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跟帖
科邪教父于光遠之五:“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續二)
送交者: 亦明_ 2022月08月04日07:19: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科邪教父于光遠之五:“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續一)亦明_ 於 2022-08-04 07:18:17

參考文獻

 

1于光遠:《人生九十感言》,《民主與科學》2005519-20頁。

 

2】董輔礽:《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19861228日《經濟學周報》。

 

3】齊翔延、劉與任、胡冀燕、劉世定:《實踐·探索·開拓·發展——于光遠傳略》,見《經濟日報》主編:《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傳略 (一)》,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462-517

 

4】于光遠:《關於茶文化的一次對話》,見于光遠:《吃·喝·玩——生活與經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100-103頁。

 

5】劉道玉:《中國當代的亞里士多德——悼念于光遠先生逝世》,見劉道玉:《珞珈野火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339-341頁。

 

6】馬家駒:《勇於探索的經濟利學家于光遠》,見孫連成、林圃主編:《中國當代著名經濟學家》第1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80頁。(註:該書雖然在1985年出版,但其《前言》卻寫於19834月,于光遠的論文目錄截止到19819月,所以馬家駒的文章大約在1981年完成。)

 

7】蘇紹智:《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于光遠》,19861228日《經濟學周報》。

 

8】鄧力群:《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 傑出的理論家 ——在紀念張聞天90誕辰學術計論會上的報告》,1990831日《人民日報》第4版。

 

9】廖蓋隆等主編:《毛澤東百科全書》,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年版772頁。

 

10】該書在1986年擴充了一倍,以《于光遠著作目錄 1937-1986》為題、以“三無”的形式重新“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主義建設科學研究組”的名號不見了,其《前言》中說該書的編寫人員有“齊翔延、胡冀燕、劉與任、劉世定、胡敬萍、屈真、楊曉英、塗一力、胡松岩、曹蘇平、邱遙等同志。”

 

11】劉士定、胡敬萍:《于光遠學術思想討論會召開》,《馬克思主義研究》19871301-302頁。

 

12】王曉中:《中顧委開于光遠的生活會》,《炎黃春秋》20131226-33

 

13】新華社電:《于光遠同志逝世》,20131016日《人民日報》。

 

14】佚名:《中央黨校副校長龔育之在本報座談會上強調批判偽科學的意義重大 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精神共命運 希望更多人支持和參與保衛科學精神的義舉》,1995818日《工人日報》第1版。

 

15】李力研:《超級諾言——對〈柯雲路新疾病學〉與〈中國氣功九大技術〉的批評》,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版89

 

16】《原中顧委委員、經濟學家于光遠今晨去世》,2013926日《北京青年報》,見胡耀邦史料信息網,2013926日。

 

17】柳紅:《三本書的命運(之三)》, 2009413日《經濟觀察報》。

 

18】于光遠:《初識陳伯達》,《讀書》1998627-36頁。

 

19】王凡:《和于光遠先生聊黨內秀才》,《同舟共進》20131238-43頁。

 

20】于光遠:《再說陳伯達》《天涯》1998586-89

 

21】于光遠:《我的故事》,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246-249

 

22】于光遠:《我的編年故事:1939-1945(抗戰勝利前在延安)》,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23】陳曉農編纂:《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版87-88頁。

 

24】科作道也夫著、吳城等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地租》,三聯書店1958年版。

 

25】陳伯達:《近代中國地租概況》,見陳翰笙、薛暮橋、馮和法主編:《解放前的中國農村》第三輯,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775-809頁。

 

26】龔育之:《陸定一不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炎黃春秋》20061047-49頁;另見2006710日《學習時報》。

 

27】謝輝元:《一九四九年以前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史撰述的革命化》,《黨史研究與教學》20174102-112頁。

 

28】陳伯達:《近代中國地租概說》,晉察冀新華書店1947年版。

 

29】陳伯達:《近代中國地租概說》,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30】陶直夫:《中國地租的本質》,《新創造》193221-252-66頁。

 

31】田秋烈:中國地租的形式和性質》,見千家駒編輯:《中國農村經濟論文集》,中華書局1936年版76-95頁。

 

32】王毓銓:《中國地租形態之現況及其發展》,《中國經濟》193551-14頁。

 

