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大川
万维读者网 > 加国移民 > 帖子
新移民:山东人在温哥华生根开花
送交者: 聊聊宝贝 2011年09月27日00:55:30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移民初来乍到加拿大,对当地有很多生动的说法。发达国家加拿大被说成是“艰难大”,吃了上顿没下顿;被称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地方的温哥华,被形容为无聊没机会的地方,这里的安逸慢节奏生活被称为“温水煮青蛙”。

移 民都是自己的选择,没人逼你来。刚开始的不适应、牢骚过去后,每个移民都需要面对现实,重新调整定位。不适合在温哥华开始新生活的,往往也理性地选择了回 流。坚韧勤劳的山东人过去就有闯关东的传统,改换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不是大问题。来到温哥华后,很多山东移民慢慢地适应环境,一步一步地融入了社会。

于存海一家

一位山东移民说:“移民就像移一棵树,移活了,就成功了。”本专题採访了几位山东移民,讲述了他们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的故事。

开中医诊所 生意生活渐入佳境

见 过于存海一家四口的人,都会感受到他们家庭的温暖和睦。两个女儿相差10岁,小女儿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太太斯文贤淑,孩子活泼可爱。于存海喜欢大家庭生 活,他这两年特意减少了工作时间,多在家陪伴家人,剪草、修阳台、刷油漆。来加拿大7年了,他越来越喜欢这里的安宁日子。

曾一周工作7天

于 存海在国内时,大学和研究生都学的是针灸,博士学的是中西医结合,在大医院工作多年。2004年,他们一家移民到温哥华。4月底登陆,6月就开始考针灸 牌,10月拿到牌照。2005年1月,他的中医诊所开张,开业后,又考到中药牌照。他的诊所不做全科,而是做治疗关节和骨科的中医专科。

诊所开在温东,Hastings街近Nanaimo街间。这个区域老移民多,其他族裔的人多。但刚开业时,来的主要还是华人。现在6年过去了,他的病人中,华人佔3成,其他族裔的佔7成。

自己开诊所,与在国内大医院做医生不同。在大医院做医生,不必担心病人来源,病人很多,一天下来很累,有点想逃走的感觉;来加拿大开诊所,要吸引病人来,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刚开业时,他曾经一星期工作7天。仅为了一个病人,他都会专程从北温的家开车到温东的诊所。

那个病人是印度裔,后来不仅自己有病愿意找他,还介绍了很多亲朋好友来找他看病。这位印度裔病人后来成了于存海的朋友,当时于存海新开诊所,办公室有些傢俱没安装好,他还帮忙安装呢。

后来很多病人跟他做了朋友。一家一家的人,都很熟悉,很亲近。最近,一个5年前的病人因为工伤,又来找他,他们全家人于存海都认识。他的小姨子最近去世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于存海,于存海也觉得挺悲伤。

一年以后,病人达到500多个,开始进入良性循环;1年半后,病人来源稳定了,三年之后,于存海就心里有数,不担心诊所的经营了。到现在,病人已经有3000多号,诊所渐入佳境。

英语沟通曾是难题

刚 开诊所时,听英语是他最大的困难。在国内学过多年英语,看字没问题,西人说的话基本听不懂。来诊所的病人,可以用肢体语言,于存海凭专业经验能够做出判 断。但在英文报纸做了广告后,西人的电话打过来了,于存海就尴尬了,不知对方说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都脸红,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吱唔过去的。”他说。

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位西人妇女,问有没有足底按摩。于存海觉得足底按摩这个词很熟,但想不起来是什么,就说有。心里判断她到底是看什么病。将病人带到房间,按常规给她一件袍子。病人穿了袍子后,于存海才搞清楚她想做足底按摩。

在工作中,于存海的英语才慢慢改善了。

劳逸结合不做工作狂

开 诊所的初期,病人数量有时会波动,让于存海有些紧张。他曾跟一位西人病人聊天,担心自己开诊所的地段太穷,病人无钱看中医。那位西人说:“不是这样,这里 的人太有钱了。”于存海慢慢发现,加拿大确实是富裕国家,不管是温哥华东区还是西区,对生活水准的要求都高,他们愿意为了健康而花钱。而且医疗保险也对他 们看中医有一定保障。

