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影視娛樂 > 帖子
徐志摩的愛情人生-【人間四月天】片斷賞析
送交者: 歡樂誦 2010年09月17日14:24:24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按:此文非歷史人物研究,而是電視劇介紹。因此,想讀學術文章的朋友,不要浪費您寶貴的時間。如果想看點兒風花雪月的事,則請進。
      

【人間四月天】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主要演員表

徐志摩 黃磊
張幼儀 劉若英(台灣)
林徽音 周迅
陸小曼 伊能靜(台灣)
梁啓超 郎雄(台灣)
梁思成 吳軍
胡適 馬捷

目錄

簡述

這部電視劇記錄了詩人徐志摩從與張幼儀結婚開始,到飛機失事意外死亡的短短十幾年的人生光陰 。雖重點着墨於徐與三位女姓的愛情糾葛,但貫穿全劇的主題是徐志摩執着求真的生活態度和對自由靈魂的渴 望。

在我看過的電視劇中,【人間四月天】是拍得比較好的一部,事實上我還不記得同類電視劇中有那部比 【人 間四月天】更出色一些。

首先王蕙玲的劇本寫得不錯,王蕙玲還參予過《飲食男女》、《臥虎藏龍》、《色·戒》這些電影的編劇。一個好的劇作家份量幾乎和導演一樣吃重,只是他們的光芒隱藏在幕後,一般不為觀眾所注意。

導演曾念平,是李少紅的先生,兩人曾多次合作。曾導精於攝影,也導演過【大明宮詞】、【橘子紅 了】 等影視作品,看過的人對這些電視劇中的色彩還會有印象吧。

本劇演員陣容強大,黃磊,劉若英,周迅,伊能靜幾乎是所飾演角色最合適的人選,更難 得的是他們 都全情投入到角色中,凡看過此劇應是有目共睹的。同時,配角也都表現出色,沒有讓人感到難受的角 色,尤其喜歡朗雄老師的梁啓超,還有梁思成。其他象胡適,林長民(林徽音父)也都是 很有表演經驗的演員。

至於劇中人物詮釋得是否成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認為黃磊的徐志摩沒有演出靈氣來, 但 好壞是相對的,如果說黃磊演得不好,是以什麼作對比呢?歷史人物不象小說中的角色可以對着小說印證,基本上就是憑藉想像。同樣還有周迅的林徽音,如果還不滿意的話,在當時國內的女 演員里,也想不出誰有能力將林徽音的知性表現出來。

林徽音與扮演者周迅

至少對我來說,黃磊,周迅的表演是可以認同的。有點兒遺憾的是本劇中黃磊與 周迅之間的默契不 是太強。劉若英通常不會把事情搞砸,伊能靜演的陸小曼由於是本色表演,故表現不遜於演技派 的劉若英和周迅。

這部戲中有很多精彩的場景,充滿詩意的對白,箴言警句比比皆是,我節選了一些自認為比較重 要 的劇照和劇情,看完這些後,對本劇的脈絡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些材料按徐與三女的關係來組織,而不是根據劇集中出現的時間次序,因為在電視劇中徐與三女的生活從始至終都有交點。
回目錄

徐志摩與張幼儀

本劇一開始徐剛考上北大,並拜了梁啓超為師。徐的父母為了完成傳宗接代,令徐 與商人之女張幼儀結親。徐並不認識張幼儀,於是到張家相親。導演在這場戲中特意安排了一個花瓶被無意中打破 ,暗示了這段婚姻將以破碎終結。徐雖然百般不情願,還是扭不過父母,娶了幼儀。

相親時,張幼儀暗中偷看了徐志摩,很中意並“愛”上了徐

鏡中的新娘,是真實的嗎

徐與張婚後很快有了一個兒子,徐即將出國留學,對沒有愛情的婚姻早已感到厭倦的他,已下了離婚的決心,請聽徐志摩臨行之前對妻子說的一番話:
 

 這段精彩的 獨白基本上就是徐志摩人生的座右銘,也是這部電視劇的思想主線:
  • “ 中國正在進行的激烈的變革,是要讓幾千年來扭曲的社會制度下的靈魂得到 舒展和自由”,
  • “做人要 知道生為何生,死為何死;盲從和麻木,是做人最大的悲哀。我憎恨妥協, 我鄙視虛偽!”
整部劇中徐志摩就是去實踐這個理念,儘管在本劇中他的戰場只是愛情這塊陣 地。
徐丟下一句話:“我要奮力一搏,我要做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留學去了英倫, 在劍橋他遇到林徽音,墜入了愛河,家書漸少。

