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wy (22), 信區: OnTheRoad
標 題: 回國感想之食篇
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今天同事想去中國餐館吃午飯,問我去不去,被我嚴詞拒絕。另外一個
狠理解的說:這廝才從中國回來呀。
不過我們在中國第一頓中飯,吃的卻是中友裡面的韓國石板飯。那叫一個
油膩。但是我們仍然強忍着時差的影響,全部消滅。當天晚上本來準備去
貴陽辦事處晚餐,但是我堂哥他們前一天才去過,遂決定去找雲南蘑菇吃。
滿滿一大桌子的菜,但是感覺一般:這也奠定了本次大吃行動的基調:大
的宴席都不好,只有小範圍的或者自己家做的不錯。不過回到家之後到我媽
的食堂—一個叫滇菌皇的地方的菌子是真鮮呀。去那都是火鍋,一般點
七到八種菌類,然後要一些豆腐,土豆片,各類蔬菜,極品。
黔菜精彩的地方不是大菜,大魚大肉之類,而是各類小吃,不過也有有名的
大菜—花江狗肉。以前花江是往黔西的必經之地,早上從貴陽出發,中午時
候正好到花江,可以停下來吃一頓狗肉然後接着趕路。最近修了一條高速路,
把花江繞過了,於是很多招牌店都搬到了關嶺,我們加上兩個同學四人就專
門開到關嶺,決定嘗嘗正宗的花江狗肉。今年是狗年,很多人發誓今年不吃
狗肉,我的一個同學也發誓了,不過她發的是:不吃認得的狗。跑到關嶺這麼
遠自然都是不認得的,於是也就百無禁忌了。話說我等一路顛簸到了關嶺,當
地人說最有名的是倪記。歐們很高興的過去,結果被告知:過年休息,不開門。
當時傻了,轉了五六家,最後終於發現一家開門的,也就不管他有沒有名氣,吃。
花江狗肉的吃法,還是一鍋肉燉在燒煤的爐子上。一家店好不好,主要就看蘸
水。蘸水主要是狗肉湯,胡辣椒,霉豆腐,然後蔥姜之類。所以蘸水的好壞,
取決於這些料的質量。我被告知說這家店蘸水不好,我倒是覺得已經不錯了。
但是這次吃的肉覺得不如幾年前吃的一次好。但是,炒的菜苔,煮到火鍋裡面
的青菜,全是當天現摘的。又甜又香,比什麼whole foods賣的菜是強太多了。
說到蔬菜,很多蔬菜都是美國,甚至北京沒有或者很少的,比如說這個菜苔。
還有蒜薹等等。
說說貴州的小吃,我最土,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學時候一分錢一個的絲娃
娃(音),做法是揉面,然後再熱鍋上一沾,就出一張薄片,用這個薄
片包上折耳根,酸蘿蔔,海帶等等等等,最後加上一兩顆黃豆,然後澆
上辣椒水,一口吞服,依賴於口袋裡面的錢,每次十到一百個不准。
時代進化到現在,一分錢的東西,現在是五毛五。我的最愛是這個,其他
人也有自己的肥沃瑞特。為酥匚戮擅危頤且恍腥俗ǔ倘チ私鷳稀?
這個飯店就是典型的黔菜小吃,黔菜一大特點是各類泡菜,最有名的當然
是酸蘿蔔,我的最愛是泡蒜薹。這回很遺憾,沒有吃到泡洋姜和泡蓮花白,
這兩個,也是相當的好吃。現在還流行厥根粉,聽名字應該是用蕨菜做的。
褐色,做法是先用開水燙翻,然後用涼水泡,再然後加醬油,醋,辣椒,
蔥姜蒜等等,那是相當的滑溜。經典的涼菜還有就是涼拌折耳根,我最喜
歡吃的是泡了兩個小時以上的,因為那時候味道全部進去了。在家吃了好
多山折耳根—就是野生的,不是養殖的,可能別的地方人吃不慣,會覺得
腥,於我卻是完美之極。
小吃的另一類就是各類米粉,米皮。在北京,少有新鮮米粉,都是干的泡
開來做的。在貴陽,米粉都是當天作的。這回吃貴陽有名的叫花溪王記
牛肉粉—by the way, 老乾媽辣椒就是花溪人做的—忽然覺得也一般。但是
隨後跑到遵義去,他們的特產叫做一味鮮羊肉粉,紅油,羊肉湯,粗粉,
絕了。還有就是肖二娘豬肉米皮,湯全是用新鮮豬大腿熬的,那是相當
的鮮美。遵義還有其他無數好吃的,可惜我吃完花江狗肉受涼拉肚子,
無福消受亞。
忘記提另外一道大菜了,凱里酸湯魚。酸湯是用凱里當地野生的小西紅柿
煮的,其他還有什麼料就不知道了,總之不是傻酸,是很香的酸。喝一碗
感覺好舒服。魚是黃辣丁,好像是從烏江打上來的,尖頭,鯰魚之類。煮
進湯裡面後就魚味配上酸味那是相當的特別。還使用一種叫木姜油的東西
放進蘸水,增加一種香味。吃完魚之後放進菜,別有滋味。
家裡面的飯其實是最好吃的,白菜不加任何東西煮湯,好甜呀。蒜薹炒
臘肉,炒菜台,炒樅菜,小米蚱(音),自家熏的香腸…說到這個香腸
也蠻有意思,明明是古人為了生活而想出來的保存肉的方法,現在竟然
是人間美味。早上吃點甜酒粑,或者烤點黃糕粑—再by the way唱歌走
音的就有外號叫黃糕粑—或者加白菜煮點二塊粑,這在還有一種新粑叫
做厥粑,也是從蕨菜做出來的。炒肉很好吃。這些家常東西,才是至尊
無上呀。
現在大餐館的包房一般除了大桌子吃飯,還有麻將機,卡拉ok之類,所以
請客就包個房,從下午就可以開始玩,然後吃飯,吃完接着玩。不過大餐
館的才可就差了一些。雖然也有一些覺得不錯的,大部分不過敷衍了事,
就不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