在中国做医生时,于存海每天看30至40个病人。在加拿大新开诊所时,于存海曾保持中国的节奏,最高时一天看27个客 人。后来,他到西人开的诊所参观,发现了不看那么多病人的优点。“看的病人太多,会照顾不好。”他说。于是他调整了看病的节奏,一个小时只看一个病人,或 是两个小时看3个。

因为业务繁忙,于存海找了个搭档,还请了三四个按摩师。搭档也是针灸专业的中医,擅长内科、妇科,两个人可以互补。这样,于存海就没那么疲劳了。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一位开诊所的中医朋友回流,于存海头脑发热,就把诊所接手了。他请了两个医生去那个诊所做,但越做越不好。两个医生水平都不错,但为什么做不好呢?于存海发现,在加拿大,病人是奔医生来的,不是奔诊所来的。“诊所不是多就好。”于是他关闭了那间诊所。

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于存海渐渐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从7天工作改为6天,再减少到5天。

工作生活都有乐趣

虽然来温哥华只有7年,于存海却搬了多次家。刚来温哥华时,于存海一家住在烈治文,之后搬到北温,再搬到高贵林港,现在已迁到本拿比。他们一家很喜欢本拿比,打算在本拿比常住下去了。

小女儿出生后,于存海觉得家更像家了,他很享受跟家人相处的时光。

来加拿大后,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在国内,他是副教授级,收入不错,在国内很受尊敬,而且说话是有权威的。来加拿大开始做中医时,感觉自己像个技术员,不能主导治疗,要靠家庭医生介绍过来。似乎是在帮家庭医生看病,没处方权。

慢慢地,通过治疗病人,解决一些家庭医生、专科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于存海慢慢得到了病人的尊敬,病人过节会给他送卡片,住在周围的病人,路过他的诊所也会跟他打招唿。

在加拿大的时间久了,于存海也像当地人一样愿意帮助别人。他经常义务地为中医爱好者做讲座,参加中医界的义诊。开始时讲座义诊,是为了增加病人,做久了,就乐在其中了。有时讲座完了,听众跟他要名片,他却发现忘记带了。

慢慢地在加拿大安居乐业,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自立门户 生活比国内充实

在国内部队工作的段惠志,一家人随太太技术移民到加拿大,来了5年多了。刚开始时做建筑工,现在已经自立门户创业了。

来一星期就做了泥水工

回 忆起刚到加拿大的情景,他说,不到一星期,就找到水泥工的活儿,两个多月后,找到了盖房的工作。一开始时,干的是搬木头、递工具之类的杂活儿,慢慢地学会 了技术含量高一些的工作。他在干活儿时,有意识地学习,自己看图,研究合同。不懂的,就问同行业的朋友。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把这一行业琢磨透了。

为别人打工4年多后,他自己做了老闆,现在超过一年了。他做的是屋架这块儿,屋子的框架出来了,窗子装上去了,他们的工作就完成了。

自己做比打工要担风险,如果做完了,通不过验收就麻烦了。所以,要把好关,不在原则问题上出错。虽然请了人,主要的活儿还是得自己干。“最难、最重要、最危险的事,都是老闆上的。好在我过去是带兵的,体格好。”他说。

不后悔来加拿大

段惠志说,干这行还是有难度的。现在的房子的设计越来越復杂,最復杂的是温哥华西区。比如屋顶,以前主要有两个斜面,现在是屋顶套屋顶,图纸上标得又不清晰;还要将排水、通风留出来,否则通不过验收。把工程做下来,靠经验,也靠悟性。“真要做透,需要十年八年。”他说。

几年下来了,他做过独立屋、城市屋、公寓楼、仓库,经验越来越丰富了。

夏季的几个月,他非常忙碌,週末也没时间休息。不过,他每年也会抽出时间与家人到处游玩,去美国的洛杉矶、迪士尼、波特兰,也在卑诗省内游,曾开车去奥肯纳根。每年的雨季,他就不做建筑,改做装修。因为雨天做建筑太辛苦了。

