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影視娛樂 > 帖子
如何看懂《老炮》
送交者: 藝萌 2016年01月03日08:36:56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藝萌看完了《老炮》。網上有很多評論。

有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哪有這樣的老炮? 我想有誰見過那樣的上海灘許文強?

有人說老炮講究的是規矩可他自己並不守規矩。我說他處處守規矩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當初還進得了炮局嗎?

有清華教授批評說電影髒話太多。 髒話不多還叫老炮嗎?

導演試圖通過這部片子塑造一個“英雄遲暮”的,不合時宜的,被這個時代的“江湖”淘汰了的老炮。新老社會的交替,導演的懷舊意圖明顯。特別是一再從老炮嘴裡說出的“規矩”,暗諷當今社會的無良連老流氓都看不過去了。。。

對那些看不懂的,尤其是沒有從六七十年代過來的北京人來說,網上的幾篇的評論介紹都特別好, 對更好的理解這部“美化”流氓的片子很有幫助。這是其中一篇:


文革無政府主義與老炮兒的起源


老炮兒的詞源說法之一,是來源於北京有條炮局胡同,清末開始就一直有個監獄,是北京城區少有的兩座監獄之一,吉鴻昌、川島芳子、安子文、薄一波等都曾關押在此。


1949年以後,監獄改成勞改局,專門收押打架鬥毆之類的流氓。流氓們以進局子蹲號兒次數多為驕傲,因此“老進炮局”的狂言就簡化成“老炮兒”成為這類人的稱呼。


老炮兒是個貶義詞,是多年混跡江湖老流氓的意思。他們中的部分處於半退隱狀態,但也會在有大事時作為前輩出來平事。他們打的都是些違法犯罪的擦邊球。一般的學生打架,校門口堵着交女友,頂多是淘氣和無知。而真正能打得起來的,以“切錢”滿足自己開銷的是少數。


混混是天津的說法,哪的混混都有當地的玩法。過去天津衛混混鬥毆,能派一個人出來挨打,認慫了就栽了。或者出人比剁自己的手指頭,往腿上放燒紅的煤球。雙方比狠,非死即傷,勝了一戰成名,敗了地盤給人家,死了有被“保護”的商店鋪保撫恤家人。


電影描寫的老炮兒特指出沒在上世紀60到70年代的一群人。1966年“文革”爆發,一些高乾子弟成為紅衛兵,在“滿街紅綠走旌旗”的“紅八月”里除了抄家、批鬥,還有一項“革命”內容就是“鎮流”,甚至還在工體召開過十萬人大會,將鐵拳揮向流氓地痞。孰料很快他們的父輩也被打成“黑幫”,他們一下子從“革命小將”淪落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失去革命資格的他們仍以老資格紅衛兵自居,自稱“老兵”,在脫離了家庭和學校雙重管教的情況下,整日遊手好閒,自恃“血統”高貴耀武揚威,終於引來平民子弟的不滿,於是胡同頑主與老兵成了兩股彼此為敵的力量,在那個公檢法缺失、時局混亂、鬥爭成風又英雄主義當道的特殊時期暴力叢生。


後來,北京在1968年底進行了一次大清查,集中處理了一批人,頑主們關的關躲的躲,加上上山下鄉已經開始,許多人都成為知青被分配到不同的農村,也有的大院子弟參軍,於是“江湖”就此崩解。再後來改革開放,世道大變,雖然知青回城以後一部人還想重操舊業,不過政府幾次嚴打,這些老炮兒完全沒有復甦的可能了。


文革是這一代老炮兒產生的根源。新政權剛剛建立的50年代,包括60年代初並沒有聽說過什麼老炮兒,因為那時候政府很強勢,老炮兒很容易被鎮壓。同時,老北京基本是順民文化,怕官怕事,強勢政權很容易搞掂老北京人。


但是文革起來,政權癱瘓,也就是整個社會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當時大院占盡資源可以無法無天,而胡同里的老北京卻突然發現自己沒人管了,經常處於被欺壓的狀態,就必須自己管自己、自己救自己。


