了。 女儿长大放下事业再回流 北京人Kathy 做贸易出身,是一个事业型的女性。都说做贸易的在加拿大想做回本行不容易, 可Kathy在1994年6月移民加拿大后,当年10月就开始了她的有色金属生意,直到怀孕生小孩前的3年多时间里,她的贸易生意都顺风顺水。 生了女儿Cindy以后,Kathy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擅家务的她,抓狂得几乎得了抑郁症。 2002年,她和女儿告别先生回到了北京。在北京,Kathy又找到了从前风风火火干事业的感觉。 回流八年 重返温哥华 2010年,女儿Cindy长大了,该上中学了,为了女儿的教育,Kathy今年6月份带女儿重返阔别了8年的温哥华。 Kathy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中国残联,后调入外经贸部下属的外贸公司工作。Kathy在公司北京总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入深圳进出口集团公司,并在1989年前后被派驻北京办事处。她在国内的工作一直很顺利。深圳的公司后来派Kathy进驻香港办事处,Kathy随后在香港工作了几年。 1993年,30岁的Kathy与在加拿大留学的男友结婚,并办理了家庭团聚移民。 投亲移民丈夫只剩40元 1994年6月,Kathy登陆温哥华。那时,Kathy的丈夫已经从温尼辟园林设计专业硕士毕业。作为留学生,他没有太多积蓄,刚刚工作不久的他收入也不高。丈夫到机场接Kathy的时候,他手里只剩下40块钱。 Kathy与丈夫来到住处,发现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Kathy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看到这种情况,Kathy决定马上买房,就到温哥华市中心一地盘买了楼花,1997年交屋。在等待新屋期间,Kathy又买了本拿比的较小房子住了下来。 Kathy夫妇没有急于要小孩,想先把事业搞起来。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有人提到了加拿大的有色金属生意,Kathy感到这对她来说很熟悉,于是在落地4个月后,Kathy就注册了公司,做起了加拿大有色金属出口中国的贸易。因Kathy在国内有多年的贸易经验,人脉很广,贸易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1997年,Kathy夫妇生下了女儿Cindy。女儿的诞生改变了Kathy的生活。Kathy做生意是把好手,操持家务却不是她的强项。一个事业型的女性突然变成家庭主妇,整天被家务事缠身,Kathy感到莫名的郁闷。 Kathy的母亲和婆婆都已过世,父亲和公公都不会带小孩,Kathy一边自己带孩子,一边照顾先生的生活。偶尔亲戚来了,Kathy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加上做饭、洗衣、搞卫生等家务事,Kathy心烦得直要发疯。 Kathy月子没有坐好,再加上劳累,女儿两三岁的时候,Kathy感觉自己不适合在加拿大生活, 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 因治病回流中国 女儿4岁的时候,Kathy得了病。温哥华的西人医生给她做了各种检查,还动用好多高级医疗设备给她做了检查,最后诊断说她子宫内膜异位,说需要动手术,摘除子宫及卵巢。手术定于2002年5月开刀。 温哥华名师相中女儿滑冰天赋 Kathy在手术前带女儿Cindy返回北京,决定也让北京的医生诊断一下。Kathy分别到东直门中医院和协和医院看病,一个中医,一个西医都说不是子宫内膜异位,而是内分泌失调,根本不用 手术。Kathy尊医嘱吃了两个月的药病就好了。因为这件事,Kathy决定在国内待下去。 2004年,Kathy在北京买了7处房产出租。房子的租金完全可以支付她们母女在北京的全部开销。Kathy还投资了股票,收益也不错。 后来,Kathy开了公司。开始时,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后来主要做咨询服务工作。这次重返温哥华前,Kathy还在忙于国内一大企业的某厂家进口物流招投标的咨询工作。 Kathy在国内这几年,除了忙生意外,也没有放下女儿Cindy的教育与成长。除了经常外出旅游,Cindy还学了钢琴、滑冰、舞蹈等,尤其是孩子的中文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女儿连获亚青赛滑冰银铜牌 Kathy说,这些年在中国也收穫不小,自己的生意开展得很好,孩子的特长也培养起来了,而 且学习开销要比在加拿大少很多。 Cindy的花样滑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08年和2009年,她参加了两次亚洲杯青少年锦标赛, 一次获得银牌,一次获得铜牌。她还参加了全国俱乐部挑战赛,获得银牌。 今年Cindy已经12岁了,已小学毕业。Kathy原本想让Cindy上北京着名中学的国际部,因国际部录取学生时有英语语言要求,暑假开始后,Kathy就带女儿返回温哥华上英语课,强化一下英语,回去报考国际部。 来到温哥华后,发生在Cindy身上的事情让Kathy改变了原来的打算,初步准备与女儿定居温哥华。 为女儿融入加国主流拟再回流 来到温哥华后,Kathy咨询了周围的朋友,孩子需要几岁的时候开始国外的生活,才能真正融入主流社会。有的朋友告诉她不能晚于十三四岁。Kathy心动了,开始打听女儿特长学习的事。 在温哥华8 Rinks滑冰俱乐部,温哥华冬奥会滑冰教练、总监Joanne McLeod很看好Cindy,经面试、考核后,Joanne McLeod给Cindy分在花样滑冰高级B级。一般的孩子一周只上一两次课,而Cindy每天都要来上课。Kathy感觉Joanne McLeod可能要重点培养Cindy。 Kathy说,这家俱乐部虽然不是商业性的,但费用比中国贵,不过水平就比中国的高。Kathy说,如果Cindy在中国没有达到这一级别,在这里不会受到这样的重视。 两次选择都对了 Kathy说,大部分移民回流的主要原因是加拿大赚钱不容易,如果在加拿大事业发展很好,谁都会毫不犹豫地待在这儿。 她说,如果这些年带孩子在温哥华过的话,生活上可能紧巴巴的。回北京这8年,孩子的技能提高了,基础打牢了,资金上也做了储备。女儿对Kathy说:“这次你又做对了。” Kathy说,这种决定对她本人来说损失也很大,北京的项目光靠在电话里交流是不行的,如果彻底决定不回去了,生意上就会有损失。 Kathy说,她现在仍处于犹豫阶段。 zT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