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思維與世界”
“思維與世界”的話題,是範例最感興趣的焦點之一。思維與世界的關係,是範例體系的來源。我有些新的想法,來補充和解釋思維與世界的一些概念。希望有所幫助理解。
在書裡,我曾經提到,範例是“思維對思維的思維”的結果。也許有人會說,看來“雙”還沒有玩夠,又開始了玩“三”麼?其實這都是遠遠超過“玩”的思考,更不是無聊地羅列數字,讀完全文後,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邏輯與意識,是思維二個方面,可以粗略地認為是大腦左右半球的不同功能。邏輯代表“量”的發展;意識代表“質”的確立,或賦值的結果。思維對思維的思維,這句話中提到三次思維,讓我從前往後逐一編號(“哥德爾符號”的方法)。這樣我們就有:思維一;思維二;思維三。下面再敘述時我要提到這些數字,以便明晰。讓我從後往前敘述,從易到難,這樣解釋比較幫助理解。
思維三,指的是思維的“結果”。舉例:“阿爾法狗(AlphaGo)”,讓我簡稱它為“阿狗”。IBM深藍的機器人戰勝了世界象棋大師。這是一個事實,既結果,已經被公認了。思維二,指的是思維這一“功能”。也就是說,阿狗都幹了些什麼?答:阿狗是用來下棋的。功能就是回答這個問題。思維三,指的是“質點”和“價值”的建立。首先必須說明,質點和價值,是同樣重要的。這個質點和價值的建立,不是一次而是一個反覆的過程。什麼是質點,就是我們的大腦的一個半球,通常是“右半球”,憑藉感覺,意識到一個“某物的概念”的形成。比如說,IBM公司的阿狗設計者,在頭腦中產生了一個,“計算機可以通過編程來下棋”的結論。什麼是價值呢?就是“賦值”的過程。這個工程師經過反覆思考,認為自己這個主意,“計算機可以通過編程來下棋”,是可行的,應該繼續思考下去,此後,這個想法就是這個工程師的工作了。應該說明的是,“質的確立和賦值”,誰先誰後呢?我認為,這是一個“雞與蛋”的問題。而且我認為,這個過程是反覆中完成的。應該強調的是,思維一的“賦值過程”,包含“價值和超驗價值”二個部分。超驗價值,在哲學中屬於價值的形而上部分,特此說明。
在所有的關於我們世界的概念中,數學自然數或有理數的前三位,123, 的哲學意義最大。可以這樣解釋,1或一,代表了“質”的確立,就“相對”本質的確立”:“1 = 相對”。非一與一的關係,屬於“邏輯”部分,既是“賦值的完成”,既2或二,的確立。3或三,是“量”化的完成。任何現象界的事物,都具有量的特徵,這一點也可以參照康德和黑格爾的理論。
在哲學認識論上講,一的形成,質的發現,屬於感覺。二的形成,或延伸,屬於理性既邏輯思維功能的形成。三的完成,屬於理性的成熟,既“大腦左半球”的成熟。將123,或一二三的關係釐清,屬於“悟性認識”,將大腦左右半球通過“胼胝體”連接起來,既也是哲學最後或最高的認識方法的結果。
如果我們將這些哲學本體論的概念和數學的思想運用到對我們世界的看法,我們就很容易過渡到我們有“兩個世界”的看法:既“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質和賦值事物的存在,僅僅在“微觀世界”;而“質”的拷貝和“量”的存在,僅僅在“宏觀世界”。而在這二個世界的背後,我稱為“背景”,是兩個世界的來源,既“雙絕對”,“絕對之絕對”。
我不過是想說明,“範例體系是絕對真理”,這個命題,不是臆想,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隨意的玩笑,而是有根據的,而且證據確鑿。當然,價值的認識需要智力。價值越大,所需智力要求越高。比如人的生命有什麼價值呢?一個事實是,自殺者從來不是哲學家。因為哲學家尋找的智慧,就是通過思維來把握世界。他們最終發現“思維 = 世界”(巴門尼德)。這就是哲學家從不自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