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系列”电影回顾 |
送交者: 任性紫冰 2010年08月31日21:44:19 于 [影视娱乐] 发送悄悄话 |
听说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筹划阿凡达2和3的拍摄,心中不免感慨,期待之情油然而生,不断的猜想阿凡达系列在电影史上到底能占有多大份量,对于大部分真正喜好电影这种光影艺术的道友来讲,相信都会有这种感觉,当然还有小部分大虾们是比较不待见阿凡达的(请轻拍我这种有点媚俗的期待之情)。
撇开阿凡达不说,本人自认为电影看的不多(但是收藏了不少),对一位电影行家朋友讲的话映像比较深刻:“电影在表现人类大脑思维之谜的时候本身也就成了谜一样的东西,讲不清道不明了”。这位朋友讲的话多少已有哲学的意味了,咱还没到那个境界,基本上还停留在看完一部电影评价好看不好看的阶段,但电影这种东西自发明以来,确实做到了这种在展现人类思想的时候同时带给人类新的思想。 以上一堆废话,言归正传,收藏的一些电影中(DVD碟片,电脑下载的都有),其中所谓的“系列”电影要占很大一部分,不免自问缘由,其实“系列”电影有很多都是制片商为了敛财所拍,但不可否认很多经典之作确实还是需要用钱堆砌出来的,好莱坞的电影每年一边被全世界的影迷骂媚俗,一边还是要掏腰包自甘为那些电影公司的大财主们奉献花花绿绿的钞票,就好像一边说肯德基麦当劳没营养同时还是挡不住诱惑去饱餐一顿一样的矛盾,到底是“系列”电影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还是请各位看官能够指点迷津,好吧,我承认我确实有喜好“系列”电影的情结。以下为个人认为确实是精品的“系列”电影,立贴目的只为看看各位大侠有没有不同的推荐,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轻拍: 1.教父系列 这个被称为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愚笨,第一次看完的时候,还不能完全记住其中的每一个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后来我又看过几遍,发现这个影片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就是:每一个镜头都是有价值的,每一句台词都是有用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真实的。虽然这是个电影作品,但是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黑帮家族之间纷争的年代之中,非常真实,而且每一个角色都能让我感触很多,他们虽然都是家族成员,可是他们的个性、脾气、品格都不一样,每个形象都很鲜明。 橙黄色的主色调中,教父那幽暗的轮廓让人感到严肃庄重,而藏在阴影中模糊不清的眼睛则让人感到敬畏和深不可测。你看不到他的表情也就看不到他的感受,他对外隐藏自己的想法,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心中盘算杀机和交易。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维持家族、维持生意、维护尊严,这就是教父给我的感觉。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汇聚在了同一个年代、汇聚到了同一个家族里,他们的悲喜命运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史诗。 2.魔戒系列 中土世界,托尔金笔下充满神秘和幻想的世界。中土世界,彼得.杰克逊眼中美丽而富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光明与黑暗正在激烈地碰撞,擦出一阵阵明亮的火花。在这个世界上,九个伟大战士为了拯救中土世界,踏上了危险的征程,去完成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魔戒三步曲》,世界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三部作品因为托尔金而散发光芒,因为彼得.杰克逊而让自己的光芒洒向世界,让大洋彼岸的我们了解到欧洲古老神话的魅力。 佛罗多:“我们抱着样什么信念?” 山姆: “这世上一定存在着善良,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3. 加勒比海盗系列 永远忘不了德普雄赳赳气昂昂站在桅杆上的样子,配着那段让人热血澎湃的音乐,以及接下来画面拉开后那艘行驶在水下的破船………… 好几年了,现在一想到杰克•史帕罗船长吊儿郎当晃晃悠悠呲着大金牙翘着兰花指说“Savez?”的样子还是想笑。我无法想象,这个角色换作别人演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即便抛去对德普的喜爱,纯良心地说句公道话,我还是认为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演都只能是失败。只有德普能让这个角色鲜活饱满特性十足到如此境界,说全世界为之痴迷,一点都不夸张。 