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系列”電影回顧 |
送交者: 任性紫冰 2010年08月31日21:44:19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
聽說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籌劃阿凡達2和3的拍攝,心中不免感慨,期待之情油然而生,不斷的猜想阿凡達系列在電影史上到底能占有多大份量,對於大部分真正喜好電影這種光影藝術的道友來講,相信都會有這種感覺,當然還有小部分大蝦們是比較不待見阿凡達的(請輕拍我這種有點媚俗的期待之情)。
撇開阿凡達不說,本人自認為電影看的不多(但是收藏了不少),對一位電影行家朋友講的話映像比較深刻:“電影在表現人類大腦思維之謎的時候本身也就成了謎一樣的東西,講不清道不明了”。這位朋友講的話多少已有哲學的意味了,咱還沒到那個境界,基本上還停留在看完一部電影評價好看不好看的階段,但電影這種東西自發明以來,確實做到了這種在展現人類思想的時候同時帶給人類新的思想。 以上一堆廢話,言歸正傳,收藏的一些電影中(DVD碟片,電腦下載的都有),其中所謂的“系列”電影要占很大一部分,不免自問緣由,其實“系列”電影有很多都是製片商為了斂財所拍,但不可否認很多經典之作確實還是需要用錢堆砌出來的,好萊塢的電影每年一邊被全世界的影迷罵媚俗,一邊還是要掏腰包自甘為那些電影公司的大財主們奉獻花花綠綠的鈔票,就好像一邊說肯德基麥當勞沒營養同時還是擋不住誘惑去飽餐一頓一樣的矛盾,到底是“系列”電影確實有其獨到之處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還是請各位看官能夠指點迷津,好吧,我承認我確實有喜好“系列”電影的情結。以下為個人認為確實是精品的“系列”電影,立貼目的只為看看各位大俠有沒有不同的推薦,若有不同見解歡迎輕拍: 1.教父系列 這個被稱為影史上最偉大的影片,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愚笨,第一次看完的時候,還不能完全記住其中的每一個角色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後來我又看過幾遍,發現這個影片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三點就是:每一個鏡頭都是有價值的,每一句台詞都是有用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真實的。雖然這是個電影作品,但是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黑幫家族之間紛爭的年代之中,非常真實,而且每一個角色都能讓我感觸很多,他們雖然都是家族成員,可是他們的個性、脾氣、品格都不一樣,每個形象都很鮮明。 橙黃色的主色調中,教父那幽暗的輪廓讓人感到嚴肅莊重,而藏在陰影中模糊不清的眼睛則讓人感到敬畏和深不可測。你看不到他的表情也就看不到他的感受,他對外隱藏自己的想法,隱藏自己的喜怒哀樂,心中盤算殺機和交易。而這一切只是為了維持家族、維持生意、維護尊嚴,這就是教父給我的感覺。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匯聚在了同一個年代、匯聚到了同一個家族裡,他們的悲喜命運成就了一段偉大的史詩。 2.魔戒系列 中土世界,托爾金筆下充滿神秘和幻想的世界。中土世界,彼得.傑克遜眼中美麗而富饒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光明與黑暗正在激烈地碰撞,擦出一陣陣明亮的火花。在這個世界上,九個偉大戰士為了拯救中土世界,踏上了危險的征程,去完成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魔戒三步曲》,世界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這三部作品因為托爾金而散發光芒,因為彼得.