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何为世界一流大学 zt
送交者: DDTDDT 2002年03月22日17:19:1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大高教所编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一书中关于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师资简介,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特推荐给大家,供讨论时参考。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

一所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社会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反映出该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而三大社会功能的基础则是学科建设。因此,学科建设是关系学校全局,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因其办学传统而各有所侧重,表现出自身特色。但由于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经济的需要,因而在学科建设上又表现出一系列共同特征。

(一)拥有一批一流水平的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均很优秀(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分布在一流大学之中。牛津大学一个化学系就拥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他一流学校的最佳学科亦有相似情况),正如哈佛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那样:样样都要办得出类拔萃,把已有的各门学科都办成第一流。虽然要完全达到这一目标是困难的,但其整体学科水平很高,有一部分学科,首先是基础学科居世界领先水平却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有些学科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已臻世界一流水平。援例如下:
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学,古典文学,数学,化学。
剑桥大学:物理,化学,经济学,生物学。
哈佛大学:商业管理,政治学,化学,哲学。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教育学。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语言学,物理,生物。
伯克利加州大学:原子物理,化学,生物,人类学。
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学,天文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
康乃尔大学:农业及农业科学,医学,旅店管理,政治经济学。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哲学,理论物理,天文,化学。

(二)学科建设上的共同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有较为齐全的学科体系,有基础厚重、实力很强的传统学科,也有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而且在学科建设上无一例外地走了一条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路子,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交叉、整合的趋势。

1.学科门类较齐全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覆盖面非常广阔。这与一流大学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培养“通才”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有关,也是一流大学关注当今一切重大问题,并力求为之作出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同时也是顺应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趋势(对学科建设则表现为综合化),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互相包孕、蔓生的结果。
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图景》一书中指出:“科学乃是统一的整体,它被分为不同的领域,与其说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这说明,自然本身并没有分裂成分属不同学科的实体,为了研究之便,才被肢解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对象。这种肢解虽有一定的局限性,却深化了人类对客体的认识,进而由分头掘进而达贯通。学科间相互依存、渗透、促进,形成了群体发展的趋势。当今,任何重大工程、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协同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就形成了学科齐全的特征。
哈佛大学以国际政治学为核心,设有20多个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所),该学科设置的课程多达215门,几乎囊括了世界各个地区和全球主要问题的研究;伯克利加州大学致力于全球共同关注的一切重大问题。如果学科水平高反映了一流大学学科的“精深”,那么学科密集则体现出其学科建设的“博大”。一流大学一般都有10多个甚至30多个学院。有40多个甚至80多个系。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专业多达100多个,课程达7000多门,如学生在100多个专业中仍选不出中意专业,还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新专业。东京大学的学科则基本上囊括了当今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
总之,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广是深的前提,深是广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2.基础学科强大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科学理论对于技术乃至生产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先导作用。这是由于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开掘进入微观层次,自然规律的表现超出了人们凭借直观所能把握的范围。这就使得科学(包括源于实验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成了现代技术的源泉,雷达、激光、超导、微电子、核能等技术即为基础科学的物化。一流大学整体学科水平高,主要是由于拥有了实力雄厚的基础学科,这是学科发展的源泉。