虽然来加拿大后,干活很累,但段惠志一点儿也没后悔来加拿大,他说:“实在做事,比在国内充实。下班就回家,什么也不用再想。”

从打工到自僱 找到自己位置

王锟是2003年登陆温哥华的,从2005年底才来常住。在青岛是做电脑数据管理的,来温哥华后打过几种不同的工,现在自雇,做木材进出口。他很喜欢自己目前自由职业者的状态。

他说,不管是自雇还是打工,都是一种“马甲”,靠工作拿收入,不是靠投资赚钱。像走路爬行,没有翅膀。但人要知道自己哪儿行哪儿不行,找准自己的位置。他喜欢现在没人限制上下班的自由。“安心上班的人生活质量应该比我好,但我不喜欢按部就班。”他说。

卖鱼练摊都干过

刚来温哥华时,王锟在一家华人超市卖鱼,觉得很轻松。他开玩笑说:“干这个很容易,我有运动员的底子,大学生的脑子。”开始卖鱼之后,他心里就对在加拿大生存下来有数了。

干 了两个月后,夜市开了,他顶了人家一个摊位,开了个食品摊,卖牛肉卷。本来连饭也不会做的他,在开张前学会了做牛肉卷。因为没经验,也很难预测人流,客人 来得多,很快就没货卖了,客人来得少又会剩下。温哥华的人,世界各地哪儿来的都有,口味不一样,也很难把握。大家都看到夜市的小吃摊旺,一般想不到做这个 会亏钱。王锟说,摊位费挺贵,再加上请人和材料的费用、没卖出去的货,成本高。很多做小吃档的人,本职与此有关,锅碗瓢盆炉灶用本来有的,不像他,什么都 是现添置的。

做进出口华人机会多

夜市之后,王锟又去打工了,去年开始帮人做销售,也尝试做包装盒生意,还尝试过其他几种生意,都没做成。直到进入木材进出口,才慢慢上摸出门道。他说:“在温哥华开公司简单,但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木材行业有资金门槛,想做大不容易。他现在处于熟悉行业阶段,正努力维护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以自僱为主,90%的业务都是为别的公司做拿佣金的,只有10%的业务是给自己公司做的。

他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木材进出口,技术门槛不高,资金门槛挺高。“买得起,屯不起,周转不动。驴不走,磨不转。”他说。他认为自己还处于初级阶段。“行内的华人圈还没转完呢,前辈还没认全呢。”他说。

因为中加贸易的发展,他认为发挥自己对中国和加拿大的瞭解和双语的优势,养活自己还是容易的。比如,一家当地卖板材的西人公司,与中国一家公司联繫一年多了,中国的公司并不买账。王锟帮忙联系,很快就谈成了。现在他们之间的生意做到第二年了。

他觉得关键是信任关系的建立,他觉得做这一行,最重要的是沟通和服务。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娘家有钱了,如果懂得中英文交流的话,就有了很好的机会。”他说。

喜欢当“自由职业者”

比 起上班的8个小时,王锟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经常是超过10个小时。他举了某一天的例子说,早晨他收发一下邮件,为客户报价。10点到机场接一位朋友。午饭 是跟供应商吃的,下午拜访了一个公司,晚上6点跟一位客户聊了一会儿天,晚上7点回到家。跟客户在一起,有时只是聊天,并不谈正事。

“很多的时间都花在开车上了,签一个合同有时只用15分钟,随后的两个星期就需要不断维护。”。有一次去Kelowna,与客户只谈了半小时,再到处逛逛。到另一个小镇,从温哥华开车要一个小时,沿途的风光很美,王锟就一路游玩欣赏,回到家都是后半夜了。

他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做“自由职业者”。

王锟在加拿大的同学,选择了去上班,为别人工作,如果不想冒尖,认真工作,很舒服,不担风险。每个公司都需要人守各个环节。

他承认,安心上班的人生活质量高很多,但他更喜欢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的状态。

他觉得自己上班也可以坐得住。在出来自己干之前,曾经考过程序员,老师说他是同学中学得最快的。“人有很多选择,关键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说。有机会的话他会尝试,如果此路不通,他时刻准备回去打工。“西装还留呢。”他说。

