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是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其書寫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英雄主義等主流價值觀,展現中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頌揚正能量。雖然其時常陷入“主題教化、人物概念、故事刻板”的漩渦,但這類電影在中國內地依然有着較為廣泛的受眾。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這類電也在與時俱進地不斷獲得藝術生命力,在中國電影的美學升級中首當其衝。近年來,《十月圍城》(2010)、《智取威虎山》(2015)、《鐵道飛虎》(2015)、《湄公河行動》(2016)等一批優秀的主旋律電影相繼與面世觀眾,顯現出了主旋律電影進行美學升級的努力,取得了較有成效的結果。
2017年,中國影壇更是湧現出了一批這類影片,如《戰狼2》、《建軍大業》、《空天獵》、《血戰湘江》、《中國推銷員》、《蕩寇風雲》、《龍之戰》、《紅海行動》等。這批影片有的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佳的成就,有的市場效應不好但收穫了較好的口碑和認可度,為之後的主旋律電影拍攝提供了啟示。總體而言,2017年度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美學升級,不似前幾年那樣的零散甚至偶然,而是系統組織且全方位、有訴求,形成了中國電影美學升級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旋律電影的美學提升,成為當下國產電影美學升級的首要路徑。這種提升有多個方面的呈現。其一,表現為主流意識形態和類型美學的對接。如《戰狼2》主題呈現了中國軍人為保護中國僑民和非洲平民的獻身精神,突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和韌性。為了凸顯這種主流意識,影片凸顯類型意識,其主體類型為動作類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大量的新型武器裝備、先進的戰術戰法、真槍實彈的戰鬥場面和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影片在對動作、槍戰類型元素進行營造時,努力避開常規的元素,求變求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影片開始不久後的水下打鬥,以及後面的坦克大戰等,都是都以往動作類型的突破。表現民族英雄戚繼光剿滅倭寇的《蕩寇風雲》中也有多處精彩的武打戲份,如戚繼光與俞大猷在錦衣衛大牢裡比武、戚繼光招募義烏兵以及戚繼光與熊澤的決戰等等。這幾段動作場面可看性強,武打風格講究視覺的炫酷而非動作的真實,更易於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影片也真實再現了戚家軍抗倭寇時的多種精妙陣法以及狼筅、妮馬、戚家軍刀、虎蹲炮、三眼銃等多種古代兵器,體現出冷兵器時代戰爭的鐵血與殘酷。表現紅軍長征壯舉的《血戰湘江》,以數以頓計的炸藥營造戰爭場面,力圖還原真實殘酷、慘烈無比的湘江之戰,豐富了國產電影中的戰爭類型元素。正是這樣的慘烈營造,表現出了英勇的紅軍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謳歌了震撼世界的長征壯舉。還有如《建軍大業》中的三河壩阻擊戰,《空天獵》中的空戰以及《龍之戰》中的爆炸、肉搏、水戰、火攻等戰爭類型元素營造也頗具新意,這些類型元素,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更助推了其主流意識形態的有限傳播。
主旋律電影美學提升的第二方面,表現為其主流價值觀實現了多元化表達。過去的中國主旋律電影,雖然是國產電影中的主體影片,但也屢屢因主題宣教色彩過強、故事情節模式化、人物概念化而被詬病。特別是在主題方面,對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的表達過於單一和直白。其實,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的內涵也是多元的,奉獻、犧牲、謳歌等僅僅是其表層;對其過分單一的讀解,容易造成接受的障礙和受眾的拒絕,甚至有時候會產生誤讀。正是由於這方面的問題,逐漸致使這類影片因藝術質量平庸、觀賞性較差而遠離觀眾,甚至一度造成了主旋律電影和商業主流電影的嚴重對峙,使得“主流意識形態”喪失了文化領導權的地位。