3.交叉、新兴学科多

本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的触角快速地向更广阔的未知领域伸展、探索,人类知识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如此形势,一流大学在原有学科范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分别对传统学科实行强化或停办。如1938年,麻省理工学院砍掉了一些水平不高的和已经陈旧或发展不大的专业,同时开设了大量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这些学科位于“当采层次”,处于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交点上,有旺盛的孳生力和众多的生长点。注入了这些新鲜血液,学科群体就显得“年富力强”,生机盎然。近年来,一流大学中许多新兴的跨学科专业已经独立设系,并拥有特定教员,与传统学科一样
,成为正式的科研、教学组织。
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现已成为一流大学与时俱进、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手段。下面将近年来新兴学科发展迅速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生的部分专业列出,其中一些专业就名称而言已使人耳目一新,以此管窥一流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的一斑:农业与环境化学,资源经济学,生物发射学,生物统计学,比较生化学,法理学与社会政策,地貌建造学,科学逻辑与方法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光学,范围管理学,视觉设计学,能量与资源,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医学人类学,森林科学,荒原资源学,木材学,天体病理学,天体生理学,医学物理学。
从一流大学能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新兴专业来看,都具有牢固的学科基础,即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石,又有应用和影响的范围,同样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本科学生专业来看,这类新兴专业也很多。
在新兴、交叉学科中,涉及到科学研究最前沿领域的往往是一些启迪思维的方法学一类的专业。如伯克利加州大学设置的“科学的逻辑与方法论”专业是博士生培养专业。该专业配备有研究生顾问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人,招收的学生却不足10人。教师的学科领域包括:数学、哲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经济学、商业行政、统计学等学科。
有些一流大学还开设了“科学前沿”这一类课程。目前,这类课程主要是为高程度学生作为选修课开设,随其发展又有可能萌出新的学科。这些课程关系到三个种类的知识前沿:(1)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最近发现和突破;(2)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缘,两个或更多学科与技术相互作用的领域;(3)在科学与人类事务之间的前沿,包括使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一流大学在传统的专业中增设新课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设新的专业,充分利用其师资力量进行跨学科、专业的教育,都旨在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

(三)学科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

本世纪40年代后,科学技术新的革命浪潮冲击着人类世界的各个领域。在飞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及人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面前,传统学科走过了一条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发展道路,由此而产生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同传统学科相比,新兴学科有更宽广的开采领域,更多的生长点,因而更富有活力。
学科建设能够产生共同效应。学科的结合合理,它就会像一个生命体一样,围绕一个总的发展目标,在各组成部分之间,发生互动、共生的作用。学科建设只有合乎各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形成生机盎然的、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的学科群体。
科学技术发展呈整体化趋势。交叉、渗透、综合、汇流等概念反映出这一趋势。所谓交叉,渗透,是指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产生有机联系,由此建立的学科所培养的具有人文意识和工程技术意识的人才,才能在解决现代重大的工程和社会问题中发挥作用。
总之,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例如,科学的整体化规律决定了大学学科建设的综合化目标,要求学校重视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建设;技术的科学化规律决定了理工结合的目标,要求学校重视技术科学学科群的建设;科学采掘由宏观向微观深入以及带头学科转移的规律,决定了以微观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学科的主导地位;科技与生产的一体化规律,决定了大学功能的扩展和开放式大学模式的提出,等等。

2.主观因素

一流大学所具有的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是其学科建设保持一流水平的主观因素。不少一流大学正是凭着这种意识,经过几代人的披荆斩棘,而从单一的农学院或工学院成长为今日的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科性研究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开创未来”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体现的是一种“永占先机,力争上游”的精神,这种精神为一流大学所共有。如此,一流大学往往能抓住发展机遇,与时代并驾齐驱。MIT即为一典型例证。麻省理工学院原是一所工学院,且偏重于实用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MIT发现理科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即开始筹建理科。1930年,康普顿来校主政,提出“没有第一流的理学院,就没有第一流的工学院”,建立了独立的理学院,延聘著名的科学家任教,加强理科本身的研究工作,从此结束了理科的配角地位;与此同时,MIT又强调所有的工种都要有深厚的物理基础,实行理工结合。二次大战后,该校又进一步重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建立起与理学院和工学院地位相当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配以第一流教授(现在,MIT的管理学院和经济系、语言系等闻名世界,在学科评比中曾名列全美第一)。同时,该校还建立了交叉学科综合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以推动各学科领域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的结合,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成长。
如今,MIT又在致力于发现新的、甚至是下一百年新的前沿。它认为,不这样,就无法保持其领先地位,虽然下一百年新的前沿究竟在哪里目前无法确定,但发展当前所需要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它们与科学技术及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交叉领域,显然是正确的。
与MIT的高瞻远瞩一样,其它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也都在致力于未来的探索,力争成为未来的主人,其通向未来的战略共同点则是:开发、建立更多的新兴、交叉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