33】王亞南:《中國地租總論》,《廣東省銀行季刊》194334107-126頁。

 

34】陳伯達:《哲學的國防動員——新哲學者的自己批判和關於新啟蒙運動的建議》,《讀書生活》1936年第49期《國防總動員特輯》453-455頁。

 

35Wylie, R. F. The Emergence of Maoism : Mao Tse-tung, Ch'en Po-ta, and the Search for Chinese Theory, 1935-1945.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36】邱會作:《邱會作回憶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2011年版917頁。

 

37】戚本禹:《戚本禹回憶錄》,中國文革歷史出版社2016年版393頁。

 

38】于光遠:《關於地租的幾個基本問題》,《學習》195021216-20頁。

 

39】衛興華:《關於資本主義地租理論中的一些問題》,《經濟研究》1956167-88頁。

 

40】于光遠:《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見于光遠:《碎思錄》,重慶出版社2003年版106頁。

 

41】何祚庥:《技術革命及其挑戰 從于光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兩大貢獻說起》,《科學文化評論》 2015656-61頁。

 

42】拉比托斯、渥斯特羅維查諾夫合著,李達、熊得山合譯:《政治經濟學教程》下冊,聿耕堂書店1933年版。

 

43】列昂節夫著、張仲實譯:《政治經濟學初學讀本》,新華書店1950年版。

 

44】于光遠、王惠德:《政治經濟學講座》,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1年版295-296頁。

 

45】于光遠、王惠德:《政治經濟學講話:關於政治經濟學壟斷前資本主義部分若干問題的通俗講解》,學習雜誌社1955年版194-195頁。

 

46】于光遠、蘇星主編:《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上冊,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142頁。

 

47】于光遠主編:《經濟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版1846頁。

 

48】陳北鷗編:《人民學習辭典》,廣益書局1952年版327頁。

 

49】衛興華、顧學榮主編:《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241頁。

 

50】駱耕漠:《馬克思論三種社會經濟關係的演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439-440頁。

 

51】徐光春主編:《馬克思主義大辭典》,崇文書局2018年版154頁。

 

52】王今朝編著:《政治經濟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106頁。

 

53】馬克思著,郭大力、王亞南譯:《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962頁。

 

54】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資本論(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832頁。

 

55陳征著,《〈資本論〉解說》第5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368-377頁。

 

56】洪遠朋:《〈資本論〉難題探索》,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510-512頁。

 

57】廈門大學經濟系《資本論講解》編寫組:《〈資本論〉講解》第6冊,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18-126頁。

 

58】張躍慶:《〈資本論〉概述》,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601-603頁。

 

59】霍華德、金著,顧海良等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1883-1929)》,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13頁。

 

60“All this would be highly embarrassing if Volume 3 of Capital were a work as finished in character as Volume 1 and had been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by Marx himself.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What Engels found, after Marx’s death, as the manuscript of Volume 3, was only a bundle of first drafts and notes from reading.”Emmanuel, A. Unequal Exchange: A Study of the Imperialism of Trade. New York, NY.: Monthly Review Press, 1972. p.391.

 

61】恩格斯:《馬克思,亨利希卡爾》,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392-404頁。

 

62】《馬克思致恩格斯(1862618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250-252頁。

 

63】佐藤金之郎、岡崎榮松、降旗節雄、山口重克編,劉焱、趙洪、陳家英譯:《〈資本論〉百題論爭(三)》,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474-541頁。

 

64】列寧:《土地問題和“馬克思的批評家”》,見《列寧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83-199頁。

 

65】列寧:《普列漢諾夫一伙人怎樣維護修正主義》,見《列寧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256-261頁。

 

66】關於中國對“土地肥力遞減規律”的批判,見梁錦康:《對“土壤肥力遞減規律”的錯誤批判》,19861210日《中國科技報》

 

67“This is the most demanding chapter in this book.”Fine, B. and Saa-Filho, A. 2016. Marx's Capital. London, UK.: Pluto Press, 2016. p.138.

 

68“Marx’s theory of rent i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of his economic theory, the one which has witnessed fewer comments and developments, by followers and critics alike, than other major parts of his ‘system’.”Mandel, E. Karl Marx. in Eatwell, E., Milgate, M. and Newman, P.eds. Marxian Economics.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1990.p1-38.