《加勒比海盗》是一个神话,不算完美,但能让人产生共鸣,然后心驰神往。从剧情到对白,从造型到特效,所有这一切让每一个角色都是独特的,不重复的。看过片子的人绝对不止记得杰克、威尔和伊丽莎白,还会记得喜欢啃苹果的巴博萨船长、被抽屉里跳动的胳膊吓得快崩溃的伊丽莎白总督、杰克的老搭档吉布斯、那两个笨蛋士兵,还有那一对作为海盗来说很不称职、动不动就得追捡假眼珠的胖瘦搭档…… 感谢迪斯尼,给喜欢电影的人创造了一个梦想,虚幻而又真实的梦想。期待《加勒比海盗4》。 4.黑客帝国系列 《黑客帝国》激发了远远超出电影领域的探讨,并最终成为新世纪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直到今天,《黑客帝国》的影像仍然是“酷”的代名词。不过,对于真正的黑客迷们而言,比影像更酷的,是画面背后透露出来的深层信息。更为神奇的是,这些深层内涵并非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几乎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宗教信仰、文化偏好等而作出完全不同的诠释,而这些诠释在各自的话语圈内又往往能自圆其说的。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像《黑客帝国》这样激发如此多类型、长时期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影迷们乐此不疲地在做,专家学者们最后也参与了进来,形成了二十二世纪初一道独特的“黑客文化浪潮”。 电影制作本身来看,《黑客帝国》是一部极具品位的“平衡”之作。无论是其特技也好,故事来源也好,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原创意识;至于由此引发的多样化的深层思考,更证明影片本身的兼容性。简单的说就是,《黑客帝国》是一部具有多重特质的影片,所有特质都非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黑客帝国》是一部典型的“拿来主义”电影:东西方的宗教、哲学传统,后现代的末世构想,漫画式的夸张画面,火爆的枪战场景,港式功夫,禅意对话……简直是个电影元素的大观园!可是,所有这些因素的组合却是精妙无比,不仅使得整部电影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使得每一个借鉴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风格。看似多种风格的融合,并没有成为一团混乱的大杂烩,而是有机整合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娱乐大餐:不仅每个人都能品出自己喜好的味道来,而且每次品位都能发现令人惊喜的新味道!这才是《黑客帝国》的不可多得之处。 5.终结者系列 当年《终结者1》的发行人不愿意投资宣传,说这样的片子一般要不了两星期就会撤回架子上等着被灰尘覆盖。就连导演卡麦隆自己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估计,觉得《终结者》肯定会被随后上映的电影所淹没,后来《终结者》连映两周票房一直飙升,全靠观众口碑一传十再传百千万。卡麦隆立马成为红人,而发行方依然不肯再投入一个子儿的广告费。就算这样,《终结者》还是轰动了世界。哪怕现任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当的是美国总统,他的名字若被后人记住必定还是因为《终结者》,就象詹姆斯•卡麦隆的名字即使他再拍一百部《泰坦尼克》也还是跟《终结者》联系更紧一样。是《终结者》终结了美国大熔炉中两个外来人口的三流艺人地位,使加拿大乡下少年卡麦隆和奥地利农夫的健美冠军儿子施瓦辛格从此走上了好莱坞的金光大道。 《终结者1》最初的制作预算四百万,后来勉强增拨到六百万封顶,就算不跟七年后T2接近一亿(!!)的投资对比,这也是个低成本的商业电影,换句话说,T1从构想到制作都没有太大野心,阿诺本人在拍片期间回答友人提问时多次说过“在拍一部狗屁机器人电影,一两星期就完事儿”之类的话就是明证,谁也没想到这部狗屁电影后来竟名垂青史,成为许多经典名单上的常客,阿诺本人一跃成为世界明星倒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继之而跳入肯尼迪家族、继之当上州长之类,更是副产品中的副产品罢了。 6.无间道系列 说无间道是少有的华语经典“系列”电影相信没有很多人反对!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陈永仁和刘建明不是佛,他们只是人,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是白道的精英,一个是黑道的翘楚,一个想做回真警察的假黑帮,一个不想做真黑帮的假警察。他们太优秀,优秀到还在少年时几乎就注定了他们一生的悲剧。当他们选择去做卧底时,他们还只是孩子,与其说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毋宁说是这个职业选择了他们。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而只有这个职业的生活,从选择这个职业开始,一切都已经注定了,他们所做的,只能是随着命运的巨大转轮不停旋转。