公婆讓幼儀赴歐洲伴讀照顧徐志摩的生活起居,幼儀剛下船

合影時,夫婦二人難以同步

徐志摩鍾情放學後不願回家,被幼儀發現

幼儀告訴志摩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志摩知道後讓幼儀把孩子拿掉,因為“這不是愛的結晶,只是婚配的種子”,並且要與幼儀離婚。

徐志摩提出離婚後,幼儀倍受打擊

志摩的老師梁啓超聽到了徐與林,張二女的糾葛,寫信給徐志摩要求他放棄離婚的想法,不要過於執着於情愛。而徐則回信堅持追求自由的理念。這是本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斷。


可惜我這張DVD不知為什麼讀不出來,無法截取這個片斷,只好從優酷中找了一段貼到youtube 上,豈知音畫竟不同步,實為憾事。為此,我將兩人對話的台詞抄在下面以供欣賞:

梁:“志摩吾弟,客居滄州,思及弟事,不能成眠。人類本以同情心而自貴於萬物,義不容以他人 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然最堪 者兩兒,弟既已育之,胡能置之,滋事恐弟將終身受良心上之重罰無以自寧”

徐:“人生誰不求庸德?誰不安現成?誰不畏艱險?我之甘冒大不韙,傾全力奮鬥,並不求免於 苦痛,我只求良心的安頓,求人格的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

梁:“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不以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滋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

徐:“嗟乎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 之 靈府。”

梁:“若只沉迷於不可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命蹉跎抑鬱,死為無名。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 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不可無畏!不可無懼!”

這是一段值得反覆觀賞的橋段,師生二人思想上的隔空交鋒,針鋒相對一氣呵成,鏡頭結束時, 梁公落款後將毛筆啪得置於筆架之上,從意蘊上契合信尾處那“不可無畏,不可無懼”的氣勢,確是擲地有聲。

拋開導演的處理手法不談,光是信中這些精彩對白就是絕好的素材。寥寥數語,新舊兩種觀念的衝突被闡釋地精精楚楚,明明白白。從人生哲理的角度而言,梁公的言語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輝,是足以讓後輩感 激 涕零的警示之言,然而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徐志摩強調“立人”的進步性亦不容忽略-徐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以西式方式正式合法解除婚約的人。

徐的理想讓我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閘門,放年輕人到光明的天地去”,同樣作為摧毀黑暗的使者,徐更具體地先從自身入手,通過求得自身的解放作為他人的標尺,這確實也是合乎邏輯的 。但遺憾的是,徐追求的社會進步是以犧牲別人,而不是犧牲自己換來的,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徐志摩離家出走,張幼儀無奈離開英國,去德國投奔兄長

離婚的過程過於悽苦,略去不表。幼儀在德國產下一孩子後因求學和生活負擔過重,孩子沒照顧好而半路夭折了。

下面這個片斷是多年後,徐志摩到德國探望幼儀(此時林徽音已嫁梁思成),兩人相擁痛哭,去教堂取回了孩子的骨灰。在家中,兩人離別多年後的第一次深談。

此時的張幼儀經過離婚,留學,喪子的磨礪,已成長為一個堅強的女姓,但對徐仍不能忘情,劉 若英在這場戲中將這種“變與不變”的複雜性詮釋得極為精確。4:30時,鏡頭切換到室外,氣 氛轉悲,徐若有所 思,大概是思緒回到了北京。幼儀黯然神傷,起身來到窗邊,背對着志摩,用力清除几上的殘燭。 當志摩提議幼儀回國辦學的時候,幼儀呆了一會兒:“你大概沒想過,回去這條路對我有多 難,我的勇敢並不象你一樣,是天生的”。在那個年代,一個女人被迫離了婚,又失掉孩子,恐無顏回 家面對雙親。以後人生即使如何成功,這個損失也無法彌補。

看了這段戲我就想到《天下無賊》結尾時,劉若英聽到丈夫的死訊後,挺着大肚子繼續捲起餅往 嘴 里塞的情景。劉若英這個演員雖然也不是每場戲都準確無誤,可一旦入戲後感染力就會完全釋放出來。