 

69 “Marx's own work was lengthy, inelegant and, above all, tentative. ” Gibson, B. and Esfahani, H. 1983. Nonproduced Means of Production: Neo-Ricardians versus Fundamentalists.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15(2):83-105.

 

70Ramirez, M. D. 2009. Marx's Theory of Ground Rent: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ntributions to Political Economy 28(1):71–91.

 

71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爾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34-237

 

72Howard, M. C. and King, J. 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rx. London, U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5. p.140.

 

73】于光遠:《劉少奇的兩次談話》,見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編:《話說劉少奇》,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233-236頁。

 

74】于光遠:《我的編年故事:1945-1949(迎接全國解放)》,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187頁。

 

75】君麟:《關于氏族和家長制》,《學習》19502123-24頁。

 

76】《讀者與編者》,《學習》19502411頁。

 

77】君麟:《什麼是對偶家族?它和群婚和一夫一妻制家族有什麼區別?》,《學習》19502415頁。

 

7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第一版序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29-31頁。

 

79】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7頁。

 

80】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8-12頁。

 

8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1頁。

 

82】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83】恩格斯:《卡爾·馬克思》,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15-125頁。

 

8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8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86】列寧:《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見《列寧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1-48頁。

 

87】蔡和森:《社會進化論》,民智書局1924年版2頁。

 

88“Morgan and Ancient Society hold a seminal position in and ongoing influence on the Marxist canon and much of anthropological, sociological, and historical thought.”Rose, S. W. 2017. Marxism and mode of production in the anthropology of native North America. Dialectical Anthropology 41(1):13-31.

 

89】《弗·恩格斯生平事業年表》,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727-766頁。

 

90】關於馬克思摘錄《古代社會》的具體時間,中共中央編譯局給出了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在18801881年間”(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521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49頁;《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572頁);第二種說法是在“約1880年夏-1881年夏”(見《馬克思畫傳》,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315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043頁);第三種說法是在“18815-18822月中”(《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業年表(18753-18835月)》,【85, pp.664-696

 

91】萊澤克·科拉科夫斯基著,唐少傑等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第1卷,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407-416頁。

 

92Fetscher, I. Karl Marx und der Marxismus: Von der Philosophie des Proletariats zur proletarischen Weltanschauung. München, DE.: R. Piper & Co. Verlag, 1967. pp.132-139.

 

93Rubel M. Friedrich Engels — Marxism’s Founding Father: Nine Premises to a Theme. In: Varieties of Marxism. Ed. by S. Avineri. Hague, NL.: Martinus Nijhoff,1977. pp. 43-52.

 

94Pascaleff, S. T. Friedrich Engels: The Other Marxist. Ph. D. Dissertation,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80.

 

95Lucas, E. 1964. Die Rezeption Lewis H. Morgans durch Marx und Engels. Saeculum 15:153-176.

 

96Krader, L. 1973. The Works of Marx and Engels in Ethnology Compared.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 History 18(2):223-275.

 

97Koranashvili, G. 1980. Morgan's Influence on Marx: The Question of Asiatic Society. Dialectical Anthropology 5(3):249-253.

 

98Koranashvili, G. 1982. Morgan's Influence on Engels: The Question of Asiatic Society. Dialectical Anthropology 7(2):185-190.

 

99Carver, T. Marx & Engels: The Intellectual Relationship.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3. p.145.

 

100Bloch, M. Marxism and Anthropology: The History of a Relationship. London, UK.: Routledge, 1983. pp.47-49.

 

101Levitt, C. Marx's Anthropology and the Problems of Evolutionism. In Marxian Theory and the Third World. Ed. by Diptendra Banerjee. New Delhi, India: Sage Publications, 1985. pp.47-59.

 

102】見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3Stern, B. J. 1928. Lewis Henry Morgan: American Ethnologist.Social Forces6(3):344-357.

 

104McLellan, D. Engels. Hassocks, UK.: Harvester Press, 1977.

 

105Patterson, T. C. Karl Marx, Anthropologist. Oxford, UK.: Berg, 2009. p.105.