所以当黑帮老大韩琛对着一帮刚刚加入黑帮的孩子大喊“一将功成万骨枯”时,一股可怕的力量向观众袭来,可怕的并不是韩琛的暴力和血腥,而是他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改变了几个孩子的命运,在他面前,这些孩子们只是被玩弄于股掌的玩具而已,从这一刻开始,孩子们一生的悲剧就已注定了。 7.星球大战系列 说到电影界的神话,不得不说这部跨越28年的传奇电影《星球大战》。2005年,随着《西斯的复仇》的上映,星球大战终于画下完美的句号。 称《星球大战》系列为20世纪人类心目中最具代表性与统治性的科幻电影经典一点都不为过。它迎领了一个时代的电影、文化和影视科技的革命。《星球大战》三部曲(1977~1983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本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而《星战前传》三部曲(1999~2005年)则通过影视技术的飞跃把这一革命推向又一高潮,并通过情节完整性的补足为星战系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画面、音效、想象力自不必多说了。大气恢宏的战争场面,扣人心弦的两人决斗……观众想看到的都能在星战系列中找到。 8.蝙蝠侠系列 1989年,风靡全球的漫画《蝙蝠侠》被搬上荧屏,第一个操刀对其下手的是世界哥特风格电影艺术大师蒂姆伯顿,伯顿用他的方式,为我们缔造了一个黑暗不见天日的高潭市。 如今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蝙蝠侠》的蝙蝠侠系列一共六部,前四部是正传,蒂姆伯顿和乔尔舒马赫各指导两部,最新的两部是前传,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 无论你抽出其中哪一步你都会发现,阴暗的风格无处不在,虽然诺兰的不如舒马赫的阴暗,舒马赫的不如伯顿阴暗,但作为影片的主格调,要塑造一个充满罪恶、暴力与邪恶的高潭市,少了阴暗这样的元素,就会感觉失去了什么。 正义是不可战胜的,邪恶最终将被驱逐,蝙蝠侠在观众心中塑造出了一个钢铁般坚定的意志,黑夜般宽广的胸怀,蝙蝠那样迅捷的角色,让人敬仰,特此赞赏一下为此付出的导演与演员们。 9.倩女幽魂系列 个人意见:华语影坛第一才要数徐克(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轻拍)。 印象中的徐克似乎对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这个题材特别感冒,1987年,他与程小东一起翻拍香港大导演李翰祥于20个世纪70年代拍摄的同名影片《倩女幽魂》大获成功后,又陆续连拍了此片的两部续集,之后更是推出了一部融合前三者故事精华的动画片《小倩》。而在这四部系列电影中,始终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却还是由张国荣、王祖贤、午马等人领衔主演的《倩女幽魂》的第一部。 其实这部影片的主要的情节、人物和场所等与20多年前的被翻拍的同名版本如出一辙,徐克的创意不过在武打动作戏方面更加精彩出色而已,但依旧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痴男怨女。究其原因,除了徐克在影片氛围的营造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外,最吸引人的仍是那凄美浪漫、荡气回肠的人鬼之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0.回到未来系列 “穿越时空”一直是电影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被多次搬上大银幕。《回到未来》(三部曲)是比较成功的电影,它借助一辆可以穿梭时空的汽车衍生出了三段发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趣故事。 很经典的科幻片,很经典的故事,关于时间机器的。虽然比起现在的关于时间的科幻片,显的不够深入,但那毕竟是80年代的片子啊。而且,片中有很多令人捧腹的场景。有个评论说,有点像“成长的烦恼”,确实感觉如此。 电影本身没什么好说的,绝对经典 甚至想到很多年以后的蝴蝶效应,简直就是这三部曲的简单翻版而已,只想说说一个在第一集最后我想到的问题:如果博士在接电线等闪电给辟死了,那么主角是不是也就一下回到了1985,因为博士一死,就没人发明时间车了,那么主角回到过去的一事也就不存在了,所有的一切都将象没有发生过一样。 11.夺宝奇兵系列 我相信斯皮尔博格是个天才,他的电影充满了想象力。这个系列是老片子了,虽然它的画面很不怎么样很老旧,但同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美妙地吸引着人们,它充满了想象力和吸引力,曲折的惊险的有趣的探险故事,琼斯带我们走过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琼斯是个英雄,探险考古的英雄,他的故事总是那么有趣那么伟大,电影中很多恐怖的探险画面相信把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吓到了,呵呵吓得张大了嘴巴,夺宝奇兵系列确实是很有意思很有趣地电影。 