傑克遜而讓自己的光芒灑向世界,讓大洋彼岸的我們了解到歐洲古老神話的魅力。 佛羅多:“我們抱着樣什麼信念?” 山姆: “這世上一定存在着善良,值得我們奮戰到底!” 3. 加勒比海盜系列 永遠忘不了德普雄赳赳氣昂昂站在桅杆上的樣子,配着那段讓人熱血澎湃的音樂,以及接下來畫面拉開後那艘行駛在水下的破船………… 好幾年了,現在一想到傑克•史帕羅船長吊兒郎當晃晃悠悠呲着大金牙翹着蘭花指說“Savez?”的樣子還是想笑。我無法想象,這個角色換作別人演會是一種什麼狀況,即便拋去對德普的喜愛,純良心地說句公道話,我還是認為換作其他任何一個人演都只能是失敗。只有德普能讓這個角色鮮活飽滿特性十足到如此境界,說全世界為之痴迷,一點都不誇張。 《加勒比海盜》是一個神話,不算完美,但能讓人產生共鳴,然後心馳神往。從劇情到對白,從造型到特效,所有這一切讓每一個角色都是獨特的,不重複的。看過片子的人絕對不止記得傑克、威爾和伊麗莎白,還會記得喜歡啃蘋果的巴博薩船長、被抽屜里跳動的胳膊嚇得快崩潰的伊麗莎白總督、傑克的老搭檔吉布斯、那兩個笨蛋士兵,還有那一對作為海盜來說很不稱職、動不動就得追撿假眼珠的胖瘦搭檔…… 感謝迪斯尼,給喜歡電影的人創造了一個夢想,虛幻而又真實的夢想。期待《加勒比海盜4》。 4.黑客帝國系列 《黑客帝國》激發了遠遠超出電影領域的探討,並最終成為新世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直到今天,《黑客帝國》的影像仍然是“酷”的代名詞。不過,對於真正的黑客迷們而言,比影像更酷的,是畫面背後透露出來的深層信息。更為神奇的是,這些深層內涵並非單一的,而是多樣化的,幾乎每個人都會根據各自不同的知識結構、宗教信仰、文化偏好等而作出完全不同的詮釋,而這些詮釋在各自的話語圈內又往往能自圓其說的。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像《黑客帝國》這樣激發如此多類型、長時期的思考。這些思考不僅影迷們樂此不疲地在做,專家學者們最後也參與了進來,形成了二十二世紀初一道獨特的“黑客文化浪潮”。 電影製作本身來看,《黑客帝國》是一部極具品位的“平衡”之作。無論是其特技也好,故事來源也好,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原創意識;至於由此引發的多樣化的深層思考,更證明影片本身的兼容性。簡單的說就是,《黑客帝國》是一部具有多重特質的影片,所有特質都非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從這個意義上說,《黑客帝國》是一部典型的“拿來主義”電影:東西方的宗教、哲學傳統,後現代的末世構想,漫畫式的誇張畫面,火爆的槍戰場景,港式功夫,禪意對話……簡直是個電影元素的大觀園!可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組合卻是精妙無比,不僅使得整部電影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也使得每一個借鑑的元素展現出獨特的風格。看似多種風格的融合,並沒有成為一團混亂的大雜燴,而是有機整合成為一道獨一無二的娛樂大餐:不僅每個人都能品出自己喜好的味道來,而且每次品位都能發現令人驚喜的新味道!這才是《黑客帝國》的不可多得之處。 5.終結者系列 當年《終結者1》的發行人不願意投資宣傳,說這樣的片子一般要不了兩星期就會撤回架子上等着被灰塵覆蓋。就連導演卡麥隆自己也對自己沒有正確的估計,覺得《終結者》肯定會被隨後上映的電影所淹沒,後來《終結者》連映兩周票房一直飆升,全靠觀眾口碑一傳十再傳百千萬。卡麥隆立馬成為紅人,而發行方依然不肯再投入一個子兒的廣告費。就算這樣,《終結者》還是轟動了世界。哪怕現任加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當的是美國總統,他的名字若被後人記住必定還是因為《終結者》,就象詹姆斯•卡麥隆的名字即使他再拍一百部《泰坦尼克》也還是跟《終結者》聯繫更緊一樣。