 

106】于光遠:《馬克思論社會個人所有制》,《學習》19941123-32頁;收入《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六)》,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89-600頁。

 

107“It is nevertheless true that Marx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physiology, geology and, above all, mathematic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his life than he ever did before. He was also much interested in the beginnings of anthropology and enthused about the work of Lewis Morgan, a once much-respected writer whose scholarly reputation has not survived subsequent research. In the winter of 1880-81 Marx drew up with great care a hundred pages of excerpts from Morgan’s Primitive Society, excerpts later used by Engels in his Origin of the Family. What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Marx in Morgan’s book was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organisation of primitive tribes together with their communal property. Marx was uninfluenced by the Victorian value judgements that permeate Morgan’s work nor does he seem to have shared Engels’ great admiration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particular, he did not see any close parallel between primitive communism and a future communist society.”McLellan, D. Karl Marx: His Life and Thought.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3. p.424.

 

108“It suffered, however, from its dependence on Morgan, whose Darwinist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led him to posit a much too general scheme of evolution, particularly considering his almost total disregard for Asia and Africa. Given also that Morgan's ideas on primitive sexual promiscuity, group marriage, and the chronological priority of the matrilinear over the patrilinear gens are extremely dubiou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section on the family is the weakest part of Engels' book. More curious is his strict dichotomy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the specie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means of existence on the other. This is exemplified in his view that monogamy was "the first form of family to be based not on natural but o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in his contrast between natural selection in savage and barbaric society with new social forces that only emerged later, all of which seem to posit a most un-Marxist divis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the social.”104, p.37

 

109】列寧:《論國家》,見《列寧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59-76頁。

 

110】中共雙峰縣委員會:《蔡和森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10-113頁。

 

111Morgan, L. H. League of the Ho-De'- No-Sau-Nee, or Iroquois. Rochester, NY.: Sage & Brother, Publishers, 1851.

 

112Morgan, L. H. Ancient Society. Henry Holt & Co., New York, NY., 1877.

 

113“the passion of love was entirely unknown among them…… they were below this passion in its simplest forms.” 111, p.322

 

114“Men did not seek wives as they are sought in civilized society, from affection, for the passion of love; which required a higher development than they had attained, was unknown among them.”112, p.454

 

115】恩格斯:《關於原始家庭的歷史(巴霍芬、麥克倫南、摩爾根)——“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德文第四版序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246-259頁。

 

116】《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譯:《老修正主義哲學資料選輯 1輯:唯物主義歷史觀》第二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163頁。(德文原文見:Kautsky, C. 1882. Die Entstehung der Ehe und Familie: I. Hetärismus. Kosmos 12:190-207.

 

117】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45頁。

 

118《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321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430-433頁。

 

119】《恩格斯致卡爾·考茨基(18833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447-450頁。

 

120Kautsky, K. Die materialistische Geschichtsauffassung. Berlin, DE.: Verlag J. H. W. Dietz, 1927. p. 319.

 

121La société archaïque. Translated by Halie Jaouiche and Raoul Makarius. Paris: Anthropos, 1971.

 

122】王亞南:《〈人類婚姻史〉譯後贅言》,韋斯特馬克著,王亞南譯《人類婚姻史》,神州國光社1930年版;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123】葛光香:《鴛鴦愛情鳥形象成因探析》,《陰山學刊》2019315-18頁。

 

124Opie C. et al. 2013. Male Infanticide Leads to Social Monogamy in Prim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0(33):13328-13332.

 

125Lukas, D., and Clutton-Brock, T. H. 2013.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Monogamy in Mammals. Science 341(6145):526-530.

 

126張鵬、渡邊邦夫:《靈長類的社會進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27Martin-Wintle, M. et al. 2015. Free Mate Choice Enhances Conservation Breeding in the Endangered Giant Panda. Nature Communications 6:10125.

 

128】)Zhuang, L., et al. 2016. Or47b Plays a Role in Drosophila Males Preference for Younger Mates. Open Biology 6(6):160086.

 

129Toynbee, A. J. A Study Of History. Vol. I.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130“All the conclusions he draws are based on these facts; where he lacks them, he reasons back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available to him.” Tooker, E. Foreword to Ancient Society by Lewis Henry Morgan. Tucson, AZ.: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5.

