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飛鳥心情----旅加札記
送交者: 從良小黑 2004年02月02日16:30:36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從加拿大回來好久了,一方面是因為在離開的期間,公司里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等着我去完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看了太多的東西吧,腦子裡竟是一片空白。而現在,這些記憶幾乎變成碎片,我心痛,我無奈。於是硬着頭皮,寫下當時的思考。不是為炫耀,而是怕忘記。

1、出師不利

我應該靜靜地離去。

一時衝動,那天居然在網上發布了將要出遊的消息,實在失敗!其實這不過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旅行,結果到臨走的時候,卻有很多朋友和我道別:QQ、MSN Messager、手機短信……,甚至都已經到了機場,還接到小明從日本打來的告別電話,整個氣氛被弄得好像飛機就要失事。30歲的時候,真怕這些煽情的東西,以至於等飛機的時候,看着一推車的行李、看着樟宜機場的浮華,感覺還真有點孤單了。孤單其實也好,至少可以一個人作決定。就像另一個朋友打電話說的----你就一路上好好享受孤獨吧!對,享受孤獨,這感覺讓我想起許巍的歌,叫完美生活。

然而願望是完美的,現實卻是殘酷的。當孤獨真的籠罩四周,卻發現原來完美心境就像美女、幸福一樣,只不過是一種傳說。

終於起飛了。

飛機從新加坡沿着亞歐大陸的東岸北指白令海峽,然後再回頭向南,一直游離在大陸的邊緣(想必這樣飛也許是出於安全的考量吧,即使出了狀況,我們也不會離開陸地很遠,便於搜救)。窗外永遠都只能看見同溫層的雲,像好多好大的棉花糖。美麗的海岸線,都隱藏在雲層下面。旅程漫長、單調、睏乏而又無法入睡。空嬸兒巨丑,食物難吃!索性讀書解悶。隨手一抄,卻是《Lonely Planet》,挺好的書,不懂為什麼叫這個爛名字,拒絕閱讀!閉眼回憶往事,卻發現自己記憶力竟然出奇地好!多少年以前陳芝麻爛穀子一般的傷心事,一股腦都非常清晰地再現眼前……。

揮之不去的鬱悶。感覺如同被罩在彌天的大網裡。不知道是否每一個獨行的人都曾經這樣鬱悶過。人在路上,身單影只,不能痛飲,不能找個理由麻痹自己,也不能編故事,因為這時候給自己編的都是難受的故事。所以我開始默默地去習慣這無邊的鬱悶,開始強迫自己數小羊。小羊一向可愛、善良。真希望它們能讓我就這樣昏昏睡去……。終於,當400,000多隻小羊像我招手的時候----Vancouver 到了。

要下飛機的時候腳腫了,好不容易才穿上鞋。起身,背起重重行囊,走出機艙,走出機場,深深地呼吸異國的空氣,很想土土地大喊一聲----Canada,俺來了。

2、Vancouver的陽光

Vancouver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三面靠山,一面臨海,正是中國傳統式的風水寶地,連續多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美麗的洛基山擋住了北方的冷氣流,因此這裡氣候宜人。而相距並不太遠的Calgary,則因為在山北,就會冷很多。最早是因為修鐵路,才有了Vancouver這座城市。之後這裡曾經被1886年的一場大火毀於一旦。重建工作歷時四年。

“坐在城中望雪山。”----有一本旅行手冊是這樣介紹Vancouver的。很愜意。可能是因為出生在北方的緣故吧,我對雪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當看到被雪覆蓋的潔白世界,心裡就格外地舒服。可惜到達Vancouver的時候正值一年裡最熱的季節,周圍的山上已經看不到雪。然而倒也不壞:比起此時故國的京城,彼岸的這裡空氣清新,清風徐來,陽光明媚,天空湛藍!四周那些盛夏里的樹,雖然看不出紅楓之國的絢爛,卻也能綠出很多層次。舒適的環境讓人在旅途的壓抑感被一掃而光,於是我忘記疲憊,戴上墨鏡,背起相機,徜徉在Vancouver的陽光里,在大街上……。