是《終結者》終結了美國大熔爐中兩個外來人口的三流藝人地位,使加拿大鄉下少年卡麥隆和奧地利農夫的健美冠軍兒子施瓦辛格從此走上了好萊塢的金光大道。 《終結者1》最初的製作預算四百萬,後來勉強增撥到六百萬封頂,就算不跟七年後T2接近一億(!!)的投資對比,這也是個低成本的商業電影,換句話說,T1從構想到製作都沒有太大野心,阿諾本人在拍片期間回答友人提問時多次說過“在拍一部狗屁機器人電影,一兩星期就完事兒”之類的話就是明證,誰也沒想到這部狗屁電影后來竟名垂青史,成為許多經典名單上的常客,阿諾本人一躍成為世界明星倒只是它的一個副產品,繼之而跳入肯尼迪家族、繼之當上州長之類,更是副產品中的副產品罷了。 6.無間道系列 說無間道是少有的華語經典“系列”電影相信沒有很多人反對!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陳永仁和劉建明不是佛,他們只是人,普普通通的人,一個是白道的精英,一個是黑道的翹楚,一個想做回真警察的假黑幫,一個不想做真黑幫的假警察。他們太優秀,優秀到還在少年時幾乎就註定了他們一生的悲劇。當他們選擇去做臥底時,他們還只是孩子,與其說他們選擇了這個職業,毋寧說是這個職業選擇了他們。他們沒有自己的生活,而只有這個職業的生活,從選擇這個職業開始,一切都已經註定了,他們所做的,只能是隨着命運的巨大轉輪不停旋轉。所以當黑幫老大韓琛對着一幫剛剛加入黑幫的孩子大喊“一將功成萬骨枯”時,一股可怕的力量向觀眾襲來,可怕的並不是韓琛的暴力和血腥,而是他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改變了幾個孩子的命運,在他面前,這些孩子們只是被玩弄於股掌的玩具而已,從這一刻開始,孩子們一生的悲劇就已註定了。 7.星球大戰系列 說到電影界的神話,不得不說這部跨越28年的傳奇電影《星球大戰》。2005年,隨着《西斯的復仇》的上映,星球大戰終於畫下完美的句號。 稱《星球大戰》系列為20世紀人類心目中最具代表性與統治性的科幻電影經典一點都不為過。它迎領了一個時代的電影、文化和影視科技的革命。《星球大戰》三部曲(1977~1983年)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本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而《星戰前傳》三部曲(1999~2005年)則通過影視技術的飛躍把這一革命推向又一高潮,並通過情節完整性的補足為星戰系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畫面、音效、想象力自不必多說了。大氣恢宏的戰爭場面,扣人心弦的兩人決鬥……觀眾想看到的都能在星戰系列中找到。 8.蝙蝠俠系列 1989年,風靡全球的漫畫《蝙蝠俠》被搬上熒屏,第一個操刀對其下手的是世界哥特風格電影藝術大師蒂姆伯頓,伯頓用他的方式,為我們締造了一個黑暗不見天日的高潭市。 如今已經呈現在大家面前《蝙蝠俠》的蝙蝠俠系列一共六部,前四部是正傳,蒂姆伯頓和喬爾舒馬赫各指導兩部,最新的兩部是前傳,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 無論你抽出其中哪一步你都會發現,陰暗的風格無處不在,雖然諾蘭的不如舒馬赫的陰暗,舒馬赫的不如伯頓陰暗,但作為影片的主格調,要塑造一個充滿罪惡、暴力與邪惡的高潭市,少了陰暗這樣的元素,就會感覺失去了什麼。 正義是不可戰勝的,邪惡最終將被驅逐,蝙蝠俠在觀眾心中塑造出了一個鋼鐵般堅定的意志,黑夜般寬廣的胸懷,蝙蝠那樣迅捷的角色,讓人敬仰,特此讚賞一下為此付出的導演與演員們。 9.倩女幽魂系列 個人意見:華語影壇第一才要數徐克(若有不同見解歡迎輕拍)。 印象中的徐克似乎對蒲松齡筆下的“聶小倩”這個題材特別感冒,1987年,他與程小東一起翻拍香港大導演李翰祥於20個世紀70年代拍攝的同名影片《倩女幽魂》大獲成功後,又陸續連拍了此片的兩部續集,之後更是推出了一部融合前三者故事精華的動畫片《小倩》。