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闲聊的时候曾与笔者谈及,他认为在多伦多的近50万华人中,实际上存在3个文化圈:第一圈为华人移民的后代,属于基本上日常只讲英文,对中文已经很疏远的华人圈,针对他们媒体只是纯英文的媒体;第二圈则为移民已有至少10年以上的、以港台移民为主体的群体,他们已有稳定的生活基础及相当的消费能力,虽然英文大都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日常生活交流还是以汉语为主,本地的三大中文报纸《星岛》、《明报》和《世界日报》就是针对这一华人圈的;而移民年限不长,以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大陆移民为主体的华人群体则构成了第三个华人圈,尽管当中不少人已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积累不够、消费能力有限,英文又不熟练,街头的免费小报和中文的网络媒体就是他们交流平台。
这样的三个华人文化圈的划分,犹如当年毛泽东对全球三个世界的划分,谈不上太深刻。关键在于,笔者的这位朋友谈到的这三个文化圈互动,就颇让人受不了了。他认为,第一圈是华人的主流文化圈,第二圈攀附于第一圈,第一圈也还愿意搭理第二圈。同样地,第三圈又攀附于第二圈,第二圈也还愿意搭理第三圈。但唯有第一圈和第三圈没有交流:一圈是CBC(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已经身临主流文化之中,颇有融入主流的自豪感;另一圈则是通常具有一定学历、在中国曾经过德还算不错,但移民加国之后又大多怀才不遇的大陆新移民,他们之间不仅没有交流沟通,而且是相互不买帐!
第一圈和第三圈加国华人之间,果真有如此之大的文化冲突吗?笔者本人应当属于第三圈,与第一圈的人士交流很少,与第二圈的人士接触也不多,对此一直感触不深。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正值新年之际,各种华人团体的活动也比较多一些,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圈的华人的确都在“物以类聚”,所关心的主题差异不小,但这当中的原因是文化冲突的差异、还是是生存状态的差异?这正是本文要分析的。
作为第三圈的、以中国大陆移民为主体的加国华人,所关心的首要问题基本上还是生存问题。所以,第三圈人士的各种团体、协会和活动,许多都是围绕“在加国创业”这个主题,例如,最近新年举办的新年大型酒会、聚餐会,都吸引了数百人参加,参加者不少是生意刚刚起步,想通过参加活动来拉客户的人士,或者是想做还没有开始做生意,想通过聚会活动来了解情况、结交朋友的人士。第三圈人士活动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各种同乡会或者同学会。这也体现了新移民的心态,刚到他乡不久,环境不熟悉、人也很寂寞,同乡会同学会的交流活动乃排解寂寞的一条途径,比起其他娱乐休闲活动而言,这还是一条最不劳神费心、并且非常廉价的交流活动。
但作为第一圈的、加国出生的或者移居加国已有年头的华人,所关心的问题已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生活的品质问题了。许多人纳闷,为何中国人在加拿大办的协会或网站全是大陆新移民办的?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对于身处第一圈的CBC,办的协会或网站基本上都不是用中文而是用英文来交流了。去看看加拿大中国青年运动协会(http://www.ccyaa.com/)、多伦多太极学院(http://www.taichi.ca/)、多伦多中国舞蹈团(http://www.chinesedance.com/)、加拿大武术学院(http://www.wushuinternational.com/)的网站,你会发现,这些网站基本上全部是用英文撰写的,尽管里面的图片人物都是黄皮肤黑眼睛还有中国人的影子,但他们的交流语言显然不是汉语了。另外,从内容来看,这些机构的主题的是娱乐休闲、生活品位的问题,而不是找工生存的问题。
但是,本文作者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第一圈的华人,虽然已经很难用汉语来交流,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已没有炎黄子孙的心境。事实上,“本是同根生”——在我本人与这些身处第一圈的华人们的有限的交流之中,仍确实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依然有强烈的认同感,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迅速腾飞的今天。事实上,正如前述,第一圈和第三圈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的根本,也许不是在于语言和文化,而是源于生存的状态。马克思所言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个观点没有错。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第一圈和第三圈加国华人之间即便存在着某种相互不买帐、相互冲突的情形,这也不会是长期的。因为,随着中国大陆移民移居加国的时间越长、英文的长进越大、融入本地文化越深,就必然改善自己的生存的状态。加国华人群体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应在这一片多元文化的天空下,共同磨合得越来越默契。
今天是中国的农历大年初一。作为新年的愿望,笔者认为,哪怕加国华人这样的三个华人文化圈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圈内的人士,也应当抛弃前嫌,共创加国华人的美好未来。为此,笔者呼吁,各个圈内的华人,理应跨圈交流:一个圈内的华人群体不妨也邀请另一个圈内的人士参加本群体的活动。
笔者的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大陆移民朋友们乘这个新年周末之际,不妨去参加一下一年一度的多伦多农历新年庙会活动(参见网址www.torontocelebrates.com)。这个活动大概主要是由讲英文的华人圈举办的,因为整个网站没有中文版,尽管当中的图片大都是华人面孔。但它作为一项弘扬中华文化的娱乐活动,我们只要是中国人,去捧捧场、助助兴,应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