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部2017年由芬兰导演阿基考瓦玛基执导的” The Other Side of Hope”
非常棒的电影,Rotten Tomato 评为四星半。 这部讲述中东难民逃到芬兰的故事打动了我。故事实际上是讲述两个不同种族的男人因各自原因分别离开家庭然后求生奋斗的故事。在芬兰赫尔辛基衬衫商人瓦尔德玛因为跟太太不合离家出走,卖掉存货,去赌场赢了一大笔钱,用这笔钱买下一个摇摇欲坠的餐馆;在此同时,叙利亚人哈立德从一个运煤的货船里爬出来非法来到了赫尔辛基。他向警察求助并申请庇护。在难民所里,哈立德和伊拉克难民马兹达克成为了朋友。哈立德请求马兹达克帮助他寻找他的妹妹米里亚姆,她在同哥哥穿越巴尔干半岛避难于叙利亚的内战期间失踪。他们的家在一次轰炸中全部被埋。只有他和妹妹侥幸逃生。哈利德在接受了讯问后,芬兰官方驳回了他的庇护申请。哈立德绝望之际逃离了庇护所。
芬兰人瓦尔德玛发现落魄的哈立德藏在他的餐馆附近,好心收留并雇用了他。之后瓦尔德玛和他餐馆的服务生帮助哈立德获得了新的身份。马兹达克最终打听到了米里亚姆。瓦尔德玛和哈利德雇用了一名卡车司机将她从立陶宛走私过来,哈立德和米利亚姆终于得以团聚。有人暗示卡车司机在旅程中强奸了米里亚姆,尽管她的哥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这可能不是她在逃难期间第一次遭遇的性暴力。她也对她的哥哥感到不满,因为他未经她的同意将她偷运了过来。此后不久,哈立德回到了瓦尔德玛的公寓。在途中,他遭到一个种族主义暴徒的骚扰,几乎被他刺死。瓦尔德玛回到住处看到了地上的血,马上出去寻找哈立德。他也找到太太,邀请太太去他的餐馆做事,夫妻和好。影片最后,受了重伤的哈立德微笑地坐在河岸边的一棵树下,他在餐馆收养的小狗正在舔舐着他的脸。
这部电影没有直接描述中东的战乱,但是我们分明从逃难者哈利德在芬兰的经历和叙述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恐惧。他跟妹妹拿着自己被炸死的未婚妻的父亲凑的钱千辛万苦从土耳其到希腊再到东欧,最后哈立德偶然上了一只开往芬兰的船,然而哈立德的妹妹却走失了。作为非法居留者,他不但要躲避四处搜寻的警察还要随时被种族主义暴民骚扰殴打甚至有被杀死的可能。但同时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无论是餐馆芬兰老板和员工对哈利德的掩护,还是路上在他几乎被种族主义者打死的刹那,陌生人的挺身而出,都彰显了爱是可以跨越种族肤色甚至宗教信仰的。有着宗教信仰的哈利德为了生存,改了名字,甚至心情郁闷时和伊拉克难民小伙入乡随俗去芬兰当地的酒吧喝酒听音乐。他和芬兰当地人还携手经营着一家餐馆。这一切令人欣慰。这部影片故事虽然沉重但是导演却赋予了喜剧色彩。里面不时夹杂着一些幽默段子。所以这部影片被归在喜剧电影类。没想到看着严肃的芬兰人居然也如此的富有幽默感。是部笑中带泪的电影。
这部电影中东难民的境遇让我流泪,我也被欧洲人的大爱所感动。我联想到了中国大陆的几次大逃港事件,逃港者们当时不要命地逃往香港,而香港人也敞开了他们的怀抱。无私地提供给他们食物和庇护所,甚至阻拦遣送难民回大陆的车。
我认为欧洲难民之乱是暂时的,极端宗教分子是个别的。一个完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语言的毫无准备的背井离乡的难民,失去至亲的痛苦的同时还要遭遇新环境的困境是非常令人同情的。如此大批量的难民,欧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怎样,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还存有爱,无论种族信仰,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谁也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明天,也许也会跟他们一样呢?
任何人群,不论种族和宗教,都会觉得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是自己祖先繁衍生长的地方--故乡。可是中东的战乱使的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失去他们的家园,不得不逃出故土,背井离乡。而崇尚平等博爱的基督教信条的欧洲人敞开大门,收留了他们。这就是古老高尚的欧洲人文精神,也是世界文明的楷模。不过在当今的美国,相当一部分人,也包括华人,对于穆斯林难民持有怀疑和歧视的态度。甚至认为他们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终会改变和占领美国。这是背离了人道主义精神的阴谋论。试想,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人,哪一个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来到这里,并受到宽容的接待呢?自由,平等,博爱不正是美国的传统精神吗?
全球有47个伊斯兰国家,18亿穆斯林。而恐怖分子产生于美苏争夺激烈的几个国家中,而且数量极少。让全体穆斯林为他们背黑锅,是不公平的。
《希望的另一边》结尾,也为芬兰人瓦尔德玛的夫妻复合留下了希望。
谢谢朋友们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