走過Downtown,我感到親切。

最繁華的Robson St.商鋪林立,人潮洶湧。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妖精,從繁華里靜靜穿過,看周圍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有一種用相機拍下周圍所有面孔的衝動。街角的玻璃牆清澈如水,我站在那裡拍下自己在牆上映出的影像作為經過這座城市的證據。一對guy從身旁走過,其中一位只穿着一件T-Back,渾身塗滿了銀粉抵作衣裳。周圍行人紛紛側目,但沒有人做出嘲笑的表示。繼續前行,路過一家Starbucks,進去要一杯Mocha和一塊Cheese Cake,加幣七塊半。當我掏出一張100塊的鈔票遞給服務生時,他卻沒有零錢找我,於是很友善地對我笑笑說,沒關係,算我請客好了。我很吃驚地看着他,他說,真的,朋友。很多天以後,我依然記得這杯咖啡是如此醇厚芬芳。

走過Stanley Park,我感到和諧。

那裡面積和Downtown幾乎相同,正對着English Bay。海灘上的遊人或悠閒地曬着太陽,或慢跑,或騎着單車遊蕩,很多野鶴在水邊找魚吃。一位老大爺,脫光了差不多所有的衣服,整齊地疊放在一旁,坐在那裡看書。最吸引人的是一位亞裔血統的小伙子,很耐心地用手把很多石頭碼在一起,就像一個個小石頭人站在岸邊,引來無數人觀看。他有非常好的平衡感和很沉靜的心態,沒用任何粘合劑,就把好幾塊滾圓而無稜角的石頭很快疊放起來而不散落。環繞Stanley Park有一條臨海的車道,一時興起,我居然選擇徒步走過,結果腳疼、腰酸、肩膀腫。

走過Granville Island,我感到恬靜。

那是一座坐落在城區裡的小島。乘小渡輪上島,要兩塊錢。我喜歡那裡到處散步、飛翔的海鳥,有成群的孩子們和它們一起玩耍。空氣里是海的腥氣、遠山的清新以及鳥屎的臭味。自由市場裡貨品豐富,還提供咖啡座供人們休息。一個姑娘在那裡動情地演奏小提琴,聽了一會兒,原來是維瓦爾迪的四季。極有穿透力的聲音!近聽不吵,遠聽不散,很地道!她面前的牌子上寫着要為去紐約的朱麗婭樂音學院籌集學費。我不知道她是否能達到那所最有名的音樂學院的要求,可是我祝願美麗的姑娘一路走好!離開的時候天色不早,夕陽照着寧靜的港灣,光艷的顏色讓我感動。遠處的小提琴姑娘還在演奏,咣咣咣,琴聲鏗鏘,吱吱吱,琴聲悠揚。

更多的感覺我無從言表。那是靜靜停泊在harbor里的無數遊艇,是走過Grouse Mountain時從樹叢里跳出來的梅花鹿和棕熊,是Castown路旁蒸汽鍾里吱吱作響的氣流,是UBC校區金毯子一般的草地,也是Capilano索橋上情侶們纏綿、淫蕩的情話……。

這是一座生生不息的城市,一切卻毫不紛亂。這裡沒有很有名的的歷史遺蹟,但是這裡讓人心曠神怡。這裡不是夢開始的地方,卻讓我有家的感覺。

離開Vancouver之前,一對夫婦帶着他們還不會說話的小囡囡載我來到位於Richmond的Fishman Wharf 。一抹很有生命力的朝陽正照在清晨的碼頭,漁民們忙着從船上卸下新鮮的鮭魚和龍蝦,空氣里瀰漫着各種海鮮產品淡淡的氣味。那情景讓我頓時興奮,趕緊抓起相機一通狂掃,最後終於得到一張比較滿意的作品。據說那裡的夕陽更是絢爛,可惜我沒能等到。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認了。