而在這四部系列電影中,始終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卻還是由張國榮、王祖賢、午馬等人領銜主演的《倩女幽魂》的第一部。 其實這部影片的主要的情節、人物和場所等與20多年前的被翻拍的同名版本如出一轍,徐克的創意不過在武打動作戲方面更加精彩出色而已,但依舊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痴男怨女。究其原因,除了徐克在影片氛圍的營造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外,最吸引人的仍是那悽美浪漫、盪氣迴腸的人鬼之戀。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10.回到未來系列 “穿越時空”一直是電影津津樂道的話題,也被多次搬上大銀幕。《回到未來》(三部曲)是比較成功的電影,它藉助一輛可以穿梭時空的汽車衍生出了三段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有趣故事。 很經典的科幻片,很經典的故事,關於時間機器的。雖然比起現在的關於時間的科幻片,顯的不夠深入,但那畢竟是80年代的片子啊。而且,片中有很多令人捧腹的場景。有個評論說,有點像“成長的煩惱”,確實感覺如此。 電影本身沒什麼好說的,絕對經典 甚至想到很多年以後的蝴蝶效應,簡直就是這三部曲的簡單翻版而已,只想說說一個在第一集最後我想到的問題:如果博士在接電線等閃電給辟死了,那麼主角是不是也就一下回到了1985,因為博士一死,就沒人發明時間車了,那麼主角回到過去的一事也就不存在了,所有的一切都將象沒有發生過一樣。 11.奪寶奇兵系列 我相信斯皮爾博格是個天才,他的電影充滿了想象力。這個系列是老片子了,雖然它的畫面很不怎麼樣很老舊,但同樣有曲折離奇的情節美妙地吸引着人們,它充滿了想象力和吸引力,曲折的驚險的有趣的探險故事,瓊斯帶我們走過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瓊斯是個英雄,探險考古的英雄,他的故事總是那麼有趣那麼偉大,電影中很多恐怖的探險畫面相信把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嚇到了,呵呵嚇得張大了嘴巴,奪寶奇兵系列確實是很有意思很有趣地電影。 12.第一滴血系列 蘭博系列所表現的絕不只是單純的暴力。在我看來,思想和情感上的爆發力才是使我喜歡上這位硬漢的原因。這種爆發力來自於蘭博性格中的傲氣、剛強、敢愛敢恨、善惡分明,來自於種種命運的悲慘、社會的不公和現實的無奈,所有的這些交織在一起像一團烈火被長年累月地埋藏在蘭博的心底,一次又一次地被激起,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剛毅的軀殼所壓抑。 蘭博這位越南戰場上的英雄不管他再如何能以一擋百,他個人的力量終究無法對抗一場戰爭。當他所有患難與共、生死相托的戰友都在他身邊相繼悲慘地死去,他卻無能為力,他的心開始流血。 他無數次捨命殘酷的戰場,為國家赴湯蹈火。而當他失去了全部的戰友作為唯一的倖存者回到家鄉的時候,受到的不是鮮花、掌聲和安慰,而是嘲諷、鄙視和唾罵。只怪命運把他安排在了一場在民心和戰場上都雙雙失利的戰爭之中。身在家鄉卻舉目無親,走投無路,處處受到莫名的無禮和排擠。他連同死在越南戰場上的戰友們的亡魂一起被世人遺忘在陰暗的角落,這樣的“英雄”與其回到國內,不如死在戰場。 13.諜影重重系列 最早看到馬特達蒙,還是在十幾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中,不過當時全劇的光芒全讓湯姆漢克斯獨攬了,隱隱約約留下印象的,只是瑞恩那張青澀稚嫩的娃娃臉。這樣一張臉,或許演愛情片和文藝片更合適?反正跟動作片似乎不搭界。 不過《諜影重重》裡馬特達蒙的轉型非常成功,從第一部看到第三部,只覺得馬特就是伯恩,伯恩就是馬特。沉着、冷靜、果斷、聰穎、機智,種種特性在他身上一一閃現定格,讓人覺得他就是他要演的那個角色,他確實把這個人物演活了。