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要知道分子还是要知识分子?
送交者: 霍建荣 2002年07月17日17:46:2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要知道分子还是要知识分子?

——从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两个节目说开去

在6月11日召开的中科院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明确提出:未来基础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力争在我国本土孕育出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成果。恰好在6月18日至19日清华大学举办的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上,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到了清华大学,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也在其中。目前在4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李远哲、崔琦6位华人科学家。这使我又想起那个话题——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何时才能有我国“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想起社会上的一个新名词——知道分子。

“知道分子”这个新名词是王朔创造的,以此来讽刺知识分子。他认为知识分子不如叫“知道分子”,因为知识分子其实没有什么创见,不过是书读多了,抄人家的东西多了,就以为天下的事都知道。幸运52节目主持人李咏曾称他的那些选手为知道分子,可能是在赞赏他的选手们知识丰富、知道得多。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两个节目都是以知识竞赛为内容的娱乐性节目,都在选拔“知道分子”。两个节目以其诱人的大奖、知识挑战的刺激,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并以其较大的影响力和大奖引导着人们的观念。但这种引导中也包含了误导。

误导之一就是知识的功利性。这两个节目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诱人的大奖,“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通过这两个节目就演绎成为:知识就是大奖。一次戏想:如果这两个节目能永久办下去的话,我就不用让儿子上大学了,专攻两个节目的考题,以在幸运52和开心辞典拿大奖为生得了,因为上大学,毕业了有时还找不到一份工作。比尔·盖茨创造了不上大学也能发家致富的奇迹,也使人们对知识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了,这从报考专业的倾向、择业倾向都可以体现出来。但我们国家目前仍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都还依赖于国外,没有一批沉下去、俯下身的科研人员,这种现状就难以改变。我国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等支持项目,都旨在鼓励优秀青年坐“冷板凳”,去掉浮躁心态,不要急功近利。

误导之二就是“知道得越多越好”。现代社会,知识学科很多,还有许多边缘性学科,要想了解所有学科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但两节目的考题无所不有,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来考你,内容十分广泛,胜于百科全书,这也就误导人去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容易博而不精。这对学生尤其不利,误导学生向“知道分子”奋斗,向“博”士奋斗,使人误入歧途,那真是误人子弟了。从这个角度讲,两个节目不如“三星智力快车”节目好。

诚然,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性节目,知识性比较强,在引导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方面发挥了作用。两节目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结合,使人们在娱乐中了解、掌握了许多知识,使人们感觉有知识是一种快乐,能享受“知识竞赛”的乐趣,还可以拿大奖,鼓励人们学习。但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思考:我国目前需要知道分子还是需要知识分子,需要“博”士还是需要博士?每个人是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推波助澜还是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尤其新闻舆论机构,更应当深思。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中,从1900年的量子理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开始,我们熟悉的空调、洗衣机、电视、微型计算机、维生素、青霉素、拉链、圆珠笔、机器人、因特网……哪个是中国人创造的呢?100个中只有断手再植、杂交水稻、人工合成胰岛素、乙肝疫苗、五笔字型、三峡工程等6个!我们既使“知道”一切,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既使都是“博”士,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又有什么值得满足的呢?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