3、昔日輝煌的Montreal

為了省錢,我從Vancouver到Montreal搭乘WestJet公司的夜航。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一架非常破舊的波音737,途中沒有食物供應。為了不讓大家感到吃虧,航服人員巨熱情!先說英語,再說法語,並且每小時供應一次飲料。可是如果你睡着,就會被省略。每次空嬸兒過來,都很正式地拿單子記:“Any drinks for you, Sir(敢喝點啥啊,大哥)?”----一口地道的加拿大魁北克腔兒。“Tomato juice(洋柿子湯).”----我一點也不覺得有面子,我餓,要吃東西。飛機進入Quebec省領空的時候,全體航服人員把講話的語序作了調整----改成先說法語了。一共5杯飲料下肚,Montreal到了。

和我想象的有些不同。因為之前聽說這裡是世界第二大法語城市,也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感覺這裡應該是繁華的大都會,原來規模卻只是中國的一個中等城市。然而這裡的確曾經繁華,坐地鐵的時候就能感到。乘搭Montreal地鐵可以到達城市裡差不多所有的重要地點,這種完善的公交系統,要歸功於70年代蒙城曾經舉辦的奧運會。不過也正是因為那次奧運會,花掉了太多的錢,並且此後的若干年裡,政府疲於維護那些公共設施,加上後來的魁北克獨立運動讓很多投資人把資金撤離了這片前景不明朗的地區,導致蒙城乃至整個魁北克省經濟一蹶不振。如今加國的經濟中心已經變成了Toronto,使Montreal多少帶上了一絲失敗者的哀傷----弱者總是讓人同情。可是我相信這是一座堅強的城市。

和Vancouver不同,住在Montreal的幾天裡,都一直是陰霾的天氣。我有點懷念Vancouver的陽光,然而這並不影響我對這座城市的好感。Vancouver吸引人的是那裡絢爛與溫柔的統一,Montreal則是厚重的文化氣息和法蘭西後裔們的優雅生活方式。

蒙城是藝術的殿堂!

你應該留意那些街頭流浪的藝人,他們是很專業的藝術家!其實他們並不是很缺錢,他們自己出CD、用IBM Thinkpad手提電腦。但是他們並不介意流浪的生活方式。經常能在街上看到各種各樣的的演奏者----排簫、風笛、小提琴、Saxophone、以及印地安土著使用的一些傳統樂器。甚至我看過一個老哥用大提琴流暢地拉長段的solo,用我一位專業大提琴師朋友的話講,敢用大提琴拉solo的人,是需要實力和勇氣的。還有一次在地鐵站,我遇到三個小伙子演唱頗有難度的Hotel California。曾經在泰國曼谷聽另外一支樂隊翻唱這首歌的時候,我深刻領會到成語如喪考妣的含義。可是這一次,當Eagles招牌似的吉他過門響徹車站,車站裡所有的人立刻鼓掌!每年的夏天,Montreal都會舉辦國際性的爵士樂節,全世界的爵士樂好手都會聚集一堂,互相交流,可惜我到達的時候,節日剛剛結束。

音樂只是藝術的一個側面。Montreal的建築同樣讓我沉醉。如果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Montreal那些街頭、地鐵車站裡不經意的建築裝飾,即使不是富麗堂皇,也都滲透着藝術的涵養。哪怕是幾個色調的搭配,幾塊裝飾磚的堆放,都可以看出是經過仔細推敲的。城區很多非常破舊的牆壁,往往被人似乎很隨便地畫上幾筆,頓時滿壁生輝!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區要數Vieux Montreal。那裡距離河灣很近,是全城最古老的街區,保存了很多百年以上歷史的老房子。走在那裡狹窄的街道上,感覺就像在巴黎(我沒去過巴黎)。《Lonely Planet》對這一帶每一座有名的建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還定義了一條環形的步行路線,沿着它就能走遍所有值得欣賞的建築。或者也可以花25塊錢搭乘舊式的馬車,馬夫們都能講流利的英語,由他們帶你參觀,一定別有一番風味。記得千萬要看的是叫Basilique Notre Dame的大教堂。那曾經很多年來都是北美最大的教堂,著名的歌星Celion Dion就在那裡舉行婚禮 。參觀的時候,我被裡面夢幻一樣的藍色所震撼!壯麗的建築無言地記載着昔日的繁華,想必這裡曾經發生過很多值得傳頌的故事。不過比較鬱悶的是,我在教堂里拍了一張照片,回到獅城的若干天后,居然在一家拼圖店裡看到一模一樣的照片,感覺吃了別人的剩飯,頓時索然無味。