於是一些強橫有力的胡同少年奮身而起,從對抗大院紅衛兵開始,漸漸建立起自己的秩序和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不信任政府,因此老炮兒文化基本上是一種無政府主義。在電影裡我們看到,文革過去三四十年,六爺依然不信任政府,所以他打城管耳光,攤上事兒寧可自己搏命而堅決不肯報警。


老炮兒文化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認禮、認理、認命,強調很多事情“不是錢的事兒”。先禮後理,兩者皆不通,最後賭命。這同樣是一種無政府主義價值觀,因為他們抱定的最終解決方案不是政府不是法律,而是自己的性命,用生命去做最後的證明。


他們也需要錢,但是拒絕承認錢能夠作為一切交換的等價物,甚至認為金錢是追求禮和理的障礙,扭曲了生活乃至生命的基本價值。這在電影裡有許多體現,六爺認為講錢那是你們的規矩,對方索賠10萬或者賄賂100萬對他來說只是一個數字,甚至都沒經過計算,只要覺得合理或者不合理,就毫不猶豫地答應或者拒絕。



老炮兒年輕時幹了什麼


1968年夏天,在文革最高潮時,北京發生了“小混蛋事件”。多年來,經由王朔小說、電視劇《血色浪漫》等文藝作品的演繹,這一事件已成為江湖上的傳說,至今仍眾說紛紜。


據說,小混蛋是什剎海到新街口一帶的胡同玩兒主,是個很文靜的男孩子。他看不慣大院子弟的囂張,最後在1968年的6月24日,被仇家在動物園對面的回民餐廳扎死了。至今仍有不少人在懷念他,因為他敢於為胡同子弟去抗爭。


八十年代,玩兒主也隨時代大潮下海經商,他們的資本尚可為自己壯膽,但很快就不行了。北京玩兒主來源很廣,階層分明,不僅不抱團,還總認死理、畏官、不靈活,有着息事寧人的本分。南城和北城在承包地皮經營小商品上打了多少年,一夜之間都被浙江人打跑了,老炮兒的戰鬥力再高,狠勁兒遠趕不上東北內蒙,新疆西藏。


時至今日,玩兒主們都發現,玩兒得小了,多是被狠揍過後漸漸收斂,但找不到好工作,難以上升;玩兒得大了,只有古城的工讀學校或少管所在等他們。而那些牛氣哄哄的歲月,也隨着年齡增長而消失了。如今北京到處都有釋放過多青春荷爾蒙的地方,每個人都很忙,用不着尋釁滋事了。


五十年代以來,北京的玩兒主分為“胡同”和“大院”兩派,直接導致了兩派紅衛兵的形成。胡同落寞,大院囂張。紅衛兵運動先是大院子弟鬧起來的,是老紅衛兵,簡稱老兵,強調“血統論”,認為自己最革命,都知道誰家是什麼級別,一般不帶胡同里的玩。


他們有緊俏和特供的商品、食品,家裡工資比地方上同級別的幹部高上兩三倍,父母又經常在外,他們打架打不過就往大院裡一跑,院裡抽冷子再出來一撥人,這架就沒法打了。而身處弱勢的胡同玩兒主若能打贏了大院子弟則更為光榮。他們有時只是眼神犯照,用不着誰真惹了誰,心裡頭說一句:“遞葛(冒犯、挑釁。犯欠),是吧?行,口裡口外,刀子板兒帶。”


常用武器是長條型的砍刀、菜刀、彈簧刀、三菱刮刀、軍刺、木棍、車鎖、魚叉、管叉、板磚等,板磚車鎖算不上管制刀具,真折進局子沒兩天也就出來了,而“文革”中也沒人管。地點多在東單、北海、什剎海、地壇,甚至街心小公園等人少的地方,像影片中的頤和園野湖,多是干大仗的了。


北京玩兒主的歷史悠久。清末就有玩兒主會把辮子梢拴個鐵絲翹起來,或系上個鈴鐺,歪戴着帽子,再蹬個自行車。也有職業當打手的,多是八旗子弟無以為生,世代只會承傳表演撂跤。他們把頭上的鍋圈剃掉很多,只留中間一小根辮子盤在頭頂,走路都是橫着出來。那時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會,很多人是混混出身,否則無法在江湖謀生。


