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女士爱思考很好,但你这个帖子里的想法和建议我认为并不成熟或不得要领。这两天很忙,没空一一讨论,今天先批两条。
“1。高校和科研机构明确等级和相应职责。明确以FACULTY为主其他人员辅
助的格局。FACULTY和TECHNICIAN和秘书办事员归入不同的系统。
(高校中纯教学和科研教学性的教职也要区分。没有能力作科研的教授副教授,可
改成INSTRUCTOR,专业教学,但待遇要折,评职称上也要打折)后两者
不可以参加职称评选,他们由FACULTY雇佣,来去自由。FACULTY的
职称提升一定要满足一定要求,如发多少文章,等等,绝不能搞成现在这样的滥竽
充数,一定要宁缺勿滥。不要搞定量的名额限制,谁达到标准谁上。”
现在国内不少高校已有规定,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不能评高级职称(相当于faculty)。人们说国内"教授多如狗",好象前面还有一句"博士满街走"。这么多博士生,都是按科研教学型的人才培养的。你怎么从中挑 a few good men 出来做科研教学里型的教职员呢?你讲根据"发多少文章"。这不正是目前人们在谴责追求文章数量是助长剽窃和其他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吗?我认为应该讨论一下关于竟争机制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譬如,博士生毕业做讲师,怎样从十个讲师中选一个最优秀的出来做教授。要搞定量的名额限制,否则这十个人肯定都会成教授。
“2。精简人员,提高待遇。FACULTY的工资提到十万一年。科研辅助人员的
工资从FACULTY的科研经费中出,这样可以防止人员膨胀。少一点人,但待
遇有保证,绝对强过一大堆人没精打采混饭吃。但FACULTY和学校的CON
TRACT要五年一评,(同行评议),不合格者下岗。
这两条目的在于控制FACULTY的质量,科研主导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同行评
议的公正性就有了保障。”
高工资不能保证高水平。我在做学生时问过我的导师一个问题:在美国,科学对社会和经济贡献这么大,为什么教授和科学家收入并不高?他回答:“如果教授的收入太高,就不能保证每个从事科学的人都是热爱科学的,科学的水平就会下降”。各种各样的人会为钱而来做教授做科学。另外,教授的主要收入是来自经济学上的“二次分配”。教授高收入在经济学上是讲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