Vieux Montreal留住的是黑暗的舊社會,奧林匹克公園則是當代的歷史紀錄。這裡有當年奧運會的主會場,由於種種原因,這裡成了Canada最大的豆腐渣工程,所以很值得看看。其實這是一座非常雄偉的建築。會場旁邊是高高的Quebec Tower,它也是Montreal的標誌性建築。塔上面的懸索拉住會場上空的頂棚,整個造型據說是一隻魁北克怪獸正俯視着一潭池水。 理論上,懸索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把頂棚整個拉起來,可實際上由於設計不合理,即使不拉起來的時候,高空的強風也經常把那些蒙布撕碎。

另外,市區里還有一條街叫Denis,號稱蒙城的三里屯,華燈初上的時候那裡做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狀,有時間的話,也是不容錯過。

優雅的城市裡生活着優雅的人群。走在Montreal的大街上,人們都是彬彬有禮。每次我打開地圖查找路線的時候,總有熱心人過來很耐心地向我講解。又如在店裡買酒,店主都會很客氣地詢問你的預算,然後耐心按照你的價格要求向你介紹各種酒的特點。

法國人的後代們還繼承了祖先愛喝咖啡的習慣。有人告訴我這裡的咖啡是北美地區最好喝的。俺是窮人家的孩子,北美沒怎麼轉過,不知道這話是否屬實。不過確實這裡滿街都是咖啡館。而且在隨便一家很不起眼的咖啡館裡花上兩塊錢買的一杯很便宜的咖啡,都要比Starbucks什麼的感覺要好。來之前我只喝過加奶泡的意大利式Cappuccino,來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有加白巧克力的French Cappuccino和加了Vanilla的English Cappuccino。真是劉姥姥進蒙特利爾了。

傳統上,歐洲幾個農業國的食物都還能吃。像意大利人的麵食和甜品,丹麥人的乳製品,德國人的啤酒和鹹肉。而法國人這方面似乎聰明一些,所以這些東西法國人做得都不差。既然來到蒙城,自然可以吃到很正宗的法式食品,前提是要有足夠的銀子。但如果是和我一樣的深山窮漢,也不妨選擇在街上那些小咖啡館解決吃飯問題。可以說每一家的湯和沙拉都是好吃而又有營養的。更不用說那些誘人的麵包店,每次經過的時候,我都有點走不動。和東方人相比,洋人吃飯還是太不講究了。這裡有一家全城有名的鹹肉店,招牌菜就是兩片白麵包中間夾上幾片據說是特製的鹹肉,倒是能吃。

在Montreal的最後一天,忽然感覺異常疲憊,索性在舊街上找了一家很小的咖啡座,靜靜地坐上半天。那裡非常寧靜、安詳。偶爾幾個警察和周圍辦公樓里的職員進來買咖啡,還有幾個年輕人在旁邊的桌子打牌。躲在角落裡,看人來人往,心潮如水。

4、Quebec City一日游

Montreal向東, (Trois River & St. Lawrence River) 兩河之濱,有小鎮----魁北克城(Quebec City),這裡依山而建,易守難攻,是古時候的要塞和商港,也是今天北美地區保存最好的石頭城。

Canada Coach的大巴寬敞明亮,清晨從Montreal出發,三個小時就到達Quebec City。風急天冷,趕緊就近找一家咖啡店,灌一碗熱湯。忽然想起風雪山神廟一段里背着丈八矛夜奔的林沖,不禁黯然傻笑,趁着濃濃暖意,趕往Upper City。

