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影视娱乐 > 帖子
《车票》:过期的催泪弹
送交者: 雨送黄昏 2009年05月27日01:19:32 于 [影视娱乐] 发送悄悄话
近年,主题单纯表现亲情的电影似乎比较少。究其原因,是这类题材电影的故事性单一,内涵方面可挖掘的深度相对较少。想想,我们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都能够体会的亲情,即使放在人类的范畴,如果只是重复的话,它的可拍性又有多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该片在当时的影响是轰动的,学校还分批的组织学生去电影院接受亲情教育,我(笔者当年六岁)不记得什么原因没看成,只听说电影院里哭声一片,我当时还觉得很惊奇。后来,听人们说那是感动的。如今,电影成了制造感动的工具,名曰,催泪片。 “催泪大片”想要帮助观众找到久违的感动。作为一种工具,它的目的是让观众掏钱进影院或者买碟。而此时的电影就变成了一种高效的鸡饲料,观众成了肉鸡。只要长肉就行了,你管我的饲料里放的什么东西呢。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作为当时的催泪大片,用90分钟讲一个故事。再看《车票》同样是90分钟却讲了三个故事还外加一个片尾MV,美其名曰“一张单程车票,三段人生旅程”这种粗制滥造的情节再次证明了该题材的单一性。我这么讲并不是说亲情主题的电影不可拍,而是要有好的剧本创意才好拍,不能老拿观众耍着玩。 单就传统剧情片的起承转合而言,《车票》做的也相当不靠谱。电影开篇设置的狗仔队员左小青采访名人生孩子的情节昭然若揭,导演直接道出电影的主题的做法,把电影变得很生硬,毫无艺术性和戏剧性可言。再者,当今的时代,我们打开电脑就有这类明星八卦扑面而来,话筒前声泪俱下,有时比演戏还演戏,观众也只拿这些当做娱乐小菜,导演设置这种情节不但不能“催泪”观众,而且会增加反感。范伟和儿子的故事完全独立于电影之外,算是个小插曲,但还是同样滥俗。范伟受委屈了。 我想,剧情的单调笨拙,导演张之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借鉴了当下流行的做法,多加风景画。这样的做法我们在《这里是香格里拉》里见识过。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在《无极》之后就让导演们念念不忘,让那里的风景成了电影万用的模板。当地的旅行社就不用拍宣传片了,把那些电影里的美景剪辑一下就齐活了。 《车票》让我看到一部“年度催泪烂片”是如何堆积起来的。 我只能用存在即有理的逻辑来理解,因为导演是有一流 二流三流之分的。同样它的存在,注定其受体的存在。但随着观影经验的积累,观众已经变的很“挑剔”了,就像我在这里搬弄是非一样。我认为这种挑剔对于电影和电影人而言,是积极的,它提供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也好不再让观众走出影院大呼退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