师资,是一所学校构成的最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师资水平即学校水平。哈佛大学的前校长科南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师资水平、结构以及师资聘用、培养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

(一)师资水平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荟萃了一批各个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人是本国的科学院院士,有的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从事着人类最尖端的科研工作,其中一些人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牛津大学:著名的学者培根曾在该校从事科学实验和讲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薛定锷曾在牛津大学任教;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意耳曾在这里执教,并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物理定律;诺贝尔奖获得者希克斯(经济学)、波特(生物化学)、延伯根(动物学)等都在牛津大学执教、工作过。
剑桥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卢瑟福、约翰·汤姆森、狄拉克,历史学家特里威廉、生物学家克里克和沃森都曾长期在此执教。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这里创立了著名的经济理论。剑桥大学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千人左右,其中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百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哈佛大学:曾聚集了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学者。诸如西·斯·皮尔斯、威廉·詹姆斯、乔治·帕尔默、乔治·桑塔娜、乔赛亚·罗伊斯以及英国著名学者罗素等。斯坦福大学:曾聚集了一批世界著名的教授。他们是植物学教授W·R·达德利、地质学教授J·C·布兰纳、教育学家E·P·卡博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斯坦贝克等。
麻省理工学院:在1700余名教师中,有科学院院士74人,工程学院院士93人,诺贝尔奖获得者8人。“控制论之父”维纳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伯克利(加州)大学:在1500余名教授、副教授中,曾获诺贝尔奖12人,曾获普立策奖6人,186人为美国科学院院士,60人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9人为40岁以下最杰出的科学家,17人获得“年轻研究学者总统奖”。

(二)师资结构呈倒三角形

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由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担任教授、副教授,教授人数往往高于副教授,教授、副教授之和又大于助理教授、讲师之和,在师资结构上呈倒三角形,现将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师资结构情况列表如下。
学校名称 教 师 人 数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讲师
哈佛 861 571 924
伯克利 1022 246 263 21
斯担福 642 205 279
麻省理工 700 240 220 280
加州理工 185 31 40
康乃尔 765 388 355
普林斯顿 300 50 200 60
耶鲁 559 269 422
注:本项数据采自威斯康辛—麦迪逊分院的统计资料。教师人数中尚有“其他”类,此处略。
从表中各校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来看,一流大学的这种教师结构有助于形成教师整体上的高水平。这一结构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科研工作有很大关系。

(三)教师聘请、任用方面的优势与特点

世界一流大学面向世界选聘教师,凡世界公认的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无不设法聘而用之,在这方面一流大学具有一般学校难以企及的优势。在培养、任用年轻教师方面,一流大学也有独到之处。

1.延聘一流教师的优势

(1)校长有名人效应
一流大学的校长多由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学者或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担任,其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筹措办学资金,二是罗致好的教师。这些校长运用自己的声望和学术界、科技界的密切联系,以及广纳学界精英的胸怀,再借助学校的其他优势,往往能成功地使一些世界公认的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荟集于校园之中。如威瑟斯庞、詹姆士·麦科什、伍德罗·威尔逊之于普林斯顿大学;惠勒、迈克·赫曼之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卡尔·康普顿之于麻省理工学院;格里斯沃尔德之于耶鲁大学;等等。
这些校长除了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外,还具有对不同学派、观点兼容并蓄的胸襟;甚至还有对某些教师的怪诞行为予以宽容的雅量。如威瑟斯庞校长在给图书馆增加的新书中,有很多是他论敌的著作;威尔逊校长在任期间,有一位教师举止乖常,经常站在讲台上讲课。一次淋雨后,竟只穿着裤衩就开了课。这在本世纪初简直是无法令人容忍的,却没有妨碍他在普林斯顿执教40年。“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让土壤而可致其高”,一流大学的校长,
正是凭着容纳百川的胸怀、崇高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校其他优势,方能建立起世界一流水准的教师队伍。

