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影史上,美國導演格里菲斯絕對是寫下濃重一筆的人物,在我看來,作為第一批電影大師,他拍的那部《黨同伐異》已經足以載入史冊,為業內人士膜拜,什麼平行敘事、N段式之類一度被看作很後現代,很新奇的敘事方式,被他老人家在1916年就熟練的運用,並講述了更宏大的主題。
提到格里菲斯,其實最著名的作品還是拍攝於《黨同伐異》之前的那部開創性的,從政治正確性上講又是臭名昭著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那部電影中,美國人民本來安居樂業,不想南北戰爭爆發,最終南方敗北,黑人當道,甚至成為領導性的政治力量,開始壓迫白人,而實際上即使今天美國已經選出了黑人總統,黑人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所以,《一個國家的誕生》簡直可以看作一部科幻片,片中有段我印象深刻,北軍殺如南軍境內,一夥黑人燒殺搶掠,兇殘至極,雖然戰場上,士兵行為殘暴的鏡頭不會令我意外,但是本片刻意強調膚色確實表現了格里菲斯的一些立場,本片高潮當然是3K黨“揭竿而起”去伸張“正義”。當然,電影拍的還是非常成功的,敘事流暢,整個故事帶着史詩感,而細節上,如林肯遇刺那段更是顯出高超技藝,而以這些基礎元素打底,本片的煽動性也很強,看着片中白人家庭被黑人暴政折磨成那樣,讓3K黨後來的舉動都顯的順理成章。所以,這部電影儘管在當時就引發巨大爭議,但是依然賣座。
在《一個國家的誕生》後,格里菲斯沒有停歇,投入巨資,拍攝了一部更野心勃勃的《黨同伐異》,而本片從上一部的暴力對抗一轉,他講起了關於愛與寬容的故事。本片首先採取了四段式的多線索故事,以巴比倫的覆滅、耶穌受難、法國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殺、現代美國勞工衝突和司法公正四個故事推進。而這種分段多線索敘事的手法,在如今的電影中已經被大量使用,其中經典電影已經不少。其次,如上所說,本片的四段故事並不在一段時空,但都關照於一個主題,同時彼此各有照應和銜接,正是這種跨越時空的敘事更能表現主題的宏大和普世性,更有戲劇衝擊力。而如後來的《時時刻刻》這樣的電影,也將類似手法成功應用。第三,本片四個故事,有巴比倫和波斯大戰的宏大的戰爭場面,有法國宗教屠殺的情感衝擊,更有現代一個小可愛顛沛流離的命運和跌宕起伏的情感生活,可以說,一部電影涵蓋了多種電影題材和類型,有大有小,格里菲斯時而粗獷,時而細膩,簡直可以說將電影藝術玩弄於股掌之間。
儘管四段故事年代和背景各異,但是彼此銜接和呼應很流暢,主題上都關乎本片一開始就揭示的愛與寬容或是不寬容的關係。在巴比倫,面對波斯人,國王帶領人民奮起反擊,擊退敵人,卻不想自己的國中有個“特洛伊木馬”,對他懷恨在心的祭師打開城門,讓巴比倫淪陷。而在這個故事中有個“山中女孩”的角色,她潑辣卻善良勇敢,對國王有一絲隱隱的感情,這份愛讓她不懼危險,為拯救巴比倫竭盡全力的去戰鬥。而在法國,教派間的偏見加入部分嗜權者的殘忍,最終釀成一場宗教屠殺,這段集中於一個家庭慘遭滅門的故事,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不寬容帶來的平民慘禍。耶穌受難是本片比較弱的一條線,但是關於耶穌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格里菲斯只需展現耶穌背負十字架在人群中穿行的一幕就足以烘托影片主題。而本片最強的線索還是在現代,一群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的女士發起所謂的改革運動,如禁酒,禁止工人們的社交活動等等,而另一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可愛”正享受生活的陽光。在那個年代,資方與勞方正是關繫緊張之時,資本家強硬的執行政策,最終釀成街頭火併,“小可愛”的父親慘死,她遠走他鄉,當她遇上一個黑幫小伙子,並用愛讓他決定退出幫派時,小伙子又被不甘心的黑幫頭目栽贓陷害坐牢,接着“小可愛”又面臨親生孩子被“改革派”奪走,好不容易等待愛人出獄,又在一場意外中,小伙子再次被誣陷,面臨絞刑。與其它三段歷史故事相比,“小可愛”的故事更有普世性,更親民,更容易讓普通人動容,從一個女孩在不寬容環境下的生活史我們看到了一個凡人所受的摧殘,對於主題可謂最集中的展現。
本片除了主題與各個分支的完美切合外,細節上更是令人稱道。在各個故事切換中,格里菲斯引入了“搖籃”場景,一個母親不斷的搖晃着搖籃,而人類的不寬容史也從人類誕生的襁褓中即開始,搖籃場景帶着隱喻色彩,那母親搖晃的平靜動作中帶着深深的宿命感。而格里菲斯玩弄起鏡頭來更是嫻熟無比,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小可愛”與眾人在汽車上追趕正在飛馳的列車,試圖追上市長請求對愛人的特赦;而同時,“山中女孩”駕着馬車從波斯人營地飛馳會巴比倫城,試圖警告國王;在法國,則是男人騎馬趕回家中試圖拯救在大屠殺中岌岌可危的家庭。汽車、火車、馬車、馬,不同時空下的高速場面被高速的交替切換,加上人們焦灼的表情,給人以強烈的緊迫感和衝擊力,讓我看後擊掌嘆服。
格里菲斯儘管展現了不寬容帶來的種種慘劇,但是他主題上還是希望告訴人們,寬容才能帶來生活的安寧和長久的和平。所以,在“小可愛”的故事中,最後,“小可愛”還是在一群人的幫助下,在愛人的脖子已經被拴上絞索之時,及時趕到救下丈夫,兩人最終相擁,重新開始了幸福的生活,這似乎在揭示無論歷史已經如何,從今天開始,只要我們帶着寬容,帶着友善去幫助他人,種種悲劇最終可以避免,而曾經的損失也可以慢慢彌補。而在巴比倫陷落中,被亂箭射死的“山中女孩”身邊,格里菲斯也放了兩隻白鴿,讓她的死透出一種聖潔,這個女孩用愛試圖去阻止更普遍的人們心中的不寬容帶來的戰爭,其悲壯最後滲透在一副悽美的死亡場景中,讓人心生敬意。
因為一部爭議甚大的《一個國家的誕生》,格里菲斯卻以其巨大的票房,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而這部無論從主題、敘事和技藝上更為出色的《黨同伐異》卻在當年票房慘敗,給了格里菲斯重重一擊。其實,現在看看這可以想見,即使在今天,又有幾部商業大片敢玩兒多線索敘事,還弄的時空交錯,還搞的主題這麼沉重,另外影片時間還這麼長?《黨同伐異》是部超前的電影,也是部顯然非大眾化的電影,而格里菲斯偏偏以商業大片的投入去拍,而今天恐怕也很難有人願意花如格里菲斯當年付出的等量級的成本,去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所以,《黨同伐異》是曲絕唱,是格里菲斯留下的最寶貴遺產,它值得我們珍視,而後來的電影敘事和手法上也確實從該片受益良多,所以,格里菲斯無愧於真正的電影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