 

131“No evidence has been presented of the prevalence of the Hawaiian custom in Asia or America, or of the intermarriage of brothers and sisters as a general custom. Neither is it necessary for the purpose in hand that such evidence should exist. This solution is founded upon the assumed existence of the Malayan system in Asia anterior to the epoch of the tribal organization; and if these together are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Turanian system, this system then becomes to some extent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both customs, as well as of the Malayan system in Asia.”Morgan, L. H. 1868. A Conjectural Solu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Classificatory System of Relationship.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7:436-477.

 

132Anonymous. Edward Smith Craighill Handy, Ethnologist, Anthropologist. The Washington Post, Dec. 28, 1980.

 

133“Lewis H. Morgan in his System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and his classical work Ancient Society misinterpreted the term punalua. We feel we should correct this error. Morgan, having misunderstood the word, proceeded to employ it as a term for an hypothetical primordial and universal form of Polynesian marriage. Then he universalized and compounded his error by naming stage 2, in a supposed sequence of marriage forms in human history, ‘the Punaluan.’”Handy, E. S. C., and Pukui, M.  1951. The Polynesian Family System in Ka - ' U Hawaii. Journal of the Polynesian Society 60(4):187-222.

 

134“Though no reputable anthropologist in this country or in America now accepts it, non-anthropological scholars do.”Fortes, M. Malinowski and the study of kinship. in Man and culture. Edited by Raymond Firth. London, UK.: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 pp.157-188.

 

135Semenov, Iu. I. 1965. The Doctrine of Morgan,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Soviet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 4(2):3-15.

 

136托卡列夫著、湯正方譯:《外國民族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57頁。

 

137】佩爾希茨等著、賀國安等譯:《世界原始社會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98頁。

 

138“to get one's knowledge of primitive society therefrom nowadays is like getting one's biology from some pre-Darwinian naturalist.”Lowie, R. H. Preface to Primitive Society. New York, NY.: Boni & Liveright, 1920.

 

139陶希聖:《〈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之起源〉序》,見李膺揚譯《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之起源》,新生命書局1929年版。

 

140】張蔭麟:《評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原載《大公報·文學副刊》193214日第208期,見李洪岩編:《素痴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215-223頁。

 

141林惠祥:《文化人類學》,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179-180頁。

 

142】張印淸:《陸懋德之治學方法》,《大學新聞周報》19354164版。

 

143】日知:《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與原始社會史上的一些問題》,《東北師範大學科學集刊》1956139-57頁。(註:關於蘇聯人拋棄摩爾根原始社會學說的過程,見:林志純:《原始群問題編年提綱》,《吉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73281-92頁。)

 

144蔡俊生:《論群婚》,《中國社會科學》19831143-162頁。

 

145徐國棟:《家庭、國家和方法論——現代學者對摩爾根〈古代社會〉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之批評百年綜述》,《中外法學》20022194-211頁。

 

146】童恩正:《摩爾根模式與中國的原始社會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883177-196頁。

 

147“IN considering the elements of a system of consanguinity the existence of marriage between single pairs must be assumed.” Morgan, L. H. Systems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of the Human Family. Smithsonian Contributions to Knowledge, Volume 17.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871. p. 10.

 

148】摩爾根著,張栗原、楊東蓴譯:《古代社會》,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828頁。

 

149】蔡和森:《社會進化史》,民智書局1924年版29-34頁。

 

150】王亞南:《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的起源》,《學習》19491228-29頁。

 

151“Hatte doch Morgan die von Marx vor vierzig Jahren entdeckte materialistische Geschichtsauffassung in Amerika in seiner Art neu entdeckt.”Engels, F. Der Ursprung der Familie, des Privateigenthums und des Staats: im Anschluss an Lewis H. Morgan's Forschungen. Hottingen-Zürich: Schweizerische, 1884. s.III.

