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一部2017年由芬蘭導演阿基考瓦瑪基執導的” The Other Side of Hope”
非常棒的電影,Rotten Tomato 評為四星半。 這部講述中東難民逃到芬蘭的故事打動了我。故事實際上是講述兩個不同種族的男人因各自原因分別離開家庭然後求生奮鬥的故事。在芬蘭赫爾辛基襯衫商人瓦爾德瑪因為跟太太不合離家出走,賣掉存貨,去賭場贏了一大筆錢,用這筆錢買下一個搖搖欲墜的餐館;在此同時,敘利亞人哈立德從一個運煤的貨船里爬出來非法來到了赫爾辛基。他向警察求助並申請庇護。在難民所里,哈立德和伊拉克難民馬茲達克成為了朋友。哈立德請求馬茲達克幫助他尋找他的妹妹米里亞姆,她在同哥哥穿越巴爾幹半島避難於敘利亞的內戰期間失蹤。他們的家在一次轟炸中全部被埋。只有他和妹妹僥倖逃生。哈利德在接受了訊問後,芬蘭官方駁回了他的庇護申請。哈立德絕望之際逃離了庇護所。
芬蘭人瓦爾德瑪發現落魄的哈立德藏在他的餐館附近,好心收留並雇用了他。之後瓦爾德瑪和他餐館的服務生幫助哈立德獲得了新的身份。馬茲達克最終打聽到了米里亞姆。瓦爾德瑪和哈利德雇用了一名卡車司機將她從立陶宛走私過來,哈立德和米利亞姆終於得以團聚。有人暗示卡車司機在旅程中強姦了米里亞姆,儘管她的哥哥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這可能不是她在逃難期間第一次遭遇的性暴力。她也對她的哥哥感到不滿,因為他未經她的同意將她偷運了過來。此後不久,哈立德回到了瓦爾德瑪的公寓。在途中,他遭到一個種族主義暴徒的騷擾,幾乎被他刺死。瓦爾德瑪回到住處看到了地上的血,馬上出去尋找哈立德。他也找到太太,邀請太太去他的餐館做事,夫妻和好。影片最後,受了重傷的哈立德微笑地坐在河岸邊的一棵樹下,他在餐館收養的小狗正在舔舐着他的臉。
這部電影沒有直接描述中東的戰亂,但是我們分明從逃難者哈利德在芬蘭的經歷和敘述感受到了戰爭帶給人們的災難和恐懼。他跟妹妹拿着自己被炸死的未婚妻的父親湊的錢千辛萬苦從土耳其到希臘再到東歐,最後哈立德偶然上了一隻開往芬蘭的船,然而哈立德的妹妹卻走失了。作為非法居留者,他不但要躲避四處搜尋的警察還要隨時被種族主義暴民騷擾毆打甚至有被殺死的可能。但同時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無論是餐館芬蘭老闆和員工對哈利德的掩護,還是路上在他幾乎被種族主義者打死的剎那,陌生人的挺身而出,都彰顯了愛是可以跨越種族膚色甚至宗教信仰的。有着宗教信仰的哈利德為了生存,改了名字,甚至心情鬱悶時和伊拉克難民小伙入鄉隨俗去芬蘭當地的酒吧喝酒聽音樂。他和芬蘭當地人還攜手經營着一家餐館。這一切令人欣慰。這部影片故事雖然沉重但是導演卻賦予了喜劇色彩。裡面不時夾雜着一些幽默段子。所以這部影片被歸在喜劇電影類。沒想到看着嚴肅的芬蘭人居然也如此的富有幽默感。是部笑中帶淚的電影。
這部電影中東難民的境遇讓我流淚,我也被歐洲人的大愛所感動。我聯想到了中國大陸的幾次大逃港事件,逃港者們當時不要命地逃往香港,而香港人也敞開了他們的懷抱。無私地提供給他們食物和庇護所,甚至阻攔遣送難民回大陸的車。
我認為歐洲難民之亂是暫時的,極端宗教分子是個別的。一個完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語言的毫無準備的背井離鄉的難民,失去至親的痛苦的同時還要遭遇新環境的困境是非常令人同情的。如此大批量的難民,歐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怎樣,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還存有愛,無論種族信仰,我們都應該伸出援助之手。誰也不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明天,也許也會跟他們一樣呢?
任何人群,不論種族和宗教,都會覺得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是自己祖先繁衍生長的地方--故鄉。可是中東的戰亂使的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失去他們的家園,不得不逃出故土,背井離鄉。而崇尚平等博愛的基督教信條的歐洲人敞開大門,收留了他們。這就是古老高尚的歐洲人文精神,也是世界文明的楷模。不過在當今的美國,相當一部分人,也包括華人,對於穆斯林難民持有懷疑和歧視的態度。甚至認為他們是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終會改變和占領美國。這是背離了人道主義精神的陰謀論。試想,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人,哪一個不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來到這裡,並受到寬容的接待呢?自由,平等,博愛不正是美國的傳統精神嗎?
全球有47個伊斯蘭國家,18億穆斯林。而恐怖分子產生於美蘇爭奪激烈的幾個國家中,而且數量極少。讓全體穆斯林為他們背黑鍋,是不公平的。
《希望的另一邊》結尾,也為芬蘭人瓦爾德瑪的夫妻複合留下了希望。
謝謝朋友們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