(2)经济实力强
一流大学较之一般大学往往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一校常拥有数亿或10亿美元以上的年度办学经费。这是一流大学用优厚待遇吸引杰出教师来校任教的物质基础。约瑟夫·享利是继富兰克林之后美国最有名的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用高薪和一幢住宅的代价将其聘为物理学教授,双从剑桥大学、莫斯科大学以相同方式挖来几位著名的数学家;加州理工学院以同样方式请来了冯卡门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请来了维纳教授。东京大学一度曾用年度教育经费的1/3聘请外国一流学者来校任教。这类现象在一流大学中常见不鲜。斯坦福大学每年从校产收益中拔出数百万美元作为礼聘学术名流的聘金;麻省、伯克利、普林斯顿等学校都有此类专门经费。

(3)优越的治学、研究环境
一流大学除了优厚的物质待遇,其优越的治学、研究环境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浓郁的人文精神。一流大学历史的悠久,在往昔的岁月中曾为社会各个领域培育过许多英杰,学术泰斗、科技翘楚、文化名流、工商巨擘、政界领袖多出自其门下,由此蓄积、孕成了一流大学浓郁而芬芳的人文精神,凡校园中人无不浸润其中。这对以治学、研究为业的学人有很强的感召力。
各类英才荟萃之地。一流大学的各学科带头人,多为世界级的专家、学者。这会产生磁石现象,吸引来更多的一流学者。因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杰出人物相聚在一起,对于各自专业竞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而形成了一流大学师资力量强了更强的“马太效应”。
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一流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如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技术和宇航中心,普林斯顿大学的核加速器、佛洛斯特研究中心,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等等。这些实验室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其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辉煌记录,令众多学者心向往之。
此外,一流大学还占有一些天时、地利,即所在的自然环境比较宜人。

2.任用教师方面的特点

(1)严格的聘任、晋升制度
一流大学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师资,订有严格的教师聘任、晋升制度。例如,哈佛大学坚持、完善了半个多世纪的“非升即走”的教师聘任制,其意图简单、明确,即“为了使学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从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的标准是:在国内,是否在本专业中已露了头角;副教授升正教授:在全国是否成为第一流的权威。正教授还分一、二、三、四、五、六、七级,还有特级教授,到第四、五级晋升时,则要求成为国际上的第一流权威。一些教师因为不是最优秀而落聘离校。一流大学在教师的聘用、晋升方面的制度不尽相同,但“严”字当头则是其共同特征。

(2)让年轻教师带研究生
一流大学的教师必须既搞科研、又要教学,而且对其科研能力的要求严于教学。在培养、任用年轻教师方面亦是如此,刚进学校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带研究生搞科研。学校此举意在用带研究生的办法训练、提高年轻教师的研究能力。伯克利加州大学对此掌握得最严格,年轻教师走上讲坛后必须带研究生,不带不行,这成了伯克利不成文的校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另一条规定是不允许新教师与老教授合作搞科研、写文章,以保护年轻教师的独创性。

(3)防止“近亲繁殖”
某些一流大学在选择师资时,定下了不留本校博士生做教师的规定,伯克利加州大学从50年代开始实践,尽量从不同学校如哈佛、麻省、普林斯顿等大学选择青年教师。伯克利此举有效地防止了教师的“近亲繁殖”,对激活教师的学术思想,提高科研水平功效显著。这种做法被其它大学仿效。

(4)访问学者多
1991~1992学年,在美国大学中进行教学研究工作的外国学者总数达到62148人,不少访问学者在一流大学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其中,哈佛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访问学者人数过两千,分别为2433人、2136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