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影视娱乐 > 帖子
细数《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五大亮点
送交者: 一米阳光 2009年04月03日01:45:33 于 [影视娱乐] 发送悄悄话
从3月11日到31日,我用了20天时间,终于把《团长》看完了。作为一名突迷,此前,没有看有关团长的任何报道,也没有看过书,只知道这是一部反映中国远征军的抗日战争戏。不想知道这些并不是不去关心他,而是想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去观赏这部戏。和观看其它连续剧不一样,可能是自己属于突迷的原因,我没有把团剧和其它普通剧等同。或许对于其它剧集,我会一股脑用一两天时间看完,又或许看几集,觉得可以的话再看,不可以便放弃。对于团剧,他就像我的亲人一般,看这部片子需要的是绝对的认真,不能错过里面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画面。团剧一经播出,便成为报纸、媒体、网络热议的焦点,铺天盖地的新闻如雪片般飞瀑而下,有的力挺、有的漫骂,正面的、负面的,当然,任何一部片子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众口难调嘛,出现这一情况,应了那两个字“ 正常”。 因《士兵突击》而认识康导,之前不知道除了《士兵突击》,还有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康导的作品,因为在《士兵》以前的军旅题材影片,我只认为《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堪称经典,加上现在这部《团长》,对康导只能由衷地说上一声佩服。《团长》应该属于军旅题材影片中的另类,他和其它军旅剧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亮点都超越于《激情燃烧的岁月》甚至《士兵突击》。 亮点之一:旁白叙述,亲切中的真实 团剧运用主人公孟烦了的亲身经历,以讲述的形式来展开整个故事,让广大观众从孟烦了的亲身经历去了解在遥远的滇西还有那么一段可歌可泣和鲜为人知的英雄血泪史。这和《士兵》有些相同,但团剧中讲述人孟烦了的旁白明显比《士兵》中许三多的旁白多。张译的声音是他的一大特长,广播剧《戎装女人》便是他的一大经典,他的声音充满磁性,独具魅力,通过他的讲述,使得《团长》更加亲切和真实,并且能够使观众更加直观的理解剧情,加深对各个角色的了解。 亮点之二:经典语言,笑中带泪的幽默 龙文章团长手下的兵属于孬兵大杂烩,来自五湖四海,绝大多数经历过无数的败仗。战争的消磨已让这群兵,从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初生犊子变成了一群自暴自弃、污言秽语,肮脏邋遢的杂碎,他们不被虞啸卿重用,他们被以张立宪为代表的所谓的正规军嘲讽和排挤。于是他们什么也不在乎,可以肮脏,可以邋遢,可以破罐破摔,不用做作,不用演戏,那是真实的他们。对于这些,我不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不知道现实中真正的他们是不是这样,我想除了亲身经历过那一历史的人外,谁人都没有发言权来评述剧中人物的真假。剧中角色的语言诙谐幽默,不仅有一定的哲理性,在那一个特定而特殊的时期听着这样的话,怎能不叫人心疼和心酸。摘录一些同大家分享: 死啦死啦:如果你们只剩下一条裤衩,那你们为什么不用这一条裤衩,**日本人。 死啦死啦:传令兵! 三米以内!你立马给我到一个耳刮子就能抽到的距离! 孟烦了:你们在围攻一个军人,不光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爱国军人;不光是一个爱国军人,还是一个打过仗的爱国军人;不光是一个打过仗的爱国军人,还是一个和小日本打过仗的爱国军人;不光是一个和小日本打过仗的爱国军人,还是一个和小日本打仗被打残了的爱国军人 郝兽医:“哦。日本娃娃……” 死啦死啦:东北东南死了的弟兄,战死中原的弟兄,死在江南的弟兄,埋在湖南湖北焦土下的弟兄,死在缅甸的弟兄…… 死啦死啦:了联:烦啦烦啦,下联:死啦死啦, 横批:烦死啦 …… 呵呵,我边写都边想笑呢。 亮点三:方言聚集,东西南北兵大集结 看到这个题目,我便想起宋祖英的一首歌曲《东西南北兵》,歌中这样唱到:东西南北中,我们来当兵,五湖四海到一起呀,咱们都是亲弟兄,心贴着心啊,情暖着情啊,南腔北调一支歌……。团剧中的兵都是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说各的话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这部剧,全部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说,那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反而通过方言更能显示该剧的真实性和可看性。