張幼儀回國後,與徐志摩都住在上海,生為一個成功的女子企業家,開辦了第一家女子商業銀 行 。離婚確實如徐所說的,徹底改變了張幼儀的一生-使她不再依附於某個男人,“活出了自己的光彩”,但這個光彩 是不是幼儀想要的,恐怕只有幼儀的在天之靈才能回答了。

徐志摩與林徽音

林徽音在父親林長民的陪同下在劍橋留學,與徐志摩相識後為其才氣所吸引,當發現徐妻也到了英國且已懷有身孕,遂揮慧劍斬斷情絲,毅然回國。

徐與林月夜下泛舟康河,墜入情網

徐為了娶林,與幼儀離婚後終止了學業,回國尋林。但回來後聽到的消息卻給了他當頭 一棒:徽 音已和思成定婚了。徐找到林長民,追問徽音決出這個決定的理由,以下是林長民的回答:

“我無法回答你,這是徽徽自己的感情。徽徽有才氣,有靈性,有這樣一個女兒,並不是 一種容易享的福份。 因為不管什麼時候,你都得放低天倫的輩份,先求做到友誼和了解,這便是知已和父親兩難的 地方。我沒有干涉徽 徽的決定,她也沒有告訴我她的理由,事情就是這樣。” 這是怎樣的父親啊!

林長民林徽音父女

志摩應梁思成之邀去清華演講,見到了在那裡讀書的徽音。徽音明確拒絕了志摩的求愛 :“你這樣的行為是得不到公論的”,“我不要永遠生活在自責里”,徐:“你難道以為這樣就會使所有的傷害統統 消失,然後只守着那不死不活的道德”,林:“是道德,那不是一把枷鎖,而是人心中的一把尺,那是人自尊的根本,是對自己生 命負責的態度,這是我在乎的”。


林徽音與徐志摩對話於某山頂

這之後志摩幾次試圖令徽音回心轉意,但徽音心意已決。

徽音準備同梁思成一同去加國留學。而徐也要陪同詩人泰戈爾出行。他們進行了臨行前的最後 一 次對話,此後徽音和志摩的人生之路就各奔東西了。
 

林徽音對自己的認識是:“我喜歡能飛的人,但自己卻飛不高;喜歡看別人冒險,自己卻不敢冒半點兒險”。徐志摩說了一些比較酸的話,最後落款於求真這一點。

時過經年,梁思成與林徽音學成歸國,此時徐志摩已與陸小曼成婚,生活被搞到狼狽不堪,不得不出國一游以譴心事。以下這個視頻是志摩回到劍橋,重遊康河時,吟誦了他的名篇《再別康橋》。在吟詩的部分出 現之前,我保留了梁,林夫婦回國後與父親梁啓超的一席談話,不僅因為這個情景為緊接着後面的一個視頻(東北 探友)交待了劇情上的前因後果,也是因為這個段子拍得特別好:徽音的典雅,淑賢,有禮,夫 婦間的恩愛和默契,梁公對志摩的遺憾都表現得恰到好處。

再別康橋
 

如上面那段戲的交代,思成與徽音來到東北大學教書,“從挖地基開始”,創辦建築系,工作吃重,生活條件極為艱 苦。徐志摩聽說徽音染上了肺病,專程從北京趕到東北探望兩們老友,並堅持將生病的徽音帶回北京養病。這段戲拍得很有生活氣息,對話也很風趣,體現了幾個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其實這部電視劇中很多地方都表現過徐志摩風 趣的談吐,展示了徐志摩性格里除了情種之外的另一面,但我這裡篇幅所限,只能撿重點介 紹。

 

梁思成與林徽音後來 回到清華教書,徐志摩則一直陪陸小曼住上海,直到逝世。
回目錄

徐志摩與陸小曼

如果認為到林徽音為止精華已盡,陸小曼只是個花瓶式的陪襯人物就錯了,其實這一部分是我想重點介紹的,而且可能還更具現實意義。

徽音出國後,徐在北京教書。一次與胡適,王賡(陸小曼的丈夫)在舞廳中聚會,正巧撞上了瞞着 丈夫偷偷溜出來跳舞的陸小曼(陸與丈夫志趣不投)。陸小曼解釋溜出來原因,被徐志摩聽出言不由衷。兩 人在舞池 中交談,徐志摩一言集中了陸小曼的軟肋,從此開啟了兩人艱辛的人生旅途。