仔細看過那塊能顯示海拔高度、溫度、氣壓,能作為指北針,能預測天氣變化,居然還能顯示時間的Sunnto Victor手錶,確實是在2003年。可為什麼滿街的人都穿着中世紀的服裝?經過詢問,了解到原來這裡正是每年的新法國節,如此打扮,為的是紀念當年法國殖民者在這裡登陸。此情此景令我肅然起敬!我佩服他們有自己民族的骨氣和傳統!不知道如今在中國,我們還保留了多少屬於自己民族的傳統。也許當我們過春節的時候,也應該穿上屬於我們自己民族的衣服。

節日裡的Quebec City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為吸引遊客,當地的旅遊局指派了很多專業的藝術家,混在人群里,於是經常有人在鬧市里突然停下來,劃一塊場地,開始很有水準的清唱,或是來一段輕快的短笛,還有的人,就伴着音樂翩翩起舞。於是整條街跟着興奮,於是我也跟着開始揮舞我的長炮短槍……。可貴的是這裡的居民並不牴觸我的裝備,每當鏡頭指向他們,大家都很合作地擺出各種造型。

一位姑娘身着鯨骨長裙,正在樹蔭下訓練一群孩子擊劍。她身材修長,面目清秀,舉手投足英武異常。我不禁看得有些痴狂,也忘了照相,回過神時,發現周圍竟有30隻色狼正注視着那裡。她的同伴靜靜地坐在街邊的門檻上,不知為什麼,好像不太高興。我過去問那姑娘,能讓我拍張照麼?她看了看我手中的400毫米重型長炮,略有遲疑,於是問:“為什麼是我?”“你漂亮。”我厚顏無恥地說。她笑了,花枝亂顫。終於我儘量調整呼吸,試圖平靜地拍下這張照片,回來發現,還是虛了。做人要厚道,不然拍不好照片。

一些當地的居民這時扮成火槍隊,在河邊為大家表演換崗儀式。雖然他們體態肥碩,姿勢笨拙,但都十分敬業。看他們對着天空鳴槍賀禮的陣勢,感覺好像還真的又回到從前。

走出沸騰的人群,登上Quebec山崗,周圍驟然清冷。我被眼前的童話般的建築群所震撼。那些色彩斑斕的房子,過去只在我四外甥的積木里看過,沒想到居然是真的。在那裡靜立良久,心中格外安詳。之後我專門下山,走近那些房子,感覺還是山上好,距離產生美吧。

夕陽落下,我準備回程。路過一座集市的時候,發現那裡有很多種當地的小吃,什麼煎奶酪、火雞串,自家制的火腿片等等,看上去十分誘人,一塊錢就可以嘗一樣。索性換了一大把硬幣,沿着各個食攤依次吃過去,終於飯飽。充實的感覺又讓我再次想起梁山好漢。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代,定上山落草,眾兄弟每日切10斤熟牛肉,打40角酒,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何其痛哉!小城的傍晚燈火闌珊,每家咖啡屋和酒館都擠滿了歡呼雀躍的人們,那熱鬧的氣氛讓孤獨的旅者熱淚盈眶。我後悔沒有安排在這裡留宿,不過我會再來。

不來Quebec City,就不算來過Canada----我說的。

5、Toronto匆匆路過

坐了7小時車,我來到Toronto。

下車後準備直奔Niagara大瀑布,就隨手打了個電話給Torcan,電話里傳來的是絲毫沒變的大連普通話:“同去。”於是我在China Town的Dandes路上找了個最顯眼的地方死等,其間3個乞丐過來要錢,還有位韓國大媽直接用韓國話問路----據說我長得很韓流,屬實傷自尊了。

半小時,Torcan到了:和上大學時一樣的身材,沒長。前鬍子後辮子,藝術!打開墨綠色福特車門,副駕上坐着一位美女----咱姐----他媳婦兒。一路狂奔。我怕出事,沒敢話太多。路上空曠,旁邊就是美麗的Ontario Lake,湖邊的別墅看着很腐敗。