即便是在看原作小說的時候,看到伯恩這個人出現,腦海中浮現出的,也還是馬特那張稚氣依舊的臉。只是這一次的稚氣後面,隱藏的不再是青澀,而是成熟果敢和身手不凡了。 諜影重重系列個人認為比碟中諜要好看,節奏快,特工更強。冷酷的人,沒有多餘的說教,很值得看看的特工片,讓我們這麼貼近的看看特工的生活。 14.虎膽龍威系列 想知道布魯斯威利斯的最佳表現嗎,就在這這個系列裡。儘管後來布魯斯威利斯拍了很多各種角色的電影,但這才是他的最佳表現,完全硬漢的氣質---死不了! 這個系列片子的懸念就在於,這位警官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 說實話,虎膽龍威系列差不多就是美國動作片的代表,緊張、刺激、槍戰、愛情、飛車,各種元素都包括的美國大片。我記住了它的英文名字Die Hard,翻譯的片名雖然是虎膽龍威,直譯明明就是死得困難嘛,哈哈。就是為了突出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雖然老套但是很爽。覺得Bruce Willis實在是很man,而且他的嗓音是帶有那種沙啞的磁性。這個系列的片子在需要熱血沸騰一下的時候看吧,不錯的選擇。 15.異形系列 異形系列在科幻片乃至電影發展的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影片對一些之前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中技術情節的影像化表現,如冬眠倉、飛船中央電腦等,也將這些科幻元素在日後的科幻片中大量推廣。而此系列的拍攝手法、美工設計、劇情展現等元素也為科幻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時隔這麼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顧這個影片系列,影片的特技依然精彩,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跨越時代的系列作品。相信日後無數電影專業的學生依然會研究電影中恐怖的太空怪物和剛毅的女性英雄! 順便提一下,不說四部系列影片相互比較誰優誰劣的問題,單就四部電影四個不同的導演,真是個個都是大師級別的人物 16.洛奇系列 1976年,拳擊傳奇英雄洛奇踏上拳台,一記重拳擊出,頓時轟天動地--10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捲走了一億一千七百萬北美票房,影迷喝彩聲未絕,它又勇奪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3項奧斯卡大獎。此後,每三年一戰,直到85年,第四次挑戰敵手的洛奇依然碩果纍纍,1.27億的驕人成績,足以傲視群雄。 然而,越來越偏離了最初精神的續集們,卻也逐漸有了疲態,《洛奇5》在狼狽地只收入了4000萬美元之後,英雄也多年沒有了音訊。 可勇者畢竟無懼,就算已步入花甲,就算拳套已成了博物館裡的展品,洛奇•巴爾博還是再次歸來!而讓洛奇6重生的,還是這位意大利鐵漢史泰龍親自擔任編劇和導演,一身老骨頭親身上陣的史泰龍,卻恰恰把從底層奮鬥不息成為美國夢傳奇的洛奇精神宣揚得淋漓盡致。“只要心中有願望,不管多老接受挑戰都不會太遲!” 17.英雄本色系列 《英雄本色》這個系列電影的意義還是有必要簡單說說:首先,這是一部香港影壇的開風氣之作,那個時代《英雄本色》第一部的橫空出世,使一個時代為之震顫。Mark重情重義,快意恩仇的形象深入人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一代香江青年。這部影片,當時就像是遠岸遙燈,激勵一個時代的弄潮兒們長風破浪,即便在腥風裡也不再茫然自失,《英雄本色》因其精神而不朽。 其次,這部影片成就了兩個人,就是日後闖蕩好萊塢的吳宇森和周潤發。作為吳宇森導演的名世之作,《英雄本色》之後與其一脈相承的英雄片系列奠定了“暴力美學”之父吳宇森在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周潤發來說,這部影片讓他這個當時的票房毒藥鹹魚翻身,吐氣揚眉。