 

152】池子華、吳建華主編:《中國社會史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00頁。

 

15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4】裴安平:《中國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國家和城市起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67頁。

 

155】毛澤東:《讀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談話》,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輯:《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22冊,1986年版560-574頁。

 

156】于光遠:《關於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問題的討論》,《經濟研究》1959719-51頁。

 

157】于光遠:《關於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問題的討論》,《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10-155頁。

 

158】于光遠:《關於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問題的討論》,見《于光遠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4年版1-45頁。

 

159】于光遠:《關於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問題的討論》,見王振中、劇錦文主編:《中國經濟學百年經典(中卷 1949-1978)》,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559-605頁。

 

160】仲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要是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一個中心問題》,《學習》19561123-29頁。

 

161】仲津:《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原載《學習》19574期,見仲津:《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學習雜誌社1958年版56-62頁。

 

162】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香港博智出版社2006年版。

 

163】駱耕漠:《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和價值問題:關於斯大林對本題的科學貢獻的研究兼評幾篇有關文章中的若干論點(初稿)》,中共中央高級黨校19575月版。

 

164】胡繩、于光遠、王惠德:《原始社會——〈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第八講》,《學習》19513824-26頁。

 

165】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11-32頁。

 

166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13. Berlin: Dietz Verlag, 1961.

 

167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16.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80.

 

168】馬克思著,郭大力、王亞南譯:《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讀書生活出版社1938年版48頁。

 

169】馬克思著,郭沫若譯:《政治經濟學批判——沫若譯文集之四》,群益出版社1947年版38頁。註:據郭沫若的自序,該書最早由神州國光社在1930年代初出版。

 

170】マルクス 著,豬俁津南雄 譯:《經濟學批判》, 東京:彰考書院昭和二十一年刊行,37頁。

 

171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3. Berlin: Dietz Verlag, 1958. p.62.

 

172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5.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5. p.90.

 

17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74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21. Berlin: Dietz Verlag, 1962. p.97.

 

175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26.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90. p.204.

 

176于光遠:《朋友和朋友們的書2》,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1-92

 

177】被蘇聯人誤譯所誤導的不僅是于光遠,而且還包括“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因為中文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也把它譯為“原始公社”(p.39, p.139, p.533)。而該局在13卷的卷首宣稱“在中文版的譯校過程中參考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文字。”

 

178】馬克思著,徐堅譯:《政治經濟學批判》,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23頁。

 

179】于光遠、王惠德:《政治經濟學講座》,三聯書店1951年版38-39頁。

 

180】于光遠、王惠德:《政治經濟學講話》,學習雜誌社1955年版6頁。

 

181】“家畜的馴養,引導到從原始社會的其他部落中分出了專從事牧畜的部落。這是第一個大規模的社會勞動分工。此時個別公社己各有各不相同的生產品了。在游牧部落則出現了牧畜業的生產品:毛、肉、皮等等。這便造成了各個部落之間發生交換的基礎。最初交換是進行於各氏族公社的長者之間;牲畜成為主要的交換品。交換起初是發生於各部落相遇的地方;交換起初不是進行於公社的個別成員之間,而是進行於各種不同的公社之間。”(列昂節夫著、張仲實譯:《政治經濟學初學讀本》,新華書店1950年版38頁。)

 

182“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註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還做得不錯。我高興我有象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恩格斯:《致約·菲·貝克爾(18841015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218-220頁。)

 

183】駱耕漠:《論商品和價值》,《經濟研究》19591061-79頁。

 

184】卓炯:《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0頁。

 

185】張卓元、張問敏、李秀珍:《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見《經濟研究》編輯部、《經濟學動態》編輯部編:《建國以來政治經濟學重要問題爭論 1949-1980》,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1年版132-164頁。

 

186于光遠:《我的格言和箴言》,東方出版社 1998年版62頁。

 

187】于光遠:《知識經濟的哲學與社會科學》,《太平洋學報》200113-7頁。

 

188】馮蘭瑞:《馬列所的危機》,見馮蘭瑞:《風光合是鷓鴣天》,出版信息不詳,2004年版115-129頁。

 

189】馮蘭瑞:《五問鄧力群》,《開放》2006722-26頁。

 

190】于光遠:《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代發刊詞)》,《馬克思主義研究》198311-6頁。

 

191于光遠:《馬恩嚴格區分公有社會所有”,不應都譯成公有”——一個在理論上具有重要性質的翻譯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19881284-294頁。

 

192Karl Marx. Zu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Okonomie: Manuskript 1861-1863. Karl Marx / 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 (MEGA). Zweite Abteilung: "Das Kapital" und Band 3. Berlin: Dietz Verlag, 1976-1982.

