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總是這麼“喪”?《無問西東》觀影 |
送交者: ipadking1116 2018年02月03日08:52:55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
最近,朋友們都在聊《無問西東》這部電影,有些人熱議幾位演員的造型和表演,有些人評判影片煽情的方式是否恰當,還有很多人討論閃耀着昔日榮光的大學精神……而我是被這些故事的主題打動了。如今的年輕人普遍苦悶狀態,而我在看完這個電影后,對這種狀態有了更深的理解。 為什麼我們常常感到人生無力?為什麼想與人建立深層關係,卻又難以行動?為什麼總是覺得很喪?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當下的“青年為何如此之喪”的問題。 這裡小編推薦在國外的小夥伴們可以通過快帆影視,觀看最新上映的大片。這是一款可以翻牆回國的軟件,可以解決海外黨看視頻聽音樂的版權限制問題啦,正好目前各種大片齊聚一堂,大家可以試一試。 高等教育也變成了職業教育 大學精神還存在嗎?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入大學的吳嶺瀾陷入迷茫。他的文科成績極佳,理科很差,但是他依然選擇了理工類專業。他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成績好的學生都去讀理工科,他不甘落後。 類似的心理在今天仍舊困擾着很多學生。在之前的中學教育中,優秀是學生們的追求目標,而中高考成績就是優秀最重要的考量指標。孩子們像選擇榮譽一樣選擇專業,而不是真的出於對專業及自身的了解。長期的職業規劃,和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更是從沒考慮過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進入大學後,“高考分數”這種清晰、普適、一錘定音的“優秀”標準消失了。如何在大學裡、在進入社會後繼續是“優秀“的存在?讓很多學生迷茫。而讓人迷惘的不僅是選擇哪一門學科,更大困惑則是如何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吳嶺瀾遠離交際,在校園四處徘徊,思考這個人生難題。他最終是在文豪泰戈爾的演講現場了解了自己內心的方向。他意識到,自己不必盲從地跟隨別人的腳步,想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想做什麼,才是更重要的。後來,吳嶺瀾成為西南聯大的一名教師,在戰亂時期以篤定自信的精神面貌向學生們傳授知識,也試圖將自己感受到的那份大學精神傳遞出去。 這樣的心靈啟迪和面對人生的智慧薰陶,正是大學教育所肩負的責任。 理想中的大學教育,除了知識內容的傳授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隱性的教化和影響,傳授生命內涵的可能意義,探討意志行為的倫理和規範,挖掘學生的自由天性,培養他們對真理的探索、對現實的改造之心,將科學精神和文化追求導向人的靈魂覺醒。 我們還沒有遺忘這樣的大學精神,它仍舊在中學課堂里時常被提及,一代代的青年人還會對大學生活抱以美好想象。然而,當下的大部分高校難以較好地貫徹這樣的理念,使得大學精神逐漸為遙遠的神話。 孩子們在進入大學後享受着突如其來的人生自由,渴望利用大學時光探索未來的諸多可能,然而很快就感到手足無措。如今很多大學的專業學習更像是職業化教育,為的是找到高薪的工作,而很少再引導人們求知、培養審美趣味、找到心靈方向。 也是因此,很多人到臨近畢業依然沒有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些人亦步亦趨地走入職場,有些人盲目地繼續求學,而往往碩士教育對此也很難有所啟示(找到了方向以後繼續在這個領域求學才是更理想的狀態)。學生們常常將自己的導師稱為“BOSS”,從這略有戲謔色彩的稱謂中,可以看出現今的師生關係中已經摻雜着職場成分。 曾經滿懷希望的青年人,從大學走出之後,不得不遺憾地發現,自己並沒有受到探索自身的指導,沒有受到能帶來精神幸福的訓練。我們面對的,是龐大有力的冷酷現實,在反覆的困惑和沮喪之後,很多人放棄了對改變現狀的想法,不再設想有另一種更好的生存境況的可能。他們將現實作為無可撼動的存在,全身心投入了贏得現世“成功”的戰鬥中。 愛情失去了它的神性 在大學階段的諸多記憶里,最難忘的可能是當時的愛情和友誼。這部電影中的愛情在展開階段也像校園戀情一樣單純美好。那時,王敏佳剛到醫院工作,青春靈動,陳鵬還在大學讀書,憨厚善良,對愛一片赤誠,學校領導因他成績突出想要讓他進入更好的科研單位,而他決定為了王敏佳留在北京。 不料,王敏佳因一封想幫老師出頭的匿名信遭到報復,加之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她之前的生活瞬間崩塌。她成了被批鬥、被謾罵的對象,在瘋狂而無知的群眾的暴力下險些喪命。陳鵬沒有拋棄王敏佳,他將她帶回自己的家鄉,希望她能在全新的環境中重建生活。 王敏佳原本就有些自卑,在毀容之後變得自暴自棄,陳鵬耐心地鼓舞她。因國家的需要,陳鵬要遠赴大西北參與核彈事業,但是他仍舊沒有忘記對王敏佳的精神支持。兩人的天涯之隔沒有阻止他們的愛,反而讓這份愛變得更加堅定有力。 如今,我們不太容易相信這樣的故事了。是因為人們變得現實?還是因為高度發達的社交媒體,讓長期的守候和期盼變得沒有必要?相信一個沒有聯繫的遠方的人,在這個時代不是神聖,而是愚蠢。