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理直氣壯:我們擔保父母移民何錯之有?
送交者: 聊聊寶貝 2011年08月10日00:36:2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看到51網上刊登的:向《擔保父母移民》宣戰這篇文章,正反雙方辯論激烈,鏖戰甚酣,我作為已經擔保父母來加拿大的中國移民,終於忍不住想說幾句話。

  我們移民朋友們,如果不選擇落葉歸根,就只好選擇落地生根,選擇怎樣的生活是每個人的自由,怨不得別人,也由不得別人說三道四,只要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

  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是眾所周知的比較寬鬆,這是加拿大政府根據本國的國情慎重製定並實施,至於子女可以擔保父母和祖父母移民這項政策的貫徹,大概是從 2000年開始興旺,那時,父母移民的排期很短,就我所知道的幾位朋友告訴我,他們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父母從國內移民過來。2002年以後,父母移民的排期開始延長,一則是因為申請的人數增多,這是加國政府貼出的安民告示。我認為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加國政府警醒地意識到:擔保父母移民這項政策對於政府來說,油水不大。但是,作為以民主,自由和人道著稱的加拿大,完全禁止《擔保父母移民》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於是,就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應對眾多的移民案例。也可以說,這是供求槓桿在起作用,供大於求,移民的難度也便增大。

  我申請父母來加拿大移民的時間是2004年,政府已經施行配額政策,我們等待了四年才將父母移民來加國。有資格擔保父母移民的子女,收入按照家庭人口,必須達到政府要求的納稅標準,也就是說,只有每年繳給政府足夠多稅款的人才有資格申請父母移民來加拿大,而且,父母來加拿大十年以內,不能向政府申請救濟金,必須住滿十年才能領養老金。後面這一條並不是針對所有國家的移民,有些國家來的移民,只要年齡超過六十五歲,落地就可以取得養老金。中國人也用不着妄自菲薄,評論起國民來,不要以一種“憤青”的姿態,把自己連同自己的同胞全都說成一無是處,仿佛不這樣就體現不了自己高人一等的覺悟。

  我父母都是年逾古稀的人,因為我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很體諒如今獨生子女的苦衷,沒有兄弟姐妹,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常年累月國內國外兩頭奔波。如果,我們選擇了在加拿大落地生根,當父母年邁體弱需要我們關心照顧,而我們的孩子因為學業和教育問題又不能離開加拿大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們的工作和家庭在加拿大,回國需要簽證,簽證還有時效,照顧父母和養育孩子不能兩頭兼顧,在這種情況下,不把父母移過來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出錢請人照顧不能不說是一個辦法,但是,要知道,人到老年,最渴望的正是親情,而不是物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也會變老,希望我們到老年的時候,也能成為子女的“一寶”而不是成為子女的累贅。

  一樣米養百樣人,當然,天底下的父母也不是都一樣,子女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尤其是,人到老年相對比較固執,加上身體健康等因素對情緒的影響,老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摩擦也是在所難免。有句話說得好:相愛容易,相處難。特別是隔代教育問題,可以說是子孫三代同堂的命穴,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成為家庭不和的導火索。

  我所見到從中國來加拿大的老人,無論是移民來的還是探親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本着為子女分憂解難的願望,盡心盡力地幫助子女,他們不僅為子女出力,傾其所有,更給與子女精神上的鼎立支持。至於如瘋言瘋語作者所書的那類自私自利的父母,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也是存在的,只是,那種人不是多數。

  中國女皇武則天,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惜殺女毒子。2008年英國揪出一名英版“禽獸父親”,此人強姦虐待2個女兒長達27年,強迫她們生下19 個孩子,其變態程度令人髮指! “虎毒不食子”對於某些人來說都不適用,因為他們連禽獸都不如,古往今來,這樣的悲劇不止一例。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見到一雙不稱職的中國父母就指責全體中國父母。

  還是那句話,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你的自由,也是別人的自由。同樣,擔保不擔保父母來加拿大是每位移民的自由。如果哪天加國政府緊縮移民政策,連技術和投資類移民也取消,那麼,我也很贊同取消《擔保父母移民》。


(加國無憂)

0%(0)
0%(0)
  你沒錯,錯的是加拿大政府 - 胡說八 08/15/11 (382)
  恩,說的很有道理啊!  /無內容 - 呼吸新鮮空氣 08/10/11 (36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加拿大醫療保健制度
2010: 如何往中國打電話
2008: 貴客臨門
2008: 我在加拿大親歷跨省外科急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