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移民后的读书及发展问题 |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9月13日18:48:17 于 [加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
我刚刚移民加拿大时候,带着国内的风风火火、浮躁与虚荣降落在这片土地上,下定决心朝MBA方向发展。我的表兄不忍看我们栽跟头,就发动了他从美国MBA毕业又工作几年移民加拿大的一对夫妇来做我们的思想工作。他们都是已经在美国有规模的公司当过经理,但最终都放弃了这条道路程,来到加拿大转行计算机领域,一切从头学起。后来从其它渠道我又直接间接遇到几个MBA有相似经历的人,有的人在美国毕业于仅次于哈佛大学的名校却找不到工作,MBA能找到工作就算成功的了。在多伦多电脑培训学校,一名不相识的女生与她的同学们谈她在美国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的单词量、语言水平没有问题,可是文化背景差异还是无法消除,老板总说我死板,只会照着他说的做,没灵活性和创造性。我自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洋人的行为习惯,听不出老板说话的言外意话外音、暗示意图。而下面的洋人员工又耍什么花招的都有,真让人头痛。在这样上下挤迫的工作环境中我意识到文化背景的鸿沟是我们第一代移民难以跨越的。所以我下决心走到技术道路上来。" 我举的这个例子,本意不是评论MBA专业发展问题,而是希望大家到了加拿大以后,新移民上学前,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读书学习也要先看清市场才好,否则一步走错,将来经济负担沉重。别的不说,如果几年内还没有汽车、房子,你也就不可能在加拿大安居乐业。我在这里不是打击朋友们的崇高求学理想,而是在周围环境中看得多了,既考察了经过几年、十几年奋斗?quot;老移民",也看了更多的新移民一两年来的发展,有人迅速发达,有人处处受阻,自然产生了一种务实的观点。因为工作关系,我结识了很多我们大陆人奋斗出来的企业家,他们的共识是,北美是一块扎实的大地、公平的大地,务实肯干的人就定能成功! 这地方你得去适应市场,不能让市场适应你。这是一片适者生存的土地。举例来说,加拿大的制衣厂里的女工有研究生、博士生一点不稀奇,工资低得可怜,又累得要死。博士扫地、刷盘子的也大有人在。相反我们的邻居房东,英语不好,学历不高,在国内就是普通模具工人,但是他在加拿大却拿到了7万加元的年薪。全家靠他一个人的工资过的舒舒服服,标准的西方中产阶级收入。技术工人拿到这样的工资,在加拿大是很正常的。其实高学历不一定拿高薪,即使大学生毕业后找到政府部门、银行这样的职员工作,年薪也就是三四万加元,并不高。北美真正高工资的还是那些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资甚至高过管理人员。所以说北美是一片扎实的土地。 与国内不同的是,加拿大的工会十分厉害,工会能够有效保障工人利益。邻居房东说他加入了他们厂里的工会,即使经济不景气,老板也解雇不了他,因为有工会保护。而有知识有高学历的工程师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没资格参加工会。常常有人说,经济危机来临时,老板最先解雇的是MBA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而不是工人。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企业不景气最先下岗的都是普通工人。加拿大的工资行情,普通工程师年薪三四万,高级工程师工资也不过7万加元,和技术工人工资一样多。这里只有计算机行业工作人员工资较高,起薪五六万,第二年成为Senior可拿七八万,项目经理则可能在十万以上。 还有一点也须考虑的是,也许你的学历越高,你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越小。加拿大很多从欧洲过来的大陆人,因为欧洲是非移民国家,难拿身份。他们很多人有博士学位,由于学历太高又被称"没有北美工作经验"之缺陷,在加拿大找不到好工作,还有人试图千方百计隐瞒自己的高学历(在老板眼里,他们是overqualified)。原因很简单,或者是雇不起,或者是没必要。让老板雇佣一个工资挺高,经验很少或干脆没有北美工作经历的人,他是不肯的,加拿大老板很务实。这一点也与国内刚好相反,现在的国内企业、机关似乎大有人才攀比的心理,招收人才的水准节节上升,门槛越设越高,其实真有那个必要吗?尊重人才是必要的,但将高级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装点,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标榜,硬撑门面,不又是一种追求形式主义、满足虚荣心的表现吗。国人总是喜欢搞攀比,弄得人们心态日益虚荣,行为日益盲目,大脑膨胀两脚发飘。提醒新移民如果抱这种心态来北美,八九要栽跟头的。 诸位不要误解,我不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我也不是一个实利个人主义者,何况中国人向来有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传统美德,这是创造我们民族辉煌的动力。我的观点是,国内来的人,首先须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摆脱盲目,花些时间去了解北美,考察市场,再定出人生计划不迟。当你找准方向,真正确定了实际可行的目标,扎下去,努力取得工作经验,取得理论学识,靠自己的技术水平立足社会,你才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北美叫create credit。还是那句话,北美是一块扎实的大地、公平的大地,务实肯干的人就能成功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