 

193】楊堅白:《論社會的個人所有制: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的一個理論問題》,《中國社會科學》1988319-28頁。

 

194】見《本刊編輯委員會》,《今日國土》20177期。

 

195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25.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87. p.121.

 

196】“肖傳國的槍手亦明(葛莘)寫了上百萬字文章攻擊我,已斷章取義地‘證明’我的幾十篇科普文章都是抄的,並自得其樂地要證明我的所有科普文章都是抄的。這本來只是騙騙不懂英文以及混淆科普文章與學術論文的人,以前我和別人都早就駁斥過,沒想到@潘海東 也將信將疑傳播謠言,讓人不能不再理一次”(見方舟子的新浪微博,2011-2-16 14:22。)

 

197于光遠:《關於社會所有制》,《學術月刊》199423-6頁。

 

19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982頁

 

19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488頁。

 

20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480

 

20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1頁。

 

202】張燕喜、彭紹宗:《經濟學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國社會科學》1999535-41頁。

 

203】齊翔延:《站在改革前列的經濟學家》,1983810日《人民日報》5版。

 

204】於明等:《我國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133頁。

 

205于光遠:《歷史上與當前中國的私有和公有——在中國私營經濟研究會成立暨研討會上的書面發言》,1993年6月24日《社會科學報》1

 

206于光遠:《歷史上和當前中國的私有和公有——紀念〈特區經濟〉創刊八周年》,《特區經濟》199396-8頁。

 

207】于光遠:《說左與“左”》,《于光遠經濟論著全集》第18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年版370-371頁。

 

208】曹煒:《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6頁。

 

209】于光遠:《馬克思認為要建立社會個人所有制》,見于光遠:《為企業家說話 對企業家說話》,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97-99頁。

 

210】林慧勇:《論馬克思社會個人所有制思想來源與內涵》,《學習與探索》1990358-66頁。

 

211】《于光遠給崔文華的回信》,見崔文華:《論社會所有制——傳統與科學社會主義在所有制方面的區別》,中國三峽出版社2003年版153-154頁。

 

212梅興保:《對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公有制設想的探討》,《經濟研究》19801048-52頁。

 

213】陳友康、羅家湘:《20世紀雲南人文科學學術史稿》,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39頁。

 

214】李光遠:《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公有”、“社會所有”、“個人所有”及其他》,《中國社會科學》199463-14頁。

 

215】李光遠:《“公有”與“社會所有”:向于光遠同志請教》,《學術月刊》19941214-18,36頁。

 

216】傅軍勝:《李光遠同于光遠商榷──馬恩著作中的公有”“社會所有個人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1995362-63頁。

 

217】烏傑主編:《中國經濟文庫:綜合理論卷》第一分冊,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版192-201頁。

 

218】紀軍:《導言:市場社會主義在東歐》,見紀軍:《匈牙利市場社會主義之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6-30頁。

 

229Horvat, B.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ssociationist Socialism: The Theory of Planned Economy. Ph. 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1958.

 

220Severson, R. F. The Yugoslav Economy: A Socialist Model.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1963.

 

221Bajt, A. Social Ownership—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in Self-Governing Socialism: A Reader. Vol. 2. Ed. by B. Horvat, M. Markovic, and R. Supek. White Plains, N.Y.: International Arts and Sciences Press, 1975. pp.151-163.

 

222Durasoff, D. Self-Management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Yugoslav Cas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h. 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78.

 

223Horvat, B.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 A Marxist Social Theory. Armonk, N.Y.: M.E. Sharpe, 1982.

 

224Estrin, S. 1991. Yugoslavia: The Case of Self-Managing Market Socialism.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4):187-194.