12.第一滴血系列 兰博系列所表现的绝不只是单纯的暴力。在我看来,思想和情感上的爆发力才是使我喜欢上这位硬汉的原因。这种爆发力来自于兰博性格中的傲气、刚强、敢爱敢恨、善恶分明,来自于种种命运的悲惨、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无奈,所有的这些交织在一起像一团烈火被长年累月地埋藏在兰博的心底,一次又一次地被激起,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刚毅的躯壳所压抑。 兰博这位越南战场上的英雄不管他再如何能以一挡百,他个人的力量终究无法对抗一场战争。当他所有患难与共、生死相托的战友都在他身边相继悲惨地死去,他却无能为力,他的心开始流血。 他无数次舍命残酷的战场,为国家赴汤蹈火。而当他失去了全部的战友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回到家乡的时候,受到的不是鲜花、掌声和安慰,而是嘲讽、鄙视和唾骂。只怪命运把他安排在了一场在民心和战场上都双双失利的战争之中。身在家乡却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处处受到莫名的无礼和排挤。他连同死在越南战场上的战友们的亡魂一起被世人遗忘在阴暗的角落,这样的“英雄”与其回到国内,不如死在战场。 13.谍影重重系列 最早看到马特达蒙,还是在十几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中,不过当时全剧的光芒全让汤姆汉克斯独揽了,隐隐约约留下印象的,只是瑞恩那张青涩稚嫩的娃娃脸。这样一张脸,或许演爱情片和文艺片更合适?反正跟动作片似乎不搭界。 不过《谍影重重》里马特达蒙的转型非常成功,从第一部看到第三部,只觉得马特就是伯恩,伯恩就是马特。沉着、冷静、果断、聪颖、机智,种种特性在他身上一一闪现定格,让人觉得他就是他要演的那个角色,他确实把这个人物演活了。即便是在看原作小说的时候,看到伯恩这个人出现,脑海中浮现出的,也还是马特那张稚气依旧的脸。只是这一次的稚气后面,隐藏的不再是青涩,而是成熟果敢和身手不凡了。 谍影重重系列个人认为比碟中谍要好看,节奏快,特工更强。冷酷的人,没有多余的说教,很值得看看的特工片,让我们这么贴近的看看特工的生活。 14.虎胆龙威系列 想知道布鲁斯威利斯的最佳表现吗,就在这这个系列里。尽管后来布鲁斯威利斯拍了很多各种角色的电影,但这才是他的最佳表现,完全硬汉的气质---死不了! 这个系列片子的悬念就在于,这位警官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 说实话,虎胆龙威系列差不多就是美国动作片的代表,紧张、刺激、枪战、爱情、飞车,各种元素都包括的美国大片。我记住了它的英文名字Die Hard,翻译的片名虽然是虎胆龙威,直译明明就是死得困难嘛,哈哈。就是为了突出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虽然老套但是很爽。觉得Bruce Willis实在是很man,而且他的嗓音是带有那种沙哑的磁性。这个系列的片子在需要热血沸腾一下的时候看吧,不错的选择。 15.异形系列 异形系列在科幻片乃至电影发展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对一些之前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技术情节的影像化表现,如冬眠仓、飞船中央电脑等,也将这些科幻元素在日后的科幻片中大量推广。而此系列的拍摄手法、美工设计、剧情展现等元素也为科幻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时隔这么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这个影片系列,影片的特技依然精彩,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系列作品。相信日后无数电影专业的学生依然会研究电影中恐怖的太空怪物和刚毅的女性英雄! 顺便提一下,不说四部系列影片相互比较谁优谁劣的问题,单就四部电影四个不同的导演,真是个个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16.洛奇系列 1976年,拳击传奇英雄洛奇踏上拳台,一记重拳击出,顿时轰天动地--100万美元的拍摄成本卷走了一亿一千七百万北美票房,影迷喝彩声未绝,它又勇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3项奥斯卡大奖。此后,每三年一战,直到85年,第四次挑战敌手的洛奇依然硕果累累,1.27亿的骄人成绩,足以傲视群雄。 然而,越来越偏离了最初精神的续集们,却也逐渐有了疲态,《洛奇5》在狼狈地只收入了4000万美元之后,英雄也多年没有了音讯。 可勇者毕竟无惧,就算已步入花甲,就算拳套已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洛奇•巴尔博还是再次归来!而让洛奇6重生的,还是这位意大利铁汉史泰龙亲自担任编剧和导演,一身老骨头亲身上阵的史泰龙,却恰恰把从底层奋斗不息成为美国梦传奇的洛奇精神宣扬得淋漓尽致。