那時候,講究的是頭戴剪羊絨的帽子,身穿將校呢或美國葦子絨的皮摟兒,三節頭的皮鞋,騎着永久牌二八錳鋼13型的自行車。“文革”時新衣服少,多是五十年代甚至再以前的,以顯示有家底兒,這些在電影中都有反映。六爺最後的着裝是一種儀式,日本武士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這家底是以前切下來的,顯示老炮兒當年的江湖地位。


它在表明北京人的思維方式:老子有家底兒,我玩兒的時候,你們算什麼?那年月沒有什麼娛樂,但有健身的風潮,也流行練肌肉,也有人為了打架占上風,練過兩手拳擊或撂跤。玩兒主們大多會在什剎海冰場滑冰,只有大院子弟才會每人花上三塊,在老莫(莫斯科餐廳)撮上一頓。


北京理論上叫頑主,生活中叫“玩兒主”,但一般不這麼用,只說你在哪裡玩兒。北京城自古以來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南城狠,北城惡,南城人敢到北城混,北城人一般不敢到南城混。人的關係以地域和血緣的遠近分親疏,胡同東口和西口打,若遇到其他胡同的則一致對外。玩兒主講的“戳”哪兒,“震”哪兒,認誰當哥或當姐,由誰罩着或罩着誰,即表明哪一片是你混跡的地方。


東單、北新橋、地壇、和平里一路都有各自的玩兒主,多是干一些打籃球、打檯球、爭奪地盤或泡吧、爭女友的事。交女友在文革時叫“拍婆子”,後來叫“嗅蜜”。《古惑仔》的流行為各地培養了一代工讀生,但“馬子”這個詞始終沒在北京流行開。也有女玩兒主為了爭爺們動手傷人的。


若是惹了事必然去學校找,很多學校一放學,門口都蹲滿了染着黃雜毛,穿着大肥褲子,叼着煙同時往地上啐着痰,打着耳釘,胳膊上紋着“帶魚”的人,不像電影裡的那么娘,一般假充樣子的居多,越咋呼越不敢打,悄麼蔫的都狠。那時的飆車黨還以摩托為主,流行的是趴賽。影片中“三環十二少”這樣的倒有,好像有個東城十幾少,也會像武俠小說一樣起個綽號,叫什麼東單幾條狼之類。多是道聽途說,不可考證。


終歸是英雄主義的一場空夢


電影雖然美化了老炮兒,但英雄情結仍然掩蓋不了老炮兒實際生活的困窘。六爺當年的兄弟們在修自行車,擺小攤,家庭窘迫或重病在身。發家的不過是個別人,仗義和友情雖在,但心卻越走越遠。這一次,管虎替胡同老炮兒們立了回傳,但不知是未曾親歷的偏差,還是緬懷壓倒一切,往事被記憶修正,許多地方顯露出一廂情願的可堪質疑的味道。


胡同玩兒主和大院子弟都被上山下鄉的洪流所裹挾。大院子弟能當“後門兵”參軍,當工農兵大學生上好學校,但也曾因不再備戰和裁軍蕭條一陣。有一段部隊待遇趕不上物價上漲,造成了不少人才流失。


胡同玩兒主多是實實在在地在荒蠻中勞動十年,返城後才發現城裡已無容身之處,繼而淪為底層,時至今日。生活中既沒有英雄,也沒有貴族。老炮兒不是被社會所拋棄,而是社會始終不接納他們。非主流遊戲規則的破壞,不僅是新一代非主流所希望,更是主流社會所不屑的。


老炮兒要找回青春,他們還能在什剎海冰場上滑冰,但已無法重歸江湖舞台的中央。張涵予演的悶三兒還能打,但沒給他上戰場的機會。六爺永遠停留在他的八十年代。他持着武士刀,身着將校呢,一個人跨過頤和園結冰的野湖並摔倒在冰面上。這種對英雄的嚮往和對貴族的契約精神的膜拜,都將是一場空夢。


電影一開始就是六爺教育小偷,但實際上當年頑主的一大經濟來源就是“吃佛”(北京方言裡管小偷叫佛爺),只要小偷們乖乖認慫、老實上供,頑主們才懶得管。再比如悶三兒說“咱什麼時候受過這個”,話匣子說“當年你爸一個人拎着刀對十幾個”,好像頑主都是以一當十沒吃過虧的主兒。