来加拿大就要脚踏实地

在国内医学院教书的于雪燕,来温哥华后考了执照护士(Licensed Nurse)的牌照,做起了护士。她说,如果我年轻10岁,我一定会在当地读书,做医生。但我来加拿大时已经40多了,要学完医生课程就快50岁了,不想耗那么多时间,所以选择了做护士。

她说,即使是医学院毕业,做实习医生的名额少,也很难当医生。在美国,就宽松些。她的一个师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后留下来,读了博士,做了病理医生。

于雪燕在国内生物学硕士毕业后,就在医学院教生物化学。1999年到美国,做了两年的互访学者,对北美有了初步的瞭解。当时收入虽然不高,但没有经济压力。7年前移民加拿大后,才把谋生当成首要问题。

3 个月,她就找到了在大学实验室做研究的工作,这个活儿压力大,老闆催命似的要数据,让她有了打工的感觉。在国内时在大学教书,指导研究生,很受尊敬。来加 拿大后,虽然没真正打过Labour工,但做了一年研究,发现加拿大的科研基金很难找,带项目的老闆是副教授,不管有没有资金,他的工作都不会丢,但研究 人员就难说了,一缺资金,就解雇人。今年的资金如果没批下来,就人心惶惶。实验室里华人多,为了生存,有些人不仅不帮忙,还帮倒忙。

北美的体制跟中国的不一样,得到的研究经费是有使用年限的,如果没用完,到期就会被收回去。如果下一年没拿到资金,老闆就只能解雇人了。

虽 然看起来收入并不高,但只要肯吃苦,还是可以赚多些钱。一位菲律宾同事,极端能吃苦,60多岁的人了,还干两个全职工作。另一位同事,在实验室做兼职的同 时,还有一份全职工作。于雪燕在实验室干了一年,见识了北美研究人员生存的不易和坚韧。一年后,她被Lay Off,拿EI了。

护士中不乏医学院毕业生

在拿EI期间,政府补贴于雪燕学了护士。刚开始时她还想学护工,辅导她找工作的经理说,你知道护工需要做什么吗?她瞭解到,护工需要用很多体力,又脏又累,但责任比护士小。考虑之后,她觉得自己学护士比较合适。

开学后发现,同学中的中国人有很多是医学院出来的。在读护士之前,不少人干过Labour,比如到服装厂缝扣子。移民后,生存第一,大家抛开了自己的高学歷和专业经歷,踏踏实实学习新的谋生技能。

一年的培训项目,读8个月,实习4个月。强调团队工作和思考能力,做的作业和中国的不一样。因为医学英语于雪燕本来就懂,护士医疗方面的内容也比较浅,所以她并不觉得学护士有什么难。不过,同学中也有人觉得学得辛苦,要崩溃了。

跟人打交道是必要素质

做护士需要跟人打交道,也需要动手能力,于雪燕都比较擅长,所以工作起来并不觉得怎么累。在工作的时候,她也在不停地学习。

拿 到护士执照后,她护理过需要家庭特别护理的孩子。后来找到老人院的工作,已经干了3年多了。因为要跟各族裔的病人打交道,于雪燕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英语 听说能力。她很少看中文电视,随时跟电视学英文。虽然也碰到老年人口齿不清的问题,她跟老外病人交流没问题。她说,除了语言,交流起来也要考虑到文化、背 景的不同。

来温哥华后,很多技术移民都需要转行,于雪燕说,转行是痛苦的,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刚来时,打Labour工是一种过渡,如果长期打就心理不平衡了。她对自己的转行还比较满意,现在算是安居乐业了。

于 雪燕认同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分析。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她说,移民来到加拿大,要现实一点,生存第一。她的经验是,搞清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慢慢调整自己的定位,适应新生活。


(加拿大都市报)

0%(0)
0%(0)
  祝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无内容 - 呼吸新鲜空气 09/27/11 (46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加拿大学生最向往的工作排行榜
2009: Penetanguishene 联邦监狱游记(结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