瀑布到了。人不少。開出很遠才找到停車位。終於見到這個世界最大的瀑布,真棒,水特多!老天爺也真有些不公平,明明這個瀑布是在兩國交界,結果偏偏米國人想看的話,還要到加拿大這邊才好看。我不喜歡米國人,所以活該。這裡有些開發過度了:各種設施一應俱全,靠着河邊還有一個巨大的賭場,很煞風景。想象當年如果是窮山惡水,這裡會非常美麗。不知道用什麼話來形容這個瀑布。所有介紹加拿大的旅行手冊一定不會錯過這裡,我想不需要再補充什麼。比較可惜的是由於水氣太重,最後拍出來的照片,基本上都是慘不忍睹。瀑布下有彩虹號遊船載人到離瀑布很近的地方淋水,感覺和洗澡差不多嘛,還要穿雨衣,於是我們三人都沒甚興致,閃了。

回來的路程是Torcan的福特執行最後的歷史使命,第二天他們就要換嶄新的本田了,可惜我無福消受。歸途中福特的保險槓竟然被跑掉。三個人在高速路上小心翼翼地下車收拾,真是驚心動魄。深夜的時候,Torcan坐莊請客:海蟹、龍蝦、游水鱺,我對在腐朽淫糜的資本主義世界裡暗無天日的生活終於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吃完的時候感覺一個服務生比較帥,於是Torcan夫人給他留了小費。

Torcan來加國有些日子了,終於開始了欣欣向榮的生活,下次再去的時候,我就能去他們的house折騰了。經常看着他們兩口子在店裡上神兒,作很幸福狀。我猜那一定又是在想如何布置新屋子了。他們的Pizza店很棒,餅特多。

第二天本想去看看CN Tower和天虹體育場,結果被另一位熱心的老哥把我劫走,狂侃。雖然沒看到風景,不過我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想,情意無價。

6、回航

天空中沒有翅膀,而我已飛過----泰戈爾說的吧?在從Vancouver返航的班機上,突然想起了這句。獨行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只鳥(飛禽的意思,請勿念成罵人的那個河南讀音)。

回到新加坡之後,立刻跑去裕華國貨買唐裝一件。很貴,也很難有機會穿,不過覺得買了心裡踏實。

這一年的夏天就這樣過去了。

附:加國旅遊點滴:

《lonely Planet》是非常有用的旅行手冊。各種信息很詳細,如果有條件,出遊之前可以從圖書館借一本。

加拿大夏季陽光充足,溫度又不高,所以反而很容易被曬傷,一定要準備大量防曬霜。

最好帶一付墨鏡,有條件的話,一定要買帶偏振鍍膜的,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那裡最方便的旅行方式是租車,如果有國際駕照,很划算。

假期的時候,很多大學的學生公寓對外出租,價格便宜也還算乾淨、舒適。

在加拿大如果是正式的餐廳吃飯,一定要給小費。一般10%即可。

Vancouver的Richmond地區大部分都是華人,那一帶基本可以使用華語進行日常交流。有名的Fishman wharf周末的清晨漁民會比較多,更好看一些。從那裡出海,可以看到鯨魚,那裡的落日也很有名。

從Montreal的Chinatown周末都有旅行團去看大瀑布,價格很便宜,一定要提前訂好。Montreal和Quebec City溫度差別挺大,去玩的話,多備件衣服。

在Quebec省,Monteal當地居民還能講英文,不過其餘的地方,就會有很多居民只能講法語。

北美地區的國內航班好像都不提供食品,上飛機前記得自帶。不過飲料還是管夠的。

想看圖文版的朋友可以看這裡:
http://www.forever911.com/cdb/viewthread.php?tid=8847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懵懂的大學(之九) :關於如何追女孩
2003: 懵懂的大學(之十) :不愉快的周末
2002: 《重歸伊薩卡》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