但其實當年約好的茬架絕沒有單騎闖關的玩法,而且大規模茬架真正打起來的並不多,因為雙方都有互相認識的人,一講和就不打了,即使真打起來,插子(頑主們管刀子叫插子)一般也只往大腿上招呼,放放血就得,絕不要命,通常放倒一個其餘的就全跑了。


電影想表達的很多,其中一點是時代變遷、新老更迭,於是餘威猶存的六爺只能在身居一輩子的後海胡同里享受尊敬,出了自家地盤便處處顯出無力和生疏。但其實,當年的他們也不過只在各自的區域裡橫行,無論大院子弟還是胡同少年,輕易不會走出自己的勢力範圍,就算名震一時的小混蛋也只是名義上統一南北,實際上仍只活動於德勝門到新街口一帶。


至於插手城管執法、對抗官二代則完全是投觀眾所好、發泄社會情緒的廉價把戲。當年的老兵們都已接過父輩的槍,犯得着僱傭一幫閒散打手還用原來的簡單方式來要回罪證嗎?而寄材料給中紀委這種橋段,就真的是拿小老百姓的智商逗着玩兒了,也說明這幫老炮兒真實的思維里早就不拿自己當老百姓了。這裡可能會有審查的討好之謀,但尚不到只此一招的地步吧?


這些還都是邊角,最核心的是從人物塑造的起始就脫離了真實。六爺被刻畫成一個有情有義、尚規崇禮、每天端范兒活着的老英雄,弄得好像一百多年前破落的八旗遺老似的。事實上,他們都不過是喝着階級鬥爭的奶、揣着造反有理的心、砸爛一切舊世界的革命小將。


他們是最反規矩的,他們的“理兒”其實是“面兒”,他們的“規矩”只是參與江湖的准入標準和身份認同(頑主們有過一個簡單的四條道規,擬定的初衷是避免再次被連鍋端掉)。“文革”局面一變,上山下鄉一走,這個江湖就解體了,“規矩”也無處適用,理也好勇也好,全不如知青點裡面臨的生計和前途來得真實。再後來改革巨變,這代人站到了時代的崖邊,精明的占得先機,遲木的被淘汰到邊緣,他們的“規矩”早被權力市場規則同化。


六爺看不慣當下的這個那個,但這個那個正是他們這代人走出來的,如今掌握資源和權力的是他們這代人,失語失勢、世故逾則、油滑算計的也是他們這代人。何況當六爺提籠架鳥養起了“不文不武”的八哥時(“文百靈,武畫眉,不文不武養八哥”是老北京養鳥的一種講究),回歸的是那個旗人的老北京,滿嘴的仁義也都是老禮兒,他自己都在經意不經意間背離了紅都的色彩。


《老炮兒》是讓人墜入快意的一場酣夢,卻少了《美國往事》式對夢境的戳穿。它只負責緬懷,不負責反思。因此《老炮兒》只是一曲浪漫主義的詠嘆調,而非現實主義的安魂曲。它不過是一群老男人的自戀春夢,用來安撫無可減慢也無可挽回的衰老之勢。它用小鮮肉與老硬漢的刻板對比和昆汀式的單刀赴會、孤膽獨行,完成了自我崇拜和動人煽情,沒有也無意於剖析一代人的精神結構和探索解決困境的真正出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傳奇故事] 20150103 “埋”在地下的賠
2015: 《甄嬛傳》演員:孫儷 陳建斌 楊鈁涵
2014: 《無賊》29-30集
2014: <<無賊>> 31-35集 DVD版本
2013: 劉燁曬兒子諾一萌照 “醋勁十足”二人
2013: 李宗瑞再爆迷奸繼母 並令其懷孕(圖)
2012: 二選一?伊能靜退出《達人秀》評審
2012: 趙薇產後首跳性感艷舞 裸露尺度最大
2011: 揭鄧婕首段婚姻失敗內幕 20年恩愛夫妻
2011: 劉嘉玲回憶“裸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