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票》海报
住在山里的不识字的贫穷母亲,为了女儿能有更好的人生,生下她不久,便把她遗弃,从此再不出现。孩子长大,果然在大城市过上体面生活。然而她一直对生母心怀怨恨,直到有一天看到生母的遗物,满满一包车票,才知道原来每年她的生日,母亲都跋山涉水去看她,却从不让她知道。
母亲抛弃女儿的理由,电影一直秘而不宣,直到最后才借助“车票”揭开谜底,于是母亲的形象,一下子从毫无理由抛弃骨肉的“恶母”,突变成为了孩子前途甘愿默默牺牲的“圣母”。女儿先是恍然大悟,继而痛哭失声。电影就这样在被抛弃者的感激涕零中,完成了对所谓感天动地的“大爱”的热情讴歌。
《车票》的主要立意,与去年公映的《李米的猜想》不谋而合。《李米的猜想》讲述的是不告而别的毒贩,无视女友歇斯底里的寻找,却一直暗中关注她。最后揭开谜底的,是他偷拍女友的DV。同样是“为你好”的初衷,同样无视对对方的伤害,同样默默关注……这样的故事要感动旁观者,必需的前提是,抛弃者能获得被抛弃者的宽恕。有意思的是,无论是《车票》里左小青扮演的女儿,还是《李米的猜想》里周迅扮演的女友,几乎都在谜底揭开的同时,就原谅了对方。
她们不在乎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操纵,也很容易忽略自己实际受到的伤害,只要这一切是以“爱”的名义——这其实是一种具有强烈被虐倾向的人格。当它第一次出现并且受到欢迎的时候,我只是感到不解;当它改头换面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疑惑,难道是我们的文化出了什么问题?(马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