人們好像更膽小了,愛情它不再散發着偉大的光芒,早已走下了神壇。 愛欲在這個時代,是可以被快速匹配、快速消費的。戀愛變得很容易,卻也因此失去了它的深刻意義。生活變得更淺薄之後,我們卻不幸仍無法徹底忘記對深入鏈接的渴望。在某個瞬間,我們會突然地被一種深層次的孤獨困擾。人類總是會貪戀走入另一具靈魂的親密感,而這件事卻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了。 我們懷疑、試探、評估,還要面對沉重的物質壓力。我們慢慢地在接受這樣的一種觀念:在愛情中,沒有什麼值得我們付出全部身心。歸根到底,愛只是人生的一場權衡之計。 與這些形成強烈對比的,則是年輕時關於愛的理想。那時我們還相信愛是一種接近信仰的力量。相信兩人之間的情義必將長久,無論在未來會面對日常怎樣的打磨。那時候的自己,雖然一無所有,卻好像更加幸福和不孤獨。 這一代青年沒有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 沈光耀是富家子弟,在西南聯大讀書,他毫無身份架子,性格溫和,能和窮困的民眾融洽相處。他有感於當時危險的社會局勢,想要參軍,卻被母親阻止。 沈光耀的母親如此講道,沈家祖輩們經歷過各種時代浪潮,這些人的命運讓她明白,很多看似宏大的理想可能只是空殼,那種實在而安穩的世俗生活才是人生最好的追求。她害怕兒子會因自己盲目的激情而喪命。 這些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擁有充足的自由和旺盛的精力,但又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安置這份自由。我們想為自己負責,但又不知道該做什麼。有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投射某種更宏大的事物上,對這等事物的堅守和犧牲,會讓自己獲得巨大的存在感。 然而,沈光耀後來還是參軍了,但並不是出於衝動的激情,他的決定來自與其他人的關係之中。他看到身邊熟悉的一切在炮火中面目全非,經常和自己玩耍的一個孩子喪生其中,他的母親悲痛萬分。面對這些慘狀,他才違背了對家庭的承諾加入空軍。 我們常常說,人要認識自己,弄懂自己真正的所欲所求。這樣的話很容易被誤解,讓人以為只有更多的捫心自問、更多的向內思索,人才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可是,過度的自我關注,容易讓人忘記身外更廣闊的世界。 人要認識自我,除了不斷思考自身,還需要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參與公共事務,曾經是一代青年人找到自我存在感的途徑。就像沈光耀加入空軍,更加了解自己想要為他人創造價值。 如今,消費和娛樂似乎成了我們全部的公共生活。人們不討論政治,也沒有集結人民參與社會話題討論的民間團體。沒有能夠依託的社會聯結,我們只能用各類消遣方式獲得短暫的快樂,從而暫時遺忘人生背後潛藏的巨大虛無;而孤絕無援的狀態中,我們難以辨認自我的身份,娛樂至死,成為逃避存在焦慮的最好手段。 我們不斷地追求消費,很多程度上想追求的不是物件的實用性,它們只是一個個資本系統下的符號,對應着某種社會地位和身份,我們渴望的是自我的身份感。我找不到自己是誰,也找不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屬於哪兒,我只有通過談虛擬老公、養虛擬青蛙,抵抗用空虛感覆蓋了的存在焦慮。 大學教育走向職業化,我們整個教育過程中對於“自我、價值、幸福”的引導是缺失的;理想之愛的幻滅,生活陷入日常和世俗;道德變成一個遙遠的詞語,甚至讓人不敢談論;物質主義橫行,幸福與物質劃上了強綁定。這一切在加強着我們的空虛,讓當下的生活變得艱難,讓青年人苦悶不已。 面對整個社會生活的淺薄化,作為渺小的個體,有時感到自身是那麼無力對抗——我改變不了洪流,似乎只能讓洪流改變我。 而在看完無問西東之後,在這裡我想要呼籲:在一個由“眾人”組成的複雜社會中,我們每個個體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不是割裂的,不是瞬間顯現的,而是通過和其他人一起堅守某種更為恆久的價值而產生。我們需要更耐心,也更有信心,相信我們每個人在微小事件和微小時刻中的堅持,終究會在某處相遇彼此,疊加產生出某種如今不可想象的質變來。這種相信和堅持,不僅是我們對某個共同體的支持和奉獻,更是對我們的“自我存在”的一份愛和尊重。 在浮躁的社會,安心地做一個落後時代的人。堅持生命有它嚴肅的價值,堅持理想和愛。願你們都能與更宏大的東西找到鏈接,從而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意義。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言情劇《靠近你溫暖我》全26集 主演 許 | |
2017: | 諜戰劇《追捕》全30集 主演 海清 吳秀 | |
2016: | 《你會怎麼做 》20160203 母親懇求女兒 | |
2016: | 《 金星脫口秀》20160203 嘉賓羽泉 | |
2015: | 《雜誌天下》 20150203 急速相親 | |
2015: | 《經典傳奇》 20150203 日本侵華將領實 | |
2014: | 北京衛視2014春晚 眾星雲集 | |
2014: | 用ps化妝模特相信嗎?(非常酷) | |
2013: | 我領過四聲部《外婆的澎湖灣》。 | |
2013: | 搞笑:一張車票引發的戰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