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好萊塢影片《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聞名已久,便借來看了。
影片從小女孩司各特的視角,講述一個美國南方小鎮上發生的善與惡的故事。
司各特的爸爸芬奇是一位正直的白人律師。他是神槍手,曾經射殺一隻知更鳥,並為此懊悔不已。芬奇常對孩子們說:知更鳥為我們唱歌,從不為害人類,所以永遠不要去打知更鳥。
影片的高潮是芬奇在法庭上為黑人湯姆辯護。湯姆就是一隻知更鳥,純樸善良,樂於助人。然而,有人偏偏要殺知更鳥,誣告湯姆強姦白人婦女。那還是種族主義盛行的年代,善與惡、黑與白交織在一起。芬奇秉持正義,不顧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恐嚇,在法庭上慷慨陳詞,並擺出確鑿證據,證明湯姆清白無辜。但是,在清一色的白人陪審員眼中,只存在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黑色即罪惡,哪怕是知更鳥。湯姆被判有罪,絕望出逃,命喪法警的槍口之下。芬奇感到憤怒、無奈,司各特感到悲傷、惶惑。
看過這部影片後,對辛普森世紀大案有了新的感覺。黑人足球、電影雙料明星辛普森殺人,鐵證如山,但被判無罪,黑人幾乎全體一致地為此雀躍歡呼。對黑人而言,即使辛普森手上血跡未乾,也要判他無罪,其中的全部意義,就在於要讓白人品嘗一下黑人曾經品嘗過無數次的苦果滋味。然而,冤冤相報何時了。好在辛普森案件只是一個特例,一個滿含着沉重的象徵寓意、充溢着黑人強烈情感的特例。
從《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年代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奧巴馬入主白宮,展示了美國在消除種族歧視方面的巨大進步。不過,從奧巴馬所獲選票的來源,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事實:時至今日,在一些美國人眼中,仍舊存在着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
話扯遠了。還說電影。在美國電影史上,《殺死一隻知更鳥》地位顯赫,對扮演芬奇律師的派克更是讚譽有加。但看過這部影片後,感覺平平。影片結構鬆散,像是小女孩記憶片段的隨意聯綴。另外,派克的表演似乎力度不夠,而且有雕琢痕跡。當然,這都是外行話,姑妄言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