風衣墨鏡,冷血雙槍,陽光微笑,發哥成功塑造了令無數觀眾感嘆不已的經典形象。 18.X戰警系列 電影本身的精彩程度自然不必多加贅述,掰一下看過這個系列電影后聯想到的一些“謬論”: 這個系列電影給人的感覺是對未來社會的恐懼,恐懼外星生物的光臨,恐懼地質氣候的變化,甚至恐懼人類本身的進化。在有基督教傳統的西方,進化論從來都不是解釋人類出現的唯一理論,甚至不是一種受歡迎的學說,X-MEN就是西方社會對達爾文進化論恐懼、敵視的一個例證。 影片中的超能力者,擁有的都是物理、身體的能力,跟精神沾點邊的也就是“讀心術”而已。這也是美國好萊塢電影現今反精英化,日趨平民化的一個體現。才子佳人的故事已經不再受歡迎了,期望有一天超能力爆發,為社會底層人們對美國夢式的一夜改變自己社會處境的期盼,提供了另一種敘述方式。美國夢的消逝,標誌着美國社會分層逐漸穩固,底層人們地位上升的通道也逐漸減少。 19.鏢客三部曲系列 關於鏢客三部曲的經典指數無需多說了,伊斯特伍德在當時只能出任電視劇的角色,塞爾吉奧萊昂一心只想拍出屬於意大利風格的電影,西部片正在最多而大部分都很爛得時候,1964年,1965 年,1966年,伊斯特伍德、塞爾吉奧萊昂、西部片這三個組合創造了新的奇蹟, 《荒野大鏢客》翻拍自黑澤明大師的《用心棒》,但是萊昂並不是照葫蘆畫瓢,伊斯特伍德詮釋的已經完全不是三船敏郎,同時他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俠客,身上都是優點,他也會見錢眼開,也會想要報復(這個性格在第三部體現),三部曲中投資一部大於一部,不過在有限的投資下,本片仍然被拍得很經典。 第二部《黃昏雙鏢客》中增加了范克里夫扮演的Mortimer角色,這同樣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俠客,不過同樣內心正直。兩人的對手戲從不認識,到不打不相識,到合作擊敗敵人,但其中的具體故事並不俗套。鏡頭的運用尤其令人拍案叫絕,兩人看到懸賞令時鏡頭在兩人眉宇間來回切換,完全不需要語言就可以表達兩人的性格,互射牛仔帽一段也是經典。 都說三部曲這種模式註定一部不如一部,鏢客三部曲個人認為就不是這樣,第三部《黃金三鏢客》故事更加豐滿,主題更加豐富,由於投資繼續加大,片長、場面都達到了頂峰。這部並不是純粹的西部片,還增加了戰爭片的元素。另外,范克里夫雖然第二部中出演了十份正面的角色,但在這部中,他成為了the Bad。幾個場景讓人難以忘懷,士兵強忍淚水、滿山遍野的墳墓、Blondie用大炮趕着Tuco向前跑等等,人物形象豐滿,179分鐘(加長了受折磨片斷)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 20.沉默的羔羊系列 《沉默的羔羊》在第64屆奧斯卡的巨大成功應該說並非偶然的,它一舉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電影做到了商業與藝術的綜合表現、懸疑與恐怖的有機結合,當時應該說將美國電影藝術推到歷史性的新高。 至於第二部《漢尼拔》,在我看來是變了調了,用油煎腦漿的場景製作當賣點顯得不是很明智,完全充斥着以票房為目的的商業產物。導演既沒有把握住原著也沒有延續《沉默的羔羊》成功的表現形式,於是《漢尼拔》的失敗是再自然不過的必然結果。 《紅龍》從最初的運作和策劃,都是定位於前傳的敘述,看的出來它沒有想與《沉默的羔羊》比肩的野心,《紅龍》更多是敘述漢尼拔入獄前的罪案和為《沉默的羔羊》做劇情上的鋪墊。在拍攝手法上也是完全沿用《沉默的羔羊》的手法。愛德華•諾頓和拉爾夫•費因斯的超級組合表演都很投入,但個人還是更推崇一些愛德華•諾頓。 最後一部《少年漢尼拔》道出了殺人狂魔的來由,那就是戰爭,戰爭造成受傷的人太多太多……不僅僅是戰爭時對人身體的摧毀,還有戰後造成人在思想上的掙扎和扭曲,都是那麼的讓人感到悲傷和痛苦——戰爭,請遠離我們!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