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0多年沒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真正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前三十年,至少有兩項醫藥學和化學方面的科研成果可以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或化學獎,一項是人工合成胰島素,一項是青蒿素(沒有完全統計,寫博客即興而寫)。之所以沒能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真實的情況不是人家不給我們,是我們堅決不要!(我剛剛查了有關解密文件)!
那個時候人們認為諾貝爾獎充其量只是帝國主義國家以金錢為目的的一個獎項。我們不應該接受這樣的獎項。這確實是真實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時代重視階級有別和階級鬥爭,強調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反對個人英雄主義,主張不為名,不為利,因此,那個時候的很多重大科研成果不主張發表,或不主張在國際雜誌發表...
曾有秘密文獻記載,當時的諾貝爾獎委員會曾主動要求中國申報諾獎(曾寫信給王應睞教授,請他推薦人工胰島素獲獎,但王應睞教授需要上報,需要得到高層批准,結果高層堅持不能接受資產階級以金錢為目的的獎項!)
改革開放的後30年,指導思想一下子改了,但人們的工作精神也改了,注重個人利益,結果人們的心也浮躁了很多,一改前三十年那種踏踏實實辦事情的工作作風,先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搞863計劃(筆者搞了7年863計劃),跟蹤人家的研究...後來意識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了,就有了973計劃,這個時候筆者已經不在國內了...後來又意識到諾貝爾獎是一種榮譽,一種象徵...就興起了各種各樣的人才計劃...包括把一直主張中國應該申報諾貝爾獎的楊振寧等在內的各類人才可勁兒往國內拉...
所以,中國真正想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時間沒多長!充其量在這後30十年才變得有意主動追求諾獎...結果還不錯,文學獎得了兩個,和平獎得了一個...
因為自然科學獎方面直到97年的973計劃才真正調整好方向,所以抹去前30年,剩下的就沒多少年了,是不是?所以中國不是得不到諾貝爾獎,如果以現在的經濟社會條件,換上前三十年那幾代人的科研精神,估計十年之內必能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