“只要心中有愿望,不管多老接受挑战都不会太迟!” 17.英雄本色系列 《英雄本色》这个系列电影的意义还是有必要简单说说:首先,这是一部香港影坛的开风气之作,那个时代《英雄本色》第一部的横空出世,使一个时代为之震颤。Mark重情重义,快意恩仇的形象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一代香江青年。这部影片,当时就像是远岸遥灯,激励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们长风破浪,即便在腥风里也不再茫然自失,《英雄本色》因其精神而不朽。 其次,这部影片成就了两个人,就是日后闯荡好莱坞的吴宇森和周润发。作为吴宇森导演的名世之作,《英雄本色》之后与其一脉相承的英雄片系列奠定了“暴力美学”之父吴宇森在香港影坛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周润发来说,这部影片让他这个当时的票房毒药咸鱼翻身,吐气扬眉。风衣墨镜,冷血双枪,阳光微笑,发哥成功塑造了令无数观众感叹不已的经典形象。 18.X战警系列 电影本身的精彩程度自然不必多加赘述,掰一下看过这个系列电影后联想到的一些“谬论”: 这个系列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对未来社会的恐惧,恐惧外星生物的光临,恐惧地质气候的变化,甚至恐惧人类本身的进化。在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进化论从来都不是解释人类出现的唯一理论,甚至不是一种受欢迎的学说,X-MEN就是西方社会对达尔文进化论恐惧、敌视的一个例证。 影片中的超能力者,拥有的都是物理、身体的能力,跟精神沾点边的也就是“读心术”而已。这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现今反精英化,日趋平民化的一个体现。才子佳人的故事已经不再受欢迎了,期望有一天超能力爆发,为社会底层人们对美国梦式的一夜改变自己社会处境的期盼,提供了另一种叙述方式。美国梦的消逝,标志着美国社会分层逐渐稳固,底层人们地位上升的通道也逐渐减少。 19.镖客三部曲系列 关于镖客三部曲的经典指数无需多说了,伊斯特伍德在当时只能出任电视剧的角色,塞尔吉奥莱昂一心只想拍出属于意大利风格的电影,西部片正在最多而大部分都很烂得时候,1964年,1965 年,1966年,伊斯特伍德、塞尔吉奥莱昂、西部片这三个组合创造了新的奇迹, 《荒野大镖客》翻拍自黑泽明大师的《用心棒》,但是莱昂并不是照葫芦画瓢,伊斯特伍德诠释的已经完全不是三船敏郎,同时他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侠客,身上都是优点,他也会见钱眼开,也会想要报复(这个性格在第三部体现),三部曲中投资一部大于一部,不过在有限的投资下,本片仍然被拍得很经典。 第二部《黄昏双镖客》中增加了范克里夫扮演的Mortimer角色,这同样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不过同样内心正直。两人的对手戏从不认识,到不打不相识,到合作击败敌人,但其中的具体故事并不俗套。镜头的运用尤其令人拍案叫绝,两人看到悬赏令时镜头在两人眉宇间来回切换,完全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两人的性格,互射牛仔帽一段也是经典。 都说三部曲这种模式注定一部不如一部,镖客三部曲个人认为就不是这样,第三部《黄金三镖客》故事更加丰满,主题更加丰富,由于投资继续加大,片长、场面都达到了顶峰。这部并不是纯粹的西部片,还增加了战争片的元素。另外,范克里夫虽然第二部中出演了十份正面的角色,但在这部中,他成为了the Bad。几个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士兵强忍泪水、满山遍野的坟墓、Blondie用大炮赶着Tuco向前跑等等,人物形象丰满,179分钟(加长了受折磨片断)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20.沉默的羔羊系列 《沉默的羔羊》在第64届奥斯卡的巨大成功应该说并非偶然的,它一举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电影做到了商业与艺术的综合表现、悬疑与恐怖的有机结合,当时应该说将美国电影艺术推到历史性的新高。 至于第二部《汉尼拔》,在我看来是变了调了,用油煎脑浆的场景制作当卖点显得不是很明智,完全充斥着以票房为目的的商业产物。导演既没有把握住原著也没有延续《沉默的羔羊》成功的表现形式,于是《汉尼拔》的失败是再自然不过的必然结果。 《红龙》从最初的运作和策划,都是定位于前传的叙述,看的出来它没有想与《沉默的羔羊》比肩的野心,《红龙》更多是叙述汉尼拔入狱前的罪案和为《沉默的羔羊》做剧情上的铺垫。在拍摄手法上也是完全沿用《沉默的羔羊》的手法。爱德华•诺顿和拉尔夫•费因斯的超级组合表演都很投入,但个人还是更推崇一些爱德华•诺顿。 最后一部《少年汉尼拔》道出了杀人狂魔的来由,那就是战争,战争造成受伤的人太多太多……不仅仅是战争时对人身体的摧毁,还有战后造成人在思想上的挣扎和扭曲,都是那么的让人感到悲伤和痛苦——战争,请远离我们! |
|
|
|
实用资讯 | |