 

 陸小曼情不自禁扮作女學生來到徐志摩的課堂旁聽

王賡起初堅決不同意離婚,雙方僵持了很久,後在胡適和幼儀二哥等其他友人的多方努 力下,歷 經無數磨難的陸小曼終於和王賡離了婚,準備與徐志摩舉行了婚禮。徐父因為志摩與張幼儀離婚的事大為光火,為挽回家族的面子,要求兒子必須請梁啓超作主婚人,胡適為證婚人,否則不會出席婚 禮。

胡適帶了志摩到梁公家求助,被梁公劈頭一頓痛罵。婚禮當天,梁公將寫好的賀稿置於 一旁,反將新郎新娘的不義當場痛斥一番。如果歷史上果有此事的話,那梁公這個主婚人當的堪稱是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我忽然發現,在這部俊男美女扛鼎的愛情劇中,最讓我激賞的角色居然是郎雄這個老戲骨,很好笑)


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後,我總算鬆了口氣-詩人不容易啊,拿自己的life當詩來寫。 結婚以前是在天上飛,從現在開始總算着地了,但也意味新的艱苦生活的開端。

陸小曼因生活不規律染上了胃病,發病時疼痛得難以忍受,情緒暴躁。徐志摩對此束手無策,後來請到了會推拿功夫的翁瑞午,翁瑞午在小曼疼痛時可以推拿術解一時之急,但無法根治。翁同時也多 才,喜歡字畫唱戲,與陸小曼熟絡了並很投緣,以致外面風傳兩人背着志摩不乾不淨。為緩解病痛,翁給陸小曼吸鴉片煙,自己也和她一起吸。徐發現後大怒,不讓曼與翁來往,但後來拗不過小曼痛楚難當,只得妥協。以下這段戲(困境)是這部電視劇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段:

婢女拉起窗簾,室內一片昏暗,接着是小曼幾張抽鴉片煙的特寫,低沉的幾聲琴音後,悲 切的配 樂響起。鏡頭切換到徐志摩勞碌奔波教學的情景,配音是他吟誦那首很有名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 向吹》。徐志摩滿身疲憊地回到家中,卻見昏暗的燭光下,小曼和翁瑞午伏在茶几上一起睡着了。 徐走近塌前,輕輕撫摸了小曼的頭,然後將妻子從茶几上扶下來,放在塌上躺好,自己也躺在旁邊,摟住小曼,三個人竟就這樣一直睡到次日天光大亮。

 

我想任何人看了這段戲都不會無動於衷吧。徐母見到這個場景後的反應是正常人的反應(後來氣得搬了出去),但徐的作為是真正超越了世俗的愛,這樣的愛情是值錢的!你可能會問有什麼愛情是不值錢的嗎?

我想起了另一個電視劇《來來往往》,男主人公濮存昕和妻子呂麗萍婚後不和,後來有了情人許睛 ,濮存昕和許睛開始可謂心有靈犀,但住在一起後問題來了:許能給濮提供的晚餐只有西餐三明治,而濮只愛吃米飯炒菜,但許嫌麻煩堅決拒絕作中餐,於是時間一長日子沒法過了,只好散夥。所謂的 Soul Mate,卻值不過 米飯炒菜,嘿嘿。

如果說以上這種困境是僅僅有關身體健康上的,還不具有普遍性。那麼另一種困境也足以“謀殺 ”掉一段婚姻:錢財和生活方式。陸小曼性喜奢華,花錢大手大腳,徐志摩家裡常常過着入不敷出的日子, 有時還需 要張幼儀接濟。以下這場戲反應的是這個情景:

上面這個視頻分為三個片斷,1.徐志摩與陸小曼談錢財, 2.徐志摩找到幼儀謝她的 接濟,3. 志摩與胡適在茶館裡談婚姻中的麻煩,解釋了為什麼對小曼與翁瑞午在一起吸鴉片的容忍,表示出對妻 子的信任, 顯示了徐的大度。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跨過了三個重要的情節,編排得十分緊湊。