虽然网上有的评价扮演不辣的演员大治的湖南话说不够标准,其实作为陕西人的王大治能够将湖南话说成这样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我是四川人,剧中除了要麻那一口纯正而地道的四川话外,小醉和张立宪的四川话都不是太标准,但他们能够把四川话说得很像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试想一下如果这些方言全变成普通话,那这部戏就没什么味道了,因此,团剧中的方言聚集应该是最大的亮点。 经典方言: 死啦死啦:回家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康丫:我看你的头发卷卷的,可像我们那里的绵山羊呢,绵山羊肉可好吃了.... 郝兽医:日本娃,我知道你听不懂我的话。你就捂着这儿,等着你的医生啊 迷龙:瘪犊子玩意儿 不辣:王八盖子的 ……    亮点四:黑马林译,演绎经典 阿译长官是团剧中一大配角,第一眼看到他的感觉是陌生的,搜寻记忆,我不觉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他扮演的角色。于是上网一查,他演出的作品也不少,有些也看过,对他却没有什么印象。饰演林译的演员叫王往,和阿译一样是上海人,出演的作品有:《红色记忆》饰方唢呐、《天下无双》饰大粒墨、《铁色高原》饰雷左夫、《汉武大帝》饰司马迁 、《延安颂》饰何其芳、《平淡生活》饰钱志富。相信王往饰演的阿译让很多观众记住了这个演员。阿译是这群兵中唯一没有上过战场的少校军官。他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他痴、他傻、他酸,我不知道小说里林译是怎样一个人,但电视里,王往的演绎堪称经典。之一,阿译将在学校里得到的奖章全部挂在胸前,生怕别人看不到,故意抬头挺胸,这让本来就嘴不饶人的孟烦了狠狠一调侃,引来大家一阵哄笑,可阿译还煞有介事地说,要每门都考到A才能够得到一枚奖章,这一解释,让那群混混更是暴笑之极;之二,东西两岸拉歌比赛,日本人叽哩呱啦乱唱一大堆,阿译马上写下来,然后撕破喉咙一句一句教大家唱,他的歌喉高不上,低不下,嘶吼得脸红筋胀,态度还相当的认真;之三,结尾处,死啦死啦让他唱首歌,他很认真地坐在电台前,考虑半天,然后羞涩地说,唱一首他自己非常喜欢的歌,于是一首酸得让人掉下大牙的歌曲,从他嘴里吐了出来,“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栖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阿译一点也不帅,戏份也不算太多,可王往却把他刻画得如此精彩,他习惯性的用手甩头发的动作,他有些娘娘腔的语调,他独特的颤音,都让他如黑马般脱颖而出,如果说《士兵》让大家记住了张译、段奕宏、张国强等,而《团长》一定让你不会忘记阿译。    亮点五:意想不到的结局,留下无数想象的空间 当陈思成饰演的米奇救下这群炮灰的时候,说虞师已命工兵连抢修桥梁,希望第一个看到过桥的人是团长龙文章。虞啸卿焦急地在河边徘徊的时候,我在想,团长看到虞啸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是扑上去一阵撕扯,质问为什么两天变成了三十八天;二是没有任何语言,没有动作,只是沉默;三是死盯着虞啸卿,两眼糊满泪水……,可是画面却直接进入60年后,没有我要的结果,直到全剧完,84岁的孟烦了走过的一路,依次出现着炮灰团的团友们,我觉得再看龙文章对虞啸卿态度已没什么必要,难道非要把每一个人的生死结局都说得清清楚楚才算是结局吗? “我姓虞,名啸卿,我的上峰告诉我,如果去缅甸打仗,给你一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 我说心领了,为什么? 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的袍泽弟兄们. 我要你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心里想的是我的团长. 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想到的是我的团. 我的上峰生气了,他说那给你川军团. 他知道的,我也知道. 川军团是已经打没了的团. 我说好,就要川军团. 因为川军团和日本人打得很勇很猛. 川军团有人说过,只要还有一个四川佬,川军团就没的死光.”这是全剧的主题,看完整部剧集,只要能够理解那四个字的含义,足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