 

225】《卡德爾就南斯拉夫工人委員會問題答意共團結報記者問》,1957325日《參考消息》3版。

 

226】《卡達爾同布達佩斯工人代表談話 工人代表表示要保衛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制》,19561119日《人民日報》6版。

 

227】米·烏約舍維契:《南斯拉夫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經濟學動態》1962114-9頁。

 

228】江春澤、謝明干:《永恆的懷念:回憶同於老交往的時光》,見:胡冀燕、於小東、劉世定、韓鋼主編:《改革的黃金年華 我們眼中的于光遠》,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134-144頁。

 

229】《秘魯政府成立首批社會所有制企業》,197486日《參考消息》4版。

 

230】愛·卡德爾:《論南斯拉夫社會所有制》,《國際經濟評論》197812-7頁。

 

231】江春澤:《關於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與社會所有制——南斯拉夫經濟學界有關觀點簡介》,《世界經濟》1979445-49頁。

 

232】江春澤:《自願、民主、物質利益、逐步過渡——南斯拉夫在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方面的歷史教訓與經驗》,《經濟問題探索》1980184-89頁。

 

233】江春澤:《向社會主義過渡途徑的探索——試論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思想戰線》1980212-17頁。

 

234】張仲實:《政治常識講座:新民主主義社會》,《新中國婦女》1949330-31頁。

 

235】申景瑤:《求真之路——記一位經濟學家的人生旅程》,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115頁。

 

236】董輔礽:《談于光遠社會所有制和私有制的論述》,《經濟前沿》2003224-26頁。

 

237】張永慶、孫平:《馬克思的“濃縮版共產黨宣言”:〈法國工人黨綱領導言〉(草案)解析》,《前線》2015656-59頁。

 

238】于光遠:《給崔文華的回信》,1999210日。見崔文華:《論社會所有制-傳統與科學社會主義在所有制方面的區別》,中國三峽出版社2003年版153-154頁。

 

239】于光遠:《于氏簡明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辭典初稿》,《求是學刊》199763-13頁。另見《新鄉學院學報》19974期、《平原大學學報》19974期、《陝西經貿學院學報》19975期、《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712期。

 

240】胡繩、于光遠、王惠德:《原始社會——〈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第八講》,《學習》19513824-26頁。

 

24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第三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1190頁。

 

242】蔣德海:《原始共產主義制度不是公有制》,1989127日《社會科學報》2版。

 

243】龔唯平:《所有制範疇論綱》,《南開經濟研究》1992521-31頁。

 

244】于光遠:《關於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質的一些問題》,《新建設》195981-10頁。

 

245】龔育之、王志強:《科學的力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70-171頁。

 

24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哲學批註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506頁。

 

247】于光遠:《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國經濟問題》198311-10,18頁。

 

248】胡繩、于光遠、王惠德:《社會思想意識——〈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第五講》,《學習》19513526-28頁。

 

249】于光遠:《什麼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習它?》,《哲學研究》19562101-121頁。

 

250】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三·禮書第一》。

 

25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54頁。

 

252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2. Berlin: Dietz Verlag, 1962. p.127.

 

253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4.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5. p.120.

 

254】沃羅諾維奇著,李正樂譯:《人的創造潛力》,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79頁。

 

255】恩格斯:《斯致彼·拉·拉甫羅夫(18751112-1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61-164頁。

 

25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57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39. Berlin: Dietz Verlag, 1968.

 

258“ererbte Fähigkeit bes, der Tiere, in bestimmten Situationen ein nicht bewusst gelenktes, aber richtiges.” Habermann, M. Duden: Standardwörterbuch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Dudenverlag, 2002. p.502.

 

259山東電視台:《老馬嘶風——于光遠》,2004102日首播。

 

260】胡繩、于光遠、王惠德:《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第一冊,學習雜誌社1951年版11頁。

 

261】胡繩、于光遠、王惠德:《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5頁。

 

262】于光遠、蘇星主編:《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18 頁。

 

263】方舟子:《我與轉基因關係的一點聲明》,新語絲20041213日新到資料。

 

264龔育之:《新民主主義·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共黨史研究》1988114-27頁。

 

26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6年修訂第三版。

318頁,2005年第五版344頁,2016年第7329頁。

 

26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6年修訂第三版384頁,2005年第五版472頁,2016年第七版451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反送中運動”的策源地“香港教協”即
2021: 黑鳥比風更快是怎樣實現的?
2020: 馬悲鳴:有關美國的幾本易讀書
2019: 三把“軟刀”剔解中國亂局!
2019: 三把“軟刀”剔解中國亂局!
2018: 數學:應用和樂趣 (修訂版)
2018: 心腦一體化架構圖——作為本博有關聯性
2017: 彭運生談藝錄(87)
2017: 中國餐桌上的文化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