徐志摩與陸小曼談錢這個情節很有意思,完全可以用於目下的電視劇里。徐對小曼說的 “做個物質上的貧民,精神上的貴族,吃穿簡單,精神富饒”,倒象是對現在的人講的話。

胡適作為徐志摩的摯友,在本劇中戲份不少。當初盡心盡力幫志摩把小曼搞到手,現在看着志摩 如此沉淪,心中着急,時常開導志摩。下面這個片段講胡適離開上海赴北大就職,志摩為他送行,言及小曼不願離開 上海,胡適給志摩出了個“餿”主意,要志摩用離婚逼小曼迫使她就範。徐的回答令人佩服:


“小曼走到今天這步全 是因為我,那我就得為這惡因惡果負責”,這是有擔待的人!所以說徐的愛情是值錢的!行路難啊,但是多難的路都要往下走。

在這個視頻的中段,胡適與志摩的交談進行不下去時,胡適夫人的適時出現化解了緊張的氣氛, 對志摩問寒問暖,還為下面另一個層面的交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安排得巧妙。胡適趁機點出“你需要一個妻 子”,提醒徐生活不是空中樓閣,徐回答我見到月圓的美,就可以容忍烏雲蔽月。象這樣充滿哲理的對話在本劇中很多很多。

劇中對陸小曼與徐志摩婚姻生活的描繪,就是一個如何在困境中堅守感情的過程,這個困境有病 痛的折磨,有用錢上的分歧,有生活情調和愛好方面的不合拍(比如陸喜歡玩,常常打麻將跳舞到深夜), 還有陸小 曼與公婆間的矛盾,更少不了世人對名人的流言與誹謗...。這些矛盾中任何一個處理不當都會走庸俗化的路子, 難得的是編導的處理是適當地點到為止,沒有過多地去渲染那些很醜陋的細節,而是把着眼點放在主人公在歷經這些困難時的心路歷程上,維持了一部人文劇整體的美學特色。
回目錄

尾聲

徐志摩搭乘飛機從上海趕往北京出席林徽音的演講,準備在開場時朗誦自己的詩作。不 幸飛機失 事,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陸小曼把玩着徐志摩臨走時忘帶的手錶,徐的時間即將停止,自己的卻還將繼續

徐在飛機起飛之前給小曼寫最後一封信

徽音等不到志摩,只好自己上台朗讀志摩的詩

小曼聽到徐的死訊,痛苦和自責可以想像,一切為時晚矣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深居簡出,鉛華盡洗。最後一個片斷,表現小曼與學生商量出版徐志摩文集後,在回家的路上買了一包糖炒栗子。回想起和徐初次約會時在雪夜中吃糖炒栗子情景,百感交集。3分多鐘以後的情節是林徽音病危,臨死前見了幼儀一面,道一聲:“對不起,那一晚在康橋...”。 鏡頭淡出回到康橋,全劇結 束。


通常一部愛情戲,立意再高也高不到哪兒去,這部劇有些不同的是以一個詩人的人生故事為背景 ,“還原”出一個執着求真,“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歷史人物形象,在當時的年代具有進步意義,進步總要付出代價,那麼詩人的悲劇人生也就有必然性了。電視劇到底應該是講故事為主還是塑造人物為主,我個人認為是塑造人物為主,講故事為次。所以起碼從塑造了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這個角度來講,本劇是比較成功的。

縱觀本劇,徐志摩從對張幼儀的“無情無義”,到對陸小曼的“有情有義”,展現了詩人對信念的執着。所欲圖探討的情與義,感性與理性,道德與情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即使放到今天仍然具有思考價值。

最後聲明一點,這篇介紹文章完全是就“視”論事,至於故事情節和人物間的關係與史實是否相符的問題,我無意也沒有興趣考證。

插曲

以下是本劇的片頭與片尾曲,曲風與劇情十分貼切。演唱者林憶蓮不愧是實力派歌手,將曲中的情感詮釋得十分細膩感人。

回目錄

在線觀看地址


在線上看的優點是方便,缺點是比較卡,因為是國內網站。為了觀看效果好,可以安裝優酷客戶端軟件iku,並建立一個帳戶,登錄進去後,搜索出想要的劇集下載到本地觀看。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

相關文章:
昭君: 你是人間四月天 -- 林徽因和梁思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酒井法子召開記者會 流淚發誓不再沾染
2009: 美國電影《燃燒的平原》(The Burning
2008: 大學生范岵昶youtube視頻(是到了勇敢地
2008: 由三鹿毒奶粉案想起了商鞅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