當下的主旋律電影,努力拓展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的多元化表達,使得影片的“主流”表達在多元的同時也更加深刻,更加接近觀眾的觀賞訴求,使得影片本身的思辨價值和受眾接受度都得以提升,藝術水準也有了較大的飛躍。其中,從概念化的宣教走向鮮活性的個體關注,是這種多元化的最顯著的體現。如《戰狼2》表現的是我國軍人對在非中國僑民的救援行動,他們不但救助中國人,還救助非洲人。這樣的主體便突破了以往的“英勇、奉獻”之類的常規“主流”,而是體現出了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傳遞了“以人為本”的深刻主流價值觀,甚至上升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建軍大業》則顯現出了濃烈的“青春中國”情懷,表現一群朝氣勃發的年輕人創立了軍隊,賦予了中國一種年輕的、活力的、崛起的朝氣,很吻合當年輕觀眾的心聲,在他們的心目中,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政黨和軍隊絕對不是暮色沉沉,而是和他們一樣充滿朝氣,充滿希望,逐漸在走向強大。還有像《空天獵》這樣的影片,其中對保衛國家和主權的表達不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化作對具體人物的保護、對個體生命的捍衛。《明月幾時有》表現的也是“抗戰”這一大時代潮流中的個體小人物,正是這些小人物,堅信着“明月”的破雲,守望着“勝利再見”。影片也以鮮活的個體人物,詮釋了主流價值觀。這些主旋律電影都是通過對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的多元化書寫,提升了其思辨價值和觀賞價值,使得影片的主題不再被認為一種外在的說教,而是一種主體的由衷認同。
主旋律電影美學提升的第三方面,是其人物的豐富性表現。以往的主旋律電影裡,人物和大眾的想象是有脫節的,概念化、模式化太重,近乎完美的“高大全”形象較多。這些形象對於從小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大的主流觀眾而言是不可接受的,立體鮮活的人物才更為他們所喜愛。而美學升級之後的主旋律電影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在中國歷史和當下社會生活中產生了較大影響的歷史人物、領袖人物和現實人物的不同人生。這些影片中的人物,摒棄了平面化的塑造,被賦予了具體、生動、可感的立體性格,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比起以往有了較強的創新意識。如《戰狼2》中的冷峰絕非“偉光正”,他一開始就因為毆打拆遷人員被捕入獄;《建軍大業》中,中共軍隊的締造者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也都有衝動甚至魯莽的表現。特別是《血戰湘江》中對毛澤東的塑造,沒有像其他同題材作品那樣刻意表現毛澤東的個人鋒芒、同錯誤路線進行尖銳的鬥爭以及滿腹牢騷等,而更多是表現毛澤東的忍辱負重、為革命大局委曲求全,他對錯誤路線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忍讓、理解甚至是尊重,自己努力從各方面減少這種錯誤給革命帶來的損失。這樣就準確地塑造出了處於革命低潮時期的毛澤東形象,也凸顯了毛澤東日後能夠成為革命領袖的必然性。這些主旋律影片以立體豐富的人物形象,體現出了代表主流意識形態的人物的新價值,也顯現出了藝術鮮活性,實現了美學升級。
綜上,這樣的“主流價值觀的多元化表現+人物的豐富性+類型的引入”的主旋律電影,已經升級為新主流大片。這類影片既能吻合主旋律所代表的官方意識形態,又能獲得以都市青年為主體的電影觀眾認可的現象,《戰狼2》在2017年度能夠獲得高票房,便是這種認可的具體體現。新主流大片的出現不僅改變了80年代以來以主旋律為代表的主流/官方意識形態無法取得合法性的敘述危機,彌合了“主旋律電影”和“商業片”之間的內在分裂,而且意味着新世紀以來主流價值觀/官方敘述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重新獲得觀眾認同,使得“主流意識形態”重新獲得文化領導權的地位。這也是當下中國電影實現美學升級的重要路徑。
趙衛防簡介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黨支部書記、研究生導師、研究員、電影學博士。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出生於1967年8月,先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攻讀本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電影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電影學廣播電視學系攻讀博士研究生。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團委書記、文化部團委常委等職,多年來從事影視史論特別是港台電影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多次赴港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