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與爾東升的《新宿事件》一起,成為剛剛過去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與前作《天水圍的日與夜》帶給人的溫暖和感動截然不同,這部同樣以“天水圍”命名的電影展現了令人絕望的壓抑和冷酷。
僅從片名看,許鞍華這部新片就很容易被人認作是《天水圍的日與夜》的續集。雖然兩部影片除了故事都發生在“天水圍”,其他沒有直接的相關性,但實際上它們形成了一種對“天水圍”的映照關係。說《夜與霧》是《日與夜》的續集,我倒覺得恰如其分,因為兩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如此不同的“天水圍”的生活形態,但都是活生生的香港原生態的直接體現。許鞍華通過迥然不同的風格氣質和故事內容,充分刻畫和展現了“天水圍”——兩部影片裡最重要的角色。
如果不是這兩部電影,很多人可能根本無從知曉香港新界有一個叫“天水圍”的社區。這個社區在香港最北面,因為房價便宜、交通不便等原因,所以這裡成為了香港 30 萬底層勞工階層的聚集地。這裡沒有中環的喧囂繁華,更沒有蘭桂坊的徹夜激情,但近兩年的天水圍卻因為多次發生自殺、暴力事件引起港人注意,一些香港電影人也開始把創作的焦點轉移到這個本不起眼的社區,除了許鞍華直接以“天水圍”為片名拍的這兩部電影外,去年劉國昌的《圍。城》同樣是以天水圍為背景。
《日與夜》讓人感到的是普通小人物真誠地去生活所帶給人的溫暖和感動,《夜與霧》裡則只有令人絕望的壓抑和冷酷。張靜初扮演一個嫁到香港的大陸妹;任達華扮演一個不想工作的丈夫,只想依靠政府救濟金過活,但又因自卑而產生無端的嫉妒,反對妻子出去打工賺錢。丈夫的扭曲心理從變態逐步轉向家庭暴力,即使妻子幾次向政府求援,幾次躲進““婦女救援中心”,但最終也無法扭轉家庭的悲劇。
影片故事直接來自去年天水圍發生的真實事件。事件本身的戲劇性已經非常強烈,但許鞍華卻並沒有去強調和渲染這種戲劇性,而是更多把空間留給了對片中眾多人物的刻畫。影片裡出場的每一個人物都令人信服且印象深刻。除了幾個主演的表演讓我一次次被觸動外,配角一樣精彩;比如頗具喜劇色彩但又很真實的隔壁鄰居大媽,比如“婦女救援中心”里的幾個姐妹,雖然可能你叫不出她們的名字,但每一個都性格鮮明。
導演並未一味地以所謂“悲天憫人”的態度來作為整個影片的基調。許鞍華大膽使用了大量的閃回倒敘和插敘,影片開始就是滅門慘案的新聞報道;在警察對相關人士取證的時候,又通過不同人的視角回述整個家庭毀滅的過程。其間也並非通篇的壓抑和絕望,反而在影片中段用插敘,閃回了夫妻兩人相識、相愛、初婚時候的美好回憶,凸顯了整個故事最終的悲劇性。《夜與霧》使用膠片拍攝,加上場景多,成本比《日與夜》“提高了十倍” 之多。最後的“滅門”高潮處,許鞍華還使用了停格攝影等特殊效果,來展現整個兇案過程,着實能夠看到她在這樣一個嚴肅的“家庭暴力”題材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我看來,《天水圍的夜與霧》堪當2009 香港年度電影,雖然今年剛剛進入4月份,但我依然如此篤定。在剛剛過去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同時展映的《新宿事件》一樣精彩而震人心魄,這兩部電影聯手作為開幕電影,可以看到在香港電影的連年頹勢中,電影人依然在頑強地證明這裡依然是一塊才華橫溢的電影熱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部“天水圍”電影的投資人王晶,作為香港娛樂電影的傳奇人物,有膽魄和胸懷投資這樣嚴肅的文藝電影,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